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货渐沦明日黄花

来源 :中国经贸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616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营逾50年的香港中兴国货公司宣布于今年2月中旬结业。至此,全港国货公司店铺由全盛时期的逾300家锐减到30多家。令人不解的是,为何被顾客称为“既价廉物美又颇具怀旧情结”的一些香港国货老字号,却走到今天被淘汰出局的尴尬境地?
  盛极一时的国货生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货公司在香港零售业界占有重要位置,是港人购买日常用品的主要地方。当时,最受港人喜欢的商品有“蝴蝶牌”花露水、“海鸥牌”发蜡及洗头膏、“美加净”檀香皂、蕴藏几代港人记忆的校服及棉袄,还有寄回乡下的腊肉等。
  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前,由于国货较容易通过内地海关审查,加上其价廉物美,许多港人回内地探亲前,经常会到这些国货公司购买日用品及食品当作回乡礼物,国货公司也因此盛极一时。内地改革开放初期,香港掀起了为期数年之久的“购物回乡潮”,当时由于内地对香港人及其携带货物进入内地,采取更为放宽的措施,故购买各类货物回乡探亲的港人不断增加,尤以过年过节更进入高潮。
  内地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各方利好环境的带动下,香港国货公司获得了颇大的助推力,其生意可谓相当红火。当时,香港国货公司出售的货品,较合内地人使用,且价格较低廉,故购物回乡的港人多选择在国货公司购货。同时,由于国货公司与内地的关系密切,国货公司推出了“香港买单,内地提货”的服务后大受欢迎,让国货公司生意大增。其中,以电视机最为畅销,其次为雪柜(早期冰箱的俗称)、摩托车及其他电器产品。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力也逐步提高,各类消费品日益丰富,价格亦逐步下降,港人购物回乡的热潮逐渐回落。但由于内地与香港两地的经济形态有所不同,实际上港人购物回乡并未停止。香港有些货品始终是内地较欠缺的,某些货品质素亦较佳,售后服务较好,或者牌子较受欢迎,价格较内地低,故仍有不少港人在港购货携带返内地。这些货品主要包括相机、摄录机、名牌服装及手表,燕窝、参茸补品、金饰等货品生意也明显增加。同时,内地游客来港购买的也主要是上述货品,随着内地游客来港不断增加,这些货品的销售情况也不错。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香港市区进行重建、人口大迁移,加上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让全港百货业经营状况较之前出现大幅下滑现象。就在繁荣一时的日资百货公司大部分退出香港时,香港国货公司却在经历磨难之后,自身顺应市场需求并在经营模式上主动推陈出新,较早地恢复生机与活力,分店越开越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兼营零售以外的多种业务,在百货业汰弱留强的竞争中争占了一席之位,这在香港百货业史上的确值得特书一笔。
  1997年年底,由于亚洲金融风暴,香港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居民消费力下降,百货业更首当其冲,其生意明显滑落。但至1999年10月,香港国货公司的生意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的情况,一路攀升,至2000年三季度,其生意有了明显好转。主要原因是国货公司出售的多为民生必需品,在居民就业好转及货价较便宜的情况下,到国货公司购物已见回增。另一方面,游客明显增加,特别是来自内地、东南亚、日本、台湾的游客,他们向来对香港国货公司的声誉十分信赖,对其生意有一定刺激作用。
  在香港国货老字号中,中兴国货公司(下称“中兴国货”)属口碑不错的一家。该公司创立于1958年,其繁盛时期在旺角区有4家店铺,员工人数达100多人。中兴国货第二代掌舵人李兆棠回忆,当年高峰时期,他们公司的“衫裤是一堆堆而不是一件件地卖;另外,三四天之内,载满一辆5吨半货车的腊肉也会卖光”。当时,每年年底的生意最好,店内人头攒动,
  “数钱数得手软”。李兆棠说:
  “很多顾客习惯大年三十晚上拿了工资后就来我们这里购物。我们原本晚上9时关门,那晚也要延至凌晨2时才关门。”
  衰减乃大环境使然
