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带着爱心和理想,遇到的却是一地鸡毛
巨石如硕大的泪珠砸向岷江,阻断了进入山区小镇映秀的生命之路。这里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也是从成都通往九寨沟的必经之路,在地震发生后48小时,几乎没有任何外部救援人员运出伤员。
第一批进入这里的士兵仍然不能忘记当时的惨状,成千上百个缺胳膊少腿的伤员被抬到空地上,缺少医生,没有药品,活活等死。镇上幸存的民众齐齐下跪,哭天抢地,向他们求救。
躲避灾难的人要从汶川、理县、茂县逃出去,这里是交通要道。走到映秀,离都江堰市就不远了。走到都江堰,离成都也就不远了。
志愿者也从全国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有些胆大的,心切的,继续前行,他们要去到最危险的地方——汶川。更多的志愿者滞留在映秀,危险是他们看得见的,甚至是经历过的,翻过被削掉一半的大山,随时可能被巨石击中。
映秀镇就成了志愿者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上演着一支充满爱心,而又矛盾复杂的交响曲。
落泪
5月17日一早,志愿者小刘在石堆边用几块石头搭起了灶,然后到弥漫尸体腐烂气味的废墟中寻找可以燃烧的木料。来自北京的知名助学义工周忠民也到了这里,他跟着人群去几公里外寻找可供饮用的水源。他们要为灾民免费提供开水。
灶搭在当地镇政府的救助站背后,锅是他们提供的,而免费开水和药品供应点,则在两河桥桥头,桥头能服务更多人。木板上写了几个字:志愿者服务点。
按说是几个人负责后勤保障——拣柴火,抬水,烧水;几个人在服务点提供服务。但并不是每个志愿者都愿意蹲在一个地方做小事情,许多人更愿意去救援现场,有些志愿者不打招呼就已经离开了。“机会难得,这么大个事,只有唐山大地震才有。”来自深圳的一名37岁志愿者说。
17日中午,只有一名志愿者在桥头的服务点坚守,小心翼翼地为灾民服务——每个人最多只给一个馒头,每两个人给一盒饼干,即使对方说“现在人少,多给一些吧”。只能在服务点喝水,不能灌到瓶子里。
下午,新的志愿者蜂拥而至。新志愿者接待灾民更大方一些。在傍晚的时候,他们把一群灾民引进了救助站,告诉他们那里有粥喝——其实大多数志愿者都没喝到粥。
竟然一下就有两三百人的队伍,从桃关工业园步行30公里过来。他们领取了方便面,或是喝了粥。
一下子这么多人,光提水就需要不少人。一些志愿者开始失去耐心,他们觉得不应该为这些近距离的灾民提供这么好的服务。而灾民们却并不满足,他们仍然坐在石堆旁边,不走,哪怕是志愿者告诉他们这里有危险。
下雨了,毛毛雨已经开始飘落。
一辆客车的门被撬开,车的主人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这个车至少可以避雨,车内挤得水泄不通。
两个北京来的志愿者刚到,背来了大包药品。志愿者小郭希望把药品放到车上,怕淋湿了,而一个几乎与她父亲年龄相当的老汉则要挤上车,他刚才只喝了一碗粥,要第二碗时,志愿者没有给他。
双方发生了争执,“你们志愿者算啥东西,都是来骗吃骗喝的”……“还有这些当兵的。”
小郭哭了,她一天基本上没吃什么东西,一直忙前忙后。父母在汶川失去消息,她从未流一滴眼泪,而这次她却哭了。她在地震的当天请假不成就辞职了,和朋友们一起用打工多年的全部积蓄买了药品。
她一边哭一边说:你看到我们志愿者吃东西了吗?这些当兵的,哪个不是年纪轻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修路,难道他们的命不是命吗?
