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艺彤(1993—),女,湖南郴州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研究方向:投资经济学和语言学。
摘要: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将汉语方言的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通过测度江苏省方言与官话和上海话的语言距离,发现地理距离、方言偏僻度和苏沪语言距离都会对江苏省区域经济造成影响,可见,方言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方言;语言距离;区域经济;江苏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3004102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而语言作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愈发重要。语言技能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变体,同样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言学与经济学一直是两个分离的学科。直到20世纪60年代,Jacob Marschak(1965)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认为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近年来,相关学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已扩展到经济变量和语言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为语言政策提供有效的引导。之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语言距离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语言将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将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研究,多集中于外语教育及国际汉语教育的问题上,尚未将研究内容扩展到方言与区域经济关系的领域。影响区域经济变化发展的因素很多,语言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方言在各种经济贸易中可扮演加强交流、降低征信成本以及维系合作的角色。方言是否会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如果方言与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它将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其内在机理又是如何?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将汉语方言情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探讨方言分区与区域经济存在的相关性,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结果。
此外,目前的研究中,语言学家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不同方言进行区分,未曾尝试以数值形式来表现出方言的差异,比较模糊,难以衡量方言的具体差异。国际上有学者提出运用“语言Q值”法表示语言距离,但它主要从使用人数和语言地理距离两方面衡量语言的差异,忽视了语言本身的差异度(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因此,笔者构建了一个关于方言距离的研究模型,将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度进行编号,并通过统计计算出方言距离,进一步深化对语言距离的研究,以期为方言学中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同时,也为国家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促进普通话与方言协调发展,方言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方言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
2.1江苏省各地方言的偏僻度与语言距离
江苏省的汉语方言包括官话和吴语。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汉语方言地图集》的方言分布情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江苏省各地城镇有数量很少的外来少数民族,但至今未发现祖居本地的少数民族。官话分布在江苏省境内,使用总人数约5526万,主要在长江以北,但不包括东南一角,同时,苏南西部也说官话,官话区还有小片的官话方言岛。官话区中,西北部说中原官话外,分为郑曹片和洛徐片,其余则说江淮官话,江淮官话分洪巢片和泰如片。吴语分为太湖片和宣州片,苏南大部分地区说吴语,苏北沿长江的少数地区也说吴语,使用总人数约2923万。
具体来说,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主要方言为吴语;徐州市主要方言为中原官话;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方言为江淮官话;南京市大部分地区方言为江淮官话,只有少部分县镇说吴语;南通大部分江淮官话、少数地区说吴语;连云港大部分地区说江淮官话,少数地区说中原官话。
上海市全部说吴语,方言片属吴语太湖片上海小片,使用人数共1586万人。
根据对全国930个调查点的基本词汇的语音分析,计算出江苏方言的偏僻程度及各地市级的方言偏僻程度,如图1、图2所示。
图1江苏方言的偏僻程度方言与官话区的平均距离越大,表示该方言越偏僻。由图1可以看出,吴语与官话平均语言距离较大,说明吴语比较生僻难懂。此外,江苏省吴语区与上海方言语言距离很小,仅有0.416,说明两地居民用方言沟通障碍较小,相对而言,江淮官话区和中原官话区与上海方言语言距离比较大,说明两地居民用方言沟通障碍较大。
图2江苏各地级市的方言偏僻程度由图2可以看出,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方言与官话区平均距离较大,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难懂;而南京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宿迁市与官话区平均距离较小,即语音系统比较简单易懂,接近普通话。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无锡、苏州、常州与上海的平均语言距离都在0.4左右,表明语言比较相近,容易沟通交流;徐州方言离上海方言的语言距离较大,说明两地沟通语言障碍比较大。
2.2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于全国各省前列。2012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4058.22亿元,占全国GDP的10.4%;进出口额5480亿美元,其中出口3285多亿美元,占长江三角洲的43.2%。