  近几年来,随着香港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卫星城市的增加、消费形态的改变,香港百货业的变化甚大。中小型百货公司、家庭式经营的公司或店铺,结业的情况较为普遍。曾一度在港大展拳脚的日资百货公司,甚至较华资与英资百货及国货的规模更大,部分也在近几年相继结业或退出香港市场。较大规模的华资百货公司及国货公司也有结业及合并情况。
  其实,目前香港的零售业仍然蓬勃发展,只不过其形态并不集中表现在百货公司而已。如:一个又一个新区、新屋村的大型商场,便挤满了无数的各行各业的零售店铺、超级市场、便利店、名牌服装连锁店、大型玩具店、家庭用品以及清洁用品与化妆品及药品连锁店,还有到处可见的10元店等,这些集中销售某些商品的零售公司或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传统百货公司特别是国货公司的经营有很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深圳消费热”,对包括国货公司在内的香港零售业的发展也构成一个潜在的不利影响。
  香港“港九百货业商会”会长林振永称,曾几何时,国货公司是香港居民购买日常所需的主要地点,但时代变迁,不少国货公司近年来先后被淘汰出局。香港的国货店由全盛期的20世纪70年代逾300家,锐减至今天的8个字号的30多家分店。有的近年已分别转为工艺品、小礼物与中成药专门店。林振永分析称,面对市场竞争,近年来香港许多大型国货店都要兼卖其他国家产品,加上近几年来香港的商铺租金成倍上涨,对当地国货业有很大影响,部分国货公司更是索性把自家的店铺出租以维持运营。
  中兴国货李兆棠感叹说,随着时代的转变,港人的消费模式也出现改变,购买食物喜欢到超市,买鞋则喜欢到街边的鞋店,导致他们只能做老辈人生意,“钱景”越来越差。而且,近几年随着中国内地经济实体的增强,人民币也随之升值,国货的价格也开始走高,无疑使进购货品的成本上升;虽然业主非常体谅他们,店面租金算是相宜,可是店面依然连年亏损,实在无法再持续经营,只好选择结业。
  时移世易,香港国货公司红衰翠减也是大环境使然。国货老字号未及时跟上新时代步伐,仍是相当分散的小成本经营,虽然经过几番调整,但多数公司也未向连锁经营方式方向转变,货品与经营模式等变得不合时宜,故难以适应多变的经济环境;加上连锁经营、极具优势的超市扩张,以及多种便利店的兴起,小区转型让街坊搬走、人民币升值以致来货价格急升,当地店面租金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多数国货公司生意衰减,致使多间分店陆续因经营困难而结业;留下单一老字号店面最后一搏却难见生机,无力支撑高成本及连年亏损压力的同时,自身也难以在短期内找到扭亏转盈与持续经营的良策,直至一个接一个的国货老字号从顾客留恋的视线中逐步淡出。
  裕华国货——风景这边独好
  香港裕华国货公司(下称“裕华国货”)于1959年成立,寓意为“富裕中华”,是香港大型零售百货集团之一。50年来一直以经营质优、多样的国货为方针,在香港及新加坡也都设有大型 百货商场。尽管近20多年来香港各类型百货公司出现很大的变化,但裕华国货无论在公司店铺的数量、商场面积、销售货品及员工等方面均不断增加。目前,裕华国货的业务除了百货零售外,尚有贸易、运输、货仓、物业出租及管理、证券投资及基金投资等。据2009年相关资料显示,裕华国货年营业额达数亿港元,已成为香港国货业的重要代表,裕华国货董事长余国春本人也被称为香港“国货大王”。
  裕华国货特别注重塑造自己的品牌,如成立服装设计班子打造以服装为主的经营,在香港、九龙及新界各繁盛购物区以连锁店形式经营中成药等。裕华国货全盛时期在香港有15家分店,截至2009年年底共有6间大型店铺,经营的商品应有尽有,由大众化日常用品到名贵珠宝,由仿古到名牌精品……在各类货品中,裕华国货均十分注重选择其货源。其货源网络的建立主要是直接与内地工厂进行合作,工厂则按裕华国货的要求生产,这样既保证是真货又能使价格相宜。裕华国货也积极迎合消费者口味和时代的步伐,如针对近年香港出现的“深圳消费热”,裕华国货组织价廉物美的商品在港销售,以使消费者不用到深圳也可以较廉价地购买到深圳货品。
  在香港,经常会看到“裕华国货”的红漆大字招牌。对香港市民来说,这是家平易近人的老店;对来港的内地游客而言,“国货”二字似曾相识。如今,裕华国货销售商品超过10万种,位于佐敦的总店分7层,从海味凉果、抽纱刺绣,到玉石雕刻,再到中式家具,几乎是特色中式货品的博物馆。不少港人仍钟情从裕华选购质量有保证的华服、中草药及特色食品;外国客人来港也会到裕华选购工艺品收藏。
  最能折射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变化的莫过于裕华国货的服装部与食品部。中式服装不仅面料方面多种多样,棉、麻、混纺、丝绸,应有尽有,防皱处理、品牌和设计也不可同日而语;在食品方面,时至今日,不少老客户仍从裕华国货选购米面等必需品,但选择已比当年多了不知多少。近年来,裕华国货还多次组织活动推广有机食品,真空包装的糙米、杂粮等有机食品占据了店铺相当大的空间,就是茶叶供应的品种也超过了1000种。
