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兰州市城关区作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在近一年的社区教育实践中,从组织结构至上而下“切入”、“导入”与“植入”奠定创新社区教育的组织基础,但是作为公共产品的社区教育,由于部门利益分割、公民利益偏好、信息分布散乱等原因,导致社区教育在沟通、协调、合作等集体行动的缺乏,致使社区教育处于碎片化、无序化。但若从社区治理的角度探索自下而上社区教育创新的空间,却能走出本土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社区教育创新之路。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区教育;创新;空间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社区教育创新的大平台,一方面“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的发展及路径创新离不开社区治理理念及方向的引导,社区治理的目标、方向及趋势对社区教育有重要影响。”[1]另一方面社区治理的“善治”有赖于社区教育培养具有广泛参与能力的多元治理主体,并以各个主体之间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践行为基础,整合、协调各种关系,制定满足最大需求的公共政策,重构匹配的制度与良好的协同机制,培育具有公共意识、民主、多元参与、协商对话等理念的多元治理主体,营造终身教育、教育民主文化氛围,提升社区各个成员的素质,培养具自主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具备参与社区治理能力的公民就是社区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社区教育创新实践
(一)“条框架构”下社区教育的切入
2016年由省教育厅依托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下设“甘肃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后,由各市州教育局主管领导组成的甘肃省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协调,落实《甘肃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甘教职成[2016]17号)文件精神,至2018年底,全省14市(州)相继依托当地电大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机构,86县(区)中有45个县(区)成立了社区学院或指导服务中心,省、市、区(乡)三级架构的社区教育组织架构体系基本完成。
(二)“条块结合”下社区教育的导入
2017年11月甘肃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根据《甘肃省2017年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工作要点》,与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共建战略合作协议》,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在社区教育师资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建设方面与之共享,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方面对城关区社区教育发展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予以支持、开展合作,目标是2020年前将兰州市城关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区委、区政府配合战略于2018年对全区23街道下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200万元。同时为落实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启动建设甘肃省新型城镇居民终身学习中心的通知》(甘教职成[2018]8号)文件精神,拟定兰州市城关区临夏路街道等54家单位为2018年新型城镇居民终身学习中心。
(三)“一根针”下社区教育的植入
从2000年兰州市民政局为了落实《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2000]23号)精神开始,历经社区体制改革调整后在全市推行社区建设,城关区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的任务之一,在全区24个街道中以潜在、现实、专项等形式分散、碎片化包含在社区党建、民政、经济、城管、就业、计生、综治和工青妇八类公共事务中如各个街道社区党员继续教育、下岗人员就业培训、消防知识讲座、卫生知识讲座、普法教育、反邪教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青少年假期小课堂、“四点半工程”等等。
但是,第一,由于自上而下行政结构条块分割造成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偏于集中,一方面区域社区教育服务的资源闲置,得不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区域社区教育服务的资源紧缺,且开发利用社区教育服务资源缺乏有效的行政法规保障。例如按照属地化管理兰州市社区大学(原电大兰州分校),应隶属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2017年9月作为转型试验期兰州市社区大学自探索老年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至今共开办音乐基础、合唱舞蹈、书画、乐器、英语基础、模特、计算机与手机多媒体应用等十八类20多班次每期近培训2000人,不收费、超额、空间有限、高龄老人跨区域竞争教育资源等因素不断挤压着刚刚起步老年教育,而与此相邻的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却热不过低成本、专业化的兰州市社区大学,境遇相似的还有隶属广武门街道黄河沿社区的省直属社区教育学院,老年社区教育市场亟待扩展。
