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2日诺基亚选择在阿布扎比发布新产品,这是被微软收购后的首次新品发布。尽管微软表示会保留诺基亚品牌,但是外界依然纷纷揣测这将是诺基亚新品发布的“绝唱”,一方面是对其产品号召力的担忧,另一方面是对于微软究竟是否能够令诺基亚东山再起的怀疑。芬兰昔日的骄傲,诺基亚彻底被来自硅谷的苹果击败,未能挽救诺基亚的前CEO埃洛普由于收购交易获得1880万欧元的离职金,更惹恼了芬兰总理。
令欧洲恼怒的还不仅仅是埃洛普的天价离职金,更是来自硅谷对通信业心脏的威胁。曾经,如果要说出通信业的心脏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欧洲,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大多数都身在欧洲:法国的阿尔卡特、德国的西门子、芬兰的诺基亚,当然还有瑞典的爱立信。除了欧洲还有一些身在他处的巨头:比如加拿大的北电,美国东海岸的朗讯以及芝加哥的摩托罗拉。
不过现在,通信业的心脏已不再是欧洲。
网络设备方面,2006年阿尔卡特和朗讯为了应对欧美经济困局以及来自中国厂商的威胁选择了合并,但是合并并没有彻底拯救两家公司,今年10月有消息传出两家公司将在法国、德国裁员1.5万人。选择抱紧过冬的还有诺基亚和西门子,但是其境况也与阿朗相似,裁员消息不断曝出。这还不是最悲惨的结局,昔日里风光无限的北电已经轰然倒塌,于2009年破产,它的倒下只留下一大笔可供新巨头们(大多数是来自硅谷的互联网厂商:谷歌、苹果)哄抢的专利。
在终端方面,来自硅谷的苹果已经将战局彻底搅乱,手机的发明者摩托罗拉已经被来自硅谷的另一家厂商谷歌收归麾下,即使背靠大树却也境况不佳:人们随时都在揣测已经完成使命(贡献17000项专利)的它何时会被谷歌彻底终结;昔日的巨舰诺基亚命运也与之相仿,与微软的结盟不仅没能拯救诺基亚,最终被微软以并不高的价格收入囊中。
对于来自硅谷的苹果和谷歌们来说,这些曾经的通信巨头不再是可怕的竞争对手而是诱人的专利,以及硬件产品的试验田。
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欧洲通信巨头的光芒正在被硅谷掩盖。硅谷颠覆传统电信行业的步伐还在继续:今年10月7日谷歌、Facebook、英特尔以及微软等公司加入A4AI联盟(Alliance for Affordable Internet,平价互联网联盟),该联盟的目标是把全球的入门级宽带互联网接入费用降低到个人月收入的5%以下。这一看似惠及大众的做法事实上正在颠覆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依靠收取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接入费用提供服务,降低这部分费用除了影响运营商还将影响到通信制造商。
事实上,由于此前全球经济的衰退,运营商利润下降,网络设备投入降低已经令设备厂商日子难过。得以依靠通信设备存活的除了善于控制成本的中国厂商华为、中兴之外,就是逐渐转型服务的爱立信,它作为得以屹立不倒的唯一老牌欧洲通信巨头,原因在于较早选择拥抱硅谷:2009年选择到美国硅谷建立其美国总部以及研发机构,将移动互联相关的业务以及研发移师美国,并积极与美国本土运营商紧密合作。而在终端层面,如今的产业领导者除了在产业链纵向整合非常成功的苹果外,就是掌握安卓操作系统的谷歌。
来自硅谷的互联网巨头们并没打算就此罢手,对于他们来说再去建立一张网络的成本太高,现有的通信业态是运营商掌握着资费以及网络体验的命门,作为服务与内容提供者互联网厂商已经不满足于在自己的一环里做文章,而要倒逼运营商降低资费提升体验,例如谷歌在局部地区提供费用极低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使得用户将互联网接入视为一种成本应该更低、体验应该更好的服务,激发用户需求的同时也令运营商不得不重新考虑资费设定,而事实上谷歌只可能建立具有示范效应的“据点”却不可能去真的提供基础通信服务。
然而,面对来自于互联网业的冲击,无论运营商怎样担心沦为管道的命运,都无法阻挡这个大趋势的到来,不变革就意味着无法存活下去。而变革的方法就是贴近硅谷,拥抱互联网。之所以爱立信得以存活,并且寻找到新的业务模式,不得不归功于较早意识到行业的心脏已经从欧洲悄然转移到了硅谷。而硅谷的这股旋风很快又辐射全球,例如国内的腾讯微信也在挑战着运营商,借用运营商的管道又绕过传统通信的价值链,而这种OTT业务未来很可能会越来越多。
对于昔日的巨头来说,这样的命运似乎太过于凄惨,但残酷的商业竞争从来就不因为你是巨头而给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诺基亚的垮掉就是一例。
面对互联网所引发的剧变还将继续影响通信行业,谁也无法避免。当然,通信行业只是其中之一,外媒曾预言广告业的中心也在从纽约麦迪逊大道向硅谷迁移,谷歌与Facebook的出现让传统广告代理公司头疼不已,他们直接为广告客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营销解决方案;而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日子也不好过,谷歌、苹果们纷纷染指汽车,令人们对于汽车原本的心脏“发动机”的关注大大减弱,转而聚焦在了汽车如何可以更智能以实现辅助驾驶。当然,可供枚举的例子还有很多。
