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病害,探讨路桥过渡段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路桥施工;过渡段;路基;路面
桥梁建设数量增加,桥头过渡段也随之增多,其施工质量不过关会对过往的车辆的正常通行造成阻碍,影响车内人员及货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更会对桥梁的见着质量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威胁,降低路段与桥梁的使用寿命。如何才能确保路桥过渡段质量,这对面临的问题进行相关策略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工程施工设计者及全体施工人员一直在重点关注和努力进行研究课题,目的是想以合理、科学的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路桥建设的质量及其实用性,保障过往车辆能够平稳地顺利通行。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分析
公路线形标准高,桥头引道路堤高,极易产生沉陷和变形,出现桥台与引道错台、桥台路基下沉、路面裂缝、不平甚至积水等病害。这些病害使快速行驶的车辆颠簸、振动、跳车产生噪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先找出病因。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路桥过渡段沉陷造成的。由于路基与桥台的刚度差异悬殊,路基填料固结程度差,强度相对较低,使二者产生刚度差。其原因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路桥过渡段的位置特殊,压路机难以碾压到位,导致桥台后的填料不易压实,造成部分填土下沉。
2路桥过渡段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1设置搭板:搭板的设置,在搭板长度L范围内,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弯沉逐渐变化,但这种方法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第二种方法是采用预留反向坡度,即搭板与桥台连接处标高一致,而与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形成一个预留的反向坡,坡度大小根据路桥之间的沉降差而定,此法的关键在于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
2.2台后填筑:桥梁两端路堤沉降由地基、路基、路面三部分压缩变形组成。其中,地基的压缩变形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引起,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对于面层,若搭扳E和桥面上的面层结构和厚度相同,则不会产生沉降差,因此搭板上和桥面上应采用相同的面层结构和厚度。对整个台背填筑从地基开始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采用砂性土、砂砾、碎石土填筑,必要时用石灰或水泥进行稳定处理,也可采用半刚性材料填筑,以此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同时相应提高压实度要求。台背回填的压实质量是影响台背路基沉降与跳车的一个重要因素,台背回填因位于台背这个特殊位置成为碾压的一个薄弱部位,压路机难以碾压,且机械振动力太大时,对台墙有影响。因此,台背回填处的压实宜选用小型压实机具,分层压实厚度宜薄,一般应在10-15cm范围内。
2.3地基处理:处理好桥背軟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对软基处理目前国内已有换土法、超载预压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动碎石桩法等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避免错台。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桥台通常采用桩基础。如果在相当厚的软土层修筑高路堤,则软土会因回填材料的质量而向侧向挤动并对基桩施加很大的力。其后果是使桥台产生水平位移或转动。这将损坏支座、伸缩缝有时还会损坏桥面和桥台。为了避免不正常的位移的出现,必须减轻回填材料或者增强地基土,或用基桩达到抵抗侧向流动的强度。