第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营运方式缺乏多元化机制和制度做保证,往往因投入主体与操作主体多元化,能分清无偿、低偿、有偿,却界定不清商业服务、福利服务、公益服务,致使社区教育服务链条中各环节因为观念、利益、制度等问题运动化、过场化,社区教育服務有数无质,服务提供者和被提供者对品牌毫无概念,使得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无法保障,构建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再何谈!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每年为落实就业服务近万人培训计划,拓展民生就业品牌如“金城关技工”品牌(2012年国家工商局已注册),通过政府采购招标优选技能培训机构和合作企业,再依托24个街道保障所,传递168个社区落地266名社区就业专干进行培训机构和专业宣传(专业公共营养、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保健按摩、手工编织、月嫂、家政、养老护理等),社区就业专干处于整个社区教育服务链的对接节点上,一方面对下有着宣传政策承诺服务信用的功能,另一方面对上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为培训机构对接教育服务对象,但若社区专干自身从专业、政策、制度的角度,对落地社区如岗位援助行动、技能培训行动、关爱农民工行动、扶持创业行动和精准帮扶行动等各类相关教育培训的质量以及培训者未来就业前景上都处于权利弱势的话,可以想象结果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就业指数图1所示[2]。
第三,由各个职能部门牵头建设的教育资源大而化一缺乏多样性、灵活化,落地社区其教育功能只能低水平上重复循环。如兰州社区大学与兰州市妇联共同实施“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项目,此项目是全国妇联与国家开放大学联合开发,针对非学历为主的课程资源,学习内容分文化修养、健康生活、婚姻家庭、亲子教育4大版块,学习模式以线下实体为依托,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集中学习同步推进、互为补充,而且绝大部分课程都不收取费用,只对接学分银行,后续根据现代女性学习特点又开发电脑端和手机端一体的女性享学吧平台,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打通妇女学习的“最后一公里”。兰州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10个试点城市之一,项目实施中兰州社区大学以创新的理念和良好的教学服务,组建优秀师资团队,结合优质课程和学习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论坛、学堂、沙龙等线下教育培训活动,从2017年11月项目启动至今,线上注册学习人数虽已达8212人,但是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究其原因是如此理想学习平台却因“一刀切式的学习资源”,导致:一是需求信息的不对称,二是学习形式缺乏多样化、个性化,最终丧失了可持续、可发展地生命力。可见在基层社区能达到良性发展的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产品一定是在街道社区层面针对本土化的人、文、地、业、景进行有效融合服务产品,而不是大而化一的顶层设计。 (四)以“社区治理”视角助推社区教育的浅尝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2018年城关区区政府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精神,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城发[2018]3号),又为建设学习型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城政办发[2018]61号)文件,结合二者区委、区政府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提升环境服务能力,从基层文化建设入手,第一通过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联动建设,打造街道社区良好的文化内生机制,为社区全体成员营造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目标的、区域化的社区教育氛围。
第二建设依托“数字城关”建设整合各类社会文化人才队伍交流平台,实现互通共享、共建共融的文化教育资源整合机制,自下而上如酒泉路街道张家园社区借助企业力量引入中宣部公益项目“凤翮 筑梦书屋”,作为全民阅读文化体验中心通过阵地、平台、载体相结合,资源、需求、服务相呼应,互动、共享、创意相融合的方式,整合各方志愿者的力量,已形成少儿类教育如少年读书分享会、外教口语教学、棋类比赛、儿童沙画、牛肉面制作、国学教育、亲子趣味等活动,延伸知识白领类如男女创业论坛、茶艺陶艺、文创赏析、艺术插花、户外求知、DIY手作等特色活动,全方位、立体化践行市民道德素质提升、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全民阅读建设、文化产业培育建设,为打造“有品位、有内涵、有色彩、有温度”的文化社区不断探索。今年4月张家园社区成为ZAKER联合全国20多家主流媒体举办的“领读中国 爱阅无界”全民阅读系列公益活动兰州站唯一的基层社区活动点。另有广武门街道与英特学校联手“书香广武建设年”系列活动也值得期待。
第三创新“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激活社会力量,借助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与社区成员之间互动,找出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挖掘资源整合资源,开发适合本区域的公共社区教育产品,助推本土化社区教育的繁荣发展。如兰州市“三社联动“试点社区白银路街道正宁路社区,按照“政府引导支持、突出便民为民核心、社会多元参与”的思路,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居民公共服务为支撑、以“三社联动”为载体如图2所示[3]、以志愿者服务为补充、以社会组织孵化为创新,以居民公共服务标准化、便民服务信息化、信息互联互通为目标,探索了“社区草根领袖坊”工作模式,培养了正宁路社区文化联合会队伍,形成老党员讲党课、社区故事汇、青葱课堂儿童性启蒙教育、兒童剧场、情商课堂、才艺小课堂、儿童专注力训练、儿童沙盘体验等多系列社区教育活动。
二、社区治理视角下社区教育创新的空间
兰州市城关区作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前期以“三社联动”为契机在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融合创新中浅试探索,但是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无论是社区教育组织者、实施者还是受教者对全社会终身学习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理念认识模糊,对社区教育管理部门与机构在不同行政层面的功能定位等问题,都有待于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梳理,那么除了认识和理念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城关区社区教育创新应以社区治理的视角下从本土化、特色化、品牌化入手:
