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学习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文化素养及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讲、读、译、练的过程。文章针对初中阶段构建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从实际出发,改进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对提升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文言文;高效课堂;改进策略
一、引言
初中生对文言文是初次接触,对文言文好奇但认识仅限于日常口语中的“之乎者也”,对学习文言文的方式方法也不甚了解。文言文是“文言、文章、文化、文学”一体四面,其章法考究,炼字炼句。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引起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逆反厌烦心理。重视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对其分析研究,去糟粕,取精华,归纳出合理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品质,创建高效课堂。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初次接触的文言文存在好奇心理,但文言文文字的简洁干练、语句的晦涩难懂和一些教学形式的不合理,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的情况。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有逆反心理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其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历史源远流长,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定的保存体现。文言文与现代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复音词较少,单音词较多,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单音词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和现代字词的意义也不同,这就加深了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也有所不同。例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问所从来”应理解为“问从所来”;诸葛亮《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典型的定语后置句。所以,文言文的句式多变,给学生在阅读上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逃避难解之处,久而久之对学习文言文也就失去了兴趣。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字词句解释,忽视文意
文言文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键,但教师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文言文重点章节的背诵和字词的解释上面,注重文章分析,轻视作者情感,长此以往,学生也形成了这样的学习意识。教师多采用现代文章的讲解方法,总结写作方法、作者的情感寄托,以达到学生在考试中得到理想成绩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让学生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走进文言文的历史文化中,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文言文辞藻之美。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被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输出大于学生输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学而无反馈,学习习惯差。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被动学习,对教师主动式教学模式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无复习,课后也没有知识拓展,只是单一地听从教师安排,按照教师的方式背诵重点语句和译文。长此以往,学生无自主思考意识,对学习文言文无强烈的兴趣和探索的乐趣。
三、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文言文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文章枯燥无趣。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运用辅助工具,引起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质量。对于初中生来说,引起兴趣就要产生共鸣,能积极参与到文章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时,通过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忆,让每个学生回忆自己儿时的童年趣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分享给其他同学,增强学生的好奇感,提高学生对文章探索的兴趣。
引起学生阅读兴趣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是最为直接的感触形式,将自己代入真实角色中贴近文章感受角色生活,这样往往会对对话理解更为深刻。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三年级《隆中对》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分别将徐庶、先主、诸葛亮三人的对话用文言文表述出来,通过多媒体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方式刺激学生感官,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结合历史背景因素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材料中展示的道理均是古代大家的言论或者是古代真实发生的故事。文言文学习不应与历史背景分隔开来,要想深入理解文言文含义,学生可以在展开学习的过程中,减少对词句的死记硬背,先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历史文化及作者所处的历史生活状态。通过这样对文章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古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了解古代大家的伟大思想。这样不但可以更深入地学习文言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乐趣,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它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从作者的生平经历看,作者家境贫寒,自幼在外求学,后成为秀才,就可以得出作者是一个心怀天下且有大志、性格坚毅之人。后作者因得罪朝中权贵被贬,而本文写于庆历六年正是作者被贬途中,滕子京邀请作者作記。他们都有被贬的经历,两个人有相同的境遇感受,且彼此之间惺惺相惜。从这些背景中就可看出作者正处于被贬但心怀天下壮志未酬的境况之中,从而在文中体会作者赋予的情感。
(三)利用课堂多朗读,学会猜译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过程。“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该在课堂讲解之前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感受其中的语言韵律,掌握规律后,重点的词句自然而然地会在脑海中生根,同时了解了古文的写作技巧,培养语文学习素养。在朗读中对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查询,并将拼音标注其上,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用这种方式再诵读,先单个字词进行翻译,然后连词成句,根据句意来划分节奏,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就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朗读安排语言品味,理解文意。例如,《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篇文章通过反复多加诵读加强印象,就可以记忆很久。 猜译是在教师没有讲解之前,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利用已有的文字知识经验,调动本身的好奇心理,结合前后文之间的联系,去猜测字句意思。在教师没有讲解之前去猜译,需要学生调动以前所学知识的积累,回忆之前遇到此类问题时的答案,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在猜测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猜译主要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增加阅读知识积累。例如,《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中我们可以猜测其中“三”指的不仅仅是现代数字三,而是多次,这需要我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结合前后意义来得出。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文言文的学习不单单只是教师讲解,但由于教学形式单一,造成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预习,紧抓目标,课后拓展。在学习一篇文言文时先要找到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定位学习重点,有了学习重点就可以有计划地避免干扰性知识或已掌握的知识反复出现,再把握重点知识,就可以提高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
按照学习目标规定,首先要做到的是课前预习诵读全文,通过查阅参考书资料对文章有一定的自我理解,串联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腾出时间把握文章重点。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发言,勇于提出疑难,养成多查阅、多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也可以在提出疑难的同时展开讨论,活跃学生思维,养成遇到问题先思考、分析、探讨并解决的习惯。例如,学习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香,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结合作者对莲花的喜爱赞美,教师组织学生探讨:“你最喜爱的花是什么?为什么会喜欢?”讨论可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求同存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悟。同时对学生喜欢花的品格进行赞美,以花喻人,生活中我们同样具有花的品格,对今后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重要的语文内容,学习文言文可以培養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和古文欣赏能力。研究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提升。因此,教师应将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结合,改善教学策略,多方面地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多探索、勇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课程内容,取得高效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小燕.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3):82.
[2]刘忠梅.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北京:《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4.
