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汾,这个拥有415万左右人口的产煤大市,在矿难和能源紧张的背景下,再一次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记者了解到,临汾此次掀起的煤矿试点改革,核心是要求中小煤矿在2004年产权明晰改革中获得的煤矿产权部分或全部出让,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其重点措施就是引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收购、控股、租赁、托管”中小煤矿,配合改革的重要一项就是对中小煤矿停产整顿,只有接受了这四种改制后才能开工生产。
虽然截止到2008年7月17日,距3月25日开始改革已经过去了近四个月,临汾市仍有60%煤矿未开工,以致这座“产煤大市”也还在拉闸限电,但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慢下来。
联系到四年前,这里曾率先在全国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产权明晰改革,两年后,产权明晰改革推向全国8个产煤大省。专家表示,这似乎在暗示着国家在电煤紧张之下探索新的煤炭体制改革方向。
燃“煤”之急
很难想象,坐在煤堆上的临汾电力供需形势紧张,而整个山西也是如此。
据悉,目前临汾市的用电最大负荷已达到152万千瓦,供电缺口高达37~66万千瓦,并且这一局面将持续到9月上旬。
为应对这一缺电局面,2008年7月2日,临汾市开始执行《错避峰有序用电方案及奥运保电期间应急预案》。7月3日,临汾市对所有的霓虹灯、亮化工程、城市和农村路灯照明全部停电避峰。为缓解电网压力,保障居民和煤矿及重要用户正常用电,从7月3日起,在17时30分至21时30分高峰时区,对所有的小型企业实行停产错避峰,对其他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施轮停轮供。
不仅是临汾,事实上,供电紧张形势弥漫临汾所在的山西全省。山西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荒:数据显示,2008年6月26日,山西电力供需缺口达464.7万千瓦,远远超过250万千瓦的“红色”预警水平,创历年来同期之最。7月3日至8日,山西省也发出电力供应“红色”预警。
据山西省经委称,目前,山西省装机容量为3434万千瓦,其中停机容量为796万千瓦,占到23.2%。在停机容量中,由于缺煤停机349万千瓦,占到省调发电机组容量的15.2%。
对此,有人归结为2007年全国小煤矿关停是造成煤炭紧缺的一大原因。而2008年,山西则进一步把这一年定为煤炭的“资源整合重组年”:关闭非法小煤矿,整合、提升合法中小煤矿,培育大煤矿。2008年年初,山西省煤炭工作会议上,山西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宣布:山西省煤矿数量由资源整合前的4389座减少到2810座,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骨干煤矿产量占到全省煤炭生产总量的60%以上。
临汾作为2008年煤矿体制改革、煤炭资源整合的试点地区,关闭非法小煤矿,整合资源更是走在最前,根据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煤矿体制改革、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的实施意见》,临汾煤矿数量将在三年内由392座整合到260座以内,减少1/3。
不断被关停的中小煤矿,无疑加重了严峻的煤炭供给形势。“煤矿停产的时间太长了,我的煤矿从2003年买下,2004年和2005年配合市里的产权改革和采改(采煤方法改革的简称),基本没怎么生产,好不容易2006年生产了七八个月,结果年底11月26号芦苇滩煤矿(位于临汾尧都区沙底乡)发生瓦斯爆炸,尧都区所有煤矿停产整改。到了2007年,接连又发生三次矿难,煤矿就一直停产,基本没开过工。” 尧都区一煤矿主李齐(化名)对记者说。
收编
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体。在煤炭紧缺情势下,小煤矿关停是造成煤炭紧缺的一大原因。而山西临汾这个小煤矿关停最严重的地区,关停则是缘于2007年临汾几起死亡人数超20人的矿难事故。
但方向已经明确,2008年1月发改委和5月底国家发改委联合11个部门,联合部署煤电油运工作时,两度提起小煤矿“复产令”,希望全国产煤大省尽快恢复小煤矿安全验收,加快小煤矿复产。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煤矿改革逐渐被推上了舞台。