(一)以社区治理理念抓社区教育本土化建设
在社区治理的创新过程中,往往强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依法治理结合在一起,那么社区教育资源作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容,第一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应该从源头——自下而上以解决居民的问题、满足居民需求做起,而不再是以往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推进模式;第二,解决和满足民众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中的中任何一样问题,都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系统的整体运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各级政府资源服务下沉,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及民众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不断完善利益协商、协调机制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引导机制,所以本土化的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产品建设,必须通过系统的、综合治理的角度去设计、规划和实施;第三,任何一项公共教育体系的建设都离不开财政与法规的保障,《成都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作为我国首部社区教育法规,对社区教育各级主体的责任、投入都做了明确规定,那么城关区政府能不能以区域化党建为统领,打通条块屏障,以地方法规形式协调统领全区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的资源,为社区教育创新有法可依、依法治教做出探索。
(二)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促社区教育特色化
在社区治理背景下社区教育建设中,第一由于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定位是植社区服务于居民,所以在提供服务中,能够填补政府主导推动的社区教育在基层机构的乏力和政府在基层服务管理的盲点,推动社区教育的重心下移,解决社区根本问题体现本土社区教育的特色化;第二目前入驻社区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类型多为助政府兜底的困难群体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公益服务,所以其草根性和公益性与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相契合;第三社区社会组织在运作社区教育活动中,通过人文精神的营造(如入驻酒泉路街道简公益做的系列“小巷故事”和入驻白银路街道良助机构持续半年之久“共享集市”)和活动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居民素养,倡导互助志愿的服务精神,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塑造培养公民意识。
另据数据统计,兰州市从1989年至今在市级注册各类培训教育机构等共计870家,而落户城关区的机构就有629家占全市72%,其中2016年到2018年期间在市级注册社会组织服务类型数据如图表1[4],同样2016至2018年在城关区区级注册社会组织服务类型数据如图表2[5]。若城关区政府能在社区这个平台上,培育激活社会隐形潜力,突破组织条块分割、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对区域内可用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利用,充分发挥社会协同效应,真正实现政府行政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系统之间相互衔接与融合,自下而上的创新空间极大。
(三)挖掘社区的文化资源营造社区教育品牌
“三社联动”试点近二年,城关区各个街道和社区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的背景下,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搭建了社区居委会、社会各级阶层相互沟通联系的纽带,呈现了许多具有本土化特色服务品牌。例如入驻团结新村街道天水南路社区的甘肃省简公益团队,首先对社区进行实地调查与走访座谈,充分熟知辖区内人员结构、文化背景和经济特色;其次根据居民需求,对本土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携手专业团队成功打造服务品牌“小能人成长记”系列教育课程如表3所示[6],其价值定位素质教育、能力拓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青少年成长加油助力文化功能与服务功能;第四为了提升与维护品牌价值与品牌质量,协同社区教育管理团队制定服务考核的标准。同时又将课程体系复制于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建造延伸符合畅家巷社区特点“畅翔少年”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袁梦.新时代社区治理新趋势下的社区教育路径探究[J].成人教育,2019.03.003.
[2]图表来源2017年城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甘肃良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白银路街道“三社联动”迈入新进程公众号,2018.05.21.
[4]数据来源兰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
[5]数据来源兰州市城关区民间组织管理局.
[6]图表来源由甘肃省简公益发展中心提供.
[7]陈可.社区教育本土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
[8]邵晓枫.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机理及功能体现[J].终身教育研究,2019.02.
