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长文化誉湖湘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映象博长
  ○奋斗博长
  ○美丽博长
  ○幸福博长
  ○未来博长
  撰文:
  陈应斌 张包全 段云行 唐初旭
  陈春玲 吴伟绩 肖少英 高守银
  谢宏辉 陈丽华 邹 燕 彭晓萍
  摄影:
  高守银 宋培元 郭正豪 谢宏辉
  用雷锋精神谱写传奇
  ——记湖南博长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代富
  2013年2月27日早晨6时30分,陈代富准时出现在湖南博长控股集团的主体生产企业——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铁厂5号高炉值班室。这是他做为全国人大代表赴北京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前的一次例行检查。“除了出差,每天都要和职工在一起。”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自担任集团董事长以来,这个习惯他已延续了14年。
  1999年11月,陈代富接手原冷钢这家总资产仅5个亿、欠债却7个多亿、被诊断为“只有3个月生命”的钢铁企业,到现在,企业不仅奇迹般活下来了,而且6年进入全国大型企业500强,累计向国家纳税近50亿元。
  这传奇故事,留给社会的绝不仅是妙手回春的经典案例,更是一部精神史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雷锋
  1971年,19岁的陈代富,从新化的大山中走出,来到冷水江铁厂当上了一名翻砂工。
  陈代富的少年时期,是伴随着雷锋故事成长的,雷锋精神,深深浸入了少年陈代富的骨髓,成了他一生中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带来的建设大潮,让冷铁实现过短暂赢利。可好景不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钢铁行业抓大放小,当年与冷铁规模相近的省内地方钢铁企业,如长钢、株钢、邵钢等等,相继退出了钢铁舞台。
  时间走到1999年,已经改名冷钢,但实际上仍有铁无钢的冷钢资不抵债。工人6个多月没发工资,欠电力部门电费几百万,电力部门拉闸停电,职工怨气如火山喷发,打砸电力局,堵塞市区交通,酿成了轰动全国的群体性事件。
  回天乏术,省里决定破产。谁去接这个烫手的破产摊子呢?主管部门原冶金厅想到了陈代富。此时,他刚从冷钢上调做湖南电梯厂负责人。在长沙还没坐热,又要回到那是非之地,谁也没想到,他毅然领命。为了让他放心去,厅领导许诺:“下去搞3个月,破产搞完回厅里,位子和房子为你留着。”
  “厅长,组织上的关心我心领了,我去那里,不是去关门,冷钢不能死。我要了位子,冷钢还有谁愿意和我一起拼命干?”陈代富把自己推向了“悬崖”。
  1999年11月8日,厅里下午开完党组会,晚上陈代富就到了厂里。此时的冷钢,已找不到矿石、焦炭和产品,成了地道的“三无”企业。5000多员工近一半下岗,许多人被迫南下打工谋生。
  “我来就是为大家搞口饭呷,我来就要让高炉冒烟,就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两天后,陈代富在就职演说中朴实而激昂,全场掌声雷动。
  11月19日,离发工资只有一天了,冷钢的账户上还没有一分钱。负债累累的冷钢,连年被欠款单位追债,来一分钱都会被法院冻结。晚上,一辆吉普车趁着夜色开进了厂里,尾箱的麻袋里都是钱,陈代富在一个朋友那里借来的。当晚,钱放在保卫部由人轮流看守。第二天,工资如数发到工人手中。
  这个月发了,下个月怎么办? “开足马力,恢复生产,才能保证大家有工资发。”陈代富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没有焦炭了,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焦炭了。”一位负责原料的中层干部给陈代富撂了担子。
  这对冷钢来讲却是实情。恼怒的债主每天堵在厂里讨钱,再也不愿跟冷钢做生意。
  眼看高炉就要断粮,不过陈代富心里并不慌,他告诉工人:“焦炭就在路上。”
  为了让焦炭真的“在路上”,正患重感冒的他,从病床上提起吊着的盐水瓶,坐进了厂里那台破旧的小车,边打针边坐车到了武汉一家焦化厂。到达对方的办公楼下时,他已经走不动了,司机扶他上楼。由于喉咙肿得说不出话,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自己的请求:“冷钢要恢复生产,急需焦炭,没有钱,请求先支援,卖出产品后立即偿还。”
  这位厂长被感动了。“像您这样的厂长,我们相信!”他做出了让冷钢人感恩至今的决定:“先发给你们50车皮焦炭!”
