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近几年,我拜读了多遍毛泽东一九二七年三月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本着搞研究,一定要读原著、悟原理的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其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内涵;价值
引言:
毛泽东写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共分八部分:第一部分,农民问题的严重性;第二部分,组织起来;第三部分,打到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第四部分,“糟得很”和“好得很”;第五部分,所谓“过分”问题;第六部分,所谓“痞子运动”;第七部分,革命先锋;第七部分,十四件大事。
一、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深刻内涵
1、毛泽东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农民及其运动的不正确认识而作的调查,写的报告,从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至二月五日止,历时32天,毛泽东调查了湘潭、湘乡、衡山、长沙等五县,开会,听报告,查阅资料,首先得出的结论是农民的问题很严重,革命当局对各种对农民运动的错误处置和农民运动的兴起,是坚定的支持呢?还是坚决地反对呢,如果处理好,一切反动派、土豪劣绅被打倒被埋葬,如果处理不好,将会打击农民的积极性甚至受到伤害。
2、很多地方的农民组织起来了,造成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在湖南农民的全数中,有将近一半13个县的农民都集合在农会中,一九二六年十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农会会员增加到二百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有一千多万。
3、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农民主要攻击的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横行霸道,我行我素,欺压百姓,巧立名目,进行盘剥,他们还利用封建思想意识、宗法思想意识、宗教神权思想意识约束限制压迫农民,没有平等没有自由,没有权利。只有打倒他们,才能翻身得解放。原来乡村里大小事情是地主、土豪劣绅说了算,现在一切由农会说了算,这就是农民运动的胜利成果。
4、“糟得很”和“好得很”,“痞子運动”。对农会的建立,对农民运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立场,对广大农民来说,是好事,好得很,为农民的平等自由权利,为整顿乡村的秩序,为进行农村革命,为镇压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打烂封建宗法制度和神权思想的压迫确实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但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等肯定说“糟得很”,因为剥夺了他们的权力,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不让他们加入农会,甚至对一些恶霸地主、土豪劣绅进行批斗,游乡,戴高帽子。农民中70%是贫农,农民中有少量的可能懒惰、缺乏健康的思想,也有一些二流子,那么地主、土豪劣绅借口说农民的运动是:“痞子运动”。
5、革命的先锋。当时在湖南的的农村,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不同的阶级或阶层对待革命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富农阶级,由于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在现有社会制度下,比较富足,不想改变现状,不想革命,他们认为过早加入农民协会,会引起政府不满,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其态度始终是消极的;中农,不富足,但日子可过,吃饱穿暖,不上不下,静观其变,等待观望,既不想得罪农民运动,也不想得罪地主和土豪劣绅,对加入农民协会不紧不慢不急,骑墙政治,墙头上的草顺风跑,所以他对革命的态度是游移的。贫农占农民的绝大多数,他们最穷苦,受压迫、受剥削最深,他们最希望改变现状,所以他们积极组织起来,行动起来,踊跃加入农民协会,高举三民主主义大旗,很想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所以他们是革命的先锋,始终在努力奋斗。
6、湖南农民运动做了十四件大事,充分证明是伟大的正确的,“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1)积极组织农民加入协会,有组织有纪律进行革命;(2)在政治上打击地主,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灭他们的威风,大涨农民的志气;(3)在经济上打击地主,采取各种手段,削弱地主的经济基础,因为经济基础决定着他们的政治地位;(4)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这些人是乡镇的领导者统治者;(5)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一定的武装,就没有许多问题的保障;(6)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革命的目的首先是夺取政权,才可能谈得上自由和权利;(7)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菩萨的神权以及丈夫的男权,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色,深深扎根于农村之中,隐性地压迫这老百姓。(8)普及政治宣传,农民通过贴标语、喊口号、相互传递信息,宣传三民主主义,宣传平等自由权利;(9)农民诸禁。最禁得严的是牌、赌、鸦片。牌、赌,是为不劳而获靠运气得到的活动,鸦片是麻痹人民意志,软化人民意志、耗费人民财力和身体的东西。(10)清除土匪;(11)废除苛捐杂税;(12)文化运动,农民自行组织自学,举办夜校,多方筹款,普及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13)合作社运动,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是农民所需要的。(14)修道路,修塘坝,改善基础设施,图谋较快发展。特别是要求地主富农集资投资进行这些项目的建设。
二、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
1、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深入到农村、厂矿企业、行政单位、学校医院等,对相关问题,倾听群众意见,收集有关材料,查阅有关信息,身临其境亲自观察了解有关情况,召开有关会议,听取有关人员发言;发放有关问卷,让相关人员进行填写;单独找人谈话,了解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听到的看到的了解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结合有关问题和情况,深入思考和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的过程。
