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农村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11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八大确定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有不到8年时间,在这决战、决胜的关键性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重中之重,经济发展、环境美好一个都不能少。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前大多数农民生活富裕了,而居住的村庄从天上到地下,从饮食到环境,从生活到生产,呈现出日益恶化的立体污染态势,其程度可以说触目惊心。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是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农业生产污染叠加,工业污染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蔓延。
  化肥、农药超量使用,危及农产品安全,导致土壤、水体污染。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000多万吨,每公顷平均施用量约400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我国农药年使用量达130多万吨,每公顷平均施用农药约12公斤,其中化学农药占总量的90%,生物农药仅占10%左右。在许多地区,化肥、农药的平均利用率在40%以下,超量施用的化肥、农药除进入水体和农产品外,大部分积累在土壤中,全国933.3万公顷耕地因此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废弃农膜形成白色污染。我国农膜年使用量超过200万吨,其中超过一半是地膜,而废膜回收率仅占33%,60%以上废膜多弃于田地、水渠、林带中。废膜原料是高密度聚乙烯,在土壤中降解周期一般200年-300年。废膜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资料显示,如果每亩废膜达4公斤时,玉米减产11%-25%,小麦减产10%-15%,蔬菜减产15.5%-48.3%。
  畜禽粪便污染触目惊心。我国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多达30亿吨左右,其中3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大量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污染附近土壤、水源,引起地表水、地下水中的BOD、COD、氮化合物、硫化物等上升。
  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农村生活环境恶劣。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每天每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0.86公斤,全国农村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仅有约2%的农村污水经过处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垃圾直接丢弃、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农民的生活环境恶化。
  工业污染在农村蔓延。全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占工业企业“三废”排放量的40%-50%,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以牺牲农村环境、农民利益为代价,这种产业转移实际上是巨大的污染转移。
  据分析,造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缺位;二是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的支撑;三是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欠账多、资金需求量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四是农村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五是广大农民环保意识淡薄。为此建议:
  1.强化政府责任
  农村自治是一种权力,不是一種能力,政府的主导地位首当其冲。一是明确中央、省及地市农村环境整治的投入主体责任并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逐年增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中农村环保项目支持力度和引导企业积极投入参与项目建设。二是实行农村环境整治县级政府统筹负全责,作为农村环境治理“前线指挥部”的县级政府,要统一编制县域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和统筹、指导、监督、协调环保投资的安排和使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打捆’,实现环境整治项目与其它项目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三是改革政绩评价体系,创新政绩考核机制,权衡经济和环境利益,提高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四是创新农村环保监管方式和加强队伍建设,推广在农村环境整治中“以奖促治,以补促治,连片整治”的好做法,强化县级环保局的环境保护职能,建立健全乡镇环保站,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和环境管理必须的人、财、物,保障运转有效,探索建立农村环境监测、执法、宣传“三下乡”制度。
  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散落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体现出农村环境保护的特点,在农村的适用性和操作性不强。建议:一是修改《环境保护法》,增加农村土壤保护、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城乡污染转移控制等农村环境保护条款,使之真正成为覆盖、统领和指导城乡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二是以上位法为依据,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对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农村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行为准则、农村环境预警制度及法律责任等作出统一具体规范。三是建立农村环境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制度,使受到环境侵害的农民有人无偿或低价替农民调查、取证、诉讼打官司,不让农民吃“哑巴亏”,受“窝囊气”。
