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牛奶

来源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可以心甘情愿地给孩子所有的东西,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可以理所当然地讨要,甚至在接受父母的馈赠时,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
  幼儿园放假了,我默许儿子多看了会动画片,等帮他洗漱完上床睡觉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因为养成了睡前喝牛奶的习惯,我便照例倒了三杯牛奶端到卧室。儿子和他老爸咕咚几口,牛奶就都见了底,然后,儿子说还想再喝一杯。
  “刚好没有了,只剩下这三杯了,明天我再去超市买。”我一边说一边把喝到嘴里的那口牛奶咽下去,打算把剩下的给儿子喝。可是,还没等我说完,儿子就伸手从我嘴边把那杯牛奶抢走了,说:“你的这杯给我喝吧!”“那我呢?”我笑着逗儿子。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了,你就不喝呗。”
  “不行,这杯牛奶是我的,我不能给你喝。”我怔了一下,随即从儿子手里夺过了牛奶:“如果你想喝,等明天买了你再喝。”很显然,儿子没有想到我会这样做。也是,平日里,家里人都对他呵护万分,所有好吃好玩的都尽着他一个人,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还真没受过这样的委屈。于是,儿子拿出了“杀手锏”——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我索性一仰脖子,喝光了牛奶。儿子见状,哭得更凶了。
  孩子爸爸把我拉到一旁说:“不就是一杯牛奶吗,值不值呀?”还没等我回应,孩子的爷爷奶奶听到哭声也赶了过来。儿子像找到“保护神”似的一边哭,一边跟爷爷奶奶“告状”。婆婆小声嗔怪:“怎么和孩子抢东西吃呢!”公公则披上衣服连声说要下楼去给孩子买牛奶。
  我带上房门,耐心地给丈夫和公公婆婆解釋。是的,我当然可以把自己的那杯给儿子喝,别说是一杯牛奶,我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给他。我想,为人父母者肯定都愿意这样做。但是,儿子语气中的理直气壮和满不在乎,却让我反思我们的教育可能存在问题。父母可以心甘情愿地给孩子所有的东西,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可以理所当然地讨要,甚至在接受父母的馈赠时,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
  “爸、妈,你们不要插手,我会处理好这件事的。相信我,好吗?”听了我的话,公公婆婆虽然不太情愿,却也只能无奈地回了房。
  也许是没有了“保护神”,也许是累了,儿子不再哭闹,安静下来。我走到他身边,拉着他的手跟他讲了上面的道理。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还是有点不服气地问:“可是,你是妈妈呀,不应该爱护孩子吗?”“那你是孩子呀,不应该孝顺妈妈吗?”我反问道。看儿子回答不上来,我又接着说:“妈妈爱你,但所有的爱都是相互的,如果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感恩和付出,这样的人不会让人喜欢。”儿子听完,不好意思地说:“妈妈,以后我的牛奶也会给你喝。”
  我拍了拍儿子的小脸,欣慰地笑了。我不知道,为了一杯牛奶这样做值不值。但我知道,儿子在溺爱中养成的一些习惯必须改变,而一杯牛奶,只是小小的开始。
其他文献
不论下坠或飞行,跳舞或开车,我们在梦里的种种活动都非常真实,而我们的脑子似乎也这么认为。研究人员将受试者睡眠时的脑部活动扫描制成图像后发现,当我们做某种动作时,不论在梦里还是醒着,我们的脑子会出现相同的反应模式。  由于我们通常一醒来就会忘掉做过的梦,所以研究人员对于脑如何产生梦境所知有限。德国慕尼黑的马克斯·普朗克精神医学研究中心的神经科学家德瑞斯勒、科塞斯以及他们的同事,想利用脑部成像技术来观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但传统的传染病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单一、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掌握程度脱节、课程的实践性不强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方法,将典型的病理导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本文以传染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对病例导入法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病例导入法 少数民族学生 传染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
登上埃菲尔铁塔,看看我们的爱情是哪一种姿态。  1.如果有一天,你和爱人一同到巴黎游览,你会感到:  A 兴奋期待(3分)  B 不感兴趣(1分)  C 说不清(2分)  2.到达巴黎,你们计划游览埃菲尔铁塔,得知到达不同的楼层需要支付不同票价,你会购买:  A 只到第一层(2分)  B 必须要到顶层看看(3分)  C 买到第二层(1分)  3.你的伴侣想到第三层去眺望整个城市的风景,恐高的你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