[9]姜浩王卉.资源整合视阈下县域社区教育体制模式探索——以浙江省桐庐县社区教育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
[10]高志敏.迈向交集:论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5.23.
[11]鲁文.走向社会治理:社区教育实践的历史演绎与当代图景[J].成人教育,2019.01.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区教育;创新;空间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社区教育创新的大平台,一方面“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的发展及路径创新离不开社区治理理念及方向的引导,社区治理的目标、方向及趋势对社区教育有重要影响。”[1]另一方面社区治理的“善治”有赖于社区教育培养具有广泛参与能力的多元治理主体,并以各个主体之间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践行为基础,整合、协调各种关系,制定满足最大需求的公共政策,重构匹配的制度与良好的协同机制,培育具有公共意识、民主、多元参与、协商对话等理念的多元治理主体,营造终身教育、教育民主文化氛围,提升社区各个成员的素质,培养具自主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具备参与社区治理能力的公民就是社区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社区教育创新实践
(一)“条框架构”下社区教育的切入
2016年由省教育厅依托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下设“甘肃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后,由各市州教育局主管领导组成的甘肃省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协调,落实《甘肃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甘教职成[2016]17号)文件精神,至2018年底,全省14市(州)相继依托当地电大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机构,86县(区)中有45个县(区)成立了社区学院或指导服务中心,省、市、区(乡)三级架构的社区教育组织架构体系基本完成。
(二)“条块结合”下社区教育的导入
2017年11月甘肃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根据《甘肃省2017年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工作要点》,与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共建战略合作协议》,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在社区教育师资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建设方面与之共享,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方面对城关区社区教育发展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予以支持、开展合作,目标是2020年前将兰州市城关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区委、区政府配合战略于2018年对全区23街道下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200万元。同时为落实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启动建设甘肃省新型城镇居民终身学习中心的通知》(甘教职成[2018]8号)文件精神,拟定兰州市城关区临夏路街道等54家单位为2018年新型城镇居民终身学习中心。
(三)“一根针”下社区教育的植入
从2000年兰州市民政局为了落实《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2000]23号)精神开始,历经社区体制改革调整后在全市推行社区建设,城关区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的任务之一,在全区24个街道中以潜在、现实、专项等形式分散、碎片化包含在社区党建、民政、经济、城管、就业、计生、综治和工青妇八类公共事务中如各个街道社区党员继续教育、下岗人员就业培训、消防知识讲座、卫生知识讲座、普法教育、反邪教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青少年假期小课堂、“四点半工程”等等。
但是,第一,由于自上而下行政结构条块分割造成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偏于集中,一方面区域社区教育服务的资源闲置,得不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区域社区教育服务的资源紧缺,且开发利用社区教育服务资源缺乏有效的行政法规保障。例如按照属地化管理兰州市社区大学(原电大兰州分校),应隶属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2017年9月作为转型试验期兰州市社区大学自探索老年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至今共开办音乐基础、合唱舞蹈、书画、乐器、英语基础、模特、计算机与手机多媒体应用等十八类20多班次每期近培训2000人,不收费、超额、空间有限、高龄老人跨区域竞争教育资源等因素不断挤压着刚刚起步老年教育,而与此相邻的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却热不过低成本、专业化的兰州市社区大学,境遇相似的还有隶属广武门街道黄河沿社区的省直属社区教育学院,老年社区教育市场亟待扩展。