2、这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寻找探索的意思;是,就是规律性。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寻找探索和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是说当我们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意见时,必须首先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如果不进行调查,就是盲人摸象,说话没有针对性,没有事实作为支撑,缺乏应有的根据,发表的意见是不正确的,提出的问题是不准确的,解决的办法是不对路的。 4、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毛泽东为了答复陈独秀和张国焘严重忽视农民的力量,忽视农民运动的作用,对湖南五个县进行了为期32天的调查研究,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证明湖南农民运动“糟得很”还是“好得很”,是”痞子”运动还是真正的要求改变农村社会现实的进步农民的运动。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当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时候,也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他进行军事指挥的时候,必须要对敌人的情况进行侦查,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不打无准备、没有把握的仗。在解放以后,无论是“三大改造”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经常深入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的车间班组,还是部队、机关、医院、学校等,去做调查研究。特别是国家在制定的大的战略方针政策时,作重要规划计划重要决策时,召集有关地方、人员,开会、组织讨论,虚心倾听意见或建议,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使理论紧密结合实际,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5、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所有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搞调查研究,在延安整风时期,坚决批判和清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育和指导一些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解放后,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随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我国制定各种法律制度、各种规划和计划的时候,做出各种决策决议的时候,都要全方位,从下到上,通過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实际地反复地开展调查研究。
三、毛泽东对“三农”具有极其深厚的情怀
1、毛泽东是农村出生的,是农民的儿子,对中国的“三农”具有极其深厚的感情。
2、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在长征过程中,在延安,在西柏坡,也就一直在农村中生活,在农村中打仗,在农村中建立根据地,进行革命,依靠农村农民农业生存和发展。粮油米等生活基本需要靠农村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加工出来,供应他和军队。没有农村就没有根据地,共产党及其军队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不和农民搞好关系,怎么应对国民党反动派。
3、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对中国的农村阶级阶层分析的非常精辟和准确,那就得益于他对中国农村的十分了解和熟悉。
4、毛泽东为何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用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为中国有四分之三的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因为中国的农民朴实憨厚,能够容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因为中国的农村非常广大、偏僻落后,国民党蒋介石统治力量、武装力量比较薄弱,特别是军阀混战,有较多的三不管的地方,能够建立革命根据地。
5、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搞土地革命,为什么要搞土地改革,就是为了使绝大数农民过上好日子。打土豪分田地,就是为了满足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赢得农民的心,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6、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针对农民。毛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说明他充分认识到农业的在国民经济中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性。他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广大农村大有作为。说明他对农村农业的无比热爱,对农民极其尊重。把农民当老师。
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前方,共产党及其军队在后方,他号召八路军新四军,放手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建立敌后革命根据地。在山东,当日本鬼子打来的时候,国民党军队逃跑了,毛泽东号召八路军将士,“我们到山东去!”,打日本帝国主义,保护山东的人民尤其农民,所以山东临沂农民,有一块布给八路军做衣裳,有一袋米给八路军充军粮,有一个儿子送上战场……的非常动人情景。真正体现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8、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其中占四分之三的农民也站起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六个国家的军队,保住新生国家政权和利益,其中也保护了广大的中国农民一切和利益,没有新中国,哪有人民当家作主,哪有农民在广大农村的地位和权利。解放以后毛泽东为鼓舞全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时,说“六亿神州尽舜尧”,非常尊重六亿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包括农民在内。
