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文化的精华。习语是承载着最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单位。中西习语语义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多、更突出。习语语义的差异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文化差异。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与动物相依共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动物习语的使用频率极高,而人们往往在语言上根据本民族的习俗、生活方式的不同赋予各种动物不同寓意。“狗”文化作为动物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中西方对于“狗”还是有许多偏见和差异。文化的差异赋予了同一动物习语不同的内涵。下面,笔者将以“狗”在中西习语中的文化差异为例,为大家展示了解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1. 汉语习语中的“狗”
汉民族很早就驯化了狗,中国有漫长的养狗、用狗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狗”文化。汉语作为汉名族文化的载体,拥有大量有关狗的字、词、成语和谚语,无论褒贬都反映了汉民族对狗的重视。习语以最简短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短小精悍、干净利落、言简意丰,是语言中的精华。
1.1与狗有关的词语
汉语中可见许多有关“狗”的词汇与成语。由于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民间有担心小孩体质弱就给起贱名“狗娃”、“狗蛋”的习俗;表达对某人或某种身份的厌恶有“狗东西”、“狗贼”、“狗奴才”、“狗官”和“狗皇帝”等。这些都表现了狗在中国人心中的卑劣低贱的地位。甚至在自谦的时候也会用到狗“犬子”、“小犬”。此外,“狗腿子”、“走狗”、“看门狗”、“哈巴狗”等词表现了狗在人们心目中趋炎附势和奴性的形象。
1.2与狗有关的成语
汉语成语中丰富的有关“狗”的成语也体现了汉民族对其的复杂感情。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因此狗常与反面形象联系在一起,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故汉语中虽有许多与狗有关的谚语,它们大都含有贬义。如“鸡鸣狗盗”、“狗尾续貂”反映了狗的卑劣、低贱。“狗仗人势”、“众犬吠声” 反映了狗的趋炎附势。“狼心狗肺”用来形容人冷酷无同情心,无感恩心。“狐朋狗友”用来形容人只有酒肉朋友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狗眼看人低”则用来形容人们小肚鸡肠,势利眼。
1.3与狗有关的谚语
谚语以最简短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汉语中也许多与“狗”有关的谚语,更直接生动地体现了狗在汉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狗朝屁走,人朝势走”、“狗仗人势,雪仗风势”反映了狗的趋炎附势。“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狗认主,猫认家”反映了狗的忠诚。“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对强盗只能用刀子,对恶狗只能用棍子”表现了人们对狗的鄙夷和厌恶。“狗改不了吃屎”反映狗恶性难改。
由于狗在汉民族的心目中形象不佳,汉语中许多词、成语和谚语多带贬义,多用来表示否定、贬斥、讨厌、低下等情感。但汉语中也有极少赞狗的词语、成语和谚语,多集中用在对狗的用处和忠诚的肯定上。汉语中狗的文化内涵的特点可以说是:褒贬并存,以贬为主。
2. 英语语言中的“狗”
西方民族的祖先最早以游牧为生,他们发现驯养过的狗不仅能帮忙狩猎,而且对主人非常忠诚,因此他们对狗怀有特殊的好感。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在西方国家中,狗被看作是忠诚、可爱、聪明、善良的象征。狗总是与主人相伴在一起.并在关键时刻帮助或搭救主人。狗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狗能给予主人幸运和快乐,能给人们带来帮助,有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危难之中,雪中送炭)的真情流露。有的人养狗做伴,有的人养狗取乐,还有导盲犬帮助盲人,在西方文学中对狗的描写都是正面的。与此有关的词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含有褒义。例如“爱屋及乌”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 另外,Every dog has hi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as faithful as a dog用来形容人的忠诚;形容“一个幸运儿”可用a lucky dog;top dog可用来形容“一个左右全局的人”或是“优胜者”。虽说讲英语的人也并非总说狗的好话,在《圣经》中与狗有关的相关词汇或习语有时也有贬义。如a black dog指“意志消沉的人”,a sad dog指“无赖”,a yellow dog指“卑鄙、胆小之人”,a surly dog指“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但这些并不影响狗是人之良友的地位。再来看一些其他与狗有关的习语和谚语:
a gay dog 一个快乐的人; a dirty dog 下流坯;a lazy dog 懒汉;a sly dog 偷偷寻欢作乐的人;a dog in the manger 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a bull dog难以相处的人;top dog 当权派;头儿; lead a dog’s life 过贫困潦倒的日子;treat sb. like a dog视人命如草芥,不把某人当人看;in the dog house受冷遇,失宠;throw sth. to the dogs毫不吝啬地扔掉;not have a dog’s chance 毫无机会;as sick as a dog 病得很厉害;go to the dogs 堕落;完蛋;be under dog 处于服从地位;die like a dog 可耻地死去;悲惨地死去;put on (the) dog 摆架子;装腔作势;rain cats and dogs 下倾盆大雨; work like a dog 拼命工作;苦干;as /like a dog with two tails 非常开心,非常高兴;hang-dog look 愁眉苦脸;teach the dog to bark教狗怎么叫,指人“白费心机做多余事”;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 老狗不乱吠,比喻“老年人做事有经验”; a cat-and-dog life 争争吵吵的日子;dog eat dog 残酷、竞争激烈;dog-tired 筋疲力尽的;meaner than a junkyard dog 冷漠,不友好。 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a stick. /A stick is quickly found to beat a dog with.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Let sleeping dogs lie. 不要招惹麻烦;不要惹是生非。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谗言可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arking dogs do not (seldom) bite. 吠犬不咬人。