第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营运方式缺乏多元化机制和制度做保证,往往因投入主体与操作主体多元化,能分清无偿、低偿、有偿,却界定不清商业服务、福利服务、公益服务,致使社区教育服务链条中各环节因为观念、利益、制度等问题运动化、过场化,社区教育服務有数无质,服务提供者和被提供者对品牌毫无概念,使得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无法保障,构建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再何谈!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每年为落实就业服务近万人培训计划,拓展民生就业品牌如“金城关技工”品牌(2012年国家工商局已注册),通过政府采购招标优选技能培训机构和合作企业,再依托24个街道保障所,传递168个社区落地266名社区就业专干进行培训机构和专业宣传(专业公共营养、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保健按摩、手工编织、月嫂、家政、养老护理等),社区就业专干处于整个社区教育服务链的对接节点上,一方面对下有着宣传政策承诺服务信用的功能,另一方面对上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为培训机构对接教育服务对象,但若社区专干自身从专业、政策、制度的角度,对落地社区如岗位援助行动、技能培训行动、关爱农民工行动、扶持创业行动和精准帮扶行动等各类相关教育培训的质量以及培训者未来就业前景上都处于权利弱势的话,可以想象结果如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就业指数图1所示[2]。
第三,由各个职能部门牵头建设的教育资源大而化一缺乏多样性、灵活化,落地社区其教育功能只能低水平上重复循环。如兰州社区大学与兰州市妇联共同实施“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项目,此项目是全国妇联与国家开放大学联合开发,针对非学历为主的课程资源,学习内容分文化修养、健康生活、婚姻家庭、亲子教育4大版块,学习模式以线下实体为依托,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集中学习同步推进、互为补充,而且绝大部分课程都不收取费用,只对接学分银行,后续根据现代女性学习特点又开发电脑端和手机端一体的女性享学吧平台,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打通妇女学习的“最后一公里”。兰州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10个试点城市之一,项目实施中兰州社区大学以创新的理念和良好的教学服务,组建优秀师资团队,结合优质课程和学习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论坛、学堂、沙龙等线下教育培训活动,从2017年11月项目启动至今,线上注册学习人数虽已达8212人,但是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究其原因是如此理想学习平台却因“一刀切式的学习资源”,导致:一是需求信息的不对称,二是学习形式缺乏多样化、个性化,最终丧失了可持续、可发展地生命力。可见在基层社区能达到良性发展的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产品一定是在街道社区层面针对本土化的人、文、地、业、景进行有效融合服务产品,而不是大而化一的顶层设计。 (四)以“社区治理”视角助推社区教育的浅尝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2018年城关区区政府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精神,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城发[2018]3号),又为建设学习型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城政办发[2018]61号)文件,结合二者区委、区政府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提升环境服务能力,从基层文化建设入手,第一通过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联动建设,打造街道社区良好的文化内生机制,为社区全体成员营造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目标的、区域化的社区教育氛围。
第二建设依托“数字城关”建设整合各类社会文化人才队伍交流平台,实现互通共享、共建共融的文化教育资源整合机制,自下而上如酒泉路街道张家园社区借助企业力量引入中宣部公益项目“凤翮 筑梦书屋”,作为全民阅读文化体验中心通过阵地、平台、载体相结合,资源、需求、服务相呼应,互动、共享、创意相融合的方式,整合各方志愿者的力量,已形成少儿类教育如少年读书分享会、外教口语教学、棋类比赛、儿童沙画、牛肉面制作、国学教育、亲子趣味等活动,延伸知识白领类如男女创业论坛、茶艺陶艺、文创赏析、艺术插花、户外求知、DIY手作等特色活动,全方位、立体化践行市民道德素质提升、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全民阅读建设、文化产业培育建设,为打造“有品位、有内涵、有色彩、有温度”的文化社区不断探索。今年4月张家园社区成为ZAKER联合全国20多家主流媒体举办的“领读中国 爱阅无界”全民阅读系列公益活动兰州站唯一的基层社区活动点。另有广武门街道与英特学校联手“书香广武建设年”系列活动也值得期待。
第三创新“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激活社会力量,借助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与社区成员之间互动,找出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挖掘资源整合资源,开发适合本区域的公共社区教育产品,助推本土化社区教育的繁荣发展。如兰州市“三社联动“试点社区白银路街道正宁路社区,按照“政府引导支持、突出便民为民核心、社会多元参与”的思路,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居民公共服务为支撑、以“三社联动”为载体如图2所示[3]、以志愿者服务为补充、以社会组织孵化为创新,以居民公共服务标准化、便民服务信息化、信息互联互通为目标,探索了“社区草根领袖坊”工作模式,培养了正宁路社区文化联合会队伍,形成老党员讲党课、社区故事汇、青葱课堂儿童性启蒙教育、兒童剧场、情商课堂、才艺小课堂、儿童专注力训练、儿童沙盘体验等多系列社区教育活动。
二、社区治理视角下社区教育创新的空间
兰州市城关区作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前期以“三社联动”为契机在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融合创新中浅试探索,但是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无论是社区教育组织者、实施者还是受教者对全社会终身学习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理念认识模糊,对社区教育管理部门与机构在不同行政层面的功能定位等问题,都有待于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梳理,那么除了认识和理念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城关区社区教育创新应以社区治理的视角下从本土化、特色化、品牌化入手:
(一)以社区治理理念抓社区教育本土化建设