暴雨即将来临,小郭和其他几个志愿者也躲到一辆车上。车外,又有几个人拍打窗户,他们要上车。这次小郭没有理会,低声骂了一句:这些人没素质。
凌乱
小郭和周忠民都是前一天傍晚到映秀镇的。
并没有什么队伍,陆续有零散的人到来。有个志愿者在路边拣了个纸箱子,准备晚上铺着睡。有人甚至连自身的干粮也没带。几乎没有人带帐篷。
59岁的周忠民名片上的名字叫“周老师”,他患有严重的白癜风,脸上、手上的皮肤都白一块、红一块的。他听说汶川地震后,直接从贵州赶到这里。他成为了志愿者的中心,大家都叫他周老师。这个临时凑起来的队伍中,有几个是大学生,有几个是退伍军人,还有美籍华人。
除了篝火,漆黑一片,没有人提到晚饭,每个人都只能靠干粮充饥。大家在寻找住的地方。
周老师建议大家睡在两河桥边的水泥路上,那里平坦。
一些年轻的志愿者并不准备这么早睡觉,有的甚至准备在篝火边夜谈一宿。周老师也被叫到下面去聊天。
周老师建议大家讨论:明天除了烧开水,还能做些什么?他希望能在这里建一所帐篷学校。但没有什么人响应。
那位美籍华人首先离开了篝火,铺好裹尸布睡下了。
第二天天一亮,要走的人就出发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总共走了十来个。有的说是太冷了,有的说是单位有事,有的说是在这里也做不了什么事。
当天下午,另一支志愿者队伍来到映秀,他们也是三三两两在路上凑到一起的,总共11人,主要是在读大学生。他们在途中把行李和物品放在车上,只带了一箱饼干和一台收音机步行过来。可他们不知道路根本没通,车进不来,人和车走散了。
身份证、学生证全在包里面,他们空着手坐在桥边的路上担心。
晚上9点多,一排排军用大货车开进来了,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有车了就应该会有方便面,就应该有粮食。
有志愿者跑到车队去问: “你们的车今天晚上回去吗?”
不回。
他们更加担忧行李的安全,晚上就商量好了,明天如果行李还没找到,他们就离开。第二天中午,这个队伍的所有人都离开了。
那时候,路又重新被倒塌的泥石堵死,他们步行回去。
收编
烧水的灶台应该设在哪里,志愿者之间有分歧。政府救助站在路边一处偏僻的地方,而且门朝里边,除了几个从汶川县步行来的干部,路过的几乎没有人知道那里是救助站。有志愿者认为,志愿者的服务点应该搬到桥头,与政府救助站脱离关系。
周老师坚持把灶台设在救助站边上。后来证明,周老师的做法更有远见。一整天忙碌着烧水,就做这一件事,获得了政府的信任。
之后,汶川县驻都江堰办事处主任任勇开始组织志愿者工作,“所有的志愿者都要统一登记,安排事情给他们做。”
那天上午,前一天设立的“志愿者服务点”已经不见了,桥头空荡荡的。
最大的变化是牌子,前一天立地放置的不到一平米的木板上写的黑色小字“志愿者服务点”,现在变成了一面约2平米大小的红旗,红旗上用粗黑字体写了“汶川县志愿者报到点”。
红旗挂在路边,很显眼。但路边却没有桌子,没有志愿者提供服务。
在一名志愿者的强烈要求下,桌子被抬到路边,虽然太阳很大,几个懂医的志愿者穿上了白大褂,一直坚守岗位。
周老师17号中午离开了,两天多来,他一直默默地打水、捡柴、烧开水。
离开后,他给在成都的志愿者们发了个信息:无组织的志愿者不要贸然进入灾区,特别反对那些不愿做小事的志愿者进入灾区,这样的人进去不但帮不了忙,还可能给灾区添乱……
新志愿者络绎不绝,相比已经离开的大学生,农民和农民工坚守的时间更长。
38岁的李登杰,雅安农民,小学毕业,个子瘦小,蓄着三角胡。他喜欢写东西,曾经因写反腐败的文章被抓,关了 27天。这次,他写了一封“汶川灾区人民需要你们”的公开信,信的开头是“值得我尊敬的打工朋友们:”。13号晚上,他写写改改,用正楷体工工整整地抄了50份,一直抄到天亮,天亮后又复印了100份,在都江堰市区向工友发放,号召他们行动起来。