  冷钢真的起死回生了!
  从那一天起,冷钢不断地恢复元气,建高炉、建转炉,建轧线,14年间,从一个不产1吨钢的企业发展成年产300万吨铁、300万吨钢、455万吨材的大型企业,成为全省的纳税大户,成为全国钢铁企业位列前茅的效益明星。
  陈代富用自己这滴水,和广大职工的辛勤汗水,滋润了曾经干涸的冷钢大地;用自己的一线阳光,和广大员工一起发光发热,把一个濒临绝境的企业,带入了一片丽日蓝天。
  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雷锋
  对冷钢员工而言,陈代富是一个精准的时钟,是企业的节拍。
  14年来,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只要没出差,他就会像时钟一样,每天4次,准时出现在每一个生产现场,出现在上班的员工面前。
  沿着主要生产线走一圈,全长2.5公里,4圈就是10公里,陈代富一年平均有320天以上在现场,14年算下来,陈代富已完成了3个二万五千里长征。
  走过的不仅是路程,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和员工的心理距离。“跟员工在一起,不仅工作上能落实,精神上也能得到满足。天天在一块沟通、交流,信任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的感情就浓了。”陈代富说。
  由于要走遍全厂,陈代富每天早上6时上班,晚上10时下班,冬天则后推半小时,14年如一日,每天保证1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在这种看似苦行僧式的行走中,陈代富对两平方公里厂区内,一点一滴的变化明察秋毫,对上百个一线岗位的工艺流程操作内容,全部了如指掌。
  在这种行走和思考中,一个个技改方案逐步成型。
  冷钢高线厂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陈代富都对着生产线出神,走到现场时,总要盯着风机看上好一阵。有一天,他告诉高线厂厂长吴克明:“是不是可以少开一台风机,看能不能够确保质量?”吴克明按他说的一试:“呵呵,还真行,完全能够达到技术标准。”就这样,全年省下了200多万元电费。
  陈代富说:“牛不拉犁也要老,机器设备也一样,既要尊重理论,也要尽量挖掘设备的潜能,让它们出力到最大。”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里游走,我们这个企业随时有破产的危险。”陈代富时刻给自己和员工敲警钟。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准确把握市场脉膊,陈代富每天晚上看完中央台新闻联播后,再研读半小时的时事和行业信息,这也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长期的学习、思考,使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解决问题很有效的“陈氏理论”。
  “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是市场的需要,但并不代表只有这些产品才能创造效益,我们暂时没有实力搞高科技产品,但是我们可以搞市场需要的产品,只要适应市场,就有生命力。”
  陈代富冷静分析市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市场潜力巨大,需要大量的螺纹钢,冷钢要全力做好螺纹钢项目!
  事实证明,正是这个决策让冷钢经受住了几次危机的考验,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螺纹钢生产基地。
  在当前钢企微利的大环境下,市场稍有波动都可能让企业陷入亏损。2005年初,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快马加鞭,这些信号又传递到铁矿石市场,铁矿石价格全面上涨。
  面对一天两涨的原料燃料,经营部门负责人请示陈代富:“矿石价格又在猛涨,我们是不是借钱再储备一点?”
  陈代富冷静地问:“我们码头上还有多少矿石?”
  “还有5.5万吨进口矿。”
  “先把它卖掉,适时再买进国内矿。”陈代富果断决策。
  冷钢变现了这5万多吨矿石,半个月后,矿石价格急剧下跌。等矿价跌到谷底时,陈代富指示:“赶紧进矿!”
  经过这轮涨跌,许多钢企负债累累,而冷钢仅原料一项,就赚了1500多万美元。
  神奇的故事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再次上演。
  2008年7月初,钢铁产品价格暴涨,各大钢厂储存原料,快马加鞭。陈代富却果断决定:“停炉检修,减产清库!”