【关键词】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内涵;价值
引言:
毛泽东写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共分八部分:第一部分,农民问题的严重性;第二部分,组织起来;第三部分,打到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第四部分,“糟得很”和“好得很”;第五部分,所谓“过分”问题;第六部分,所谓“痞子运动”;第七部分,革命先锋;第七部分,十四件大事。
一、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深刻内涵
1、毛泽东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农民及其运动的不正确认识而作的调查,写的报告,从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至二月五日止,历时32天,毛泽东调查了湘潭、湘乡、衡山、长沙等五县,开会,听报告,查阅资料,首先得出的结论是农民的问题很严重,革命当局对各种对农民运动的错误处置和农民运动的兴起,是坚定的支持呢?还是坚决地反对呢,如果处理好,一切反动派、土豪劣绅被打倒被埋葬,如果处理不好,将会打击农民的积极性甚至受到伤害。
2、很多地方的农民组织起来了,造成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在湖南农民的全数中,有将近一半13个县的农民都集合在农会中,一九二六年十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农会会员增加到二百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有一千多万。
3、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农民主要攻击的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横行霸道,我行我素,欺压百姓,巧立名目,进行盘剥,他们还利用封建思想意识、宗法思想意识、宗教神权思想意识约束限制压迫农民,没有平等没有自由,没有权利。只有打倒他们,才能翻身得解放。原来乡村里大小事情是地主、土豪劣绅说了算,现在一切由农会说了算,这就是农民运动的胜利成果。
4、“糟得很”和“好得很”,“痞子運动”。对农会的建立,对农民运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立场,对广大农民来说,是好事,好得很,为农民的平等自由权利,为整顿乡村的秩序,为进行农村革命,为镇压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打烂封建宗法制度和神权思想的压迫确实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但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等肯定说“糟得很”,因为剥夺了他们的权力,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不让他们加入农会,甚至对一些恶霸地主、土豪劣绅进行批斗,游乡,戴高帽子。农民中70%是贫农,农民中有少量的可能懒惰、缺乏健康的思想,也有一些二流子,那么地主、土豪劣绅借口说农民的运动是:“痞子运动”。
5、革命的先锋。当时在湖南的的农村,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不同的阶级或阶层对待革命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富农阶级,由于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在现有社会制度下,比较富足,不想改变现状,不想革命,他们认为过早加入农民协会,会引起政府不满,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其态度始终是消极的;中农,不富足,但日子可过,吃饱穿暖,不上不下,静观其变,等待观望,既不想得罪农民运动,也不想得罪地主和土豪劣绅,对加入农民协会不紧不慢不急,骑墙政治,墙头上的草顺风跑,所以他对革命的态度是游移的。贫农占农民的绝大多数,他们最穷苦,受压迫、受剥削最深,他们最希望改变现状,所以他们积极组织起来,行动起来,踊跃加入农民协会,高举三民主主义大旗,很想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所以他们是革命的先锋,始终在努力奋斗。
6、湖南农民运动做了十四件大事,充分证明是伟大的正确的,“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1)积极组织农民加入协会,有组织有纪律进行革命;(2)在政治上打击地主,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灭他们的威风,大涨农民的志气;(3)在经济上打击地主,采取各种手段,削弱地主的经济基础,因为经济基础决定着他们的政治地位;(4)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这些人是乡镇的领导者统治者;(5)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一定的武装,就没有许多问题的保障;(6)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革命的目的首先是夺取政权,才可能谈得上自由和权利;(7)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菩萨的神权以及丈夫的男权,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色,深深扎根于农村之中,隐性地压迫这老百姓。(8)普及政治宣传,农民通过贴标语、喊口号、相互传递信息,宣传三民主主义,宣传平等自由权利;(9)农民诸禁。最禁得严的是牌、赌、鸦片。牌、赌,是为不劳而获靠运气得到的活动,鸦片是麻痹人民意志,软化人民意志、耗费人民财力和身体的东西。(10)清除土匪;(11)废除苛捐杂税;(12)文化运动,农民自行组织自学,举办夜校,多方筹款,普及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13)合作社运动,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是农民所需要的。(14)修道路,修塘坝,改善基础设施,图谋较快发展。特别是要求地主富农集资投资进行这些项目的建设。
二、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
1、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深入到农村、厂矿企业、行政单位、学校医院等,对相关问题,倾听群众意见,收集有关材料,查阅有关信息,身临其境亲自观察了解有关情况,召开有关会议,听取有关人员发言;发放有关问卷,让相关人员进行填写;单独找人谈话,了解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听到的看到的了解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结合有关问题和情况,深入思考和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的过程。
