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走进课堂六年了,实事求是地讲,在这六年里,我们的课堂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出现了一些“浮躁与虚假”的不和谐现象。
1. “自主学习”绝对化 “新”的课堂上,尽是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合作交流、“信马由缰”地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各种不同见解层出不穷。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就是不见教师的有效引领。这种“形式至上”的课堂演绎,只会造成徒有其表的热闹。正如周玉仁教授所指出的:“失去了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导,剩下的往往只是虚假的主体性。”
“自主学习”使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增加不少亮点。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于是,在一股“自主”的浪潮中,老师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用上“自主学习”的方式,以标榜自己对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公开课不可或缺,评优课更是必不可少,好像没有自主学习就不是新课程的课。“插手或者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违背新理念,于是他们往往绝对化地诠释“自主”,一厢情愿地“削足适履”,舍本逐末地“退居二线”,弱化、虚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引领职责,令自主演化成自流,使自主学习遗失了“价值引领”。
2. “合作学习”形式化 “新”的课堂上,老师一声令下,合作便迅速开始: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前排学生唰地回过头,满教室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也都在张嘴,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长则唱“独角戏”,一个劲地嚷嚷,其余同学就只有当听众的份了;有的学生则茫茫然,不知所措;更有的同学干脆把此时作为玩耍的绝好时机……几分钟后(甚至更短)老师又一声令下:“停!”合作便戛然而止。
“合作成为一种命令,而不是需要”。要么操之过急,“蜻蜓点水”;要么时间不够,“浅尝辄止”;要么指导缺位,“机会不公”。诸如此类的合作有效吗?热热闹闹的表面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低效,甚至是无效。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我们却把它演绎成热热闹闹地走过场,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和累赘”。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既能让学生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几乎所有课堂上的 “小组合作”都搞得轰轰烈烈,但美丽的外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在,令人匪夷所思。
3. “学生为主”极端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活”了,而课堂也乱了,课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群情激扬”场面: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自由离开座位,想动就动……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安静的教室俨然成为热闹非凡的“市场”!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们决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生怕被扣上“不民主”的帽子,被视为有悖于新课程的理念。事实上,一个形式有序又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理念不允许囫囵吞枣,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诠释要不得装腔作势。在教学实践中,让我们努力用心奉上滋养学生的新课堂。
收稿日期:2010-10-18
1. “自主学习”绝对化 “新”的课堂上,尽是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合作交流、“信马由缰”地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各种不同见解层出不穷。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就是不见教师的有效引领。这种“形式至上”的课堂演绎,只会造成徒有其表的热闹。正如周玉仁教授所指出的:“失去了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导,剩下的往往只是虚假的主体性。”
“自主学习”使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增加不少亮点。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于是,在一股“自主”的浪潮中,老师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用上“自主学习”的方式,以标榜自己对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公开课不可或缺,评优课更是必不可少,好像没有自主学习就不是新课程的课。“插手或者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违背新理念,于是他们往往绝对化地诠释“自主”,一厢情愿地“削足适履”,舍本逐末地“退居二线”,弱化、虚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引领职责,令自主演化成自流,使自主学习遗失了“价值引领”。
2. “合作学习”形式化 “新”的课堂上,老师一声令下,合作便迅速开始: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前排学生唰地回过头,满教室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也都在张嘴,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长则唱“独角戏”,一个劲地嚷嚷,其余同学就只有当听众的份了;有的学生则茫茫然,不知所措;更有的同学干脆把此时作为玩耍的绝好时机……几分钟后(甚至更短)老师又一声令下:“停!”合作便戛然而止。
“合作成为一种命令,而不是需要”。要么操之过急,“蜻蜓点水”;要么时间不够,“浅尝辄止”;要么指导缺位,“机会不公”。诸如此类的合作有效吗?热热闹闹的表面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低效,甚至是无效。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我们却把它演绎成热热闹闹地走过场,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和累赘”。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既能让学生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几乎所有课堂上的 “小组合作”都搞得轰轰烈烈,但美丽的外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在,令人匪夷所思。
3. “学生为主”极端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活”了,而课堂也乱了,课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群情激扬”场面: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自由离开座位,想动就动……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安静的教室俨然成为热闹非凡的“市场”!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们决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生怕被扣上“不民主”的帽子,被视为有悖于新课程的理念。事实上,一个形式有序又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理念不允许囫囵吞枣,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诠释要不得装腔作势。在教学实践中,让我们努力用心奉上滋养学生的新课堂。
收稿日期: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