  3.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升意识,建立社会集资、农民自筹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一是农民的觉醒更可贵,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唤醒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广大农民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认识和能力。二是建立农村环保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对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行业实行特许经营,采用委托运营、BOT及TOT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外资参与建设和经营。三是鼓励致富农民、企业家回馈社会、回报家乡,资助农村环保项目建设。四是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环保项目运行和管理,探索村民出工、出力或出钱相结合的自筹机制。
  农村环境治理复杂、艰巨、时间紧,面广、量大、基础差,今日不痛下决心,明日就会令人心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山东省委会主委)
其他文献
编者按:7月11日,民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会员事迹宣讲大会在上海举行。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大会并讲话,号召广大会员学习先进会员的榜样,汇集智慧和力量,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4位优秀民进会员在大会上作了宣讲,他们分别是上海市人大代表、民进奉贤区总支主委、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校长金哲民;湖北省荆州市政协常委、民进荆州区总支副主委、荆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李超洪;全国政协委员、
摘要:从鲁迅赴日学医到“弃医从文”,“幻灯片事件”是重要的转折。在遭遇“幻灯片”的教室空间中,“我”处在被日本同学凝视和观看的双重位置(既是观看者,又是被看者),这一现代医生/现代主体的位置与“教室”这一现代性启蒙空间有密切关系;也正是由于这种现代主体的视野,中国被讲述为“铁屋子寓言”,清醒者陷入无法唤醒熟睡民众的困境,启蒙者不但没有启蒙庸众,反而被“戏剧的看客”所围观。直到“故乡”的空间中,作为
【摘要】从海洋霸权到大国政治,海权的权利转向推动了海洋法的发展。早期的霸权政治决定了传统海洋法的国内法特性和传统海权的权力属性。在大国政治和现代国际法的互动中,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海洋法制度对国家海洋活动的规范使大国海权具有权利属性。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海洋权利的设置和构建更加依赖于国际软实力;在广义的海洋维权实践中,海洋属性的基本构成为增强这种软实力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也有利于
【作者简介】  杨闯,外交学院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社会科学专家,曾先后在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驻乌克兰大使馆任职。  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苏俄外交、当代国际政治、外交学。  主要著作:《近代国际关系史纲》、《从阿尔巴特街到西伯利亚》(译著)、《跨世纪的中国外交》等。  编者的话 本刊2013年4月(下)、5月(下)先后推出“俄罗斯的雄心”专题策划,张树华、冯绍雷、左
仙界和仙人的设想  法国著名道教学者马伯乐在其名著《道教》一书里给道教下个简单、明确的定义:  道教是引导信徒得到永生(Vie Eternelle)的救济的宗教。  所谓“永生”,就是长生不死。相信人能够不死,成仙(因为仙人有长生等种种神秘本能,所以又称“神仙”),这是中国本土民族宗教道教的基本信条。各国许多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宗教的学者都给中国人的这种神仙观念、神仙信仰以很高评价。例如英国著名科学
关于松建,学界应该不算陌生了。近五六年来,他接连发表了不少长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研究专著《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新探》{1},这些论著显著地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现代诗歌研究的深入开展,因此,作为后来居上的学术新锐,松建已确证了他在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领域的学术实力,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学术发言权。  即将出版的这部新著《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2},乃是松建2008年初至2010
王润华,新马华人诗人、学者,1941年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长期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曾任该校中文系主任。荣休以后,转任台湾元智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院长。现任马来西亚南方大学资深副校長、学院讲座教授。著有《王维诗学》《司空图新论》《鲁迅小说新论》《老舍小说新论》《越界跨国文学解读》《华文后殖民文学》《鱼尾狮、榴莲、铁船与橡胶树》与《跨界越国》等,另有诗集与文集多种。译有周策纵《五四运动史》与康拉
自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涉农收费得到了相应规范,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但由于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涉农乱收费问题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有的地方为了规避政策规定,巧立名目或“搭车”向农民收取各种费用。如在农民建房方面,国家规定农民利用“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
马江海战,也称马尾海战、中法马江海战,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海上战役。1884年8月23日下午1时45分,远东舰队中国海分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突袭位于福州马尾的福建水师,福建水师损失惨重,剩下的战舰也在日后法军追击下陆续被法舰击沉或被迫自沉,乃至于全军覆没,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8月26日,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中法战争正式宣告爆发。而法方参战的中国海舰队在该年8月29日与东京湾舰队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吴晓东教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著述宏富,影响深远。2019年4月,受《汉语言文学研究》季刊的委托,华侨大学的苏文健和南昌大学的高天义,对吴教授进行了书面访谈。现予以整理发表,三人分别简称为吴、苏、高。  一、文学性的命运:不断重临的起点  苏:吴老师您好,在《记忆的神话》(2001)这本论文集中,我注意到,您把自己早先的研究分为“记忆的神话”“诗学的视域”“鲁迅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