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构建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机制的必要性、受制因素及基本框架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失真;监控机制;设想
财务信息失真是当前制约财务正规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必须建立及时、有效、全面、连续的监控机制,实现财务活动的良性运行。
一、构建监控机制的必要及利导因素分析
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是指在财务管理内部设置的业务监督与控制即时跟踪机制。设置这一机制的目的是为了防范财务信息失真,避免信息失真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机制是财务管理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不是目前防控财务信息失真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备的长效型措施。该机制是已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中业务监督职能之强化,突出了经常性、制度性和规范性监控与检测,并且将结果及时反馈,以增加财务信息失真的成本和制作难度。它可在事前控制财务信息失真的发生,事中寻觅财务信息失真的轨迹,是一个事前和事中防范和控制系统。它与事后审查、处理处罚措施相结合,能够明显提升防范财务信息失真的效率。
二、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机制的建构设想
(一)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的主客观要求
监控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必须考虑以下相关要素:
遵循公正原则,把握独立性和效率优先要求。监控机制的核心要求是公正性。首先单位领导和管理者应支持监控机制建设;其次,监控系统与决策、执行系统要相对独立;最后,在坚持公平的前提下,要追求公正与效率的平衡结合。
结合现有制度,考虑可靠程度和精度设计。监控机制的设计和建设必须考虑对现有管理和监控制度的利用和协同,并要作出精度和可靠性选择。要求监督与控制高度可信,就要增加监督环节、提高密度,保证监督有效。在关键监督点的设置上,要注重选择得当。
确保人员配备,掌握素质保证的双向性。监控效果还取决于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素质,取决于监督者理解和把握政策水平、对被监督对象的认识程度、把握实际以及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被监督者素质的高低也决定对监控机制的支持和反对。
(二)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的原则
相容与可行原则。监控机制的設计不但要有完备的制度和措施,而且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适应于管理者和员工的基本素质,与客观环境具有良好的相容和适应性。
科学与周密原则。监控机制应经过严格论证,设计和建立具有理论和实践依据,内容和程序严密。各监控点间没有遗漏和空白,且存在良好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与控制体系。
责任与适度原则。监控机制能分解财务信息失真防范和治理责任,并通过监督有效地检查和落实责任,以促进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对被监督者的要求应适度,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寻找、掌握一个可行的度。
动态与弹性原则。监控是长久性的管理行为,其内容和形式都应体现动态因素。监控本身是刚性的,这是其主要特征。但是在一定地点、时间和场合也需要某些灵活度,以便于解决各类复杂的监督问题。
(三)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的方式
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有多种形式,了解不同的类型和方式,可以全面地理解监控的手段和内容。
按照监控时间规律的不同,分为定期监控和随机监控。按照监控对象载体的不同,分为资料监控和业务监控。按照监督实施时间的不同,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这里的“事”指被监控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所经办的业务活动。按照监督内容及复杂性的不同,分为单项监督和综合监控。按照监控主体的不同,分为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按照监控人员水平的不同,分为专业人员监控和非专业人员监控。按照监控者与被监控者关系的不同,分为自我监控、相互监控。按照监控的频度和重要性的不同,分为经常性监控和重点监控。这些分类,在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系统中并非孤立存在,在某一监控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
(四)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的基本结构
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机制设计的基本结构主要应由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和特别制动措施组成。
监控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内控制度由实施人员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监督频率是经常性的,能够涵盖财务管理的所有环节,涉及所有管理和业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失真具有全面制约和控制作用,它是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系统的基础,是一种长效监控机制。
审计监督是对易发生财务信息失真的重要环节进行严密的、定期的监督与控制,由专业人员进行。它可以灵活选择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当前,审计监督主要依赖内部控制制度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监督,充分发挥着他率的监控作用。
特别制动措施是对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的补充,它是对特别人员和特别事项所采取的特别干预和防范措施,是一种不定期的监控行为。它是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的延伸,所监控的区域有时是二者的盲区。