2.4台背排水:在路桥过渡段如果排水处理不当,会使水沿桥台路基连接处下渗,降低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路基和地基的稳定性,加剧错台和跳车。因此应根据台背填料类型、降雨资料及渗水量等选择适宜的排水方式,以疏干台后填料的水分。台背路基填筑前,在原地基土拱上也设置泄水管或盲沟。在台背后全宽范围内满铺一层隔水材料(可用油毡或下垫尼龙薄膜上盖油毡)。在地沟内四周铺设有小孔的硬塑料管(塑管直径一般不小于10cm。其上小孔孔径为5mm,布成梅花形,间距控制在10cm以内)。塑料泄水管的出口应伸出路基外或桥头锥坡外;在硬塑料管四周填筑透水性好、粒径较大的砂石材料;再分层填筑台后透水性材料,直到路基顶面。横向盲沟的设置与上相同,取消泄水管,以滲透系数较大的透水性材料填筑地沟(加大粒径碎石)。用土工布包裹盲沟出口处,并对其作必要的处理。有时视需要可在台后填方中设排水垫层。桥台背面应设置防水涂层以避免渗水对结构物的侵蚀。对于回填区顶面与底面排水,回填表面应夯实并设置截、排水设施,必要时表面予以封闭,以减少地面水下渗。
3过渡段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3.1填料控制:填料应采用洁净填料,中间无有机质及泥块,填料级配良好且含水量符合最优含水量控制范围,施工中每运至现场填料,随时进行取样试验,当含水量过大时,可采用翻松晾晒处理或加入含水量较小的填料现场均匀拌合。
3.2施工控制:施工中严格控制填筑尺寸,避免其它填料侵入到过渡段,同时保障各相接部位压实到位,各种填料在拌制运输中防止自由落体运动,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已运至现场填料台出现离析应在施工现场重新拌和,现场拌合时应注意拌和深度,不能在底部留有未拌和夹层,同时又不能破坏下承层表面拌和应均匀,其均匀标志为混合料色泽均匀,没有灰团、灰条和花面现象,没有粗细颗粒富集。
3.3厚度控制:根据填筑尺寸和松铺厚度计算其所用填料车数,均匀倒土,粗平后采用挖探坑或水平测量仪检查其填筑厚度,局部低洼处人工找平,避免碾压后薄层找平,采用宁刮勿补原则施工。
路桥过渡段的建设是交通线路网络建设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重量影响着车辆通行时的稳定性,是关系到公路网络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可以得知,其主要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技术出现误差及建筑材料的不适合而导致的,这就要求建筑施工者应从这两方面进行着重处理,采用适合的合格建筑材料,并能够优化路桥施工设计及施工技术。并以科学的手段应用到工程施工中去,这样才能保证路桥过渡段建设的稳定性及其可靠质量。采取专业施工技术进行施工的基础上,应对其施工环境进行合理分析和论证,对桥梁建设的地理位置、地基土层情况及气候变化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是桥梁工程施工进行适应和改善,保证路桥的建设质量,推动交通线路网络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路桥施工;过渡段;路基;路面
桥梁建设数量增加,桥头过渡段也随之增多,其施工质量不过关会对过往的车辆的正常通行造成阻碍,影响车内人员及货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更会对桥梁的见着质量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威胁,降低路段与桥梁的使用寿命。如何才能确保路桥过渡段质量,这对面临的问题进行相关策略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工程施工设计者及全体施工人员一直在重点关注和努力进行研究课题,目的是想以合理、科学的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路桥建设的质量及其实用性,保障过往车辆能够平稳地顺利通行。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分析
公路线形标准高,桥头引道路堤高,极易产生沉陷和变形,出现桥台与引道错台、桥台路基下沉、路面裂缝、不平甚至积水等病害。这些病害使快速行驶的车辆颠簸、振动、跳车产生噪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先找出病因。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路桥过渡段沉陷造成的。由于路基与桥台的刚度差异悬殊,路基填料固结程度差,强度相对较低,使二者产生刚度差。其原因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路桥过渡段的位置特殊,压路机难以碾压到位,导致桥台后的填料不易压实,造成部分填土下沉。
2路桥过渡段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1设置搭板:搭板的设置,在搭板长度L范围内,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弯沉逐渐变化,但这种方法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第二种方法是采用预留反向坡度,即搭板与桥台连接处标高一致,而与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形成一个预留的反向坡,坡度大小根据路桥之间的沉降差而定,此法的关键在于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