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好狗应该啃好骨头;有功者受奖。
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 死狮不如活狗。
An old dog will learn new tricks. /You can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老狗学不了新把戏;老年人很难适应新事物。
Beware of silent dog and still water. 提防不吠的狗,小心静止的水。
Hungry 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 人到危急时,平时所不屑做的也会做;饥不择食。
The dog returns to his vomit. 狗回头吃自己吐出来的东西;重犯旧日罪恶。
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 /Every dog is valiant at his own door. 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凶。
Dumb dogs are dangerous. 不叫的狗咬人。
通过对英语语言中有关的“狗”(dog)的单词、词语、习语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狗在英语中的比喻多用于褒义来形容和描述事物好的一面。对于西方人来说,狗一直是生活的伙伴,是忠实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动物。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赞美歌颂狗的诗歌,文章、戏曲。狗在英语国家不但不被厌恶,反倒受人喜爱。因此,在英语习语中,狗一般都带有积极的意义。
3. 关于狗的习语在使用中出现差异的原因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人们生活的国家和领域不一样,因此社会活动和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语言,从而产生了许多不一样的习语。英国是一个岛屿国家,常把中国人说的狗比作人。所以熟悉水性的人被称为a water dog,把老练的水手称为sea dog。中国的养犬历史是美国国家历史十几倍,我们自古养犬都有看家护院的作用。现代西方人的观念是自由,平等,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他们讲究的是共存。所以西方人看待宠物,是以家庭成员的态度去接纳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狗不仅用于看门、战斗与打猎,更被当做宠物、朋友、伴侣,甚至是有些人把狗当做自己的子女抚养,在他们划分财产时,狗被作为一种非常贵重的财产来争夺。
4. 结语
习语是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了解和弄清英汉习语的产生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分析和探讨英汉习语中蕴含着的丰富文化知识。而学习英语习语中的动物词汇,实际上也是学习西方文化。对于在母语环境下学英语的中国人来说,应该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英汉词语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上通过列举一些与狗有关的习语的例子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交流中如果忽视了中西文化差异,很有可能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应注重中西文化在自然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的习语表达,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1. 汉语习语中的“狗”
汉民族很早就驯化了狗,中国有漫长的养狗、用狗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狗”文化。汉语作为汉名族文化的载体,拥有大量有关狗的字、词、成语和谚语,无论褒贬都反映了汉民族对狗的重视。习语以最简短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短小精悍、干净利落、言简意丰,是语言中的精华。
1.1与狗有关的词语
汉语中可见许多有关“狗”的词汇与成语。由于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民间有担心小孩体质弱就给起贱名“狗娃”、“狗蛋”的习俗;表达对某人或某种身份的厌恶有“狗东西”、“狗贼”、“狗奴才”、“狗官”和“狗皇帝”等。这些都表现了狗在中国人心中的卑劣低贱的地位。甚至在自谦的时候也会用到狗“犬子”、“小犬”。此外,“狗腿子”、“走狗”、“看门狗”、“哈巴狗”等词表现了狗在人们心目中趋炎附势和奴性的形象。
1.2与狗有关的成语
汉语成语中丰富的有关“狗”的成语也体现了汉民族对其的复杂感情。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因此狗常与反面形象联系在一起,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故汉语中虽有许多与狗有关的谚语,它们大都含有贬义。如“鸡鸣狗盗”、“狗尾续貂”反映了狗的卑劣、低贱。“狗仗人势”、“众犬吠声” 反映了狗的趋炎附势。“狼心狗肺”用来形容人冷酷无同情心,无感恩心。“狐朋狗友”用来形容人只有酒肉朋友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狗眼看人低”则用来形容人们小肚鸡肠,势利眼。
1.3与狗有关的谚语
谚语以最简短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汉语中也许多与“狗”有关的谚语,更直接生动地体现了狗在汉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狗朝屁走,人朝势走”、“狗仗人势,雪仗风势”反映了狗的趋炎附势。“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狗认主,猫认家”反映了狗的忠诚。“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对强盗只能用刀子,对恶狗只能用棍子”表现了人们对狗的鄙夷和厌恶。“狗改不了吃屎”反映狗恶性难改。
由于狗在汉民族的心目中形象不佳,汉语中许多词、成语和谚语多带贬义,多用来表示否定、贬斥、讨厌、低下等情感。但汉语中也有极少赞狗的词语、成语和谚语,多集中用在对狗的用处和忠诚的肯定上。汉语中狗的文化内涵的特点可以说是:褒贬并存,以贬为主。
2. 英语语言中的“狗”