李登杰不是医生,但懂一点医术,也穿上白大褂。他和另外一个医生一起到灾民区免费看病、分发药品。在帮外伤病人擦消毒水时,他把棉签反复使用,这被医生“批评”了,他只好站在一边看医生治病。
47岁的吕慧芳和和46岁赵启凤,两个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从河南眦阳县坐火车、汽车,步行过来。来的当天深夜,他们俩站在映秀镇小学,废墟上祈祷观音菩萨保佑灾民,“你们的苦难是前世造的孽,叫你们的亡魂一起跟我念阿弥驼佛……”
他们两个负责做饭,帐篷边上架起了三口大锅,每天不间断地煮粥。
晚上,几个核心志愿者被任勇主任召集到一起开会。“我们对外要统一口径,我们是志愿者,是自愿的。……明天,放物资的帐篷要派人把守,不能想进去拿东西就进去拿东西……”
次日晚上,他们又叫上了几个组织能力较强、干活卖力的志愿者开会,他们认为必须加强管理。有人提议,应当在志愿者队伍中成立党支部先锋队。
来映秀镇的志愿者远不只这么多,许多志愿者根本不找“组织”,他们已经单个融入救灾的队伍当中,或是成立自己的小分队。
在广东应急医疗队营地附近,一支同样来自全国各地的队伍也安置在那里,他们同样挂起了牌子“志愿者报到处”。
在通车的第二天,桥头的“汶川县志愿者报到点”的物资已经很丰富,至少可以保证不间断地提供粥。而这边的志愿者生活无保障,他们来人向这边求援,从这边提了一桶粥过去。
原来的志愿者让他们吃完后赶紧把桶和碗还回来,可到了傍晚还不见还回。志愿者急了,找过去,发现他们那群人在 “摆龙门阵”闲聊。
晚上,任勇主任让两个志愿者去那边“沟通”,“他们能不能并到我们一起?”对方的人说:想加入你们,但你们不要。
原来因为下午的事,已经产生了误会。这边去谈的人,话中反复出现“我们”和“你们”两个词,对方的领队几次更正:不是“你们”和“我们”,而是“我们一起”,“我们都是志愿者。”
就这样,两支队伍走到了一起。
巨石如硕大的泪珠砸向岷江,阻断了进入山区小镇映秀的生命之路。这里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也是从成都通往九寨沟的必经之路,在地震发生后48小时,几乎没有任何外部救援人员运出伤员。
第一批进入这里的士兵仍然不能忘记当时的惨状,成千上百个缺胳膊少腿的伤员被抬到空地上,缺少医生,没有药品,活活等死。镇上幸存的民众齐齐下跪,哭天抢地,向他们求救。
躲避灾难的人要从汶川、理县、茂县逃出去,这里是交通要道。走到映秀,离都江堰市就不远了。走到都江堰,离成都也就不远了。
志愿者也从全国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有些胆大的,心切的,继续前行,他们要去到最危险的地方——汶川。更多的志愿者滞留在映秀,危险是他们看得见的,甚至是经历过的,翻过被削掉一半的大山,随时可能被巨石击中。
映秀镇就成了志愿者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上演着一支充满爱心,而又矛盾复杂的交响曲。
落泪
5月17日一早,志愿者小刘在石堆边用几块石头搭起了灶,然后到弥漫尸体腐烂气味的废墟中寻找可以燃烧的木料。来自北京的知名助学义工周忠民也到了这里,他跟着人群去几公里外寻找可供饮用的水源。他们要为灾民免费提供开水。
灶搭在当地镇政府的救助站背后,锅是他们提供的,而免费开水和药品供应点,则在两河桥桥头,桥头能服务更多人。木板上写了几个字:志愿者服务点。
按说是几个人负责后勤保障——拣柴火,抬水,烧水;几个人在服务点提供服务。但并不是每个志愿者都愿意蹲在一个地方做小事情,许多人更愿意去救援现场,有些志愿者不打招呼就已经离开了。“机会难得,这么大个事,只有唐山大地震才有。”来自深圳的一名37岁志愿者说。
