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语文不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成绩,还与学生的社会交往发展息息相关。其中阅读占语文的大量比重,而且几乎贯穿学生所有的学习科目,阅读甚至涉及学生生活方面,比如学生学习知识需要阅读,学生获取信息需要阅读,学生使用物品需要阅读说明书……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需要迫切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分解阅读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各地各国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看清当前世界形势,发现一些有趣的事物等等,阅读可以让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初中语文阅读类型多样,每一种类型文章都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对此,我建议学习初中语文阅读时,将文章归类然后单独教学各类文章,将阅读分解化,将复杂多样的阅读简单化,下面我将详谈关于小说,散文,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技巧,希望能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 梳理小说结构,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篇幅一般比较长,看一篇小说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因此很多老师教学小说部分时,一般都会让学生课后提前去看小说,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老师上课时经常会省略阅读的步骤,直接进入文章讲解。但是很多时候,学生都没有课后提前阅读文章,这就导致学生在老师讲解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对于这种现象,我建议老师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否则讲解再多的内容和技巧也是无用功,而且还可以顺便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小说阅读重在梳理小说的结构思路,首先找出小说事件的线索,然后根据线索将小说的内容事件连成一条线,理清小说文本,进行详细解读。如学习《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文章,老师先给学生一些时间阅读文章,学生阅读时要带着问题: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情?抓住文章事件的线索,理清文章故事发展路线。老师讲解文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路线,先让学生梳理故事的发展顺序,从“范进中举前回到家的情况——丈人胡屠户恭喜范进中举——先前胡屠户的拒绝和辱骂——范进中举后的情形——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胡屠户为范进治疯——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老师将小说故事的组成结构列出,串成一条线,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路线清晰明了。理清小说结构后,详细讲解故事情节,找出小说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哪些手法,比如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最后讲解小说中心思想,《范进中举》这篇小说主要反映当时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故,认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二、 本着“形散神不散”的原则,抓住散文神韵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取材方面很广泛,没有空间时间的要求限制,表现手法多样,可以深入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可以托物言志,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但是尽管散文内容广泛多样,它的神不散,表达的内容和主题都很集中明确,所取的素材,使用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主题。
散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很多同学不能抓住散文的神韵,难以理解散文,觉得散文内容飘散,写的内容广泛,抓不住作者的中心思想。初中语文学习的散文主要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以事抒情,以作者情感为主题,抓住作者的心理,就能较好地理解散文,抓住散文的“神”。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春》这篇文章是一篇极美的文章,语言表达非常准确,语言文字极其精美,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会觉得文章很美,朱自清描写的春天洋溢着满满的生机,可能会理解成作者对春天的喜欢,其实学生的理解也没有错,只是不够准确全面。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思想,提高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从学生理解成作者对春天的喜欢入手,进行提问,慢慢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生机勃勃,是生命的开始,万物苏醒,进而体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通篇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反映作者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
三、 字字落实,深入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从古时候的文言文发展到现在的白话文,学生从小就学习白话文,直到学习语文文言文后才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晦涩难懂,而且实际生活很少运用文言文,学生比较不重视文言文的学习。但是文言文是语言的另一种艺术特色,是我国的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学习古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吸取古人的优点,借鉴古人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學习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文言文,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内容,文言文不像白话文简单明了,文言文的表达比较复杂,学生要逐字逐句理解,字字落实,句句解释,文言文中有很多字词代表多种意思,学生需要根据语境分析出在这里是代表什么意思,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分析句型,是判断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还是被动句。如《伤仲永》中“不能前时之闻”,意思是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根据意境在这里“闻”是“名声”的意思,不是表示“听说”,翻译时要字字落实,根据不同的语境分析字词意思,如果省略了某个字或词,都会改变原句子的意思。
参考文献:
[1]罗贤华.探析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教学研究,2016(06).
[2]陈祖利.浅论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2015(02).
作者简介:
俞艳芳,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西靖镇阳光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分解阅读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各地各国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看清当前世界形势,发现一些有趣的事物等等,阅读可以让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初中语文阅读类型多样,每一种类型文章都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对此,我建议学习初中语文阅读时,将文章归类然后单独教学各类文章,将阅读分解化,将复杂多样的阅读简单化,下面我将详谈关于小说,散文,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技巧,希望能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 梳理小说结构,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篇幅一般比较长,看一篇小说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因此很多老师教学小说部分时,一般都会让学生课后提前去看小说,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老师上课时经常会省略阅读的步骤,直接进入文章讲解。但是很多时候,学生都没有课后提前阅读文章,这就导致学生在老师讲解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对于这种现象,我建议老师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否则讲解再多的内容和技巧也是无用功,而且还可以顺便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小说阅读重在梳理小说的结构思路,首先找出小说事件的线索,然后根据线索将小说的内容事件连成一条线,理清小说文本,进行详细解读。如学习《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文章,老师先给学生一些时间阅读文章,学生阅读时要带着问题: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情?抓住文章事件的线索,理清文章故事发展路线。老师讲解文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路线,先让学生梳理故事的发展顺序,从“范进中举前回到家的情况——丈人胡屠户恭喜范进中举——先前胡屠户的拒绝和辱骂——范进中举后的情形——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胡屠户为范进治疯——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老师将小说故事的组成结构列出,串成一条线,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路线清晰明了。理清小说结构后,详细讲解故事情节,找出小说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哪些手法,比如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最后讲解小说中心思想,《范进中举》这篇小说主要反映当时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故,认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二、 本着“形散神不散”的原则,抓住散文神韵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取材方面很广泛,没有空间时间的要求限制,表现手法多样,可以深入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可以托物言志,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但是尽管散文内容广泛多样,它的神不散,表达的内容和主题都很集中明确,所取的素材,使用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主题。
散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很多同学不能抓住散文的神韵,难以理解散文,觉得散文内容飘散,写的内容广泛,抓不住作者的中心思想。初中语文学习的散文主要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以事抒情,以作者情感为主题,抓住作者的心理,就能较好地理解散文,抓住散文的“神”。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春》这篇文章是一篇极美的文章,语言表达非常准确,语言文字极其精美,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会觉得文章很美,朱自清描写的春天洋溢着满满的生机,可能会理解成作者对春天的喜欢,其实学生的理解也没有错,只是不够准确全面。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思想,提高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从学生理解成作者对春天的喜欢入手,进行提问,慢慢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生机勃勃,是生命的开始,万物苏醒,进而体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通篇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反映作者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
三、 字字落实,深入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从古时候的文言文发展到现在的白话文,学生从小就学习白话文,直到学习语文文言文后才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晦涩难懂,而且实际生活很少运用文言文,学生比较不重视文言文的学习。但是文言文是语言的另一种艺术特色,是我国的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学习古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吸取古人的优点,借鉴古人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學习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文言文,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内容,文言文不像白话文简单明了,文言文的表达比较复杂,学生要逐字逐句理解,字字落实,句句解释,文言文中有很多字词代表多种意思,学生需要根据语境分析出在这里是代表什么意思,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分析句型,是判断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还是被动句。如《伤仲永》中“不能前时之闻”,意思是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根据意境在这里“闻”是“名声”的意思,不是表示“听说”,翻译时要字字落实,根据不同的语境分析字词意思,如果省略了某个字或词,都会改变原句子的意思。
参考文献:
[1]罗贤华.探析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教学研究,2016(06).
[2]陈祖利.浅论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2015(02).
作者简介:
俞艳芳,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西靖镇阳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