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已经得到足够的支持与关注,在实践操作层面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实际效果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举例从课件选择、合理使用、时机把握、细节关注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合理利用;发挥优势;教学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经是被实践所证实,大家所认同的[1]。通过声、图、文并茂的班班通教学系统,不经能够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他们的本质属性,让教学过程在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多中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对比试验中,提高认同感
好的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实践,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但更离不开的是来自基层的理解。只有当一线教师真正认识到它所蕴含明显优势,才会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一起观看、分析、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课例,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交流:与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相比(1)教学关系和教学结构有何变化?(2)是怎样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数学教学的?(3)创设了怎样的学习环境?(4)教学实效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激起教师思维的火花的碰撞,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对比。
二、在对课件使用效果的时机研究中,积累经验
1.在创设情境中有效使用课件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导入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学,利用课件是教师的首选。但如何落实好“选得准、用的妙、见实效”的使用准则,也就成为了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一节为例,议定教案后,教师分头行动搜集课件,交流时收获颇丰:有从一扇门上的几何图形引出的,有从粉刷房子入手的,有从平面图形的分类切入的……其中一位教师只从网上搜索到了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图形,究其原因:说出的理由是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经验非常丰富,是探究的好资源,数学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但苦于不会进一步改造设计。这是聪明智慧的迸发,我们没有理由不各显身手,一节好课就这样诞生了,最终在区级公开课上获得一致好评[2]。
2.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使用课件
在执教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梯形面积》时,老师们从网上搜到了一个很不错的flash课件,可是在试讲时我们却发现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们对该课件进行了分解与节选,将其分成几个部分,在不同的授课时间和环节加以利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改进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课件不一定非得亲手制作,优秀的课件也不在于它有多么精美,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优化组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学会让他人为自己做嫁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解决重、难点中对比运用课件
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形式就是经常进行同课异构交流展示活动,即同一个问题多方尝试使用课件跟进解决。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公顷的认识》时,让学生正确建立100平方米到底有多大的空间表象,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问题。一位老师采用的课件是:简单的出示教材上28个学生手拉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边长1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米。而另一位老师在学生已经对新授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出示了课前学生活动时手拉手围成边长10米的正方形的视频断片,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之后,通过视频课件再次回顾,使抽象的距离变得形象直观,让丰富的信息全面冲击学生头脑,在鲜明而深刻的体验中,理性认识得到升华。这一案例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同样都用课件,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于是,我们从课件设计的投入与产出对比入手,从教师搜集制作课件付出的劳动量和课堂实际的使用效果,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得出:评价一个课件的适应与否,关键是看课件用后的实际价值。
三、研究中的几点体会
1.课件的使用不能“喧宾夺主”。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整个教学过程都用多媒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好该用时才用。
2.课件设计以适用为宜,不能“画蛇添足”。
我们曾经集备了一节低年级数学课,由两位老师授课,他们虽然做的是普通的ppt课件,但使用的效果却不同,原因在于课件在最后练习题的设置中,一位老师做的简单明了,而另一位老师则在练习题的周围放上了很多动态的卡通画,因此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被吸引到了动画上,出现了答非所问的尴尬场面。
3.课件使用前要缜密考虑学生的需求,不能忽视“细微之处”。
细节决定成败,课件设计的细微之处对于一堂数学课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课堂上使用的课件大多数是从资源库中找寻的,往往字体较小,如果为图省事拿来就用,字体小屏幕距离学生远,学生观察起来很费力,就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一般我们数学课件使用的字号以40———72为宜,尤其在做应用题练习的时候,以黑底白字最为清晰,学生看的最清楚。所以,我们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使课件真正为课堂服务[3]。
结语
总之,不管多媒体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作为辅助教师的教和辅助学生的学的一种手段。我们必须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适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才能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安之会.合理利用班班通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现代交际,2016(5):230-230.
[2]朱国琴.合理运用“班班通”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5):112-112.