  半个月后,国际金融危机猛然来袭,每吨螺纹钢由6100元骤降到3100元。3个月后,一些兄弟钢厂再也扛不住,忙不迭地开始停炉减产,冷钢却早已厉兵秣马,设备全部检修完毕,并在低位购进了大批原料燃料。当其他钢厂停炉减产时,冷钢再次开足马力。
  低迷了3个月的钢铁市场再次升温,冷钢巧妙抄底逃顶,仅铁矿石一项,就减少成本两亿多元。这一年,所有钢企遭受重创,冷钢却实现了丰厚的利润。
  到底是什么给了陈代富以智慧和力量?陈代富说,“一想到身后有成千上万员工、家属要呷饭,我就一分一秒都不敢懈怠,每一个决策都如履薄冰、千倍小心。”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 ——雷锋
  陈代富有一句让员工感动到心坎里的名言:“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始终要把员工放在手板心里。”
  与通常的“减员增效”相反,陈代富提出:“我们决不能以降低工资来降低成本,而要以降低成本来增加员工的工资。”14年来,冷钢从没有因为停炉减产或效益下滑而降低工资,相反,职工工资每年都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
  为了严格管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冷钢也实行岗位竞争和末位淘汰。第一轮机构调整,炉料处29个人换了22个,机关砍掉了三分之一。动力厂龙琦琳就被从二级厂副厂长调整到普通干事。
  “是真金到哪儿都会发亮。”陈代富鼓励龙琦琳,并常常到生产一线看望他。半年后,凭着出色的工作业绩,龙琦琳调到烧结厂做副厂长,2003年再回到动力厂做厂长。这一上一下,龙琦琳做事的热情、观念和状态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对末位淘汰下来的员工,不能推向社会,而应对其进行培训,重新竞争上岗。”陈代富告诉各级管理人员:“对待员工要像训练运动员一样,让他们即使离开冷钢去了新的地方,也能技高一筹。”
  14年来,没有一个职工从冷钢这艘大船上掉下来,真正实现了共同进步。
  冷钢板带厂原来有130多人,板材市场不景气,员工没事可做。公司决定,将棒线厂划出一条线给板带厂生产。并从人员培训、设备投入方面予以支持。板材没有市场,但板带厂的员工仍然有饭碗。
  对自己,陈代富却有点近于无情。
  2011年9月25日,陈代富在娄底参加党代会,早起上卫生间时,由于地面湿滑,摔了一跤,左手腕摔伤。医院确诊粉碎性骨折,必须住院治疗。员工准备为他办住院手续时,陈代富制止了:“走,我不住院。”
  “这么严重的伤,不住院怎么行啊?”
  陈代富故作轻松地说:“没事的,骨头碎了,自己会长起来的。在医院是长,回去也是长。”他忍着伤痛,会后立马就回到了员工中间。
  “我能行动一天,就要和大家一起奋斗一天。我活一天,就要像关爱自己的家人一样,关爱大家一天!”这是陈代富的誓言。
  14年如一日,他做到了!
  今年2月,保卫部房管班杨传荣老家的房子被火烧了。陈代富知道后,马上打电话告诉工会主席,要求迅速了解灾情。工会立即安排人员陪杨传荣回老家察看灾情,并通过互济会补助了1万元。
  刘庄星是冷钢家属,身有残疾,丈夫去世得早,膝下又无儿无女,老年生活没有着落。陈代富看到后,把她安排到了厂青年公寓,房租水电费全免。公司志愿者定期上门打扫卫生,陪她聊天。   每个员工过生日,都能得到一张陈代富亲笔签名的贺卡。
  “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而在于他做了什么。”陈代富充满深情地告诉记者:“职工想我呢,我一天没到车间去,职工就会问,他到哪里去了呢?是不是出差了呢?是不是病了呢?就会有人打电话给我。”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雷锋
  冷钢红了,博长火了!
