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12个甘蔗品种试验材料,通过桶栽试验,在苗期进行反复干旱胁迫处理,测定甘蔗幼苗存活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苗期甘蔗各生理指标性状进行了反复干旱胁迫下的抗性评价和鉴定,为甘蔗抗旱品种的选择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同时为其抗旱育种和蔗区抗旱品种示范推广提供数据支持.结果 表明,反复干旱处理后,所有甘蔗品种幼苗存活率、叶片叶绿素含量、POD和SOD酶活性均有降低,而叶片Pro、REC、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增加,且各甘蔗品种间存
【机 构】
:
云南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云南开远66169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2个甘蔗品种试验材料,通过桶栽试验,在苗期进行反复干旱胁迫处理,测定甘蔗幼苗存活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苗期甘蔗各生理指标性状进行了反复干旱胁迫下的抗性评价和鉴定,为甘蔗抗旱品种的选择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同时为其抗旱育种和蔗区抗旱品种示范推广提供数据支持.结果 表明,反复干旱处理后,所有甘蔗品种幼苗存活率、叶片叶绿素含量、POD和SOD酶活性均有降低,而叶片Pro、REC、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增加,且各甘蔗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LC 09-15\'、\'GT 32\'、\'FN 08-3214\'、\'YZ 08-1609\'、\'YZ 11-1204\'、\'YZ 05-51\'、\'YR 11-450\'和\'DZ 12-88\'等8个甘蔗品种的苗期抗旱性强于对照品种\'ROC 22\'.通过甘蔗优异抗旱品种的筛选和推广,解决蔗区主栽甘蔗品种\'ROC 22\'种性退化性状,可为蔗区有效抵御早春干旱、保证甘蔗稳产、高产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亚铁离子对甜菜(Beta vulgaris L.)幼苗不同部位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甜菜种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甜菜品种\'KWS 1176\'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Fe2+浓度为0.06、0.12、0.24、0.48、0.96、1.92、3.84 mmol/L(CK、T1-T6)时幼苗的生长状况,并测定其不同组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 发现,随着营养液中Fe2+浓度的提高,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Fe元素浓度均不断上升;植株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含量随Fe2
为探讨酸雨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规律,对长沙地区城市森林大气降水及樟树树干茎流中SO42-、NO3-、Cl-、NO2-、F-等5种水溶性无机阴离子进行定位监测.结果 表明,大气降水中主要的阴离子为SO42-、NO3-,占总阴离子含量的84.36%,pH 4.87,属典型的硫酸和硝酸混合型酸雨;树干茎流中主要的阴离子也为SO42-、NO3-,占总阴离子含量的90.49%~91.42%,当量比为2.32~2.61;各径级树干茎流中无机阴离子淋溶系数均大于1,变化幅度为1.04~11.41,呈现不同程度的富
为筛选出符合北方地区生产需要的品质优、商品性好、产量较高的花生新品种,本研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2017年国家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中小粒组的13个参试品种品质的5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表明,隶属函数值超过对照\'花育20号\'的品种有4个,分别是\'郑农花23号\'、\'宇花16号\'、\'冀农G94\',\'冀5059\',这4个品种综合品质较优,适宜在北方地区种植推广,其中\'郑农花23号\'与\'冀农G94\'油酸含量大于70%可作为
元麦膳食纤维含量丰富,β-葡聚糖含量高,保健功效强,是重要的功能性农产品.为了全面了解不同地区元麦β-葡聚糖含量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全国7个不同省份元麦棱型、粒色、β-葡聚糖含量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分析了气候、遗传育种和栽培措施等方面对元麦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针对有关元麦β-葡聚糖合成筛选的有效基因少,气候与栽培措施对元麦β-葡聚糖的影响较大等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建议:(1)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筛选相关位点与候选基因,挖掘与利用和β-葡聚糖合成相关的关键或主导基因,为元麦营养育种提供分子基础.
为明确生物有机肥不同施入量对苹果幼苗长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1年生\'烟富8号\'苹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鸡粪CK[35 g/(kg·土)]、生物有机肥T1[23.3 g/(kg·土)]、T2[35 g/(kg·土)]及T3 [70 g/(kg·土)].结果 表明,生物有机肥增加苹果幼苗株高和根长,其中生物有机肥23.3 g/(kg·土)处理下,较CK分别显著增加14.24%和24.02%,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生物有机肥可增加苹果幼苗抗逆指标和促进养分吸
研究采收期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揭示\'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为生产中确定\'黄冠\'梨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冠\'梨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时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硬度,并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糖酸组成和含量,分析\'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与采收期的关系.结果 表明,自果实发育106天开始,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硬度呈显著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并于果实发育13
以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和浦东新区黄杨路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调控的方法,研究ED药剂、调呋酸钠(美国)、杭州控果剂、国光絮必治、飞絮抑制剂和合畅6种化学药剂对悬铃木球果的影响,从而为悬铃木球果果毛的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 表明,经过化学药剂处理的悬铃木球果含水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SOD活性和POD活性升高.化学药剂使叶片颜色变淡;球果细胞正常代谢受到影响,糖类物质转化受阻,从而导致可溶性糖积累;球果含水量减少,表明球果的生长受到抑制,
研究不同品种蝴蝶兰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差异,对不同品种蝴蝶兰的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蝴蝶兰抗冷栽培、抗冷品种选育及抗冷生理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逐步降温的方式,观察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16个蝴蝶兰品种的叶片形态特征及各项生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6个蝴蝶兰品种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项生理指标与蝴蝶兰耐冷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表明,\'阿里山\'、\'花样年华\'、\'婚宴\'、\'一见钟情\'、\'富乐之星\'、\'137
研究旨在探讨太子参在大田种植过程发生的叶片黄化及植株凋亡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明确光照影响太子参叶片黄化和植株凋亡的机制.通过比较不同地域的田间太子参叶片黄化特性和气候因子差异,利用生化分析及显微观察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氮素水平对太子参叶片黄化及碳水化合物累积的影响,以揭示太子参叶片黄化的生理机制.对安徽宣城和贵州遵义的田间太子参叶片黄化特性和气候因子差异分析发现,光照强度是影响太子参叶片黄化的重要原因;田间和温室试验表明,叶片脱绿黄化程度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提高;电镜观察表明,光照强度
为探明晚熟桃\'秋彤\'年生长周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物候期,不同部位的细菌、真菌群落组成及丰度,以期为其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桃萌芽期和幼果期各部位的细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硬核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各部位,表明后期的细菌多样性较高;花期和幼果期各部位的真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硬核期,表明前期的真菌多样性较高.同一部位、不同物候期真菌丰度比较发现,果实膨大期叶片和萌芽期枝条枝孢菌(桃疮痂病病原菌)丰度较高,硬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