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初冬,又一个晴朗的下午。南京市鼓楼广场往北京东路不远处。看,一座高高耸立的大楼就是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厦。此行我将采访著名作家丁捷,他的办公地点就在这座大楼里。冬日的暖阳那柔和的光透过蓝天白云投射下来,金灿灿地包围着整个大楼。迎着这暖暖的光,我不由得加快脚步向大楼走去。
从电梯上到二十六楼走过安静的楼道,轻轻敲开门,我便看见,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窗洒落在室内,散发着冬天难得的温暖和惬意。丁捷,正站在阳光之中微笑着,那笑容也是那么的充满暖意。
落地窗前是一张大大的书桌,书桌的一边,小山一般堆放着各种书籍,另一边,则摆放着笔墨纸砚。哦,眼前的作家也是一位擅长挥毫泼墨的书法家,他还喜欢摄影、绘画,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十四岁时他以写诗在文坛崭露头角,被称赞为“小天才”;高中毕业时收到几个大学伸出的橄榄枝,结果免试保送到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进入政府部门工作。2005年,他远赴新疆,在新疆工作了三年,援疆生活,更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他的创作由此进入第二个高峰期。一部部作品伴随着一个个奖项和荣誉,近年来,他又将笔触投入少年儿童之中,新作《小困兽》倍受小读者的喜爱。
眼前的丁捷,温文尔雅,神情沉静。他坐在绿色植物下的座椅中,翠绿鲜亮的叶片尽情地伸展着,流淌着旺盛的生机。交谈中,他还热情地介绍那满柜的好书,他是如何挑选它们,是如何的喜欢。环视整个室内,一间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茶几上,沙发边,就连办公桌边的地板上,还有几箱刚刚快递到的书未及整理。沉浸在书的世界中的丁捷,显得那样的厚重而明亮,那一本本书仿佛一级级阶梯,为他垒起通向世界和未来的阶梯。
满室的书香伴着茶香、墨香,在安静的气氛中,我静静地倾听着作家深情的讲述……
讲故事的人
我出生在如皋,长大在海安,如皋是我的故土,海安是我的家乡。家乡对我影响是很深的。那里是江、海、河交汇的地方,有博大的平原,和荒芜的海滩,生态十分丰富,冬天开阔一片,夏天郁郁葱葱。我的记忆里还有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非常美。家乡有极辽阔的滩涂,滩涂上杂草丛生,神秘而又荒蛮。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家乡的人都很善于讲故事,而且说话很幽默,有朴素的才情。我的姨奶奶,可以说是个故事大王,民间传说、老故事、鬼故事等等,她都会讲,讲得很生动,语言十分丰富。讲这些故事时,周围乡里的人都会围着听,故事里面蕴藏着地域文化的精粹。我的父亲也经常讲故事,我记得那时候,父亲单位里有很多年轻人,不读书,每天无所事事的,父亲晚饭后就搬来椅子在门口的树下坐着,给这些年轻人讲故事,讲一部又一部文学作品给他们听。那时候我也就几岁吧,对我来说,这是我受到的最早的文学启蒙。从父亲身上,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很重要。还有我的外公,他常年搞水上运输,他成了我见识外面世界的大窗户,他给我讲了很多走江湖的故事,生动,神奇,刺激,对我后来的小说写作影响也很大。
我出生在如皋,长大在海安,如皋是我的故土,海安是我的家乡。家乡对我影响是很深的。那里是江、海、河交汇的地方,有博大的平原,和荒芜的海滩,生态十分丰富,冬天开阔一片,夏天郁郁葱葱。我的记忆里还有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非常美。家乡有极辽阔的滩涂,滩涂上杂草丛生,神秘而又荒蛮。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家乡的人都很善于讲故事,而且说话很幽默,有朴素的才情。我的姨奶奶,可以说是个故事大王,民间传说、老故事、鬼故事等等,她都会讲,讲得很生动,语言十分丰富。讲这些故事时,周围乡里的人都会围着听,故事里面蕴藏着地域文化的精粹。我的父亲也经常讲故事,我记得那时候,父亲单位里有很多年轻人,不读书,每天无所事事的,父亲晚饭后就搬来椅子在门口的树下坐着,给这些年轻人讲故事,讲一部又一部文学作品给他们听。那时候我也就几岁吧,对我来说,这是我受到的最早的文学启蒙。从父亲身上,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很重要。还有我的外公,他常年搞水上运输,他成了我见识外面世界的大窗户,他给我讲了很多走江湖的故事,生动,神奇,刺激,对我后来的小说写作影响也很大。
父亲和两本书
