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访是教师进行家长工作,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一种主要的、经常采用的有效方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师生情感,沟通学校、教师、家庭之间的关系,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扫除学生因家庭矛盾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支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关键词】家访 班主任
家访是教师进行家长工作,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一种主要的、经常采用的有效方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师生情感,沟通学校、教师、家庭之间的关系,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扫除学生因家庭矛盾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支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家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班主任在家访中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准时机,迎难而上
有些教师反映,部分家长根本不重视家访。如教师预约上门后却吃闭门羹;家长在老师上门时还在打麻将,见到老师到访显得不耐烦;有的家长是个体经营户,在和老师交谈的同时还忙着做生意……种种现象都说明家长从心底不欢迎老师家访。这些家长主要的心态为:①工作太忙太累,不想老师占用他的私人宝贵时间。②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后进生,不想听老师告自己孩子的状。③孩子送到学校来就由老师负责教育,家长只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④受社会舆论和媒体影响,对老师存在偏见。正因为老师和家长沟通太少,老师和家长之间才会产生隔阂,家长才会对老师的到访感到陌生,才会因为个别老师的负面新闻对老师存在偏见。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各种方式主动联系家长,决不能因少数家长的冷面孔而放弃家访这一有效的沟通方式。
二、访谈要有重点,有的放矢
班主任工作忙,对每个孩子上门家访的次数和访谈时间不会太多,所以,对每次访谈的主题和内容必须充分准备。一方面要通过平日的细心观察,充分了解每个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即思想学习状况、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性格特征等等,并作一些书面记录,供家访时参考。另一方面,要想成功地进行家访,班主任也要备好“家访课”。家访的动机是什么?怎样交流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已失去信心又该怎样开导?家长对自己的建议不理解怎么办?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班主任在家访前都要设计一个周密的“预案”,以免陷入尴尬的境地。
班主任家访时须有备而来,对家长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讲。才能有的放矢,达到家访的目的。在班主任对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的介绍和客观中肯的分析中,家长能从中感受到班主任对孩子的关爱与关注,不仅愿意参与谈话,今后还会从心底更加支持班主任工作。
三、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营造良好气氛
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家访都是带着学生的“不足”去的,而家访的目的则是想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孩子尽快改掉这些“不足”。本来,学生一见到班主任来家访,思想上已经存在一些压力,唯恐班主任在家长面前告状。班主任要事先洞悉学生的这种心理,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在家长面前,也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面子,以表扬鼓励为主,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再委婉地指出孩子身上的不足之处。老师的真诚也能打动了学生的内心,知道老师是真心来帮助他,家访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的交谈中要让学生和家长成为访谈的主角,要像记者主持访谈节目一样,认真聆听家长和学生的发言,并适时给予补充,同时也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之处,完善家长的教育思想。
四、目的明确,杜绝不良之风
班主任家访一定要目的明确,严肃认真,不要动机不纯。当今社会流行的一些不良风气也渐渐蔓延到学校中来,教师问家长吃拿卡要的现象日益严重。有的老师在家访中做文章,把家访作为和家长联络感情、托人办事的机会。如果老师想着在家访时去拜托家长办些私事,势必会在家长心目中造成不良影响,损害老师形象,使得家访工作失去原有的效果,更有可能适得其反。
五、抓住时机,及时巩固家访成果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班主任家访后,要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很多老师家访后往往会忽略这个关键环节。如果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任务,这更是错误的。家访过后不采取任何措施以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可以说这样的家访没有任何效果,甚至会在学生心中起反作用。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里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力量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提升。为了巩固家访效果,教师采用学生监督和教师疏导相结合的方式,辅以榜样示范、正面激励等措施和手段,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及时采取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防止学生错误行为的发生。
总之,家访工作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在校外的继续。要使家访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家长不同的心理特点,以情感心,以理服人,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家访 班主任
家访是教师进行家长工作,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一种主要的、经常采用的有效方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师生情感,沟通学校、教师、家庭之间的关系,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扫除学生因家庭矛盾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支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家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班主任在家访中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准时机,迎难而上
有些教师反映,部分家长根本不重视家访。如教师预约上门后却吃闭门羹;家长在老师上门时还在打麻将,见到老师到访显得不耐烦;有的家长是个体经营户,在和老师交谈的同时还忙着做生意……种种现象都说明家长从心底不欢迎老师家访。这些家长主要的心态为:①工作太忙太累,不想老师占用他的私人宝贵时间。②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后进生,不想听老师告自己孩子的状。③孩子送到学校来就由老师负责教育,家长只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④受社会舆论和媒体影响,对老师存在偏见。正因为老师和家长沟通太少,老师和家长之间才会产生隔阂,家长才会对老师的到访感到陌生,才会因为个别老师的负面新闻对老师存在偏见。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各种方式主动联系家长,决不能因少数家长的冷面孔而放弃家访这一有效的沟通方式。
二、访谈要有重点,有的放矢
班主任工作忙,对每个孩子上门家访的次数和访谈时间不会太多,所以,对每次访谈的主题和内容必须充分准备。一方面要通过平日的细心观察,充分了解每个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即思想学习状况、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性格特征等等,并作一些书面记录,供家访时参考。另一方面,要想成功地进行家访,班主任也要备好“家访课”。家访的动机是什么?怎样交流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已失去信心又该怎样开导?家长对自己的建议不理解怎么办?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班主任在家访前都要设计一个周密的“预案”,以免陷入尴尬的境地。
班主任家访时须有备而来,对家长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讲。才能有的放矢,达到家访的目的。在班主任对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的介绍和客观中肯的分析中,家长能从中感受到班主任对孩子的关爱与关注,不仅愿意参与谈话,今后还会从心底更加支持班主任工作。
三、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营造良好气氛
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家访都是带着学生的“不足”去的,而家访的目的则是想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孩子尽快改掉这些“不足”。本来,学生一见到班主任来家访,思想上已经存在一些压力,唯恐班主任在家长面前告状。班主任要事先洞悉学生的这种心理,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在家长面前,也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面子,以表扬鼓励为主,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再委婉地指出孩子身上的不足之处。老师的真诚也能打动了学生的内心,知道老师是真心来帮助他,家访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的交谈中要让学生和家长成为访谈的主角,要像记者主持访谈节目一样,认真聆听家长和学生的发言,并适时给予补充,同时也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之处,完善家长的教育思想。
四、目的明确,杜绝不良之风
班主任家访一定要目的明确,严肃认真,不要动机不纯。当今社会流行的一些不良风气也渐渐蔓延到学校中来,教师问家长吃拿卡要的现象日益严重。有的老师在家访中做文章,把家访作为和家长联络感情、托人办事的机会。如果老师想着在家访时去拜托家长办些私事,势必会在家长心目中造成不良影响,损害老师形象,使得家访工作失去原有的效果,更有可能适得其反。
五、抓住时机,及时巩固家访成果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班主任家访后,要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很多老师家访后往往会忽略这个关键环节。如果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任务,这更是错误的。家访过后不采取任何措施以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可以说这样的家访没有任何效果,甚至会在学生心中起反作用。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里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力量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提升。为了巩固家访效果,教师采用学生监督和教师疏导相结合的方式,辅以榜样示范、正面激励等措施和手段,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及时采取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防止学生错误行为的发生。
总之,家访工作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在校外的继续。要使家访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家长不同的心理特点,以情感心,以理服人,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