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钴原卟啉(CoPP)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高表达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CoPP组分别于左肾血流阻断前48 h和24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钴原卟啉(CoPP)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高表达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CoPP组分别于左肾血流阻断前48 h和24 h腹腔注射CoPP 2.5 mg/kg,然后阻断左肾血流47 min,恢复左肾血流的同时切取大鼠右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其HO-1的表达.在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取其下腔静脉血和左肾,测定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观察肾组织学变化,检测肾组织中HO-1的表达.IRI组除不用CoPP处理外,其余同CoPP组.CoPP组和IRI组另有部分大鼠的血流阻断时间延长至80 min,恢复血流后不处死,观察14 d,记录其存活情况.结果 IRI组血清Cr及BUN分别为(134.37±24.26)μmol/L和(30.10±3.09)mmol/L,明显高于CoPP组的(48.92±12.92)μmol/L和(13.99±5.00)mmol/L(P<0.05).IRI组肾小管细胞大片坏死,管型形成,与之相比,CoPP组肾小管坏死范围稍小,但肾小管病变范围仍较广泛,肾小管上皮细胞多处于水变性阶段,"缺血样"肾小球减少,管型形成较少.缺血前及再灌注24 h后,CoPP组的肾组织中HO-1均为高表达,主要位于肾间质的毛细血管处,IRI组再灌注24 h后也见肾组织中HO-1为高表达.术后14 d内,IRI组的6只大鼠中有4只死亡,而CoPP组的5只大鼠全部存活,两组大鼠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前使用CoPP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CoPP诱导肾脏高表达HO-1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消化科住院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运用回顾性分析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的方法,探讨消化科住院确诊126例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
0 引言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位于食管和胃的移行区,由于食管腺癌可向下侵入贲门,而贲门癌也可向上侵入食管下段,食管腺癌
淋巴结转移是判断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和指导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依据.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在乳腺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的诊治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多西他赛治疗紫杉醇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等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肾肿瘤的围手术期情况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们进行的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手术,其中RLPN 45例,开放性
具有调节能力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为白内障患者提供较好的全程视力。目前主要的3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已被临床证实有一定的调节功能。用于检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调节力的方法也
目的探索染色体11q13.2(rs7931342,G)、8q24(rs13252298,G)和8q24(rs7837688,T)的常见变异与北京市区人群PCa患病风险的关联,并了解其与PCa患者中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遗传、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D25high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FoXP3基因mRNA表达,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SLE患者77例,正常对
目的 p73基因含有两种不同的启动子结构,转录生成一些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功能特性的异构体.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比较这两种p73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以及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肿瘤超声造影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20例周围型肺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肺癌15例,肺转移瘤5例,分析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时问强度曲线.结果 ①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