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江苏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梯度,具体表现为:苏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接近工业化高级阶段,主要经济指标已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要求;苏中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而苏北则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其中,苏中经济发展又明显高于苏北。
上海市毗邻江苏省,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与江苏省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两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江苏省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近年来,上海市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行业逐渐向江苏省等周边地区转移,为江苏省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其次,随着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航运中心的枢纽功能将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城市群,而江苏省发达的制造业可以成为航运、物流、仓储业发展的产业支撑,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最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会对江苏的经济发展产生集聚和辐射效应,江苏省内的招商引资竞争将更加激烈。《江苏统计年鉴》中显示江苏省2012年各地市人均GDP情况见图3。
图32012年江苏省各市人均GDP从图3可以看出,位于吴语区的无锡、苏州、常州人均GDP皆高于位于中原官话区的徐州和江淮官话区的扬州、盐城、淮安、宿迁等。江苏省经济存在地域差异,结合江苏省方言分区情况可以发现,苏南地区正好是吴方言区,对应发达型的区域经济;苏中地区主要是江淮官话泰如片、洪巢片,对应发展型经济;苏北地区主要说中原官话,对应衰退型经济。
为了进一步分析方言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笔者进一步选用了江淮官话洪巢片代表城市盐城、江淮官话泰如片代表城市泰州、中原官话徐淮片代表城市徐州、吴语太湖片苏嘉湖小片代表城市无锡、吴语太湖片毗邻小片代表城市常州五个城市为调查点,考察了这五个城市八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位于江淮官话区的盐城、泰州以及位于中原官话区的徐州经济增速远远落后于位于吴语区的无锡、常州,五个城市经济增速情况也正好与当地方言与上海方言的语言距离成反比关系:与上海话距离越小的城市,发展的更快更好,而与上海话距离较大的城市,发展相对落后。
2.3方言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
笔者将江苏省各市2012年人均GDP状况与苏沪语言距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苏沪语言距离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即江苏省内的城市使用的方言与上海方言越接近,经济越是发达;相反地,若该城市使用的方言与上海方言差异越大,经济越为落后,与预期结果吻合。
江苏省各地级市人均GDP和当地方言偏僻程度无显著关系,但和苏沪语言距离、苏沪地理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苏沪语言距离的相关系数0.832大于苏沪地理距离的相关系数0.772,说明相比地理距离,地区经济发展受语言的影响更大;在同等地理距离的条件下,说吴语的地区受到上海的经济辐射将会更多(见表1)。
表1主要变量相关关系
2005年
人均GDP2012年
人均GDP与官话区平
均语言距离与上海方言平
均语言距离2012年人均GDP0.986方言偏僻程度0.3060.296苏沪语言距离-0.840-0.832-0.499地理距离-0.734-0.772-0.2490.805为了深入探讨方言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笔者设定了四个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前三个回归模型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将江苏省2012年人均GDP作为因变量,分别将方言偏僻度、苏沪语言距离、苏沪地理距离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四个回归模型将江苏省2012年人均GDP作为因变量,将方言偏僻度、苏沪语言距离、苏沪地理距离同时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该模型可归纳为以下等式:
Yt=α0+α1Xdd1+α2Xdd2+α3Xgd
其中,Yt表示江苏省2012年各地级市人均GDP,Xdd1表示语言偏僻度,Xdd2表示苏沪语言距离,Xgd表示苏沪地理距离,α0表示常数项。回归结果见表2。
表2语言距离对人均GDP的回归结果
(1)(2)(3)(4)被解释变量人均GDP人均GDP人均GDP人均GDP语言偏僻度521,636-191,432(507,141)(368,811)苏沪语言距离-132,986***-110,403*(26,753)(54,630)苏沪地理距离-132.0***-41.56(32.81)(52.31)常数项-348,114162,738***108,262***311,853(403,844)(19,762)(11,483)(310,086)样本量13131313R20.0880.6920.5950.730注:括号内的是标准误。***代表p<0.01,**代表p<0.05,*代表p<0.1。
表2为分别针对四个不同的回归模型的估算结果:在回归模型(1)中,语言偏僻度对地区经济影响不显著;在回归模型(2)中,苏沪语言距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p<0.01),并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回归模型(3)表明地理因素同样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显著影响(p<0.01),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回归模型(4)将前三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察,结论是苏沪语言距离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最为显著(p<0.1),同时拟合优度R2为0.73,有较强的解释力。 总体来说,语言距离、地理距离都会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中,苏沪语言距离的影响较之地理距离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关于方言差异和区域经济存在相关性的论断。 笔者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铁、动车、飞机等先进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地理距离将不再成为两地交易的障碍,但方言是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流传下来的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凝固性,不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或者消亡,因此,苏沪语言距离对两地经济发展影响更大。