可以说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硅谷这样,把技术改变商业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新技术在这里改变甚至不断创造各个产业。
令欧洲恼怒的还不仅仅是埃洛普的天价离职金,更是来自硅谷对通信业心脏的威胁。曾经,如果要说出通信业的心脏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欧洲,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大多数都身在欧洲:法国的阿尔卡特、德国的西门子、芬兰的诺基亚,当然还有瑞典的爱立信。除了欧洲还有一些身在他处的巨头:比如加拿大的北电,美国东海岸的朗讯以及芝加哥的摩托罗拉。
不过现在,通信业的心脏已不再是欧洲。
网络设备方面,2006年阿尔卡特和朗讯为了应对欧美经济困局以及来自中国厂商的威胁选择了合并,但是合并并没有彻底拯救两家公司,今年10月有消息传出两家公司将在法国、德国裁员1.5万人。选择抱紧过冬的还有诺基亚和西门子,但是其境况也与阿朗相似,裁员消息不断曝出。这还不是最悲惨的结局,昔日里风光无限的北电已经轰然倒塌,于2009年破产,它的倒下只留下一大笔可供新巨头们(大多数是来自硅谷的互联网厂商:谷歌、苹果)哄抢的专利。
在终端方面,来自硅谷的苹果已经将战局彻底搅乱,手机的发明者摩托罗拉已经被来自硅谷的另一家厂商谷歌收归麾下,即使背靠大树却也境况不佳:人们随时都在揣测已经完成使命(贡献17000项专利)的它何时会被谷歌彻底终结;昔日的巨舰诺基亚命运也与之相仿,与微软的结盟不仅没能拯救诺基亚,最终被微软以并不高的价格收入囊中。
对于来自硅谷的苹果和谷歌们来说,这些曾经的通信巨头不再是可怕的竞争对手而是诱人的专利,以及硬件产品的试验田。
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欧洲通信巨头的光芒正在被硅谷掩盖。硅谷颠覆传统电信行业的步伐还在继续:今年10月7日谷歌、Facebook、英特尔以及微软等公司加入A4AI联盟(Alliance for Affordable Internet,平价互联网联盟),该联盟的目标是把全球的入门级宽带互联网接入费用降低到个人月收入的5%以下。这一看似惠及大众的做法事实上正在颠覆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依靠收取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接入费用提供服务,降低这部分费用除了影响运营商还将影响到通信制造商。
事实上,由于此前全球经济的衰退,运营商利润下降,网络设备投入降低已经令设备厂商日子难过。得以依靠通信设备存活的除了善于控制成本的中国厂商华为、中兴之外,就是逐渐转型服务的爱立信,它作为得以屹立不倒的唯一老牌欧洲通信巨头,原因在于较早选择拥抱硅谷:2009年选择到美国硅谷建立其美国总部以及研发机构,将移动互联相关的业务以及研发移师美国,并积极与美国本土运营商紧密合作。而在终端层面,如今的产业领导者除了在产业链纵向整合非常成功的苹果外,就是掌握安卓操作系统的谷歌。
来自硅谷的互联网巨头们并没打算就此罢手,对于他们来说再去建立一张网络的成本太高,现有的通信业态是运营商掌握着资费以及网络体验的命门,作为服务与内容提供者互联网厂商已经不满足于在自己的一环里做文章,而要倒逼运营商降低资费提升体验,例如谷歌在局部地区提供费用极低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使得用户将互联网接入视为一种成本应该更低、体验应该更好的服务,激发用户需求的同时也令运营商不得不重新考虑资费设定,而事实上谷歌只可能建立具有示范效应的“据点”却不可能去真的提供基础通信服务。
然而,面对来自于互联网业的冲击,无论运营商怎样担心沦为管道的命运,都无法阻挡这个大趋势的到来,不变革就意味着无法存活下去。而变革的方法就是贴近硅谷,拥抱互联网。之所以爱立信得以存活,并且寻找到新的业务模式,不得不归功于较早意识到行业的心脏已经从欧洲悄然转移到了硅谷。而硅谷的这股旋风很快又辐射全球,例如国内的腾讯微信也在挑战着运营商,借用运营商的管道又绕过传统通信的价值链,而这种OTT业务未来很可能会越来越多。
对于昔日的巨头来说,这样的命运似乎太过于凄惨,但残酷的商业竞争从来就不因为你是巨头而给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诺基亚的垮掉就是一例。
面对互联网所引发的剧变还将继续影响通信行业,谁也无法避免。当然,通信行业只是其中之一,外媒曾预言广告业的中心也在从纽约麦迪逊大道向硅谷迁移,谷歌与Facebook的出现让传统广告代理公司头疼不已,他们直接为广告客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营销解决方案;而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日子也不好过,谷歌、苹果们纷纷染指汽车,令人们对于汽车原本的心脏“发动机”的关注大大减弱,转而聚焦在了汽车如何可以更智能以实现辅助驾驶。当然,可供枚举的例子还有很多。
可以说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硅谷这样,把技术改变商业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新技术在这里改变甚至不断创造各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