[3]张诗棋.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D].锦州:渤海大学,2016.
【关键词】文言文;高效课堂;改进策略
一、引言
初中生对文言文是初次接触,对文言文好奇但认识仅限于日常口语中的“之乎者也”,对学习文言文的方式方法也不甚了解。文言文是“文言、文章、文化、文学”一体四面,其章法考究,炼字炼句。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引起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逆反厌烦心理。重视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对其分析研究,去糟粕,取精华,归纳出合理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品质,创建高效课堂。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初次接触的文言文存在好奇心理,但文言文文字的简洁干练、语句的晦涩难懂和一些教学形式的不合理,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的情况。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有逆反心理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其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历史源远流长,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定的保存体现。文言文与现代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复音词较少,单音词较多,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单音词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和现代字词的意义也不同,这就加深了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也有所不同。例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问所从来”应理解为“问从所来”;诸葛亮《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典型的定语后置句。所以,文言文的句式多变,给学生在阅读上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逃避难解之处,久而久之对学习文言文也就失去了兴趣。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字词句解释,忽视文意
文言文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键,但教师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文言文重点章节的背诵和字词的解释上面,注重文章分析,轻视作者情感,长此以往,学生也形成了这样的学习意识。教师多采用现代文章的讲解方法,总结写作方法、作者的情感寄托,以达到学生在考试中得到理想成绩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让学生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走进文言文的历史文化中,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文言文辞藻之美。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被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输出大于学生输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学而无反馈,学习习惯差。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被动学习,对教师主动式教学模式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无复习,课后也没有知识拓展,只是单一地听从教师安排,按照教师的方式背诵重点语句和译文。长此以往,学生无自主思考意识,对学习文言文无强烈的兴趣和探索的乐趣。
三、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文言文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文章枯燥无趣。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运用辅助工具,引起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质量。对于初中生来说,引起兴趣就要产生共鸣,能积极参与到文章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时,通过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忆,让每个学生回忆自己儿时的童年趣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分享给其他同学,增强学生的好奇感,提高学生对文章探索的兴趣。
引起学生阅读兴趣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是最为直接的感触形式,将自己代入真实角色中贴近文章感受角色生活,这样往往会对对话理解更为深刻。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三年级《隆中对》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分别将徐庶、先主、诸葛亮三人的对话用文言文表述出来,通过多媒体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方式刺激学生感官,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结合历史背景因素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材料中展示的道理均是古代大家的言论或者是古代真实发生的故事。文言文学习不应与历史背景分隔开来,要想深入理解文言文含义,学生可以在展开学习的过程中,减少对词句的死记硬背,先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历史文化及作者所处的历史生活状态。通过这样对文章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古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了解古代大家的伟大思想。这样不但可以更深入地学习文言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乐趣,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它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从作者的生平经历看,作者家境贫寒,自幼在外求学,后成为秀才,就可以得出作者是一个心怀天下且有大志、性格坚毅之人。后作者因得罪朝中权贵被贬,而本文写于庆历六年正是作者被贬途中,滕子京邀请作者作記。他们都有被贬的经历,两个人有相同的境遇感受,且彼此之间惺惺相惜。从这些背景中就可看出作者正处于被贬但心怀天下壮志未酬的境况之中,从而在文中体会作者赋予的情感。
(三)利用课堂多朗读,学会猜译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过程。“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该在课堂讲解之前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感受其中的语言韵律,掌握规律后,重点的词句自然而然地会在脑海中生根,同时了解了古文的写作技巧,培养语文学习素养。在朗读中对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查询,并将拼音标注其上,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用这种方式再诵读,先单个字词进行翻译,然后连词成句,根据句意来划分节奏,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就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朗读安排语言品味,理解文意。例如,《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篇文章通过反复多加诵读加强印象,就可以记忆很久。 猜译是在教师没有讲解之前,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利用已有的文字知识经验,调动本身的好奇心理,结合前后文之间的联系,去猜测字句意思。在教师没有讲解之前去猜译,需要学生调动以前所学知识的积累,回忆之前遇到此类问题时的答案,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在猜测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猜译主要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增加阅读知识积累。例如,《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中我们可以猜测其中“三”指的不仅仅是现代数字三,而是多次,这需要我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结合前后意义来得出。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文言文的学习不单单只是教师讲解,但由于教学形式单一,造成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预习,紧抓目标,课后拓展。在学习一篇文言文时先要找到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定位学习重点,有了学习重点就可以有计划地避免干扰性知识或已掌握的知识反复出现,再把握重点知识,就可以提高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
按照学习目标规定,首先要做到的是课前预习诵读全文,通过查阅参考书资料对文章有一定的自我理解,串联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腾出时间把握文章重点。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发言,勇于提出疑难,养成多查阅、多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也可以在提出疑难的同时展开讨论,活跃学生思维,养成遇到问题先思考、分析、探讨并解决的习惯。例如,学习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香,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结合作者对莲花的喜爱赞美,教师组织学生探讨:“你最喜爱的花是什么?为什么会喜欢?”讨论可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求同存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悟。同时对学生喜欢花的品格进行赞美,以花喻人,生活中我们同样具有花的品格,对今后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重要的语文内容,学习文言文可以培養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和古文欣赏能力。研究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提升。因此,教师应将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结合,改善教学策略,多方面地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多探索、勇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课程内容,取得高效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小燕.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3):82.
[2]刘忠梅.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北京:《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4.
[3]张诗棋.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D].锦州:渤海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