2、这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寻找探索的意思;是,就是规律性。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寻找探索和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是说当我们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意见时,必须首先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如果不进行调查,就是盲人摸象,说话没有针对性,没有事实作为支撑,缺乏应有的根据,发表的意见是不正确的,提出的问题是不准确的,解决的办法是不对路的。 4、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毛泽东为了答复陈独秀和张国焘严重忽视农民的力量,忽视农民运动的作用,对湖南五个县进行了为期32天的调查研究,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证明湖南农民运动“糟得很”还是“好得很”,是”痞子”运动还是真正的要求改变农村社会现实的进步农民的运动。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当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时候,也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他进行军事指挥的时候,必须要对敌人的情况进行侦查,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不打无准备、没有把握的仗。在解放以后,无论是“三大改造”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经常深入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的车间班组,还是部队、机关、医院、学校等,去做调查研究。特别是国家在制定的大的战略方针政策时,作重要规划计划重要决策时,召集有关地方、人员,开会、组织讨论,虚心倾听意见或建议,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使理论紧密结合实际,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5、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所有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搞调查研究,在延安整风时期,坚决批判和清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育和指导一些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解放后,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随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我国制定各种法律制度、各种规划和计划的时候,做出各种决策决议的时候,都要全方位,从下到上,通過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实际地反复地开展调查研究。
三、毛泽东对“三农”具有极其深厚的情怀
1、毛泽东是农村出生的,是农民的儿子,对中国的“三农”具有极其深厚的感情。
2、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在长征过程中,在延安,在西柏坡,也就一直在农村中生活,在农村中打仗,在农村中建立根据地,进行革命,依靠农村农民农业生存和发展。粮油米等生活基本需要靠农村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加工出来,供应他和军队。没有农村就没有根据地,共产党及其军队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不和农民搞好关系,怎么应对国民党反动派。
3、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对中国的农村阶级阶层分析的非常精辟和准确,那就得益于他对中国农村的十分了解和熟悉。
4、毛泽东为何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用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为中国有四分之三的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因为中国的农民朴实憨厚,能够容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因为中国的农村非常广大、偏僻落后,国民党蒋介石统治力量、武装力量比较薄弱,特别是军阀混战,有较多的三不管的地方,能够建立革命根据地。
5、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搞土地革命,为什么要搞土地改革,就是为了使绝大数农民过上好日子。打土豪分田地,就是为了满足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赢得农民的心,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6、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针对农民。毛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说明他充分认识到农业的在国民经济中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性。他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广大农村大有作为。说明他对农村农业的无比热爱,对农民极其尊重。把农民当老师。
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前方,共产党及其军队在后方,他号召八路军新四军,放手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建立敌后革命根据地。在山东,当日本鬼子打来的时候,国民党军队逃跑了,毛泽东号召八路军将士,“我们到山东去!”,打日本帝国主义,保护山东的人民尤其农民,所以山东临沂农民,有一块布给八路军做衣裳,有一袋米给八路军充军粮,有一个儿子送上战场……的非常动人情景。真正体现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8、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其中占四分之三的农民也站起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六个国家的军队,保住新生国家政权和利益,其中也保护了广大的中国农民一切和利益,没有新中国,哪有人民当家作主,哪有农民在广大农村的地位和权利。解放以后毛泽东为鼓舞全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时,说“六亿神州尽舜尧”,非常尊重六亿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包括农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