几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主要对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25%氰烯酯100mL/667m2防效超过90%;25%多酮可湿性粉剂120g/667m2和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mL/667m2防效在85%左右;59.7%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667m2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防效在60%以上。而且5种药剂在本试验药液量范围内对小麦生长和天敌安全。
  关键词:赤霉病;杀菌剂;田间试验;药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4-89-02
  小麦赤霉病是泗县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它不仅造成小麦减产,而且感病麦粒中含多种毒素,可致人畜中毒。近年小麦赤霉病在泗县的发生呈加重趋势,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该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4年4月在泗城镇大周村成片的小麦种植区进行,试验地为砂姜黑土,pH值为7.1,肥力中等偏上,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小麦品种为开麦18,前茬玉米,2013年10月14日机械条播,667m2播量15kg。2014年全县小麦赤霉病轻发生,在部分感病品种上中等偏轻发生。
  1.2 处理设置及施药 共设6个处理,其中,5个药剂处理,1个清水对照处理,供试药剂及使用剂量如下: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mL/667m2,25%多·酮可湿性粉剂(江苏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生产)120g/667m2,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mL/667m2,59.7%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飞龙集团有限公司生产)25g/667m2,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0g/667m2。各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50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其它管理措施一致。
  使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山东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提供)施药,每667m2用水50kg进行喷雾。于小麦杨花始盛期4月20日第一次施药,间隔7d,再施药1次。
  1.3 田间调查及计算 在大田小麦赤霉病田间症状最明显时(5月16日)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共调查500株,记载病穗数。按0~4级标准对每穗进行发病严重度分级记载,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并分别以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计算公式如下: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应的级别)/调查总穗数×4×100
  病穗防效(%)=(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
  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4 用药后降雨及天气情况 2014年4月25~26日中到大雨,27日阴,5月2日小阵雨,5月10~11日中到大雨。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第二次施药后观察,未发现施药对小麦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对天敌也无杀伤作用,表明供试的5种药剂在本试验药液量范围内对小麦生长和天敌安全。
  2.2 防效分析
  2.2.1 病穗率防效分析 各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见表1。防效最高的处理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mL/667m2,防效89.7%,其次为25%多·酮可湿性粉剂120g/667m2和40%戊唑·多菌发悬浮剂100mL/667m2,分别为82.4%和81.5%,再次为59.7%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667m2,防效79.5%,防效较低的处理为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防效60.1%。
  2.2.2 病情防效分析 各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见表2。防效较高的处理是25%氰烯菌酯100mL/667m2和25%多·酮可湿性粉剂120g/667m2,防效分别为91.8%和88.3%;其次是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mL/667m2和59.7%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667m2,防效分别为86.3%和83.7%,防效较低的是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防效为62.6%。
  3 小结
  (1)判断药剂对病害的防效应以病指防效为主,病株(叶、穗)防效为参考,从这个标准出发,本试验中各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25%氰烯菌酯100mL/667m2的防效超过90%,25%多·酮可湿性粉剂120g/667m2和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mL/667m2的防效在85%左右,59.7%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667m2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的防效稍高于60%。以上药剂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和天敌安全。
  (2)防治小麦赤霉病,建议在齐穗扬花期采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为主,交替使用25%多·酮可湿性粉剂和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第一次施药后7d内遇中到大雨,间隔7d再施药一次,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使用剂量:25%氰烯菌酯100mL/667m2,25%多·酮可湿性粉剂120g/667m2,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mL/667m2。
  (责编:吴祚云)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农业面源污染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且严重影响了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该文就江西省铅山县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阐述了发展建设农村沼气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沼气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铅山县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97-0
为有效改善施甸县当前的烤烟品种结构,为施甸县优质烟叶生产提供品种基础,于2011年在施甸县对5个云烟系列新品种(云烟99、云烟100、云烟105、云烟109、云烟113)进行了田间生产比
摘 要:物种组成和种子密度是一个种子库的基本特征。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川滇高山栎森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及分析,并探讨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显示:(1)轻度退化下土壤种子库储量密度为(412±64)粒/m2,显著高于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土壤种子库储量;(2)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
霍邱有大量的低洼滩涂耕地,适宜种植旱稻。为引进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较好的旱稻新品种(组合),开展了不同旱稻品种对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霍邱种植的绿旱3号、绿旱优1号、旱优
摘 要:采用田间试验与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施氮量与花生产量和碳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量可使花生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强的净光合速率,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在施氮量135kg/hm2范围内,经济系数降低的幅度较小,但在施氮量180kg/hm2时经济系数降幅较大,表明过多的施氮量不利于光合产物向荚果内运转分配。  关键词:花生;施氮量;碳代谢;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
利用生化检测法,用瑞香狼毒素B活性物质处理蚜虫活体及离体酶液.结果表明,瑞香狼毒素B对蚜虫酯酶总活性、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介绍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并对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摘 要:冷浸田水稻钾肥运筹试验表明:施90kg/hm2钾肥分期施较全作基肥施好,施120kg/hm2钾肥施肥方式对产量没有影响;施90kg/hm2和120kg/hm2钾肥的效益和投产比均较高,建议在祁门县这一地带山区冷浸田施钾肥量为132kg/hm2。  关键词:冷浸田;钾肥;施肥量;祁门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3-79-03  潜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