苏南经济之所以比苏中、苏北更发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苏南地区与上海地区都说吴语,因此两地商贸往来更加频繁,从而受到更多的来自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的经济辐射。在交易市场上,方言能够传递出与本地居民相同的文化和身份认同信号,在进行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中能够增加彼此的信任,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进一步扩大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影响投资和商贸活动。此外,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屏蔽的手段。吴语与普通话体系差异较大,比较难懂,在一些交易场合,交易双方若不想让第三方探听机密,可以利用外地人难以听懂的方言来保密交易信息。因此,笔者认为方言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江苏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并且,方言差异越小的地区,经济交往将会更加密切。 3结论 语言距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影响。两地语言距离越小,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大,其主要机制是通用语言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双边贸易流量。因此,使用方言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两地经济交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当然,必须认识到,影响区域经济变化发展的因素很多,语言距离并非关键因素,但与同一方言片区的企业或个体进行经济交易时,交易者可利用方言文化优势促进交易顺利进行;与来自不同方言片区的企业与个体交易时,因方言差异可能会产生沟通障碍,交易者可采取具体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比如建议用普通话交流,了解对方方言文化等。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应正确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一方面普及普通话,继续实施“推普”政策;另一方面尊重、肯定方言的价值,进一步发挥方言服务经济的功能,积极研究、开发、保护方言,利用方言为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 [1]Jacob,Marscha.Economic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10(2). [2]苏剑,葛家国.基于引力模型的语言距离对贸易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美两国的数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4):6165. [3]苏剑.语言Q值与小语种语言存亡边界[J].西部论坛,2011,(1):5257. [4]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胡国良.上海经济振兴对江苏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09,(11):144146.
摘要: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将汉语方言的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通过测度江苏省方言与官话和上海话的语言距离,发现地理距离、方言偏僻度和苏沪语言距离都会对江苏省区域经济造成影响,可见,方言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方言;语言距离;区域经济;江苏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3004102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而语言作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愈发重要。语言技能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变体,同样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言学与经济学一直是两个分离的学科。直到20世纪60年代,Jacob Marschak(1965)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认为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近年来,相关学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已扩展到经济变量和语言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为语言政策提供有效的引导。之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语言距离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语言将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将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研究,多集中于外语教育及国际汉语教育的问题上,尚未将研究内容扩展到方言与区域经济关系的领域。影响区域经济变化发展的因素很多,语言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方言在各种经济贸易中可扮演加强交流、降低征信成本以及维系合作的角色。方言是否会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如果方言与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它将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其内在机理又是如何?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将汉语方言情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探讨方言分区与区域经济存在的相关性,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结果。
