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邮政局将于2002年11月9日发行《博物馆建设》邮票一套5枚,其中第3图是“河南博物院”,图案为呈金字塔形的主体建筑,它是中原腹地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
河南博物院创立于1927年,新建的博物院于1998年5月1日落成开放。展馆周围八座附属建筑呈对称状环绕中央的主体建筑,取“九鼎定中原”之意。借鉴登封元代观星台的造型,上置仰斗以承“甘露”,下接覆斗以纳“地气”。整体建筑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雅。主展馆有序厅,后面有空中通道与文物库相连,共有4层19个不同规格的展厅。左右两翼分别建东西配厅,恰似一只展翅大鹏。馆前有宽阔的院落,花木葱笼,园林拥簇。这组建筑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特征。经过70多年的收藏,河南博物院荟萃了全省文物的精华,藏品数量达13万件之多,目前共展出文物精品3000余件。同时辅以景观、模型、沙盘、图表、电脑三维动画等现化科技手段,令观者耳目一新。
在多媒体导览显示屏的指引下,过序厅登电梯,主展馆三层的“楚国青铜艺术馆”的件件青铜国宝映入眼帘。该馆以河南淅川出土的楚国贵族墓地的珍贵青铜器为主题,截取春秋中晚期楚国青铜文化这一横断面,按照青铜器器形的分类,展出近百件青铜器,集中展示了楚国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使沉寂二千多年的惊世之作汇聚一堂。此展获国家文物局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布置在主展馆一、二层7个展厅内的“河南古文化之光”陈列,陶瓷展品种类繁多,具有时代连续性。从早期的裴岗夹沙红陶和灰陶器,到清代皇宫用瓷器,不仅涵盖了河南陶瓷的基本发展脉胳,而且包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精品。新郑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一批陶器距今七八千年,代表作品“红陶双耳壶”表现出初期陶器已融入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仰韶文化时期的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双连壶”,表明这一时期彩绘成为陶器装饰的显著特色。屈家岭文化时期的“蛋壳黑陶杯”,是用快轮制成,其壁薄如蛋壳,轻如举纱,口部、腹折部及圈足形成逐渐缩小的三重环,具有韵律之美。龙山文化时期以灰陶为主,已普遍使用轮制技术。龙山晚期的白陶,为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尊”是为数不多的原始青瓷中的精品,揭开了中国瓷器发展的序幕。宋代五大名窑中的钧、汝、官窑都在河南,尊、碗、盘、盆、洗等精品代表了陶瓷鼎盛时期的辉煌成就。
“河南古代玉器馆”在主展馆的三层,其陈列前言以线雕古代琢玉图为背衬,表现了古代制玉的全过程。陈列按玉器的用途分为礼玉、佩玉、葬玉、玩赏玉四大部分,展出125件(套)古代玉器,包含了自原始社会至明清时代近3000年的中原制玉精品。这些玉器品种齐全,涵盖面广。占展品总数70%的夏商周三代古玉,再现了中原一带玉文化的丰厚内涵。而西周和两汉时期的玉器最为精美,展现了自然精华与人文结合之美。
主展馆两侧配厅南北两个展厅的“河南古代石刻艺术馆”,展出了159件古代石刻精粹,表现了古人技艺精湛、叹为观止的雕刻技法。内容包括世俗石刻艺术和佛教造像艺术两大部分。世俗石刻艺术展览包括汉代画像石刻、陵前石刻和碑志书法艺术三个部分。佛教造像艺术展品按时代顺序分为北魏、北朝晚期、隋唐和宋元明清四个部分,均为造像珍品或世俗化的典型之作。展区的中心位置陈列的是隋唐两代雕塑艺术品。
参观完陈列,馆内突然飘来悠悠华夏古乐声,这是博物院用河南出土的上古音乐文物开发出的乐器配器演奏。博物使人明智,历史给人启示,走进河南博物院,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深厚的积淀,并为此而备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