在我的生命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就是我的父亲。父亲是共和国成立后培养的较早的一代师范生,浪漫,向上,充满人文理想。父亲很爱读书,有很多藏书,甚至很多在当时是“禁书”。许多大部头外国文学作品,俄国的、英国的、美国的,父亲都看,也推荐给我看。我真正开始阅读,应该是十岁的时候。父亲给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杨沫的《青春之歌》。那是一部长篇小说,里面有许多字我不认识,去问父亲,他就给我一本字典,让我自己查。就这样,我看完了这本书。你无法想象,一个少年,突然置身在一个博大、精彩、丰富的世界里,所感受的那样的激情、诗意、感动……读完这本,我父亲交给我第二本书,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林道静和玛格丽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女性形象,她们展示的生命是浪漫的、多情的、积极的。在父亲的引领下,我的世界观在文学中得到了极大提升。阅读给我打开了一道大门,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后来,我自己找书来读,比如泰戈尔的作品,我记得是冰心、郑振铎翻译的,读过了一直留在心里。现在,我写《小困兽》,里面就有对泰戈尔的记忆,可谓是影响至深。
不一样的教育方法
虽然因为上山下乡,父亲并未能成为一名教师,而是在基层当了一名小干部,但他把自己的人文理想和教育理想,都用在了我的身上。他一直认为,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自尊心是一定要维护的,有自尊,才会自信。所以他很少批评我,遇上事情就用很认真的态度找我谈话。在我十几岁开始叛逆的时候,我跟小伙伴们到处捣蛋,父亲不像别的父母那样拎回家揍一顿什么的,他跟我说,你淘气一点没关系,但你要有分寸,不能干坏事。有一回,我在学校干了“坏事”,被老师处罚,让我站着上课,直到我认错。但我就不肯认错,老师非常生气,叫了父亲来“协助教育”。父亲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把我带到了一家小饭馆里,坐下来,给我点了生煎包,等我吃完了,他才跟我说,他理解我这个年纪叛逆的心理,但是他认为不能因为叛逆就放弃了自己必须坚持的东西,比如知识是否学到了等等。父亲用这样的点拨,而不是批评来和我交流。父爱如山。 “作文”和“作品”
写作好像是天性使然一样。阅读了那么多书,就很愿意模仿着写一写。记得我初二的时候,因为近视要去配眼镜,就到无锡姑妈家,一路上看到的景色让我突然有了一些感受,于是就模仿毛主席诗词,自己也作了一首诗。等到了姑妈家读给姑妈姑父听,姑父听了表扬我,还让姑妈去买肉回来烧给我吃作为奖励,我的写作就从此开始。从我十四岁的第一首诗作《落叶的胸怀》发表以来,《文汇报》《青春》《萌芽》《少年文艺》等报刊上,我也发表作品。我父亲订了不少报刊,我看到了,就投稿过去。
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作文评讲课,班主任老师夸奖说,同学们写的是 “作文”,只有丁捷例外,他写的是“作品”。我觉得,作文是要符合写作的要求和规范的,作品,就是有自己的个性,里面可以见到文采的闪光点。中学时代,是我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大量发表作品,被评为“十佳校园作家”、团中央青少中心“中华杰出少年”,得了二十几个省级以上写作竞赛奖项,还获得了江苏省第一次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那时候不设特等奖)。
求学“东方最美丽的校园”
那时因为作品发表得多,引起的关注也多。安徽著名作家江流先生、剧作家石见先生留意到了我,亲自写信邀请我参加黄山的一个笔会,还推荐我到安徽大学写作实验班。然后,我的作文在省里获奖,领奖的时候,我从副省长手中接过奖杯,走下领奖台,南京师范大学当时的校长谈凤梁教授,还有当时中文系主任王臻中先生、写作学教授何永康先生来看我,邀请我到南师大中文系学习。我是很幸运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一些优秀的学生可以破格进入大学深造。虽然作家不是大学培养得了的,但作家必须上大学,因为上大学是一个人成才和成人的良好途径,也是一个人在深深学府中感染书生意气的最好机会。
说说《小困兽》