这三个环节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协调合理,构成了严密的内控系统。同时该系统能够与外部监控力量相结合,形成内外合力。因此,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减少其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失真;监控机制;设想
财务信息失真是当前制约财务正规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必须建立及时、有效、全面、连续的监控机制,实现财务活动的良性运行。
一、构建监控机制的必要及利导因素分析
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是指在财务管理内部设置的业务监督与控制即时跟踪机制。设置这一机制的目的是为了防范财务信息失真,避免信息失真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机制是财务管理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不是目前防控财务信息失真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备的长效型措施。该机制是已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中业务监督职能之强化,突出了经常性、制度性和规范性监控与检测,并且将结果及时反馈,以增加财务信息失真的成本和制作难度。它可在事前控制财务信息失真的发生,事中寻觅财务信息失真的轨迹,是一个事前和事中防范和控制系统。它与事后审查、处理处罚措施相结合,能够明显提升防范财务信息失真的效率。
二、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机制的建构设想
(一)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的主客观要求
监控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必须考虑以下相关要素:
遵循公正原则,把握独立性和效率优先要求。监控机制的核心要求是公正性。首先单位领导和管理者应支持监控机制建设;其次,监控系统与决策、执行系统要相对独立;最后,在坚持公平的前提下,要追求公正与效率的平衡结合。
结合现有制度,考虑可靠程度和精度设计。监控机制的设计和建设必须考虑对现有管理和监控制度的利用和协同,并要作出精度和可靠性选择。要求监督与控制高度可信,就要增加监督环节、提高密度,保证监督有效。在关键监督点的设置上,要注重选择得当。
确保人员配备,掌握素质保证的双向性。监控效果还取决于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素质,取决于监督者理解和把握政策水平、对被监督对象的认识程度、把握实际以及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被监督者素质的高低也决定对监控机制的支持和反对。
(二)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的原则
相容与可行原则。监控机制的設计不但要有完备的制度和措施,而且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适应于管理者和员工的基本素质,与客观环境具有良好的相容和适应性。
科学与周密原则。监控机制应经过严格论证,设计和建立具有理论和实践依据,内容和程序严密。各监控点间没有遗漏和空白,且存在良好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与控制体系。
责任与适度原则。监控机制能分解财务信息失真防范和治理责任,并通过监督有效地检查和落实责任,以促进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对被监督者的要求应适度,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寻找、掌握一个可行的度。
动态与弹性原则。监控是长久性的管理行为,其内容和形式都应体现动态因素。监控本身是刚性的,这是其主要特征。但是在一定地点、时间和场合也需要某些灵活度,以便于解决各类复杂的监督问题。
(三)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的方式
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有多种形式,了解不同的类型和方式,可以全面地理解监控的手段和内容。
按照监控时间规律的不同,分为定期监控和随机监控。按照监控对象载体的不同,分为资料监控和业务监控。按照监督实施时间的不同,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这里的“事”指被监控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所经办的业务活动。按照监督内容及复杂性的不同,分为单项监督和综合监控。按照监控主体的不同,分为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按照监控人员水平的不同,分为专业人员监控和非专业人员监控。按照监控者与被监控者关系的不同,分为自我监控、相互监控。按照监控的频度和重要性的不同,分为经常性监控和重点监控。这些分类,在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系统中并非孤立存在,在某一监控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
(四)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的基本结构
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机制设计的基本结构主要应由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和特别制动措施组成。
监控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内控制度由实施人员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监督频率是经常性的,能够涵盖财务管理的所有环节,涉及所有管理和业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失真具有全面制约和控制作用,它是财务信息失真监控系统的基础,是一种长效监控机制。
审计监督是对易发生财务信息失真的重要环节进行严密的、定期的监督与控制,由专业人员进行。它可以灵活选择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当前,审计监督主要依赖内部控制制度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监督,充分发挥着他率的监控作用。
特别制动措施是对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的补充,它是对特别人员和特别事项所采取的特别干预和防范措施,是一种不定期的监控行为。它是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的延伸,所监控的区域有时是二者的盲区。
这三个环节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协调合理,构成了严密的内控系统。同时该系统能够与外部监控力量相结合,形成内外合力。因此,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减少其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