[3]奉斌.利用“班班通”为数学教学开辟“新天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155-155.
关键词:合理利用;发挥优势;教学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经是被实践所证实,大家所认同的[1]。通过声、图、文并茂的班班通教学系统,不经能够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他们的本质属性,让教学过程在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多中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对比试验中,提高认同感
好的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实践,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但更离不开的是来自基层的理解。只有当一线教师真正认识到它所蕴含明显优势,才会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一起观看、分析、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课例,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交流:与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相比(1)教学关系和教学结构有何变化?(2)是怎样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数学教学的?(3)创设了怎样的学习环境?(4)教学实效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激起教师思维的火花的碰撞,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对比。
二、在对课件使用效果的时机研究中,积累经验
1.在创设情境中有效使用课件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导入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学,利用课件是教师的首选。但如何落实好“选得准、用的妙、见实效”的使用准则,也就成为了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一节为例,议定教案后,教师分头行动搜集课件,交流时收获颇丰:有从一扇门上的几何图形引出的,有从粉刷房子入手的,有从平面图形的分类切入的……其中一位教师只从网上搜索到了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图形,究其原因:说出的理由是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经验非常丰富,是探究的好资源,数学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但苦于不会进一步改造设计。这是聪明智慧的迸发,我们没有理由不各显身手,一节好课就这样诞生了,最终在区级公开课上获得一致好评[2]。
2.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使用课件
在执教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梯形面积》时,老师们从网上搜到了一个很不错的flash课件,可是在试讲时我们却发现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们对该课件进行了分解与节选,将其分成几个部分,在不同的授课时间和环节加以利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改进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课件不一定非得亲手制作,优秀的课件也不在于它有多么精美,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优化组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学会让他人为自己做嫁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解决重、难点中对比运用课件
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形式就是经常进行同课异构交流展示活动,即同一个问题多方尝试使用课件跟进解决。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公顷的认识》时,让学生正确建立100平方米到底有多大的空间表象,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问题。一位老师采用的课件是:简单的出示教材上28个学生手拉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边长1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米。而另一位老师在学生已经对新授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出示了课前学生活动时手拉手围成边长10米的正方形的视频断片,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之后,通过视频课件再次回顾,使抽象的距离变得形象直观,让丰富的信息全面冲击学生头脑,在鲜明而深刻的体验中,理性认识得到升华。这一案例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同样都用课件,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于是,我们从课件设计的投入与产出对比入手,从教师搜集制作课件付出的劳动量和课堂实际的使用效果,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得出:评价一个课件的适应与否,关键是看课件用后的实际价值。
三、研究中的几点体会
1.课件的使用不能“喧宾夺主”。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整个教学过程都用多媒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好该用时才用。
2.课件设计以适用为宜,不能“画蛇添足”。
我们曾经集备了一节低年级数学课,由两位老师授课,他们虽然做的是普通的ppt课件,但使用的效果却不同,原因在于课件在最后练习题的设置中,一位老师做的简单明了,而另一位老师则在练习题的周围放上了很多动态的卡通画,因此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被吸引到了动画上,出现了答非所问的尴尬场面。
3.课件使用前要缜密考虑学生的需求,不能忽视“细微之处”。
细节决定成败,课件设计的细微之处对于一堂数学课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课堂上使用的课件大多数是从资源库中找寻的,往往字体较小,如果为图省事拿来就用,字体小屏幕距离学生远,学生观察起来很费力,就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一般我们数学课件使用的字号以40———72为宜,尤其在做应用题练习的时候,以黑底白字最为清晰,学生看的最清楚。所以,我们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使课件真正为课堂服务[3]。
结语
总之,不管多媒体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作为辅助教师的教和辅助学生的学的一种手段。我们必须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适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才能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安之会.合理利用班班通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现代交际,2016(5):230-230.
[2]朱国琴.合理运用“班班通”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5):112-112.
[3]奉斌.利用“班班通”为数学教学开辟“新天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