《小困兽》,我觉得是自己写作意识的一次回归。我这个人是很喜欢孩子的,我儿子,小名叫老土,我觉得自己孩子小的时候,也是我们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很容易让人忽略父子间的情感教育。他长大起来了,我们亲情的交往反而多了起来,倒激发了童心、爱心、童真的梦。我想一个人其实是有两个童年期的,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孩子的。有一年暑假,一个四川的初三孩子,看了我的作品赶到南京来,到我单位来找我,带着一本皱巴巴的书。我跟他聊,晚上让他跟我儿子老土一起吃饭谈心。《小困兽》其实有他们这一代的影子,也有我少年时代的记忆。我阅读启蒙时,《青春之歌》和《茶花女》对我影响很大,后来第三本就是泰戈尔的诗集,特别是《飞鸟集》中自然的纯净、人文的博大、心空的灿烂,给了我很多灵感。《小困兽》我断断续续写了五年多的时间,每个夜晚,我自己在寂静中沉思,想到的灵光闪动的文字就写下来。“小困兽”书名,灵感就来自老土说的“父母都是牢笼”一语。
对小读者的期望
首先,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个重要的阅读方法:“关联阅读法”。比如你读课文《背影》,那么就去找别的写父亲、写父爱的文章,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写的,看看古今中外是怎样书写和表达父爱的。你读《愚公移山》,你把它和《老人与海》一起读,看看两个意志顽强的老人。你可以试试这种方法,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别人听。然后,我想告诉你,读书,应该是人生的基本需求。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教化,承载文明,播种良知。读书与人的事业、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甚至融为一体。我希望每个家长和孩子都要把读书作为人生的规定,始终恪守。我自己的孩子从小热爱读书。在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里,读书对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会成为一种日常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像吃饭穿衣一样极其自然。书本不光传播知识、教授技能,书本更重要的教人做一个好人,节制,善良,上进,对世界充满爱。希望你们也能看到书里面的精彩,同我一样入迷、开窍,迫不及待地成长、识字、阅读、写作,进入人文世界和文学人生。
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当你的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心灵的能量自然灿然释放,你的眼界也必然会越来越开阔。心力和眼力,成就你的生命力。这就是丁捷,一个美情美智的少年,如此这般了不起的几十年,从当年的“小天才”成长为“大作家”。
从电梯上到二十六楼走过安静的楼道,轻轻敲开门,我便看见,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窗洒落在室内,散发着冬天难得的温暖和惬意。丁捷,正站在阳光之中微笑着,那笑容也是那么的充满暖意。
落地窗前是一张大大的书桌,书桌的一边,小山一般堆放着各种书籍,另一边,则摆放着笔墨纸砚。哦,眼前的作家也是一位擅长挥毫泼墨的书法家,他还喜欢摄影、绘画,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十四岁时他以写诗在文坛崭露头角,被称赞为“小天才”;高中毕业时收到几个大学伸出的橄榄枝,结果免试保送到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进入政府部门工作。2005年,他远赴新疆,在新疆工作了三年,援疆生活,更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他的创作由此进入第二个高峰期。一部部作品伴随着一个个奖项和荣誉,近年来,他又将笔触投入少年儿童之中,新作《小困兽》倍受小读者的喜爱。
眼前的丁捷,温文尔雅,神情沉静。他坐在绿色植物下的座椅中,翠绿鲜亮的叶片尽情地伸展着,流淌着旺盛的生机。交谈中,他还热情地介绍那满柜的好书,他是如何挑选它们,是如何的喜欢。环视整个室内,一间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茶几上,沙发边,就连办公桌边的地板上,还有几箱刚刚快递到的书未及整理。沉浸在书的世界中的丁捷,显得那样的厚重而明亮,那一本本书仿佛一级级阶梯,为他垒起通向世界和未来的阶梯。
满室的书香伴着茶香、墨香,在安静的气氛中,我静静地倾听着作家深情的讲述……
讲故事的人