  然而,陈代富的路上,并不是一路鲜花。
  2002年,刚刚活过来的冷钢遇到了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原主管部门曾有领导要求冷钢放弃搞了几十年的钢铁,转行做富锰渣。陈代富通过仔细调研后认为:“冷钢从来没有做过富锰渣项目,是地道的外行,肯定做不好。”
  “你们必须搞富锰渣!”
  “请领导批准我们搞轧材!”
  陈代富暗暗下定决心,即使撤了我的职,也要回去和职工一起集资搞轧材。
  他和一同“抗命”的8位班子成员陈述了做轧材的理由后,主管领导冷静下来,掂量许久,最后同意冷钢上轧材,但条件是不能动国有资产一分钱。
  国有投资无望,银行贷款无门,9个公司领导带头集资入股,然后把过去欠发职工的工资全部转换成股金。最后筹齐了4180万,轧材建设资金迎刃而解。
  仅172天,轧材生产线超速建成投产,两个月后实现赢利,3年时间,职工分红所得达到了股金的4倍。2006年,公司余热发电项目再内部募股,3天不到就募集了1.5亿,大大超过了原计划1亿元的上限。
  2009年3月16日,全新的员工共有的股份制企业——湖南博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挂牌,冷钢成为博长控股集团的主体骨干生产企业。
  这个全新的股份制企业,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还在亏损,走进博长,大家却从容淡定,信心十足。在去年赢利2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博长控股集团更豪迈地提出,全年要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利润2.3亿元。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雷锋
  弱不敌阵,慈不掌兵。
  2011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照例在厂区行走察看的陈代富看到两个农村老人,正想把一些废钢扛回家去。他一眼就看出那是炼钢厂昨天拆下来的一些小东西。他没有打电话叫保卫部的人,而是和善地说:“老人家,这个东西很重,您拿不动,别砸着脚了,我来帮您拿。”走了一段,快到废钢库了,他婉转地告诉两位老人:“老人家,这东西是公家的,不能给您拿回家去,我得放在这里了。”说完,从自己口袋里掏出40元钱来塞给两位老人。老人后来知道这就是陈代富,连呼“哎呀,出丑!出丑!”
  2007年开始改制后,一位原来的班子成员对改制想不通,点名状告陈代富。
  告状信惊动了中纪委。严查之后,事情水落石出,有关部门做出结论:冷钢破产改制是依法依规按程序办理的;陈代富不但没有侵吞国有资产,反而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员工谋了福祉。
  去年春节期间,已回乡两年的那位原领导回来找陈代富交心:“回去后我没睡个好觉,为了以后睡个好觉,我想得到你的理解和宽容。”
  陈代富真诚地说:“您来了更好,您没来我也要去接您回来的。这事不能怪您,是我跟您的交流少了点,要怪只能怪我。”
  而对于当年冒险将燃料、矿石赊给冷钢启动生产的原来武昌、韶关的两位厂长,不管他们后来的位置怎么变化,生活如何起伏,陈代富14年来一个不变的规矩是,每年春节,都要在第一时间给这两位冷钢的恩人拜年。
  “冷钢不能忘恩,冷钢不能忘记老朋友,冷钢不能没有新朋友!”这是陈代富的名言。
  知恩图报,他回报的不仅是企业,是国家、是社会、是股东,也包括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向善的人。
  “一个人只有在付出大于他的所得时,他才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这是陈代富的信条,也是他的行动。
其他文献
悠悠资水,呜咽悲泣;巍巍梅山,托起英灵。  1月17日,新化县梅山古城,有泪如倾,长歌当哭。没有人号召,没有人组织,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县殡仪馆,一时间,白色的海涌,悲痛的潮动。  小学生手握白花走来了。老太太拄着拐杖走来了。个体户放下手中的生意走来了。……  一个名字在新化的天空闪光。一个名字在新化的土地嘹亮。  这个名字叫杨建一,他是新化县上梅镇北渡中心小学校长。1月15日,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
期刊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既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积极主动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既是法律赋予工会的神圣职责,也是工会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准确把握当前企业劳动关系领域的新情况新特点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努力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市企业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转