减少中小煤矿数量被当作了资源整合最直接的手段。2008年3月25日,《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煤矿体制改革、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实施意见》又被称为4号文件,是此次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实施意见》,年产30万吨以下的中小煤矿必须接受国有大型煤矿“代购、控股、租赁、托管”四种形式的改制,否则不允许开工生产。
改革一开始,临汾市委市政府希望,国有企业携带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整合当地煤矿,彻底改变当地煤矿多、小、散、乱的局面,因此,大多数涉及到煤炭改制的会议,都邀请了省内外有实力的国有大煤矿参加。
事实上,临汾民营煤矿很不情愿被整合。虽然国家发改委两度发出了小煤矿复产令,但截止到2008年7月17日,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表示,从2008年4月份召开煤矿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以来,有64家煤矿完成了改制,但只占全市392座煤矿的16%,改革进展缓慢,多数煤矿不能复工复产,已经影响到临汾市的发展。
为此,在复产急迫形势下,临汾市一改当初只有完成改制才能复产的做法为变复产边改制。但由于临汾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占该市煤矿总数的70%,直到7月底,复产的煤矿也仅有40%左右。
在完成的64家改制中,大部分煤矿企业仍采用的是“托管”方式,即:在不变煤矿所有权的前提下,由煤矿所有权人委托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及其专业公司从事煤矿生产和安全的全面管理。“临汾市政府肯定希望收购、控股的多一些,但煤矿主却不想把煤矿拱手让出去。”临汾蒲县克城南山煤业公司生产矿长王延国说。
“但是他们没办法,不改制,煤矿就别想开工,时间久了,就会被政府收回去的。被逼到最后,估计都会接受改制的。”王延国认为。
十年争议
多年来对小煤矿政策的反复,已使得这些民企“出头鸟”草木皆兵。
小煤矿复产艰难,集中反映了整个煤矿产业的问题。煤炭产业政策对小煤矿并不稳定,使得后者长期在发展与整顿间徘徊。多年来,一直是政府之手决定小煤矿这只风筝的去或留。
对于此次改革,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局长牛立东毫不避讳的对记者说,此次改革后,最大的担忧可能是煤矿企业染上国有企业的通病:生产积极性不足、效率低下等等。
而事实上,整顿小煤矿的政策最早始于1998年11月。更早前,煤炭市场供不应求,国有煤矿难以满足,于是国家放宽办矿政策,大力发展乡镇煤矿。到1998年,乡镇煤矿最多时曾达8万多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左右,同时,煤炭库存多达2亿吨,煤价持续下跌,国有煤矿严重亏损,煤矿安全事故频发,资源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于是,国家政策紧急掉头。从1998年至2001年,全国累计关闭各类小煤矿5.8万座,占总数的73%。连续3年将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左右。取得初步战果后,200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对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国有煤矿矿区范围内的小煤矿、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四证”不全以及生产高硫高灰煤炭的小煤矿采取一律关闭的措施,对所有乡镇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如今,临汾市再次把改革口子开在了煤矿产权上。牛立东介绍说,临汾改革是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山西省关于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公司实施方案》等政策展开的试点改革,对临汾现有煤矿资源进行全面整改,大大提高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
“国家政策变,我们就得变。我们是响应国家政策而进行的改革。”牛立东强调,临汾的改革是在国家大背景下进行的,保证煤炭的战略物资地位和提高煤炭回采率、促进煤炭可持续发展是改革的方向。
但在企业管理者眼里看来,并不是这么简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还靠计划经济手段来促进企业兼并联合,政府让国有大企业以代购、控股、租赁、托管的方式整合中小煤矿,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忽视企业的自主性,这种拉郎配的行为,逆市场经济规律而动,注定是走不远的。”从事企业管理二十多年的张奎胜对记者说,“为什么改制这么久了还没有进行完,中小煤矿抵触情绪很大的。”他表示。
