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数学建模课程在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全方位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数学建模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数学建模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角度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数学建模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建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赵丽君(1982-),女,浙江台州人,台州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李韶伟(1979-),男,浙江台州人,台州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台州学院数信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子项目(项目编号:SXSY2011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24-02
一、数学建模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目前正在开展以“素质和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大讨论。在1983年召开的世界大学校长会议中,对理想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三条标准:专业知识要掌握本学科的方法论、具有将本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人格素质。[1]
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数学的思考方式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数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数学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推动了数学本身的发展和各个学科理论的发展。戴维在1984年说过:“对数学研究的低水平的资助只能来自对于数学研究带来的好处的完全不妥的评价。显然,很少有人认识到当今被如此称颂的‘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主要取决于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只是数学定理的证明,公式、定义的理解,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方法,而且可以依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途径。
21世纪以来,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在国内高校中稳步展开,并获得了广泛认同。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校和人数逐年上升,数学建模课程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2-4]与传统数学所给的应用题有所不同,数学建模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由于数学建模是从实际问题着手,经过分析、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求解、验证并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社会实践中的有些实际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已知条件,有时甚至连求解目标也要经过分析问题的各种因素自行确定。这就要求建模者具有较宽的基本知识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和创新力,具有归纳综合和计算能力等等,即要求具有较好的数学文化素质。
1.数学建模课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一方面,数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教材内容比较成熟,并且侧重定理证明以及演算方法的训练,对问题的实际背景以及模型提取过程介绍不多,而数学建模课程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建模问题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大学生在建模实践中要用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已超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范围。除了数学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诸如计算方法、计算机语言、应用软件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等。它是多学科知识的高度综合,宽泛的学科领域和广博的技能技巧是学生所不曾涉猎过的,只能通过学生自学和讨论来进一步掌握。
2.数学建模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面的
数学建模的题目多数直接来源于科研、生产、工程与管理的实际问题,且大多是经过适当简化的正在研究或正在探讨阶段中的尚未完全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部分或片段。解决数学建模问题的过程是对大学生数学与计算机知识、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查。在数学建模实践中,大多数问题既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唯一的方法,要解决问题必须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深刻了解背景,查阅大量资料,并且参加实际调查,根据自身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和知识的掌握来选择思路与方法。通过对所得结果不断地思考和改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
3.数学建模课程使学生的毅力、意志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等人文素质方面得到了培养
每年一期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采取半封闭的形式持续三个昼夜。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创新过程,不仅培养了大学生刻苦探索的态度、不屈不挠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还培养了学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和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并且数学建模竞赛采取三人一个小组,三名同学在竞赛过程中共同解决一个竞赛题目。这就需要他们在竞赛的不同阶段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取长补短,合理分工。因此,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二、数学建模的理论课程与实验教学
数学模型是由数字、字母或其他数学符号组成的,描述现实对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公式、图形或算法,它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而创建一个数学模型的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即运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画该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的全过程。换句话说,数学建模是从定量化的角度,用数学语言和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6]数学建模课程与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同。前者侧重于将数学作为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性课程。而后者则侧重于公式推导、定理证明等。
数学建模课程包括数学建模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数学建模的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学习数学,它强调将符号计算、数值计算、数据处理、数学软件和数学建模理论课程相结合的数学课程教学。[5]
数学建模的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也是互相促进的。首先,数学建模理论课程主要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到数学结构模型以及模型结果的解释和应用,而对于模型的求解则很少涉及,相反,实验教学则是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手、眼、脑共用,积极主动地使用数学。其次,数学建模理论课程很少涉及模型的解法,而实验教学则是介绍若干数学方法及相应的软件,以方便地完成模型的求解。最后,数学建模理论课程包含丰富的建模案例,主要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建立模型等理论过程,而实验教学则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将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从而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
教育必须反映社会的实际需要,数学建模进入大学课堂,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对于数学教育而言,既应该让学生掌握准确快捷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也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无疑偏重于前者,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则是加强后者的一种尝试。