17日中午,只有一名志愿者在桥头的服务点坚守,小心翼翼地为灾民服务——每个人最多只给一个馒头,每两个人给一盒饼干,即使对方说“现在人少,多给一些吧”。只能在服务点喝水,不能灌到瓶子里。
下午,新的志愿者蜂拥而至。新志愿者接待灾民更大方一些。在傍晚的时候,他们把一群灾民引进了救助站,告诉他们那里有粥喝——其实大多数志愿者都没喝到粥。
竟然一下就有两三百人的队伍,从桃关工业园步行30公里过来。他们领取了方便面,或是喝了粥。
一下子这么多人,光提水就需要不少人。一些志愿者开始失去耐心,他们觉得不应该为这些近距离的灾民提供这么好的服务。而灾民们却并不满足,他们仍然坐在石堆旁边,不走,哪怕是志愿者告诉他们这里有危险。
下雨了,毛毛雨已经开始飘落。
一辆客车的门被撬开,车的主人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这个车至少可以避雨,车内挤得水泄不通。
两个北京来的志愿者刚到,背来了大包药品。志愿者小郭希望把药品放到车上,怕淋湿了,而一个几乎与她父亲年龄相当的老汉则要挤上车,他刚才只喝了一碗粥,要第二碗时,志愿者没有给他。
双方发生了争执,“你们志愿者算啥东西,都是来骗吃骗喝的”……“还有这些当兵的。”
小郭哭了,她一天基本上没吃什么东西,一直忙前忙后。父母在汶川失去消息,她从未流一滴眼泪,而这次她却哭了。她在地震的当天请假不成就辞职了,和朋友们一起用打工多年的全部积蓄买了药品。
她一边哭一边说:你看到我们志愿者吃东西了吗?这些当兵的,哪个不是年纪轻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修路,难道他们的命不是命吗?
暴雨即将来临,小郭和其他几个志愿者也躲到一辆车上。车外,又有几个人拍打窗户,他们要上车。这次小郭没有理会,低声骂了一句:这些人没素质。
凌乱
小郭和周忠民都是前一天傍晚到映秀镇的。
并没有什么队伍,陆续有零散的人到来。有个志愿者在路边拣了个纸箱子,准备晚上铺着睡。有人甚至连自身的干粮也没带。几乎没有人带帐篷。
59岁的周忠民名片上的名字叫“周老师”,他患有严重的白癜风,脸上、手上的皮肤都白一块、红一块的。他听说汶川地震后,直接从贵州赶到这里。他成为了志愿者的中心,大家都叫他周老师。这个临时凑起来的队伍中,有几个是大学生,有几个是退伍军人,还有美籍华人。
除了篝火,漆黑一片,没有人提到晚饭,每个人都只能靠干粮充饥。大家在寻找住的地方。
周老师建议大家睡在两河桥边的水泥路上,那里平坦。
一些年轻的志愿者并不准备这么早睡觉,有的甚至准备在篝火边夜谈一宿。周老师也被叫到下面去聊天。
周老师建议大家讨论:明天除了烧开水,还能做些什么?他希望能在这里建一所帐篷学校。但没有什么人响应。
那位美籍华人首先离开了篝火,铺好裹尸布睡下了。
第二天天一亮,要走的人就出发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总共走了十来个。有的说是太冷了,有的说是单位有事,有的说是在这里也做不了什么事。
当天下午,另一支志愿者队伍来到映秀,他们也是三三两两在路上凑到一起的,总共11人,主要是在读大学生。他们在途中把行李和物品放在车上,只带了一箱饼干和一台收音机步行过来。可他们不知道路根本没通,车进不来,人和车走散了。
身份证、学生证全在包里面,他们空着手坐在桥边的路上担心。
晚上9点多,一排排军用大货车开进来了,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有车了就应该会有方便面,就应该有粮食。
有志愿者跑到车队去问: “你们的车今天晚上回去吗?”