  如今的裕华国货主要由余国春及其弟余鹏春掌舵,虽然仍是家族生意,但更多引人专业化的管理,贴近市场脉搏。裕华国货始终坚持以国货为主,既是为了求得与市场上其他商家不同的特色,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承担。
  “国货不是老土。裕华的活力证明国货的生命力。”余国春如是说。裕华国货在新加坡有两家店铺,打的就是“国货”的招牌。现身兼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长两职的余国春本人坚信,只要不满足于现状,与时俱进,加强管理,经营国货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自身增值寻出路
  2月8日,中兴国货传出即将结业的消息后,不少当地老顾客都纷纷把握最后机会,到中兴国货扫货。
  “传统老店总能给人一种充满人隋昧的感觉,服务态度同样较好。”中兴国货的老顾客周先生大年初七特意到店内购买羊毛衫时说,中兴国货公司一向价廉物美,衣服也比较耐用,他自己从20余岁起就常到这里购物,对于中兴国货的结业,心里感觉相当地不舍。周先生感叹说,中兴国货公司结业后,香港又少一个怀旧地点。
  同样,一些国货老顾客发感慨说:看来唯有暂且将“大地牌”校服与“菊花牌”内衣曾给他们的温暖、“蝴蝶牌”花露水的淡淡香气、与长辈一起购物的美好回忆,默默珍藏在心问……
  虽说国货公司货品价廉物美,一些顾客对之颇具怀旧情结,但却面对多变的经济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感叹之余他们只有把目光转向幸存的几家香港国货公司。还好,这几家国货老字号正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自身增值,为自己寻找持续经营之路,如顺应潮流转卖健康食品,有的更是挟“香港名店”之名,反过来赚内地旅客的金钱,甚至到内地开店铺。
  在香港,裕华、中侨、华丰、中国及大华这五大国货品牌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其中裕华国货始终坚持经营国货,愈战愈勇;成立于1958年的中侨国货公司,已开始转向多元化的实业投资;创办于1963年的华丰国货公司,也从单一的国货业务发展成一家多元化企业。其他两家不尽详知。此外,创立于1959年的香港中艺国货公司,开始专售高档国产精品并转战内地赚钱。
  创业难,守业更难,要发扬光大,则是难上加难。香港“国货大王”余国春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位客商,他很欣赏“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作为企业家,对自己的企业要有信念,对市场要有定位。
其他文献
凡事多变,香港菲佣荒的出现似乎加快了香港保姆市场大门开启的步伐,然而劳务签证、居港权及“二奶”问题却从中阻挡。  到港菲佣减半,保姆缺口5-万  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家政品牌,菲佣风行香港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情。随着当时香港经济起飞,不少家庭主妇纷纷投身职场,由此香港家庭开始聘用外佣照顾小孩和做家务,香港对外佣的需求随之激增。菲佣因其语言及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一度成为香港佣工的主力军。至2001
期刊
IPv4地址资源的枯竭,将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在下一代互联网来临前,中国是否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近日,一则互联网IPv4地址库存枯竭的消息引发了外界的强烈关注。全球IP地址管理机构一一国际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2月3日称,最后所剩的5组IPv4地址当天被分配给了全球5大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RIR),IPv4地址总库已经宣告枯竭。  所谓IP地址,是指用来标
期刊
中国目前如火如茶在各地展开的高速铁路网络建设中的贪腐问题,或是其落马的原因。  2月12日,新华网发布消息称,经中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中央已决定免去其党组书记职务,同时任命曾任铁道部副部长的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盛光祖为铁道部党组书记。在履行相关人大程序后,不出意料的话,盛光祖将很快接替刘志军铁道部部长一职。  刘志军由此成为2011年因
