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健康中国”提出,高校武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武术发展进行研究;文章对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武术课程结构单一、武德教育缺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武术的健康作用,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通过加强武德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身、心全方位的发展;通过本文研究希望对高校武术的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一些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健康中国; 高校武术; 健康
健康中国是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7月,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其中《纲要》第十九章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进一步优化体育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各界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并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体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高校作为一个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改进现今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时应该凸显其关键地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基础。健康,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应包括心理、行为、文化等全方位健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改善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还应该强调社区和学校等方面的健康标准,从而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和发展。武术文化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必不可少的“健康精神”。因此,要实现健康中国必须做到:围绕人民全方位的健康,即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围绕人民的思想健康,即文化和教育的健康。
一、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武术课程结构单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依然没有改变“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当前学校的武术课程大多数以武术套路为主,而武术套路只是武术体系中的一部分,很多高校却把套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套路当作武术的整体;而忽视了武术体系中武术散打、太极、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优秀的武术项目,其中的太极、健身气功等项目都是对改善和锻炼身体有明显帮助的。而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武术过多的侧重于武术动作和技术的表现力,忽视了武术健康功能和武术文化培养,因此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所以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成为限制武术发展的一道屏障,急需科学合理的调整高校武术课程结构也就变的刻不容缓,以此达到“健康武术”“健康中国”的目标。
(二)武德教育缺失
俗话说“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中国武术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讲究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一直把道德作为出发点,强调“德”是习武的根本;也就是说一个武术人不但要掌握高超的技术动作,还要能传承武德精神,这样的武术人才能符合全面健康的标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就认为道德是事情的基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德”为中心。中华武术秉持道德至上的思想理念,经历长期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武德”精神。例如武术中的抱拳礼,右手握拳,左手拇指内扣四指并拢伸直为掌,右拳中指贴在左手掌心位置,上步立正站好,目视受礼者,姿态自然大方。这种行礼的方式展示了双方“尚武、崇德”的优秀品质。因此,高校武术教育必须以道德教育为出发点,将武术技术动作与武德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发展。
在当前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常常被忽视和边缘化。高校武术课程主要以实践课为主,理论课为辅的教学安排。其中理论课主要学习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术动作特点、运动损伤防治、项目规则等内容,很少针对武德进行专门的讲解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涉及武德教育,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技术动作,结果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武德是什么,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武德是江湖义气。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武术就可以随便欺负弱小、打架斗殴。究其原因,武德作为武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武德教育被忽视。在古代,对于习武之人首先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只有品德良好的人才可以得到师傅的认可,尽管时代变了,但其优秀的道德品质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武德教育建设,把武德教育贯穿武术教学始终,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策略
(一)优化高校武术课程结构,发挥武术的健康功能
中国武术的健康功能具有机理深邃、健身于乐、内容丰富、老少咸宜、身心化一、肌体协调、气神两合、内外兼修等特点。太极拳讲究动作的舒缓圆润、连贯起伏、均匀协调,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和其他运动器官有很好的影响。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口诀更直接的体现了它的调节机体和脏腑的作用,每个动作都对身体的脏器和组织起到一定的作用,并通过动作的配合起到调理心肾、调理脾胃、调理三焦等作用。武术散打作为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可以快速的消耗大量的身体能源物质,有效地提高身体代谢水平,从而降低体脂达到减肥的效果,并对提高速度、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也有显著的效果,作为对抗类项目散打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通过优化高校武术课程结构,增加武术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武术的健康功能。在高校武术教学进程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剖析“健康中国”的理念,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武术需求,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高校武术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项目的基础班、提高班等不同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武术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健身意识的目的,从而全面发挥武术的健康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武德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高校武德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过程,通过大学期间的武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道德标准。通过武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更高的认识,为学生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培养学生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武德,不论对高校武术教育的发展,还是对完成“健康中国”战略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增加高校武德教育的理论课程。增加武术理论课程内容,开设专门的武德教育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参加学习,并于期末考核挂钩,科学系统的讲解武德精神,要求学生了解武德的内涵和价值,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进而树立优秀的武德精神。将武德教育贯穿武术教学始终。首先,在日常武术教学过程中,以武德标准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例如上、下课前师生要互相行抱拳礼,两人打靶练习时也要互相行抱拳礼;在散打实战中学会点到为止,不能故意伤害已经下场、受伤的同学;不能因为学习了武术而去欺负别的同学或者打架斗殴。其次,通过武术的技术动作练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俗话说“习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有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才能不断提高武术技术水平,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结语
基于“健康中国”提出,高校武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武术作为武术推广的中坚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和责任。所以针对当前高校武术课程结构单一、武德教育缺失的基本现状,高校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优化高校武术课程结构,发挥武术的健康功能,加强武德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基于此,高校武术才能在“健康中国”视角下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丽梅.武术身体教育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7.