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利用数学建模的理论知识,即根据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通过分析做出必要的假设,适当的运用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更要利用数学建模的实验操作知识将得到的数学结构进行求解(在实际求解中,利用计算机或者软件进行求解),而且求解所得到的结果要能够解释实际问题。因此,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求数学建模的理论课程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配套同步,有机结合。
目前很多高校的数学建模课程共54课时,其中包括课堂理论讲授36课时和实验教学18课时两部分。限于课时和教学进度,现有的实验教学以学生掌握数学软件的基础操作为主要目的,达不到与课程讲授内容的配套同步,学生对于数学软件的学习掌握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数学建模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以问题为引导,采用专题研讨的形式开展,结合台州学校“数学实验在线平台”的建设,学生利用平台掌握基础的数学软件使用方法、命令格式,并且围绕课堂讲授的数学专题模块开展配套的数学建模实验研讨。具体而言,针对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类型,实验教学内容分别以三种不同的形式进行。
1.初步的数学软件题目类型
此类题目类型以熟悉掌握数学软件的常用命令格式为目的。例如,绘出某个二元函数的三维曲面图。又如,求一个已知方阵的行列式、逆、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再如,求某个具体多项式的根。
这类题目的已知条件比较简单,只需要直接利用软件的某个指令就可以得到所求解的结果,学生在了解相关的软件指令基础上就能独立完成任务。对于这类题目类型,规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实验平台进行操作,并由授课教师在线评判其正确与否。
2.简单的数学建模题目类型
此类题目类型以提高使用数学软件能力为目的。例如,列出所有的水仙花数(水仙数是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又如,已知某车间生产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产品所需要的原料和工时数据,以及不同产品所获得的利润数据。要求在给定原料和工时的条件下,如何安排生产,使得获得的利润最大。再如,给定一片海域一组数据,该数据包括一些离散点的坐标以及在该坐标处的水深,在已知船吃水深度的条件下,求船安全行驶的范围或者容易触礁的范围。
这类题目的已知条件唯一确定,所得到的结果也是唯一的,需要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才能进行求解并完成规定的任务。对于这类题目类型,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的课程时间先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评判。
3.具有一定综合性质的数学建模题目类型
此类题目以培养学生建立模型和分析求解能力为目的。例如,根据某集团的经济效益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内部运营指标以及客户满意度指标在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分析并阐述客户满意指标的走势。又如,收集数据,从手机品牌、外观、功能和质量等方面分析目前市场主流手机产品的价格定位规律,以及分析各品牌手机的价格策略与市场占有份额的关系。再如,选择某个事件(例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全国竞赛题)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或者调查收集的数据,定量分析该事件的影响力。
这类题目的已知条件比较复杂和灵活,有些题目甚至需要自己收集,有时甚至连求解目标也要自行确定。对于这类题目,授课教师应先利用实验教学课程时间指导研讨,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基本的建模思路整理和模型求解,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数学模型和模型求解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祖福.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4,(1).
[2]叶其孝.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大学生教育改革[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7,27(1):92-96.
[3]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13-321.
[4]姜启源.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31(5):613-617.
[5]蒲俊,张朝伦,李顺初.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24-26.
[6]陈慧.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35-36.
关键词:数学建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赵丽君(1982-),女,浙江台州人,台州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李韶伟(1979-),男,浙江台州人,台州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台州学院数信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子项目(项目编号:SXSY2011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24-02
一、数学建模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目前正在开展以“素质和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大讨论。在1983年召开的世界大学校长会议中,对理想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三条标准:专业知识要掌握本学科的方法论、具有将本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人格素质。[1]
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数学的思考方式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数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数学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推动了数学本身的发展和各个学科理论的发展。戴维在1984年说过:“对数学研究的低水平的资助只能来自对于数学研究带来的好处的完全不妥的评价。显然,很少有人认识到当今被如此称颂的‘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主要取决于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只是数学定理的证明,公式、定义的理解,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方法,而且可以依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途径。
21世纪以来,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在国内高校中稳步展开,并获得了广泛认同。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校和人数逐年上升,数学建模课程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2-4]与传统数学所给的应用题有所不同,数学建模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由于数学建模是从实际问题着手,经过分析、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求解、验证并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社会实践中的有些实际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已知条件,有时甚至连求解目标也要经过分析问题的各种因素自行确定。这就要求建模者具有较宽的基本知识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和创新力,具有归纳综合和计算能力等等,即要求具有较好的数学文化素质。
1.数学建模课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一方面,数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教材内容比较成熟,并且侧重定理证明以及演算方法的训练,对问题的实际背景以及模型提取过程介绍不多,而数学建模课程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建模问题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大学生在建模实践中要用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已超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范围。除了数学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诸如计算方法、计算机语言、应用软件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等。它是多学科知识的高度综合,宽泛的学科领域和广博的技能技巧是学生所不曾涉猎过的,只能通过学生自学和讨论来进一步掌握。
2.数学建模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面的
