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大豆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不断提升,在大豆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大豆种植中的主要病虫害,需要结合其发生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注重绿色环保,保障大豆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治技术
1 大豆病害的发生特点
1.1 锈病
锈病多发于阴雨潮湿的天气,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叶柄和茎,在大豆叶片的两面都有发病。开始时病斑呈现黄褐色,而后逐步扩散至叶片隆起,形成病菌夏孢子堆,破裂后可飘散出棕褐色的粉末,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叶柄及茎部病状与叶片相似。
1.2 紫斑病
幼苗在感染紫斑病后叶斑逐步由紫色变为红褐色,面积逐步扩大,形成大块不规则的斑块,在气候潮湿时可生出灰色霉菌;叶柄及茎部位的病斑多为紫褐色或深褐色的长条形;大豆颗粒上呈现出明显的紫色斑块,常伴有裂纹。紫斑病会对大豆幼苗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幼苗成活率低。
1.3 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大豆幼苗期,主要危害大豆的籽粒和苗叶,大豆在感染霜霉病后会出现绿褐色的斑点,一般出现在叶片两侧,伴有一些白色霜霉,霜霉病会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需要进行针对性防治。
1.4 菌核病
菌核病会出现在大豆生长的各个阶段,以花期染病概率最高。在患病初期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在伴随病菌的不断扩散可能逐步发展,在大豆茎部造成斑点、菌丝和颗粒物质,逐步长成褐色菌核。
1.5 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危害的是大豆幼苗,在大豆成株期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病害,发病初期只感染个别根须,但伴随病害扩散可能感染大豆主根,造成根部逐渐腐烂,吸水吸肥能力减弱,造成养分供应困难,叶片发黄枯萎,直至整棵死亡。
2 大豆虫害的发生特点
2.1 蛴螬
蛴螬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蛴螬成虫繁殖速度快,容易大规模的感染虫害,造成大豆植株大规模的倒伏,影响大豆的成活率,造成产量下降。
2.2 豆荚螟
豆荚螟寄居在大豆豆荚当中,会啃食危害大豆的豆荚,造成形状损坏,蛀空豆荚,造成大豆植株腐烂枯死。豆荚螟一般在夜间活动,温度高、湿度和水分较少的环境最适合豆荚螟生存。
2.3 食心虫
食心虫寄居在豆荚内部啃食豆粒,会造成大豆产量下降,质量受损。食心虫成虫后会结茧成鹅,而后继续产卵繁殖,对大豆造成大面积的危害。
2.4 蚜虫
蚜虫多见于大豆的叶端和芽部,蚜虫会啃食损害大豆的叶芽,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造成大豆长势缓慢,影响大豆产量。
3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在大豆播种前需要提前进行选种、晒种工作,挑出不合格的病种;大豆播种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保障水肥适宜,提升田间的通风、光照条件,增强植株的抗病和抗虫害能力;大豆生长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施肥,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适当添加钾、磷等影响元素;及时进行条件除草工作,以防杂草丛生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温床;收割后做好秸秆回收粉碎工作,对土地进行深翻腐熟还土,改善土壤条件,为来年种植工作做好准备;结合具体的天气情况适当排水通风,降低土壤中的水含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3.2 物理防治
设置防虫网或捕虫塑料膜条;利用昆虫的自身习性,采用灯光捕杀、糖醋液、粘虫板等方式进行捕杀;根据虫害种类在田间放置诱捕器,进行大面积扑杀。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以昆虫天敌进行捕杀,利用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赤眼蜂等有益昆虫进行捕杀;也可以使用低毒性、低殘留的生物药剂进行杀虫。在大豆种植前,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拌种,或利用营养液对种子进行喷洒,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3.4 化学防治
锈病:采用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混合抑多威乳油进行喷施防治。紫斑病:采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霜霉病:通过科学选种,合理施肥,增加磷肥的用量,保障田间的通风和光照,可以有效降低霜霉病的发病几率。针对已经染病的病株,使用福美双药剂进行连续喷施。菌核病:对病死株进行彻底清除杀菌,避免扩散。使用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混合速克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连续喷施。
根腐病:做好田间管理,控制田间水量,在潮湿多雨的解决及时进行田间排水,以防根部腐烂。针对已经患病的病株,使用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杜邦克露进行喷施,蛴螬:大豆种植前需要进行深耕深耙,将土耙细耙松,减少蛴螬生存的可能;做好田间水肥管理,及时清除杂草,破坏蛴螬生存环境。采用辛硫磷乳油混合沙土进行预拌,可以有效防治蛴螬虫害。
豆荚螟:喷施杀螟松粉剂、溴氰菊酯进行防治;降雨后使用白僵菌粉剂进行生物防治,破坏豆荚螟寄生的条件;还可以利用投放豆荚螟的天敌赤眼蜂进行防治。食心虫:在食心虫发生初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方式,以天敌进行捕杀,针对比较严重的虫害,可使用氰戊菊酯乳油和毒死蜱乳油进行喷施防治。蚜虫: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抗蚜威可湿粉剂进行喷施防治。
4 结论
