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智慧门诊挂号就诊流程的构建与应用是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门诊就诊的实际流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门诊就诊环节中,根据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密集度,结合医生看诊效率,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智能签到入队,缩短就诊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门诊就诊效率.通过对就诊队列的再细分,区分不同环节的就诊患者队列,设置叫号规则,统一管理就诊队列,构建了智慧门诊系统架构,优化了门诊就诊流程,提高了就诊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与就医获得感.
【机 构】
: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门诊挂号就诊流程的构建与应用是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门诊就诊的实际流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门诊就诊环节中,根据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密集度,结合医生看诊效率,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智能签到入队,缩短就诊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门诊就诊效率.通过对就诊队列的再细分,区分不同环节的就诊患者队列,设置叫号规则,统一管理就诊队列,构建了智慧门诊系统架构,优化了门诊就诊流程,提高了就诊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与就医获得感.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医疗设备智能管理各环节对医疗服务价值增值的影响,据以精准施策,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方法 运用价值链理论,针对医疗设备管理支持性活动构建流程管理子系统,针对大型医疗设备基本活动构建动态监测子系统,建立波特价值链模型,通过分层管理,客观评价设备运行各环节对医疗服务增值的贡献.结果 流程管理子系统提高了临床满意度,业务契合度和用户满意度超过80%,设备维修维保总费用得到控制;动态监测子系统可提高设备开机率、优化医生排班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减少经济损失,设备使用价值增值10%.结论 基于波特价值链模型
目的 推进面向医疗健康场景的物联网应用,助力医院智慧管理建设.方法 基于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建设医院物联网网络平台和基础物联设施,支撑实现涵盖医疗物资、医护人员、典型医疗救治和护理场景、药品等方面的管理应用.结果 提高了医院管理智能化能力,全院所有需要冷链管理的药品纳入冷链管理,59%的供应商实现线上线下高效协同,100%的手术耗材纳入全院统一闭环管理;实现了对3个I C U病区的多参数监护,人员综合识别准确率达到98%;卒中急救患者救治时间节省2小时,输液外渗发生率平均下降53.26%,全院腐蚀性药物输
本文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的数字健康概念及内涵,归纳了数字健康的4个基本特征,分析了数字健康顶层设计需要进行的3个转变,构建了数字健康框架.对数字健康推进路径进行思考,特别强调数字思维及组织构建是数字健康建设的保障,平台化是数字健康推进的技术载体,全过程、全要素数字化是数字健康建设的关键.
目的 创新区域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优化健康服务流程,统筹整合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方法 基于互联网医院和数据中心,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及医疗资源开放等举措,形成资源整合及能力提升的医院集团互联网医院平台.结果 实现互联网+居民就医、互联网+在线诊疗、互联网+健康评估、互联网+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协同、互联网+远程诊断等互联网业务应用.结论 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下沉优质的医疗资源,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居民就医获得感.
目的 依据国家政策指引,以规范性文件为标准,以医院自身需求为导向,探索构建智慧服务综合体系.方法 通过优化就医流程设计,深化便民服务内涵,细化诊疗服务节点等方法,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互联共享的智慧信息技术方式,构建一体化多维度智慧服务体系.结果 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精细化主动引导便利就医,多院区协同共享资源配置,通过降耗助力医院提质增效.结论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支撑下持续推动医疗服务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从整体上提升医院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目的 调研患者在医院获得和使用个人诊疗信息方面的现状,推进患者个人诊疗信息跨区域共享.方法 对24个省市的109家医院在患者获得和使用个人诊疗信息方面的现状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讨论相关问题.结果 医院存在面向患者提供信息服务不足、缺乏服务动力等问题,建议鼓励医院为患者获得和使用个人诊疗信息提供服务.结论 患者获得和使用个人诊疗信息在政策和技术方面均不存在障碍,是不同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信息共享的新思路,是信息共享途径的有益补充.
文章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交互为核心架构,研制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基于疾病预防控制数据标准和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开发标准版应用软件,在试点区安装部署和应用,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数据跨业务、跨地区、跨机构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对试点情况进行评估,总结试点经验和服务效果,完善和优化标准版应用软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标准化管理模式和服务规范,为上海市乃至国内其他适宜城市推广应用提供行业借鉴.
目的 梳理北京市三城一区的卫生资源供给情况,评价三城一区基层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识别可及性较差的区域.方法 通过关键知情人访谈了解三城一区的卫生资源现状和需求,利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计算基层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结果 北京市基层卫生服务可及性(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平均值为2.34人,三城一区有5.48%(50个)的社区基层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高于9.936,有23.77%(217个)的社区可及性在1.613以下.怀柔科学城可及性总体水平较差,其他地区可及性的内部差异较大.结论 要统筹规划北京市三城一
目的 分析深圳市某木业加工企业生产性噪声对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为制定木工企业噪声危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供职于深圳市某木业加工企业的接触噪声作业人员113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以该企业无噪声环境工作人员45例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接受职业健康检查,比较两组神经衰弱综合征、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和听力检测结果,分析噪声对木工企业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神经衰弱综合征、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中文医学术语标准对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具有重要意义,中文医学术语标准的开发需要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模式支撑.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外典型医学术语标准开发和应用的管理模式,结合国内医学术语标准发展现状,提出了中文医学术语标准开发的管理体系框架,探讨了中文医学术语标准的制定、维护和推广过程中应关注的管理要素,对我国医学术语标准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