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的。千万不要让学生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
关键词:议论文 写作 综合
高考作文写作,很多同学选择写议论文,应该说,这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该具有一定的说理论证能力。写记叙文,如果缺乏真情实感,编述故事,往往不易获得较好的成绩。我为大家介绍议论文在结构上的四种模式,简单易学实用。
(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说“勤”》《谈骨气》等等。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我们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在指导时,我们要注意几个细节。首先肯定是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笔者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指导的重点。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上文提到的一号标文和《说“勤”》的分论点就都是主谓式结构。
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上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5、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比如上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其两个分论点主要解决“是什么”这一层面的问题,而《说“勤”》则主要解决“为什么”这个层面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相对集中。
(二)奇妙的“三三制”式。“三”在文学作品中是个奇妙的数字。“三打祝家庄”、“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气周瑜”、“三顾茅庐”等等不胜枚举,而一篇短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竟然可以挖掘出六七个“三”来。一般而言,“二”嫌单薄,“四”嫌罗嗦,而“三”则恰倒好处,用于议论可有扎实厚重之感。许多成功的议论文都是“三三制”式的。何为“三三制”式?笔者概括出来的“三三制”式是: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当然,所谓的“三三制”只是一种基本模式,也是一个基本要求。比如主体部分,基本要求是至少有三段,至少用三个事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主体可以是四段,甚至五段、六段;事例可以是五六个或者更多,也可以是每段三个。这样能够保证论据的充分性和论证的丰富性。
(三)六段综合式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起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笔者在指导时,就让学生学会“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四) 推迭式
推迭式作文的基本模式为:“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下面分别加以解说。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第三步:结承。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迭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归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有如下优点: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五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阅卷老师,一看即明。
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在考场上容易理清头绪,保持清醒的头脑。只要平时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考场上就不会手忙脚乱而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的。千万不要让学生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上面四种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作文话题。因此,在备考阶段,我们就让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两三种,熟能生巧,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能对这几种结构模式烂熟于胸,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关键词:议论文 写作 综合
高考作文写作,很多同学选择写议论文,应该说,这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该具有一定的说理论证能力。写记叙文,如果缺乏真情实感,编述故事,往往不易获得较好的成绩。我为大家介绍议论文在结构上的四种模式,简单易学实用。
(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说“勤”》《谈骨气》等等。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我们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在指导时,我们要注意几个细节。首先肯定是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笔者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指导的重点。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上文提到的一号标文和《说“勤”》的分论点就都是主谓式结构。
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上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5、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比如上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其两个分论点主要解决“是什么”这一层面的问题,而《说“勤”》则主要解决“为什么”这个层面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相对集中。
(二)奇妙的“三三制”式。“三”在文学作品中是个奇妙的数字。“三打祝家庄”、“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气周瑜”、“三顾茅庐”等等不胜枚举,而一篇短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竟然可以挖掘出六七个“三”来。一般而言,“二”嫌单薄,“四”嫌罗嗦,而“三”则恰倒好处,用于议论可有扎实厚重之感。许多成功的议论文都是“三三制”式的。何为“三三制”式?笔者概括出来的“三三制”式是: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当然,所谓的“三三制”只是一种基本模式,也是一个基本要求。比如主体部分,基本要求是至少有三段,至少用三个事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主体可以是四段,甚至五段、六段;事例可以是五六个或者更多,也可以是每段三个。这样能够保证论据的充分性和论证的丰富性。
(三)六段综合式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起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笔者在指导时,就让学生学会“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四) 推迭式
推迭式作文的基本模式为:“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下面分别加以解说。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第三步:结承。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迭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归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有如下优点: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五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阅卷老师,一看即明。
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在考场上容易理清头绪,保持清醒的头脑。只要平时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考场上就不会手忙脚乱而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的。千万不要让学生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上面四种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作文话题。因此,在备考阶段,我们就让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两三种,熟能生巧,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能对这几种结构模式烂熟于胸,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