此外,目前的研究中,语言学家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不同方言进行区分,未曾尝试以数值形式来表现出方言的差异,比较模糊,难以衡量方言的具体差异。国际上有学者提出运用“语言Q值”法表示语言距离,但它主要从使用人数和语言地理距离两方面衡量语言的差异,忽视了语言本身的差异度(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因此,笔者构建了一个关于方言距离的研究模型,将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度进行编号,并通过统计计算出方言距离,进一步深化对语言距离的研究,以期为方言学中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同时,也为国家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促进普通话与方言协调发展,方言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方言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
2.1江苏省各地方言的偏僻度与语言距离
江苏省的汉语方言包括官话和吴语。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汉语方言地图集》的方言分布情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江苏省各地城镇有数量很少的外来少数民族,但至今未发现祖居本地的少数民族。官话分布在江苏省境内,使用总人数约5526万,主要在长江以北,但不包括东南一角,同时,苏南西部也说官话,官话区还有小片的官话方言岛。官话区中,西北部说中原官话外,分为郑曹片和洛徐片,其余则说江淮官话,江淮官话分洪巢片和泰如片。吴语分为太湖片和宣州片,苏南大部分地区说吴语,苏北沿长江的少数地区也说吴语,使用总人数约2923万。
具体来说,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主要方言为吴语;徐州市主要方言为中原官话;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方言为江淮官话;南京市大部分地区方言为江淮官话,只有少部分县镇说吴语;南通大部分江淮官话、少数地区说吴语;连云港大部分地区说江淮官话,少数地区说中原官话。
上海市全部说吴语,方言片属吴语太湖片上海小片,使用人数共1586万人。
根据对全国930个调查点的基本词汇的语音分析,计算出江苏方言的偏僻程度及各地市级的方言偏僻程度,如图1、图2所示。
图1江苏方言的偏僻程度方言与官话区的平均距离越大,表示该方言越偏僻。由图1可以看出,吴语与官话平均语言距离较大,说明吴语比较生僻难懂。此外,江苏省吴语区与上海方言语言距离很小,仅有0.416,说明两地居民用方言沟通障碍较小,相对而言,江淮官话区和中原官话区与上海方言语言距离比较大,说明两地居民用方言沟通障碍较大。
图2江苏各地级市的方言偏僻程度由图2可以看出,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方言与官话区平均距离较大,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难懂;而南京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宿迁市与官话区平均距离较小,即语音系统比较简单易懂,接近普通话。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无锡、苏州、常州与上海的平均语言距离都在0.4左右,表明语言比较相近,容易沟通交流;徐州方言离上海方言的语言距离较大,说明两地沟通语言障碍比较大。
2.2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于全国各省前列。2012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4058.22亿元,占全国GDP的10.4%;进出口额5480亿美元,其中出口3285多亿美元,占长江三角洲的43.2%。
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江苏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梯度,具体表现为:苏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接近工业化高级阶段,主要经济指标已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要求;苏中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而苏北则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其中,苏中经济发展又明显高于苏北。
上海市毗邻江苏省,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与江苏省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两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江苏省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近年来,上海市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行业逐渐向江苏省等周边地区转移,为江苏省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其次,随着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航运中心的枢纽功能将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城市群,而江苏省发达的制造业可以成为航运、物流、仓储业发展的产业支撑,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最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会对江苏的经济发展产生集聚和辐射效应,江苏省内的招商引资竞争将更加激烈。《江苏统计年鉴》中显示江苏省2012年各地市人均GDP情况见图3。
图32012年江苏省各市人均GDP从图3可以看出,位于吴语区的无锡、苏州、常州人均GDP皆高于位于中原官话区的徐州和江淮官话区的扬州、盐城、淮安、宿迁等。江苏省经济存在地域差异,结合江苏省方言分区情况可以发现,苏南地区正好是吴方言区,对应发达型的区域经济;苏中地区主要是江淮官话泰如片、洪巢片,对应发展型经济;苏北地区主要说中原官话,对应衰退型经济。
为了进一步分析方言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笔者进一步选用了江淮官话洪巢片代表城市盐城、江淮官话泰如片代表城市泰州、中原官话徐淮片代表城市徐州、吴语太湖片苏嘉湖小片代表城市无锡、吴语太湖片毗邻小片代表城市常州五个城市为调查点,考察了这五个城市八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位于江淮官话区的盐城、泰州以及位于中原官话区的徐州经济增速远远落后于位于吴语区的无锡、常州,五个城市经济增速情况也正好与当地方言与上海方言的语言距离成反比关系:与上海话距离越小的城市,发展的更快更好,而与上海话距离较大的城市,发展相对落后。
2.3方言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
笔者将江苏省各市2012年人均GDP状况与苏沪语言距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苏沪语言距离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即江苏省内的城市使用的方言与上海方言越接近,经济越是发达;相反地,若该城市使用的方言与上海方言差异越大,经济越为落后,与预期结果吻合。
江苏省各地级市人均GDP和当地方言偏僻程度无显著关系,但和苏沪语言距离、苏沪地理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苏沪语言距离的相关系数0.832大于苏沪地理距离的相关系数0.772,说明相比地理距离,地区经济发展受语言的影响更大;在同等地理距离的条件下,说吴语的地区受到上海的经济辐射将会更多(见表1)。
表1主要变量相关关系
2005年
人均GDP2012年