期刊
继中国官员的“59岁现象”后,中国富豪再现“40岁危机”。  1月18日,胡润研究院第二次发布《中国富豪特别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胡润百富榜”发榜12年来,共计1882位富豪上榜,落马的“问题”富豪24名。行贿、资本市场相关问题和诈骗成为富豪出问题的三大主因,而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问题富豪发生最多的行业,分别为9人和4人。  《报告》还显示,20名已经被判刑的问题富豪中,除了牟其中
期刊
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下称‘保障房”)建设规模或高达1000万套。中国目前城镇人口总数约为6亿人,如果按照2亿个家庭计算,1000万套保障房相当于每20个家庭拥有1套保障房。因此,有人将2011年称为中国保障房“元年”,而其间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正引发各方社会资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房地产市场结构面临调整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中央今年、明年对于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加
期刊
曾被看好的中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喊了已有数年,建了也有数年,但现实情况还是有违投建这一安居工程的初衷。如:投建套数与实际建成套数之间的差距甚大;资金难问题,单就2011年其资金缺口估计至少达6000多亿元;征地难、划地带争议、低利润使开发商与建筑公司的热情大受抑制等诸多问题,无疑将对保障房的后期透明公平的分配环节,带来极大的阻碍阻挠与负面影响,“解决问题”的初衷极易转变成“制造问题”。  决策优化要
期刊
继改变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权重被外界批评无法反映通胀事实之后,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17日再度表示,未来不再发布全国房价数,只公布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并且只算住宅,不计入商用房地产。  几天前,中国国家统计局更动消费者物价指数权重,但详细资料付之阙如,果然1月份通胀数据一公布,普遍低于市场预期,被《华尔街日报》批为透明度不够,贻笑大方。中国调整CPI权重,也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通胀的修正主义
期刊
中国正在酝酿住房制度史上最大的一次结构调整—加大加快保障房的建设。如果全部保障房建设计划得以实现,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上调至1000万套,超出2010年580万套年度目标的72%。这已是住建部连续第三年大幅上调保障房开工数——200
期刊
在小小的澳门,何鸿燊的影响力已渗透到经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何氏家族的内斗可能会带来全球博彩业的骚动。   兔年农历新年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对赌王何鸿粲一家来说,这个年却过得非常闹心。为争夺家族资产,四房太太和十多名子女钩心斗角,将家族矛盾公开化,甚至闹上法庭。   现年90高龄的何鸿粲为澳门首富,他控制的资产达5000亿港元之巨,个人财富有700亿港元,整个澳门有三分之一的人直接或间接受益于他的
期刊
2011年中国将新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根据测算,完成该目标需要1.34万亿元以上的建设资金。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今年中央财政拨付力度可能加大,但全年保障房目标完成仍存在巨大压力,资金保障问题有待进一步落实。  一些专家建议,随着保障陆住房建设进入“突击期”,应在资金筹措等方面建立相应规划和长效机制,以保障保障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巨额资金缺口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此前测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