记者了解到,临汾此次掀起的煤矿试点改革,核心是要求中小煤矿在2004年产权明晰改革中获得的煤矿产权部分或全部出让,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其重点措施就是引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收购、控股、租赁、托管”中小煤矿,配合改革的重要一项就是对中小煤矿停产整顿,只有接受了这四种改制后才能开工生产。
虽然截止到2008年7月17日,距3月25日开始改革已经过去了近四个月,临汾市仍有60%煤矿未开工,以致这座“产煤大市”也还在拉闸限电,但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慢下来。
联系到四年前,这里曾率先在全国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产权明晰改革,两年后,产权明晰改革推向全国8个产煤大省。专家表示,这似乎在暗示着国家在电煤紧张之下探索新的煤炭体制改革方向。
燃“煤”之急
很难想象,坐在煤堆上的临汾电力供需形势紧张,而整个山西也是如此。
据悉,目前临汾市的用电最大负荷已达到152万千瓦,供电缺口高达37~66万千瓦,并且这一局面将持续到9月上旬。
为应对这一缺电局面,2008年7月2日,临汾市开始执行《错避峰有序用电方案及奥运保电期间应急预案》。7月3日,临汾市对所有的霓虹灯、亮化工程、城市和农村路灯照明全部停电避峰。为缓解电网压力,保障居民和煤矿及重要用户正常用电,从7月3日起,在17时30分至21时30分高峰时区,对所有的小型企业实行停产错避峰,对其他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施轮停轮供。
不仅是临汾,事实上,供电紧张形势弥漫临汾所在的山西全省。山西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荒:数据显示,2008年6月26日,山西电力供需缺口达464.7万千瓦,远远超过250万千瓦的“红色”预警水平,创历年来同期之最。7月3日至8日,山西省也发出电力供应“红色”预警。
据山西省经委称,目前,山西省装机容量为3434万千瓦,其中停机容量为796万千瓦,占到23.2%。在停机容量中,由于缺煤停机349万千瓦,占到省调发电机组容量的15.2%。
对此,有人归结为2007年全国小煤矿关停是造成煤炭紧缺的一大原因。而2008年,山西则进一步把这一年定为煤炭的“资源整合重组年”:关闭非法小煤矿,整合、提升合法中小煤矿,培育大煤矿。2008年年初,山西省煤炭工作会议上,山西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宣布:山西省煤矿数量由资源整合前的4389座减少到2810座,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骨干煤矿产量占到全省煤炭生产总量的60%以上。
临汾作为2008年煤矿体制改革、煤炭资源整合的试点地区,关闭非法小煤矿,整合资源更是走在最前,根据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煤矿体制改革、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的实施意见》,临汾煤矿数量将在三年内由392座整合到260座以内,减少1/3。
不断被关停的中小煤矿,无疑加重了严峻的煤炭供给形势。“煤矿停产的时间太长了,我的煤矿从2003年买下,2004年和2005年配合市里的产权改革和采改(采煤方法改革的简称),基本没怎么生产,好不容易2006年生产了七八个月,结果年底11月26号芦苇滩煤矿(位于临汾尧都区沙底乡)发生瓦斯爆炸,尧都区所有煤矿停产整改。到了2007年,接连又发生三次矿难,煤矿就一直停产,基本没开过工。” 尧都区一煤矿主李齐(化名)对记者说。
收编
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体。在煤炭紧缺情势下,小煤矿关停是造成煤炭紧缺的一大原因。而山西临汾这个小煤矿关停最严重的地区,关停则是缘于2007年临汾几起死亡人数超20人的矿难事故。
但方向已经明确,2008年1月发改委和5月底国家发改委联合11个部门,联合部署煤电油运工作时,两度提起小煤矿“复产令”,希望全国产煤大省尽快恢复小煤矿安全验收,加快小煤矿复产。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煤矿改革逐渐被推上了舞台。
减少中小煤矿数量被当作了资源整合最直接的手段。2008年3月25日,《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煤矿体制改革、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实施意见》又被称为4号文件,是此次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实施意见》,年产30万吨以下的中小煤矿必须接受国有大型煤矿“代购、控股、租赁、托管”四种形式的改制,否则不允许开工生产。
