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胸部电抗电子心力监测(E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液体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7—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6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室间隔缺损48例,房间隔缺损12例),按数字随机表方式分为两组:EV监测治疗组30例和传统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治疗组30例。EV组根据监测的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调整液体入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CVP组则根据监测的CVP、血压、心率、尿量、血气分析等经验性给予液体管理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后2、4、6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浆乳酸(Lac)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等。应用EV测得SVV值与PhilipsHD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术后2、4、6 h时MAP水平EV组高于C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0)比(50±6)mmHg(1 mmHg=0.133 kPa),(68±11)比(59±4)mmHg,(71±6)比(63±8)mmHg,t=5.580 9、4.530 1、4.308 1,P=0.000 1、0.000 2、0.000 1],2、4、6 h PaO2/FiO2 EV组高于C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2±23比310±43、380±33比330±38、386±57比350±63,t=5.818 8、5.419 2、2.317 2,P=0.002、0.001、0.024);而2、4、6 h心率水平EV组低于C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10)比(179±14)次/min、(156±11)比(168±16)次/min、(138±10)比(149±13)次/min,t=3.930 7、3.511 1、3.671 5,P=0.000 2、0.000 9、0.000 5]; 2、4、6 h Lac(+)率水平EV组低于C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比33%、3%比20%、0比13%、χ2=5.104 2、4.043 1、4.285 7, P=0.045 3、0.044 4、0.038 4);2、4、6 h dIVC (+)率水平EV组低于C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比33%、7%比20%、0比13%,χ2=3.854 0、3.942 1、4.285 7, P=0.047 0、0.023 9、0.038 4);术后EV组机械通气时间低于CVP组[(4.3±0.7)比(8.2±0.8)h,P=0.008],ICU滞留时间EV组明显低于CVP组[(16.4±3.2)比(21.2±2.6)h,P=0.003]。SVV与容量反应性指标dIVC,SVV值与dIVC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905,P<0.05)。
结论采用EV监测SVV对指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液体管理,能够实时动态监测患儿术后容量状态,使得液体管理方面更加及时、精确,避免容量负荷过多或不足可导致的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利于围术期患儿的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