人均GDP与官话区平
均语言距离与上海方言平
均语言距离2012年人均GDP0.986方言偏僻程度0.3060.296苏沪语言距离-0.840-0.832-0.499地理距离-0.734-0.772-0.2490.805为了深入探讨方言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笔者设定了四个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前三个回归模型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将江苏省2012年人均GDP作为因变量,分别将方言偏僻度、苏沪语言距离、苏沪地理距离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四个回归模型将江苏省2012年人均GDP作为因变量,将方言偏僻度、苏沪语言距离、苏沪地理距离同时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该模型可归纳为以下等式:
Yt=α0+α1Xdd1+α2Xdd2+α3Xgd
其中,Yt表示江苏省2012年各地级市人均GDP,Xdd1表示语言偏僻度,Xdd2表示苏沪语言距离,Xgd表示苏沪地理距离,α0表示常数项。回归结果见表2。
表2语言距离对人均GDP的回归结果
(1)(2)(3)(4)被解释变量人均GDP人均GDP人均GDP人均GDP语言偏僻度521,636-191,432(507,141)(368,811)苏沪语言距离-132,986***-110,403*(26,753)(54,630)苏沪地理距离-132.0***-41.56(32.81)(52.31)常数项-348,114162,738***108,262***311,853(403,844)(19,762)(11,483)(310,086)样本量13131313R20.0880.6920.5950.730注:括号内的是标准误。***代表p<0.01,**代表p<0.05,*代表p<0.1。
表2为分别针对四个不同的回归模型的估算结果:在回归模型(1)中,语言偏僻度对地区经济影响不显著;在回归模型(2)中,苏沪语言距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p<0.01),并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回归模型(3)表明地理因素同样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显著影响(p<0.01),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回归模型(4)将前三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察,结论是苏沪语言距离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最为显著(p<0.1),同时拟合优度R2为0.73,有较强的解释力。 总体来说,语言距离、地理距离都会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中,苏沪语言距离的影响较之地理距离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关于方言差异和区域经济存在相关性的论断。 笔者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铁、动车、飞机等先进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地理距离将不再成为两地交易的障碍,但方言是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流传下来的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凝固性,不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或者消亡,因此,苏沪语言距离对两地经济发展影响更大。苏南经济之所以比苏中、苏北更发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苏南地区与上海地区都说吴语,因此两地商贸往来更加频繁,从而受到更多的来自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的经济辐射。在交易市场上,方言能够传递出与本地居民相同的文化和身份认同信号,在进行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中能够增加彼此的信任,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进一步扩大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影响投资和商贸活动。此外,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屏蔽的手段。吴语与普通话体系差异较大,比较难懂,在一些交易场合,交易双方若不想让第三方探听机密,可以利用外地人难以听懂的方言来保密交易信息。因此,笔者认为方言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江苏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并且,方言差异越小的地区,经济交往将会更加密切。 3结论 语言距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影响。两地语言距离越小,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大,其主要机制是通用语言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双边贸易流量。因此,使用方言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两地经济交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当然,必须认识到,影响区域经济变化发展的因素很多,语言距离并非关键因素,但与同一方言片区的企业或个体进行经济交易时,交易者可利用方言文化优势促进交易顺利进行;与来自不同方言片区的企业与个体交易时,因方言差异可能会产生沟通障碍,交易者可采取具体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比如建议用普通话交流,了解对方方言文化等。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应正确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一方面普及普通话,继续实施“推普”政策;另一方面尊重、肯定方言的价值,进一步发挥方言服务经济的功能,积极研究、开发、保护方言,利用方言为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 [1]Jacob,Marscha.Economic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10(2). [2]苏剑,葛家国.基于引力模型的语言距离对贸易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美两国的数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4):6165. [3]苏剑.语言Q值与小语种语言存亡边界[J].西部论坛,2011,(1):5257. [4]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胡国良.上海经济振兴对江苏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09,(11):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