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aiping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值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纳洛酮可有效提高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改善全身缺氧状态,对于提高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纳洛酮;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急性发作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等急重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纳洛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1],其可有效的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基于此,笔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进行了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年龄56~68岁,平均年龄61.5±4.7岁,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6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祛痰、消炎、平喘等常规基础治疗,使用鼻导管给予患者低流量氧气供给,以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进行综合治疗,即将0.8mg纳洛酮溶于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0.4~0.8mg/h,1次/d,两组治疗5d。
  1.2.2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作为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价,显效:患者治疗1d内,咳、喘、缺氧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治疗2d内,咳、喘、缺氧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叫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2d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症状仍然显著,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恶化,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血气变化情况主要考察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临床治疗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Z=-3.513,P=0.000,P<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和SaO2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值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比较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纳洛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其可明显的兴奋患者的呼吸和中枢神经,同时其还可以抑制迷走神经,在有效缓解大脑皮质供氧不足的同时,可以影响神经细胞[3],使其呈现升高的趋势,同时部分临床研究显示,纳洛酮还具有降低氧自由基损伤和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脑部供血量。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的通气状态,纠正二氧化碳潴留的不良状态;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可有效提高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成继, 李华, 赵文亮.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5(33):78-79.
  [2] 覃英镨.纳洛酮对肺心病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1,8(2):107-108.
  [3] 孔娟.纳洛酮治疗85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136-137.
其他文献
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而持续增加,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我国乃至当今世界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该文从中、西医2个不同角度及病因、病机、治疗等不同方面详细地阐释了关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中药泡洗联合内服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收治的66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和护理,研究组采用中医泡洗联合内服及护理。对比2组治疗前后瘙痒情况及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治疗前瘙痒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75.8%(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9%,显著高于对照
总结近年来黄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黄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RAAS与促进利尿作用,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用于降压具有有效性、安全性、保护靶器官、可持续性等特点。另,黄芪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取其补气、化瘀、升阳、化湿及益气助阴等作用。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临床表现,评估VM患者的脑干功能,为VM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试验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中医院的60例VM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51例,年龄2
目的对扶正固本汤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用于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利将其分成2组实施研究,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前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后者联合扶正固本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成效、肿瘤标志物及出现的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6%,与对照组的7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CA12-5及SCC-Ag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4例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47例。2组患者均接受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2组治疗疗效、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联合组患者治愈率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物质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阴道、肛门内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阴道、肛门内电刺激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排尿量、排尿次数以及排尿间隔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均0.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利多卡因结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由临床医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总有效率96%、不良反应发生率6%,与对照
期刊
支气管哮喘为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过敏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小青龙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由古至今治疗哮喘的经典方剂,其具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的功效。此文针对小青龙汤对支气管哮喘有治疗作用,探讨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机制及小青龙汤的作用原理,对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进行讨论,结果如下。
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其发生和复发与人乳头瘤病毒的亚临床感染与潜伏感染、细胞免疫、病毒的免疫逃逸等机制相关。目前常规治疗以去除疣体为主,但后期较高的复发率仍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具有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等功效。且具有不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上发挥了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