[2]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李印东.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
[4]陸小黑.中国武术精神要义研究[D].苏州大学,2015.
关键词:健康中国; 高校武术; 健康
健康中国是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7月,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其中《纲要》第十九章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进一步优化体育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各界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并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体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高校作为一个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改进现今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时应该凸显其关键地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基础。健康,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应包括心理、行为、文化等全方位健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改善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还应该强调社区和学校等方面的健康标准,从而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和发展。武术文化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必不可少的“健康精神”。因此,要实现健康中国必须做到:围绕人民全方位的健康,即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围绕人民的思想健康,即文化和教育的健康。
一、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武术课程结构单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依然没有改变“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当前学校的武术课程大多数以武术套路为主,而武术套路只是武术体系中的一部分,很多高校却把套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套路当作武术的整体;而忽视了武术体系中武术散打、太极、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优秀的武术项目,其中的太极、健身气功等项目都是对改善和锻炼身体有明显帮助的。而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武术过多的侧重于武术动作和技术的表现力,忽视了武术健康功能和武术文化培养,因此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所以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成为限制武术发展的一道屏障,急需科学合理的调整高校武术课程结构也就变的刻不容缓,以此达到“健康武术”“健康中国”的目标。
(二)武德教育缺失
俗话说“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中国武术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讲究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一直把道德作为出发点,强调“德”是习武的根本;也就是说一个武术人不但要掌握高超的技术动作,还要能传承武德精神,这样的武术人才能符合全面健康的标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就认为道德是事情的基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德”为中心。中华武术秉持道德至上的思想理念,经历长期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武德”精神。例如武术中的抱拳礼,右手握拳,左手拇指内扣四指并拢伸直为掌,右拳中指贴在左手掌心位置,上步立正站好,目视受礼者,姿态自然大方。这种行礼的方式展示了双方“尚武、崇德”的优秀品质。因此,高校武术教育必须以道德教育为出发点,将武术技术动作与武德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发展。
在当前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常常被忽视和边缘化。高校武术课程主要以实践课为主,理论课为辅的教学安排。其中理论课主要学习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术动作特点、运动损伤防治、项目规则等内容,很少针对武德进行专门的讲解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涉及武德教育,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技术动作,结果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武德是什么,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武德是江湖义气。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武术就可以随便欺负弱小、打架斗殴。究其原因,武德作为武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武德教育被忽视。在古代,对于习武之人首先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只有品德良好的人才可以得到师傅的认可,尽管时代变了,但其优秀的道德品质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武德教育建设,把武德教育贯穿武术教学始终,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策略
(一)优化高校武术课程结构,发挥武术的健康功能
中国武术的健康功能具有机理深邃、健身于乐、内容丰富、老少咸宜、身心化一、肌体协调、气神两合、内外兼修等特点。太极拳讲究动作的舒缓圆润、连贯起伏、均匀协调,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和其他运动器官有很好的影响。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口诀更直接的体现了它的调节机体和脏腑的作用,每个动作都对身体的脏器和组织起到一定的作用,并通过动作的配合起到调理心肾、调理脾胃、调理三焦等作用。武术散打作为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可以快速的消耗大量的身体能源物质,有效地提高身体代谢水平,从而降低体脂达到减肥的效果,并对提高速度、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也有显著的效果,作为对抗类项目散打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通过优化高校武术课程结构,增加武术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武术的健康功能。在高校武术教学进程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剖析“健康中国”的理念,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武术需求,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高校武术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项目的基础班、提高班等不同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武术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健身意识的目的,从而全面发挥武术的健康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武德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高校武德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过程,通过大学期间的武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道德标准。通过武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更高的认识,为学生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培养学生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武德,不论对高校武术教育的发展,还是对完成“健康中国”战略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增加高校武德教育的理论课程。增加武术理论课程内容,开设专门的武德教育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参加学习,并于期末考核挂钩,科学系统的讲解武德精神,要求学生了解武德的内涵和价值,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进而树立优秀的武德精神。将武德教育贯穿武术教学始终。首先,在日常武术教学过程中,以武德标准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例如上、下课前师生要互相行抱拳礼,两人打靶练习时也要互相行抱拳礼;在散打实战中学会点到为止,不能故意伤害已经下场、受伤的同学;不能因为学习了武术而去欺负别的同学或者打架斗殴。其次,通过武术的技术动作练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俗话说“习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有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才能不断提高武术技术水平,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结语
基于“健康中国”提出,高校武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武术作为武术推广的中坚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和责任。所以针对当前高校武术课程结构单一、武德教育缺失的基本现状,高校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优化高校武术课程结构,发挥武术的健康功能,加强武德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基于此,高校武术才能在“健康中国”视角下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丽梅.武术身体教育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7.
[2]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李印东.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
[4]陸小黑.中国武术精神要义研究[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