不回。
他们更加担忧行李的安全,晚上就商量好了,明天如果行李还没找到,他们就离开。第二天中午,这个队伍的所有人都离开了。
那时候,路又重新被倒塌的泥石堵死,他们步行回去。
收编
烧水的灶台应该设在哪里,志愿者之间有分歧。政府救助站在路边一处偏僻的地方,而且门朝里边,除了几个从汶川县步行来的干部,路过的几乎没有人知道那里是救助站。有志愿者认为,志愿者的服务点应该搬到桥头,与政府救助站脱离关系。
周老师坚持把灶台设在救助站边上。后来证明,周老师的做法更有远见。一整天忙碌着烧水,就做这一件事,获得了政府的信任。
之后,汶川县驻都江堰办事处主任任勇开始组织志愿者工作,“所有的志愿者都要统一登记,安排事情给他们做。”
那天上午,前一天设立的“志愿者服务点”已经不见了,桥头空荡荡的。
最大的变化是牌子,前一天立地放置的不到一平米的木板上写的黑色小字“志愿者服务点”,现在变成了一面约2平米大小的红旗,红旗上用粗黑字体写了“汶川县志愿者报到点”。
红旗挂在路边,很显眼。但路边却没有桌子,没有志愿者提供服务。
在一名志愿者的强烈要求下,桌子被抬到路边,虽然太阳很大,几个懂医的志愿者穿上了白大褂,一直坚守岗位。
周老师17号中午离开了,两天多来,他一直默默地打水、捡柴、烧开水。
离开后,他给在成都的志愿者们发了个信息:无组织的志愿者不要贸然进入灾区,特别反对那些不愿做小事的志愿者进入灾区,这样的人进去不但帮不了忙,还可能给灾区添乱……
新志愿者络绎不绝,相比已经离开的大学生,农民和农民工坚守的时间更长。
38岁的李登杰,雅安农民,小学毕业,个子瘦小,蓄着三角胡。他喜欢写东西,曾经因写反腐败的文章被抓,关了 27天。这次,他写了一封“汶川灾区人民需要你们”的公开信,信的开头是“值得我尊敬的打工朋友们:”。13号晚上,他写写改改,用正楷体工工整整地抄了50份,一直抄到天亮,天亮后又复印了100份,在都江堰市区向工友发放,号召他们行动起来。
李登杰不是医生,但懂一点医术,也穿上白大褂。他和另外一个医生一起到灾民区免费看病、分发药品。在帮外伤病人擦消毒水时,他把棉签反复使用,这被医生“批评”了,他只好站在一边看医生治病。
47岁的吕慧芳和和46岁赵启凤,两个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从河南眦阳县坐火车、汽车,步行过来。来的当天深夜,他们俩站在映秀镇小学,废墟上祈祷观音菩萨保佑灾民,“你们的苦难是前世造的孽,叫你们的亡魂一起跟我念阿弥驼佛……”
他们两个负责做饭,帐篷边上架起了三口大锅,每天不间断地煮粥。
晚上,几个核心志愿者被任勇主任召集到一起开会。“我们对外要统一口径,我们是志愿者,是自愿的。……明天,放物资的帐篷要派人把守,不能想进去拿东西就进去拿东西……”
次日晚上,他们又叫上了几个组织能力较强、干活卖力的志愿者开会,他们认为必须加强管理。有人提议,应当在志愿者队伍中成立党支部先锋队。
来映秀镇的志愿者远不只这么多,许多志愿者根本不找“组织”,他们已经单个融入救灾的队伍当中,或是成立自己的小分队。
在广东应急医疗队营地附近,一支同样来自全国各地的队伍也安置在那里,他们同样挂起了牌子“志愿者报到处”。
在通车的第二天,桥头的“汶川县志愿者报到点”的物资已经很丰富,至少可以保证不间断地提供粥。而这边的志愿者生活无保障,他们来人向这边求援,从这边提了一桶粥过去。
原来的志愿者让他们吃完后赶紧把桶和碗还回来,可到了傍晚还不见还回。志愿者急了,找过去,发现他们那群人在 “摆龙门阵”闲聊。
晚上,任勇主任让两个志愿者去那边“沟通”,“他们能不能并到我们一起?”对方的人说:想加入你们,但你们不要。
原来因为下午的事,已经产生了误会。这边去谈的人,话中反复出现“我们”和“你们”两个词,对方的领队几次更正:不是“你们”和“我们”,而是“我们一起”,“我们都是志愿者。”
就这样,两支队伍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