改革一开始,临汾市委市政府希望,国有企业携带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整合当地煤矿,彻底改变当地煤矿多、小、散、乱的局面,因此,大多数涉及到煤炭改制的会议,都邀请了省内外有实力的国有大煤矿参加。
事实上,临汾民营煤矿很不情愿被整合。虽然国家发改委两度发出了小煤矿复产令,但截止到2008年7月17日,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表示,从2008年4月份召开煤矿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以来,有64家煤矿完成了改制,但只占全市392座煤矿的16%,改革进展缓慢,多数煤矿不能复工复产,已经影响到临汾市的发展。
为此,在复产急迫形势下,临汾市一改当初只有完成改制才能复产的做法为变复产边改制。但由于临汾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占该市煤矿总数的70%,直到7月底,复产的煤矿也仅有40%左右。
在完成的64家改制中,大部分煤矿企业仍采用的是“托管”方式,即:在不变煤矿所有权的前提下,由煤矿所有权人委托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及其专业公司从事煤矿生产和安全的全面管理。“临汾市政府肯定希望收购、控股的多一些,但煤矿主却不想把煤矿拱手让出去。”临汾蒲县克城南山煤业公司生产矿长王延国说。
“但是他们没办法,不改制,煤矿就别想开工,时间久了,就会被政府收回去的。被逼到最后,估计都会接受改制的。”王延国认为。
十年争议
多年来对小煤矿政策的反复,已使得这些民企“出头鸟”草木皆兵。
小煤矿复产艰难,集中反映了整个煤矿产业的问题。煤炭产业政策对小煤矿并不稳定,使得后者长期在发展与整顿间徘徊。多年来,一直是政府之手决定小煤矿这只风筝的去或留。
对于此次改革,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局长牛立东毫不避讳的对记者说,此次改革后,最大的担忧可能是煤矿企业染上国有企业的通病:生产积极性不足、效率低下等等。
而事实上,整顿小煤矿的政策最早始于1998年11月。更早前,煤炭市场供不应求,国有煤矿难以满足,于是国家放宽办矿政策,大力发展乡镇煤矿。到1998年,乡镇煤矿最多时曾达8万多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左右,同时,煤炭库存多达2亿吨,煤价持续下跌,国有煤矿严重亏损,煤矿安全事故频发,资源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于是,国家政策紧急掉头。从1998年至2001年,全国累计关闭各类小煤矿5.8万座,占总数的73%。连续3年将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左右。取得初步战果后,200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对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国有煤矿矿区范围内的小煤矿、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四证”不全以及生产高硫高灰煤炭的小煤矿采取一律关闭的措施,对所有乡镇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如今,临汾市再次把改革口子开在了煤矿产权上。牛立东介绍说,临汾改革是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山西省关于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公司实施方案》等政策展开的试点改革,对临汾现有煤矿资源进行全面整改,大大提高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
“国家政策变,我们就得变。我们是响应国家政策而进行的改革。”牛立东强调,临汾的改革是在国家大背景下进行的,保证煤炭的战略物资地位和提高煤炭回采率、促进煤炭可持续发展是改革的方向。
但在企业管理者眼里看来,并不是这么简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还靠计划经济手段来促进企业兼并联合,政府让国有大企业以代购、控股、租赁、托管的方式整合中小煤矿,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忽视企业的自主性,这种拉郎配的行为,逆市场经济规律而动,注定是走不远的。”从事企业管理二十多年的张奎胜对记者说,“为什么改制这么久了还没有进行完,中小煤矿抵触情绪很大的。”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