2.2台后填筑:桥梁两端路堤沉降由地基、路基、路面三部分压缩变形组成。其中,地基的压缩变形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引起,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对于面层,若搭扳E和桥面上的面层结构和厚度相同,则不会产生沉降差,因此搭板上和桥面上应采用相同的面层结构和厚度。对整个台背填筑从地基开始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采用砂性土、砂砾、碎石土填筑,必要时用石灰或水泥进行稳定处理,也可采用半刚性材料填筑,以此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同时相应提高压实度要求。台背回填的压实质量是影响台背路基沉降与跳车的一个重要因素,台背回填因位于台背这个特殊位置成为碾压的一个薄弱部位,压路机难以碾压,且机械振动力太大时,对台墙有影响。因此,台背回填处的压实宜选用小型压实机具,分层压实厚度宜薄,一般应在10-15cm范围内。
2.3地基处理:处理好桥背軟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对软基处理目前国内已有换土法、超载预压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动碎石桩法等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避免错台。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桥台通常采用桩基础。如果在相当厚的软土层修筑高路堤,则软土会因回填材料的质量而向侧向挤动并对基桩施加很大的力。其后果是使桥台产生水平位移或转动。这将损坏支座、伸缩缝有时还会损坏桥面和桥台。为了避免不正常的位移的出现,必须减轻回填材料或者增强地基土,或用基桩达到抵抗侧向流动的强度。
2.4台背排水:在路桥过渡段如果排水处理不当,会使水沿桥台路基连接处下渗,降低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路基和地基的稳定性,加剧错台和跳车。因此应根据台背填料类型、降雨资料及渗水量等选择适宜的排水方式,以疏干台后填料的水分。台背路基填筑前,在原地基土拱上也设置泄水管或盲沟。在台背后全宽范围内满铺一层隔水材料(可用油毡或下垫尼龙薄膜上盖油毡)。在地沟内四周铺设有小孔的硬塑料管(塑管直径一般不小于10cm。其上小孔孔径为5mm,布成梅花形,间距控制在10cm以内)。塑料泄水管的出口应伸出路基外或桥头锥坡外;在硬塑料管四周填筑透水性好、粒径较大的砂石材料;再分层填筑台后透水性材料,直到路基顶面。横向盲沟的设置与上相同,取消泄水管,以滲透系数较大的透水性材料填筑地沟(加大粒径碎石)。用土工布包裹盲沟出口处,并对其作必要的处理。有时视需要可在台后填方中设排水垫层。桥台背面应设置防水涂层以避免渗水对结构物的侵蚀。对于回填区顶面与底面排水,回填表面应夯实并设置截、排水设施,必要时表面予以封闭,以减少地面水下渗。
3过渡段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3.1填料控制:填料应采用洁净填料,中间无有机质及泥块,填料级配良好且含水量符合最优含水量控制范围,施工中每运至现场填料,随时进行取样试验,当含水量过大时,可采用翻松晾晒处理或加入含水量较小的填料现场均匀拌合。
3.2施工控制:施工中严格控制填筑尺寸,避免其它填料侵入到过渡段,同时保障各相接部位压实到位,各种填料在拌制运输中防止自由落体运动,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已运至现场填料台出现离析应在施工现场重新拌和,现场拌合时应注意拌和深度,不能在底部留有未拌和夹层,同时又不能破坏下承层表面拌和应均匀,其均匀标志为混合料色泽均匀,没有灰团、灰条和花面现象,没有粗细颗粒富集。
3.3厚度控制:根据填筑尺寸和松铺厚度计算其所用填料车数,均匀倒土,粗平后采用挖探坑或水平测量仪检查其填筑厚度,局部低洼处人工找平,避免碾压后薄层找平,采用宁刮勿补原则施工。
路桥过渡段的建设是交通线路网络建设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重量影响着车辆通行时的稳定性,是关系到公路网络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可以得知,其主要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技术出现误差及建筑材料的不适合而导致的,这就要求建筑施工者应从这两方面进行着重处理,采用适合的合格建筑材料,并能够优化路桥施工设计及施工技术。并以科学的手段应用到工程施工中去,这样才能保证路桥过渡段建设的稳定性及其可靠质量。采取专业施工技术进行施工的基础上,应对其施工环境进行合理分析和论证,对桥梁建设的地理位置、地基土层情况及气候变化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是桥梁工程施工进行适应和改善,保证路桥的建设质量,推动交通线路网络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