期刊
2012年,娄底市总“面对面”接通职工群众土壤的地气,“心贴心”沟通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人气,“实打实”营造服务职工群众的朝气,着力工作创新、素质提升和事业发展,在新创造、新作为、新贡献中再塑新形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评为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市总党组被评为市优秀领导班子,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安敏被评为优秀领导干部,并荣获“全省工会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工
期刊
省总领导莅临涟钢调研工作  本刊讯 1月9日,湖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革安一行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安敏陪同下来涟钢调研工作。  涟钢总经理颜建新就涟钢近两年尤其是2012年依靠职工群众扭亏脱困所取得成绩及钢铁市场面临的严峻形势作了简要介绍。涟钢工会副主席、工会工作部部长潘晓涛作了工会工作情况汇报。在认真听取了与会人员的汇报与发言后,刘革安说,涟钢作为湖南省的重点企业,为全省的经济发
期刊
博长文化的理论支点  “饭碗论”:是以陈代富为代表的冷钢人、博长人奋斗历程的朴素概括;是冷钢生存实践和博长发展实践的理论凝结;她符合党在新时期的民本思想,是对“民以食为天”这一朴素真理的最好诠释。冷钢生存和博长做大做强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基点就是要拼死拼命为员工“搞碗饭呷”,让员工未来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董事长心语:陈代富1999年主政冷钢、博长以来,对所担当的责任,从没停止过深层思考。他围绕冷
期刊
因为工作需要,我来到了转炉前。  第一次走到转炉前,混铁炉、中间包、精炼炉、连铸台,到处热浪袭人,雷鸣哄响,让人头脑晕眩。我虽然生于钢城,长于钢城,可是以前只是远距离地欣赏炉前,钢花飞溅,娇艳异常,红星紫烟,铁水奔涌。只有走近钢铁后才知道没有那么诗意,钢铁远远没有诗人描写的那么美丽,那么动人。在炉前操作室听炉前操作工说原来看上去绚丽飞舞的钢花,是因为在碳激烈氧化的氧化期FeO含量较低,容易出现炉渣
期刊
脱困生存为发展提气。生存是企业发展的基础。1999年11月8日,陈代富回到了气若游丝的冷钢。“只要高炉冒烟,我保证职工的工资按月足额发放。”一诺千金,哪怕借钱发工资,也要保证月月兑现。此举提起了正处困顿、迷茫中的冷钢人之精、气、神。  冷钢人从转变经营模式入手,借鸡生蛋,迅速恢复了生产,稳定、凝聚了人心,迈开了脱困生存的第一步。因下岗为生计奔波的职工纷纷返厂,全力投身企业的艰苦创业。空前高涨的工作
期刊
在世界锑都,在太阳城里,有一个金灿灿的企业叫冷钢,她以占冷水江市GDP40%和财政税收40%的贡献而屹立于斯,以六年进入中国大型企业500强而名闻于世!  在冷钢,在博长人的心中和眼里,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陈代富。他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带领两万多名员工、家属,披肝沥胆、拼死一搏,花了14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凤凰涅槃、超速发展、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神话!  在这个神话里,炼狱浴火的勇士是冷钢人,涅槃
期刊
近两年,关于幸福的话题被媒体广泛提及,央视的“你幸福吗”提问更引发了人们对于幸福的五花八门的理解和回答。生活很具体,幸福不抽象。博长人吃穿住行看变化,感知幸福有内容!  吃:1999年企业最困难、发不出工资的时候,2000多人离厂南下打工,个别特困户甚至靠扒垃圾、捡菜叶维持生计。许多职工两个月发一次工资,首先想到的是把米和盐买回家,勉强维持,可以想见,根本不可能吃饱吃好。如今,工资月月有保障,年年
期刊
创新出成果  2013年1月31日,湖南博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暨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代富,再次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9年至今,“现象”“奇迹”这两个词语不断出现在媒体,并和湖南博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陈代富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在陈代富的带领下,六年进入中国大型企业500强,着实令人啧啧称奇。  湖南博长控股集团的前身是由冷水江钢铁总厂改制发展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