在社区治理的创新过程中,往往强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依法治理结合在一起,那么社区教育资源作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容,第一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应该从源头——自下而上以解决居民的问题、满足居民需求做起,而不再是以往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推进模式;第二,解决和满足民众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中的中任何一样问题,都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系统的整体运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各级政府资源服务下沉,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及民众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不断完善利益协商、协调机制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引导机制,所以本土化的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产品建设,必须通过系统的、综合治理的角度去设计、规划和实施;第三,任何一项公共教育体系的建设都离不开财政与法规的保障,《成都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作为我国首部社区教育法规,对社区教育各级主体的责任、投入都做了明确规定,那么城关区政府能不能以区域化党建为统领,打通条块屏障,以地方法规形式协调统领全区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的资源,为社区教育创新有法可依、依法治教做出探索。
(二)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促社区教育特色化
在社区治理背景下社区教育建设中,第一由于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定位是植社区服务于居民,所以在提供服务中,能够填补政府主导推动的社区教育在基层机构的乏力和政府在基层服务管理的盲点,推动社区教育的重心下移,解决社区根本问题体现本土社区教育的特色化;第二目前入驻社区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类型多为助政府兜底的困难群体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公益服务,所以其草根性和公益性与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相契合;第三社区社会组织在运作社区教育活动中,通过人文精神的营造(如入驻酒泉路街道简公益做的系列“小巷故事”和入驻白银路街道良助机构持续半年之久“共享集市”)和活动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居民素养,倡导互助志愿的服务精神,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塑造培养公民意识。
另据数据统计,兰州市从1989年至今在市级注册各类培训教育机构等共计870家,而落户城关区的机构就有629家占全市72%,其中2016年到2018年期间在市级注册社会组织服务类型数据如图表1[4],同样2016至2018年在城关区区级注册社会组织服务类型数据如图表2[5]。若城关区政府能在社区这个平台上,培育激活社会隐形潜力,突破组织条块分割、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对区域内可用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利用,充分发挥社会协同效应,真正实现政府行政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系统之间相互衔接与融合,自下而上的创新空间极大。
(三)挖掘社区的文化资源营造社区教育品牌
“三社联动”试点近二年,城关区各个街道和社区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的背景下,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搭建了社区居委会、社会各级阶层相互沟通联系的纽带,呈现了许多具有本土化特色服务品牌。例如入驻团结新村街道天水南路社区的甘肃省简公益团队,首先对社区进行实地调查与走访座谈,充分熟知辖区内人员结构、文化背景和经济特色;其次根据居民需求,对本土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携手专业团队成功打造服务品牌“小能人成长记”系列教育课程如表3所示[6],其价值定位素质教育、能力拓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青少年成长加油助力文化功能与服务功能;第四为了提升与维护品牌价值与品牌质量,协同社区教育管理团队制定服务考核的标准。同时又将课程体系复制于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建造延伸符合畅家巷社区特点“畅翔少年”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袁梦.新时代社区治理新趋势下的社区教育路径探究[J].成人教育,2019.03.003.
[2]图表来源2017年城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甘肃良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白银路街道“三社联动”迈入新进程公众号,2018.05.21.
[4]数据来源兰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
[5]数据来源兰州市城关区民间组织管理局.
[6]图表来源由甘肃省简公益发展中心提供.
[7]陈可.社区教育本土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
[8]邵晓枫.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机理及功能体现[J].终身教育研究,2019.02.
[9]姜浩王卉.资源整合视阈下县域社区教育体制模式探索——以浙江省桐庐县社区教育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
[10]高志敏.迈向交集:论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5.23.
[11]鲁文.走向社会治理:社区教育实践的历史演绎与当代图景[J].成人教育,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