我出生在如皋,长大在海安,如皋是我的故土,海安是我的家乡。家乡对我影响是很深的。那里是江、海、河交汇的地方,有博大的平原,和荒芜的海滩,生态十分丰富,冬天开阔一片,夏天郁郁葱葱。我的记忆里还有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非常美。家乡有极辽阔的滩涂,滩涂上杂草丛生,神秘而又荒蛮。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家乡的人都很善于讲故事,而且说话很幽默,有朴素的才情。我的姨奶奶,可以说是个故事大王,民间传说、老故事、鬼故事等等,她都会讲,讲得很生动,语言十分丰富。讲这些故事时,周围乡里的人都会围着听,故事里面蕴藏着地域文化的精粹。我的父亲也经常讲故事,我记得那时候,父亲单位里有很多年轻人,不读书,每天无所事事的,父亲晚饭后就搬来椅子在门口的树下坐着,给这些年轻人讲故事,讲一部又一部文学作品给他们听。那时候我也就几岁吧,对我来说,这是我受到的最早的文学启蒙。从父亲身上,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很重要。还有我的外公,他常年搞水上运输,他成了我见识外面世界的大窗户,他给我讲了很多走江湖的故事,生动,神奇,刺激,对我后来的小说写作影响也很大。
我出生在如皋,长大在海安,如皋是我的故土,海安是我的家乡。家乡对我影响是很深的。那里是江、海、河交汇的地方,有博大的平原,和荒芜的海滩,生态十分丰富,冬天开阔一片,夏天郁郁葱葱。我的记忆里还有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非常美。家乡有极辽阔的滩涂,滩涂上杂草丛生,神秘而又荒蛮。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家乡的人都很善于讲故事,而且说话很幽默,有朴素的才情。我的姨奶奶,可以说是个故事大王,民间传说、老故事、鬼故事等等,她都会讲,讲得很生动,语言十分丰富。讲这些故事时,周围乡里的人都会围着听,故事里面蕴藏着地域文化的精粹。我的父亲也经常讲故事,我记得那时候,父亲单位里有很多年轻人,不读书,每天无所事事的,父亲晚饭后就搬来椅子在门口的树下坐着,给这些年轻人讲故事,讲一部又一部文学作品给他们听。那时候我也就几岁吧,对我来说,这是我受到的最早的文学启蒙。从父亲身上,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很重要。还有我的外公,他常年搞水上运输,他成了我见识外面世界的大窗户,他给我讲了很多走江湖的故事,生动,神奇,刺激,对我后来的小说写作影响也很大。
父亲和两本书
在我的生命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就是我的父亲。父亲是共和国成立后培养的较早的一代师范生,浪漫,向上,充满人文理想。父亲很爱读书,有很多藏书,甚至很多在当时是“禁书”。许多大部头外国文学作品,俄国的、英国的、美国的,父亲都看,也推荐给我看。我真正开始阅读,应该是十岁的时候。父亲给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杨沫的《青春之歌》。那是一部长篇小说,里面有许多字我不认识,去问父亲,他就给我一本字典,让我自己查。就这样,我看完了这本书。你无法想象,一个少年,突然置身在一个博大、精彩、丰富的世界里,所感受的那样的激情、诗意、感动……读完这本,我父亲交给我第二本书,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林道静和玛格丽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女性形象,她们展示的生命是浪漫的、多情的、积极的。在父亲的引领下,我的世界观在文学中得到了极大提升。阅读给我打开了一道大门,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后来,我自己找书来读,比如泰戈尔的作品,我记得是冰心、郑振铎翻译的,读过了一直留在心里。现在,我写《小困兽》,里面就有对泰戈尔的记忆,可谓是影响至深。
不一样的教育方法
虽然因为上山下乡,父亲并未能成为一名教师,而是在基层当了一名小干部,但他把自己的人文理想和教育理想,都用在了我的身上。他一直认为,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自尊心是一定要维护的,有自尊,才会自信。所以他很少批评我,遇上事情就用很认真的态度找我谈话。在我十几岁开始叛逆的时候,我跟小伙伴们到处捣蛋,父亲不像别的父母那样拎回家揍一顿什么的,他跟我说,你淘气一点没关系,但你要有分寸,不能干坏事。有一回,我在学校干了“坏事”,被老师处罚,让我站着上课,直到我认错。但我就不肯认错,老师非常生气,叫了父亲来“协助教育”。父亲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把我带到了一家小饭馆里,坐下来,给我点了生煎包,等我吃完了,他才跟我说,他理解我这个年纪叛逆的心理,但是他认为不能因为叛逆就放弃了自己必须坚持的东西,比如知识是否学到了等等。父亲用这样的点拨,而不是批评来和我交流。父爱如山。 “作文”和“作品”
写作好像是天性使然一样。阅读了那么多书,就很愿意模仿着写一写。记得我初二的时候,因为近视要去配眼镜,就到无锡姑妈家,一路上看到的景色让我突然有了一些感受,于是就模仿毛主席诗词,自己也作了一首诗。等到了姑妈家读给姑妈姑父听,姑父听了表扬我,还让姑妈去买肉回来烧给我吃作为奖励,我的写作就从此开始。从我十四岁的第一首诗作《落叶的胸怀》发表以来,《文汇报》《青春》《萌芽》《少年文艺》等报刊上,我也发表作品。我父亲订了不少报刊,我看到了,就投稿过去。