西方民族的祖先最早以游牧为生,他们发现驯养过的狗不仅能帮忙狩猎,而且对主人非常忠诚,因此他们对狗怀有特殊的好感。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在西方国家中,狗被看作是忠诚、可爱、聪明、善良的象征。狗总是与主人相伴在一起.并在关键时刻帮助或搭救主人。狗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狗能给予主人幸运和快乐,能给人们带来帮助,有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危难之中,雪中送炭)的真情流露。有的人养狗做伴,有的人养狗取乐,还有导盲犬帮助盲人,在西方文学中对狗的描写都是正面的。与此有关的词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含有褒义。例如“爱屋及乌”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 另外,Every dog has hi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as faithful as a dog用来形容人的忠诚;形容“一个幸运儿”可用a lucky dog;top dog可用来形容“一个左右全局的人”或是“优胜者”。虽说讲英语的人也并非总说狗的好话,在《圣经》中与狗有关的相关词汇或习语有时也有贬义。如a black dog指“意志消沉的人”,a sad dog指“无赖”,a yellow dog指“卑鄙、胆小之人”,a surly dog指“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但这些并不影响狗是人之良友的地位。再来看一些其他与狗有关的习语和谚语:
a gay dog 一个快乐的人; a dirty dog 下流坯;a lazy dog 懒汉;a sly dog 偷偷寻欢作乐的人;a dog in the manger 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a bull dog难以相处的人;top dog 当权派;头儿; lead a dog’s life 过贫困潦倒的日子;treat sb. like a dog视人命如草芥,不把某人当人看;in the dog house受冷遇,失宠;throw sth. to the dogs毫不吝啬地扔掉;not have a dog’s chance 毫无机会;as sick as a dog 病得很厉害;go to the dogs 堕落;完蛋;be under dog 处于服从地位;die like a dog 可耻地死去;悲惨地死去;put on (the) dog 摆架子;装腔作势;rain cats and dogs 下倾盆大雨; work like a dog 拼命工作;苦干;as /like a dog with two tails 非常开心,非常高兴;hang-dog look 愁眉苦脸;teach the dog to bark教狗怎么叫,指人“白费心机做多余事”;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 老狗不乱吠,比喻“老年人做事有经验”; a cat-and-dog life 争争吵吵的日子;dog eat dog 残酷、竞争激烈;dog-tired 筋疲力尽的;meaner than a junkyard dog 冷漠,不友好。 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a stick. /A stick is quickly found to beat a dog with.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Let sleeping dogs lie. 不要招惹麻烦;不要惹是生非。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谗言可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arking dogs do not (seldom) bite. 吠犬不咬人。
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好狗应该啃好骨头;有功者受奖。
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 死狮不如活狗。
An old dog will learn new tricks. /You can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老狗学不了新把戏;老年人很难适应新事物。
Beware of silent dog and still water. 提防不吠的狗,小心静止的水。
Hungry 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 人到危急时,平时所不屑做的也会做;饥不择食。
The dog returns to his vomit. 狗回头吃自己吐出来的东西;重犯旧日罪恶。
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 /Every dog is valiant at his own door. 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凶。
Dumb dogs are dangerous. 不叫的狗咬人。
通过对英语语言中有关的“狗”(dog)的单词、词语、习语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狗在英语中的比喻多用于褒义来形容和描述事物好的一面。对于西方人来说,狗一直是生活的伙伴,是忠实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动物。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赞美歌颂狗的诗歌,文章、戏曲。狗在英语国家不但不被厌恶,反倒受人喜爱。因此,在英语习语中,狗一般都带有积极的意义。
3. 关于狗的习语在使用中出现差异的原因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人们生活的国家和领域不一样,因此社会活动和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语言,从而产生了许多不一样的习语。英国是一个岛屿国家,常把中国人说的狗比作人。所以熟悉水性的人被称为a water dog,把老练的水手称为sea dog。中国的养犬历史是美国国家历史十几倍,我们自古养犬都有看家护院的作用。现代西方人的观念是自由,平等,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他们讲究的是共存。所以西方人看待宠物,是以家庭成员的态度去接纳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狗不仅用于看门、战斗与打猎,更被当做宠物、朋友、伴侣,甚至是有些人把狗当做自己的子女抚养,在他们划分财产时,狗被作为一种非常贵重的财产来争夺。
4. 结语
习语是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了解和弄清英汉习语的产生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分析和探讨英汉习语中蕴含着的丰富文化知识。而学习英语习语中的动物词汇,实际上也是学习西方文化。对于在母语环境下学英语的中国人来说,应该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英汉词语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上通过列举一些与狗有关的习语的例子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交流中如果忽视了中西文化差异,很有可能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应注重中西文化在自然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的习语表达,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