数学建模的题目多数直接来源于科研、生产、工程与管理的实际问题,且大多是经过适当简化的正在研究或正在探讨阶段中的尚未完全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部分或片段。解决数学建模问题的过程是对大学生数学与计算机知识、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查。在数学建模实践中,大多数问题既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唯一的方法,要解决问题必须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深刻了解背景,查阅大量资料,并且参加实际调查,根据自身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和知识的掌握来选择思路与方法。通过对所得结果不断地思考和改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
3.数学建模课程使学生的毅力、意志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等人文素质方面得到了培养
每年一期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采取半封闭的形式持续三个昼夜。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创新过程,不仅培养了大学生刻苦探索的态度、不屈不挠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还培养了学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和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并且数学建模竞赛采取三人一个小组,三名同学在竞赛过程中共同解决一个竞赛题目。这就需要他们在竞赛的不同阶段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取长补短,合理分工。因此,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二、数学建模的理论课程与实验教学
数学模型是由数字、字母或其他数学符号组成的,描述现实对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公式、图形或算法,它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而创建一个数学模型的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即运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画该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的全过程。换句话说,数学建模是从定量化的角度,用数学语言和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6]数学建模课程与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同。前者侧重于将数学作为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性课程。而后者则侧重于公式推导、定理证明等。
数学建模课程包括数学建模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数学建模的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学习数学,它强调将符号计算、数值计算、数据处理、数学软件和数学建模理论课程相结合的数学课程教学。[5]
数学建模的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也是互相促进的。首先,数学建模理论课程主要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到数学结构模型以及模型结果的解释和应用,而对于模型的求解则很少涉及,相反,实验教学则是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手、眼、脑共用,积极主动地使用数学。其次,数学建模理论课程很少涉及模型的解法,而实验教学则是介绍若干数学方法及相应的软件,以方便地完成模型的求解。最后,数学建模理论课程包含丰富的建模案例,主要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建立模型等理论过程,而实验教学则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将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从而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
教育必须反映社会的实际需要,数学建模进入大学课堂,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对于数学教育而言,既应该让学生掌握准确快捷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也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无疑偏重于前者,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则是加强后者的一种尝试。
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利用数学建模的理论知识,即根据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通过分析做出必要的假设,适当的运用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更要利用数学建模的实验操作知识将得到的数学结构进行求解(在实际求解中,利用计算机或者软件进行求解),而且求解所得到的结果要能够解释实际问题。因此,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求数学建模的理论课程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配套同步,有机结合。
目前很多高校的数学建模课程共54课时,其中包括课堂理论讲授36课时和实验教学18课时两部分。限于课时和教学进度,现有的实验教学以学生掌握数学软件的基础操作为主要目的,达不到与课程讲授内容的配套同步,学生对于数学软件的学习掌握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数学建模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以问题为引导,采用专题研讨的形式开展,结合台州学校“数学实验在线平台”的建设,学生利用平台掌握基础的数学软件使用方法、命令格式,并且围绕课堂讲授的数学专题模块开展配套的数学建模实验研讨。具体而言,针对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类型,实验教学内容分别以三种不同的形式进行。
1.初步的数学软件题目类型
此类题目类型以熟悉掌握数学软件的常用命令格式为目的。例如,绘出某个二元函数的三维曲面图。又如,求一个已知方阵的行列式、逆、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再如,求某个具体多项式的根。
这类题目的已知条件比较简单,只需要直接利用软件的某个指令就可以得到所求解的结果,学生在了解相关的软件指令基础上就能独立完成任务。对于这类题目类型,规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实验平台进行操作,并由授课教师在线评判其正确与否。
2.简单的数学建模题目类型
此类题目类型以提高使用数学软件能力为目的。例如,列出所有的水仙花数(水仙数是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又如,已知某车间生产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产品所需要的原料和工时数据,以及不同产品所获得的利润数据。要求在给定原料和工时的条件下,如何安排生产,使得获得的利润最大。再如,给定一片海域一组数据,该数据包括一些离散点的坐标以及在该坐标处的水深,在已知船吃水深度的条件下,求船安全行驶的范围或者容易触礁的范围。
这类题目的已知条件唯一确定,所得到的结果也是唯一的,需要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才能进行求解并完成规定的任务。对于这类题目类型,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的课程时间先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评判。
3.具有一定综合性质的数学建模题目类型
此类题目以培养学生建立模型和分析求解能力为目的。例如,根据某集团的经济效益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内部运营指标以及客户满意度指标在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分析并阐述客户满意指标的走势。又如,收集数据,从手机品牌、外观、功能和质量等方面分析目前市场主流手机产品的价格定位规律,以及分析各品牌手机的价格策略与市场占有份额的关系。再如,选择某个事件(例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全国竞赛题)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或者调查收集的数据,定量分析该事件的影响力。
这类题目的已知条件比较复杂和灵活,有些题目甚至需要自己收集,有时甚至连求解目标也要自行确定。对于这类题目,授课教师应先利用实验教学课程时间指导研讨,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基本的建模思路整理和模型求解,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数学模型和模型求解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祖福.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4,(1).
[2]叶其孝.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大学生教育改革[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7,27(1):92-96.
[3]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13-321.
[4]姜启源.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31(5):613-617.
[5]蒲俊,张朝伦,李顺初.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24-26.
[6]陈慧.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