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作文评讲课,班主任老师夸奖说,同学们写的是 “作文”,只有丁捷例外,他写的是“作品”。我觉得,作文是要符合写作的要求和规范的,作品,就是有自己的个性,里面可以见到文采的闪光点。中学时代,是我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大量发表作品,被评为“十佳校园作家”、团中央青少中心“中华杰出少年”,得了二十几个省级以上写作竞赛奖项,还获得了江苏省第一次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那时候不设特等奖)。
求学“东方最美丽的校园”
那时因为作品发表得多,引起的关注也多。安徽著名作家江流先生、剧作家石见先生留意到了我,亲自写信邀请我参加黄山的一个笔会,还推荐我到安徽大学写作实验班。然后,我的作文在省里获奖,领奖的时候,我从副省长手中接过奖杯,走下领奖台,南京师范大学当时的校长谈凤梁教授,还有当时中文系主任王臻中先生、写作学教授何永康先生来看我,邀请我到南师大中文系学习。我是很幸运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一些优秀的学生可以破格进入大学深造。虽然作家不是大学培养得了的,但作家必须上大学,因为上大学是一个人成才和成人的良好途径,也是一个人在深深学府中感染书生意气的最好机会。
说说《小困兽》
《小困兽》,我觉得是自己写作意识的一次回归。我这个人是很喜欢孩子的,我儿子,小名叫老土,我觉得自己孩子小的时候,也是我们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很容易让人忽略父子间的情感教育。他长大起来了,我们亲情的交往反而多了起来,倒激发了童心、爱心、童真的梦。我想一个人其实是有两个童年期的,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孩子的。有一年暑假,一个四川的初三孩子,看了我的作品赶到南京来,到我单位来找我,带着一本皱巴巴的书。我跟他聊,晚上让他跟我儿子老土一起吃饭谈心。《小困兽》其实有他们这一代的影子,也有我少年时代的记忆。我阅读启蒙时,《青春之歌》和《茶花女》对我影响很大,后来第三本就是泰戈尔的诗集,特别是《飞鸟集》中自然的纯净、人文的博大、心空的灿烂,给了我很多灵感。《小困兽》我断断续续写了五年多的时间,每个夜晚,我自己在寂静中沉思,想到的灵光闪动的文字就写下来。“小困兽”书名,灵感就来自老土说的“父母都是牢笼”一语。
对小读者的期望
首先,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个重要的阅读方法:“关联阅读法”。比如你读课文《背影》,那么就去找别的写父亲、写父爱的文章,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写的,看看古今中外是怎样书写和表达父爱的。你读《愚公移山》,你把它和《老人与海》一起读,看看两个意志顽强的老人。你可以试试这种方法,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别人听。然后,我想告诉你,读书,应该是人生的基本需求。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教化,承载文明,播种良知。读书与人的事业、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甚至融为一体。我希望每个家长和孩子都要把读书作为人生的规定,始终恪守。我自己的孩子从小热爱读书。在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里,读书对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会成为一种日常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像吃饭穿衣一样极其自然。书本不光传播知识、教授技能,书本更重要的教人做一个好人,节制,善良,上进,对世界充满爱。希望你们也能看到书里面的精彩,同我一样入迷、开窍,迫不及待地成长、识字、阅读、写作,进入人文世界和文学人生。
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当你的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心灵的能量自然灿然释放,你的眼界也必然会越来越开阔。心力和眼力,成就你的生命力。这就是丁捷,一个美情美智的少年,如此这般了不起的几十年,从当年的“小天才”成长为“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