针对大豆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需要科学进行防治,避免滥用农药,保障大豆种植的绿色环保,提升大豆产量及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迎君.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9(6):89.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治技术
1 大豆病害的发生特点
1.1 锈病
锈病多发于阴雨潮湿的天气,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叶柄和茎,在大豆叶片的两面都有发病。开始时病斑呈现黄褐色,而后逐步扩散至叶片隆起,形成病菌夏孢子堆,破裂后可飘散出棕褐色的粉末,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叶柄及茎部病状与叶片相似。
1.2 紫斑病
幼苗在感染紫斑病后叶斑逐步由紫色变为红褐色,面积逐步扩大,形成大块不规则的斑块,在气候潮湿时可生出灰色霉菌;叶柄及茎部位的病斑多为紫褐色或深褐色的长条形;大豆颗粒上呈现出明显的紫色斑块,常伴有裂纹。紫斑病会对大豆幼苗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幼苗成活率低。
1.3 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大豆幼苗期,主要危害大豆的籽粒和苗叶,大豆在感染霜霉病后会出现绿褐色的斑点,一般出现在叶片两侧,伴有一些白色霜霉,霜霉病会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需要进行针对性防治。
1.4 菌核病
菌核病会出现在大豆生长的各个阶段,以花期染病概率最高。在患病初期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在伴随病菌的不断扩散可能逐步发展,在大豆茎部造成斑点、菌丝和颗粒物质,逐步长成褐色菌核。
1.5 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危害的是大豆幼苗,在大豆成株期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病害,发病初期只感染个别根须,但伴随病害扩散可能感染大豆主根,造成根部逐渐腐烂,吸水吸肥能力减弱,造成养分供应困难,叶片发黄枯萎,直至整棵死亡。
2 大豆虫害的发生特点
2.1 蛴螬
蛴螬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蛴螬成虫繁殖速度快,容易大规模的感染虫害,造成大豆植株大规模的倒伏,影响大豆的成活率,造成产量下降。
2.2 豆荚螟
豆荚螟寄居在大豆豆荚当中,会啃食危害大豆的豆荚,造成形状损坏,蛀空豆荚,造成大豆植株腐烂枯死。豆荚螟一般在夜间活动,温度高、湿度和水分较少的环境最适合豆荚螟生存。
2.3 食心虫
食心虫寄居在豆荚内部啃食豆粒,会造成大豆产量下降,质量受损。食心虫成虫后会结茧成鹅,而后继续产卵繁殖,对大豆造成大面积的危害。
2.4 蚜虫
蚜虫多见于大豆的叶端和芽部,蚜虫会啃食损害大豆的叶芽,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造成大豆长势缓慢,影响大豆产量。
3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在大豆播种前需要提前进行选种、晒种工作,挑出不合格的病种;大豆播种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保障水肥适宜,提升田间的通风、光照条件,增强植株的抗病和抗虫害能力;大豆生长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施肥,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适当添加钾、磷等影响元素;及时进行条件除草工作,以防杂草丛生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温床;收割后做好秸秆回收粉碎工作,对土地进行深翻腐熟还土,改善土壤条件,为来年种植工作做好准备;结合具体的天气情况适当排水通风,降低土壤中的水含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3.2 物理防治
设置防虫网或捕虫塑料膜条;利用昆虫的自身习性,采用灯光捕杀、糖醋液、粘虫板等方式进行捕杀;根据虫害种类在田间放置诱捕器,进行大面积扑杀。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以昆虫天敌进行捕杀,利用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赤眼蜂等有益昆虫进行捕杀;也可以使用低毒性、低殘留的生物药剂进行杀虫。在大豆种植前,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拌种,或利用营养液对种子进行喷洒,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3.4 化学防治
锈病:采用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混合抑多威乳油进行喷施防治。紫斑病:采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霜霉病:通过科学选种,合理施肥,增加磷肥的用量,保障田间的通风和光照,可以有效降低霜霉病的发病几率。针对已经染病的病株,使用福美双药剂进行连续喷施。菌核病:对病死株进行彻底清除杀菌,避免扩散。使用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混合速克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连续喷施。
根腐病:做好田间管理,控制田间水量,在潮湿多雨的解决及时进行田间排水,以防根部腐烂。针对已经患病的病株,使用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杜邦克露进行喷施,蛴螬:大豆种植前需要进行深耕深耙,将土耙细耙松,减少蛴螬生存的可能;做好田间水肥管理,及时清除杂草,破坏蛴螬生存环境。采用辛硫磷乳油混合沙土进行预拌,可以有效防治蛴螬虫害。
豆荚螟:喷施杀螟松粉剂、溴氰菊酯进行防治;降雨后使用白僵菌粉剂进行生物防治,破坏豆荚螟寄生的条件;还可以利用投放豆荚螟的天敌赤眼蜂进行防治。食心虫:在食心虫发生初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方式,以天敌进行捕杀,针对比较严重的虫害,可使用氰戊菊酯乳油和毒死蜱乳油进行喷施防治。蚜虫: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抗蚜威可湿粉剂进行喷施防治。
4 结论
针对大豆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需要科学进行防治,避免滥用农药,保障大豆种植的绿色环保,提升大豆产量及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迎君.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