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上。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语文是一门生动而富于情感的学科,每篇文学作品、每首诗歌除了优美的文笔,还具有丰富的情感。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但在领会作品中的情感上却存在难度。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或热切或深刻的爱憎,在作文时情感表达却苍白无力。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怎样创设出语文教学的动人“情”境呢?
一、通过导语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有经验的老师,会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导入技巧,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进作者。
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其中有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也有表达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之情的……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目标十分明显,选入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文质兼美,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披文入情,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知文章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产生共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穿越时空去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但我们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当他们经历着,他们所获得和远比我们用单调的总结、概括得到的更丰富、更深刻。
情感体验,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感“他”情而生“我”情。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情感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环节和设计应当和你的教学内容相符合,活动的开展应当与课文息息相关,不能使这个环节与课文本身相矛盾、冲突;也不能喧宾夺主。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这样的安排,我们应当根据课文本身确定。注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珍珠鸟》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验“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整堂课进入尾声,我讲述了一个关于蓝丝带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爱、信赖的故事。并且,我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数十条蓝色的丝带。我告诉他们,我将送给他们一条丝带,代表我对他们的信赖,并请同桌的同学互相系上。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点。被人信赖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好。课后,许多学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系着那条丝带,并且许多学生制作了更多的丝带,送给他们信賴的亲人、朋友。我趁热打铁,布置了作文《﹍﹍的蓝丝带》,效果不错。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他们在点滴的实践中积累,慢慢学会爱别人,学会宽容,学会珍惜。但是,在我们的情感体验中永远没有终点,别让孩子宝贵的情感像昙花一现,再无痕迹。
三、通过朗读激发情感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朗读能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有利情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如果不反复诵读,无论教师怎样精讲评析,也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在诵读中体会到雪景的雄奇壮丽,感悟到词人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从而对一代伟人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再如教《木兰诗》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一定要发挥朗读作用,教师先示范一遍,学生在有表情的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再把对诗歌形象分析巧妙地与诵读结合起来,通过一次次朗读尝试,学生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形象:忙碌织布,勤劳能干的木兰;抚机叹息,善解人意的木兰;行军匆匆,坚毅勇敢的木兰;辞官回乡,女儿本色的木兰。教师引导学生从诗的感情色彩到具体形象,也就是从符号到旨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感悟到产生情感的过程。那一刻,谁不为那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掷地有声的语句,谁不被诗的艺术魅力所折服,谁不为之动情,充满对木兰敬佩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效果是任何刻意分析、讲解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们常说“以情动人”,有情才能打动心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让学生在情中学、在情中写。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树立全新的观念,让我们的课堂多彩起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动人”起来。
语文是一门生动而富于情感的学科,每篇文学作品、每首诗歌除了优美的文笔,还具有丰富的情感。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但在领会作品中的情感上却存在难度。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或热切或深刻的爱憎,在作文时情感表达却苍白无力。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怎样创设出语文教学的动人“情”境呢?
一、通过导语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有经验的老师,会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导入技巧,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进作者。
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其中有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也有表达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之情的……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目标十分明显,选入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文质兼美,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披文入情,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知文章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产生共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穿越时空去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但我们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当他们经历着,他们所获得和远比我们用单调的总结、概括得到的更丰富、更深刻。
情感体验,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感“他”情而生“我”情。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情感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环节和设计应当和你的教学内容相符合,活动的开展应当与课文息息相关,不能使这个环节与课文本身相矛盾、冲突;也不能喧宾夺主。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这样的安排,我们应当根据课文本身确定。注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珍珠鸟》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验“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整堂课进入尾声,我讲述了一个关于蓝丝带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爱、信赖的故事。并且,我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数十条蓝色的丝带。我告诉他们,我将送给他们一条丝带,代表我对他们的信赖,并请同桌的同学互相系上。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点。被人信赖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好。课后,许多学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系着那条丝带,并且许多学生制作了更多的丝带,送给他们信賴的亲人、朋友。我趁热打铁,布置了作文《﹍﹍的蓝丝带》,效果不错。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他们在点滴的实践中积累,慢慢学会爱别人,学会宽容,学会珍惜。但是,在我们的情感体验中永远没有终点,别让孩子宝贵的情感像昙花一现,再无痕迹。
三、通过朗读激发情感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朗读能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有利情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如果不反复诵读,无论教师怎样精讲评析,也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在诵读中体会到雪景的雄奇壮丽,感悟到词人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从而对一代伟人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再如教《木兰诗》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一定要发挥朗读作用,教师先示范一遍,学生在有表情的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再把对诗歌形象分析巧妙地与诵读结合起来,通过一次次朗读尝试,学生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形象:忙碌织布,勤劳能干的木兰;抚机叹息,善解人意的木兰;行军匆匆,坚毅勇敢的木兰;辞官回乡,女儿本色的木兰。教师引导学生从诗的感情色彩到具体形象,也就是从符号到旨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感悟到产生情感的过程。那一刻,谁不为那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掷地有声的语句,谁不被诗的艺术魅力所折服,谁不为之动情,充满对木兰敬佩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效果是任何刻意分析、讲解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们常说“以情动人”,有情才能打动心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让学生在情中学、在情中写。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树立全新的观念,让我们的课堂多彩起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动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