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3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学生为主体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论述校园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提出了高校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三方面共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主体;校园体育文化
  一、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高校校园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整个校园为主要载体空间,以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和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为导向,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为主要内容,在大学校园独有的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中形成了特殊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生价值理念,陶冶学生情操,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活中,由于大学生的大部分基本生活都发生在校园里,他们每天在学校里居住、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行为上都要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大学是大学生人生进行系统学习的最后一站,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可以说,浓郁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和生活理念的重要保障。
  二、 校园体育文化
  1. 校园体育文化定义及构成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广大师生员工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2]校园体育文化包括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其中,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指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由高校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以及其他一切与体育相关的精神通过沉淀、凝聚、整合、提炼出来的具有校园特色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意识、体育情感、体育道德等的总和。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起着主导作用,是经过长时间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文化,决定着每个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体育工作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画报等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物质实体。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所体现出的文化并不只是体育物质本身,而是体育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透漏出来的文化气息,显示出体育智慧,能够吸引和发人的运动本能。体育制度文化介于体育精神文化与体育物质文化之间,包括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各种体育组织,只有全面完整的校园制度文化,校园体育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
  2. 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载体,以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以及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相互融合,以一种富有深刻内涵而又有丰富外延的体育文化表现在高校校园中,在心理上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行为上培养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弥补了正式的体育教学所缺陷的主动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为其进入社会后的体育理念的体育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高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持。
  三、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理念在于不仅要让学生单纯的掌握体育技术理论或方法,还要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利用学习的方法和技术形成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满足自己的运动需要,能够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健身,以保证自己的体质健康发展。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开始进行新的系统的专业化知识学习,生活节奏不再像以往紧张,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加,有些大学生沉迷于吸烟、酗酒和网络,过早的透支自己的身体。[3]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肥胖率和近视已经成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高校中度过的,只有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渗透,从精神上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从物质上吸引大学生体育行为、从制度上规范大学生体育生活,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启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转变他们的思想,从被动到主动,形成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以此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
  四、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体育文化理念
  现在大学培养追求的是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人才,这包括了专业技术、创新技能、掌握的科学技术本领、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多方面,而这多方面的因素都是建立在强健的体魄上面。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就是拥有再多的素质也是徒劳的。因此,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是整个高校工作追求的目标,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切实考虑到学生体育参与现状,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摆脱被动的体育教育,被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所影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科学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2. 加大宣传,促进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体育思维、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等都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表现出来的。因此,高校应该有计划、有层次的开展体育文化传播,加大体育文化宣传,进行体育广播、开展体育知识竞赛等,促进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使得学生在整个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中,能够体验到体育的快乐,理解到体育的深层含义,体会到体育中的运动美,懂得欣赏体育,从思想上理解体育的健康含义,能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悟体育的魅力,能够自发、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加入到校园体育队伍中来,形成终身体育价值观。
  3. 改善条件,加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物质前提和保证,以一种可见、有形的物质状态存在于高校校园中,由于现在运动项目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体育物质文化要求较多,只有拥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器材,才能吸引广大学生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合理的配置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资源,开发更多的体育项目和体育用品,达到学生的体育需求,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保障。因而,只有加大体育物质投资,修建体育场地、购置现代化体育器材,合理利用和分配现有的场地和器材,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作用,达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协调发展的目的。
  4. 完善制度,改进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发展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重要保障,是保证校园体育文化有序进行的制度载体。学校应加强全校教师的体育文化素质,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制定符合本校特色、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同时制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管理,促进体育物质文化利用达到最大化,建立学生体质档案,动态追踪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及体质发展,制定体育文化节,加强体育社团的组织与开展。同时,在发展中不断修正各项组织措施和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者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27)
  [2]王成军,山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3]亢瑾,孟令一,王大川,大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生活方式分析[J],企业导报,2014,9
  [4]梁培根,林虹,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5(32)
  [5]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8(36)
其他文献
摘要:在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马克思·韦伯首先阐述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应有之义,然后从宗教的视角探讨了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最后根据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现状去预测了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并表达了深刻的忧虑。据此,笔者联系实际,道出对本著作的感悟,并提出若干疑问。  关键词:资本主义精神;宗教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导言部分,韦伯首先描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并提出问题:无论在神学、
期刊
摘要:传统体育项目的社会价值在于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政治统一;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复兴。如何保护这些项目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彝族节日体育的功能着手对彝族节日体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可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彝族;节日体育;功能;彝族社会价值  1、彝族的社会环境  恶劣的山地生存环境阴湿潮冷使得彝族人偏爱火,火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去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营销已经被很多企业所青睐。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它的兴起也使得微博营销迅速成为被各大企业关注和使用的营销利器。本文就微博营销展开论述,主要分析了企业微博营销现存的问题,为中国企业开展微博营销提出一定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微博;微博营销;策略  一、 微博营销的概念及特点  1.1 微博概念。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基于一个用户关系信
期刊
摘要: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设计在世界设计史上也有浓重的一笔,然而在近代由于某种不和谐的原因,我国的设计与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在近代,西方国家因工艺美术运动而崛起同时在设计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中式设计又何去何从?  关键词:演变;搭配;改变用途;融合  在外国设计师眼中,东方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在这个国家古老的建筑风格中蕴含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中式的风格将脱掉古老、死板与之
期刊
摘要:隐喻研究现在属于认知语言学,也就是要根据语言环境的文化、文学、上下文的的不同需要翻译者有自己一定的认知。不过在这之前,是属于修辞学。不过隐喻的翻译还是有一定规律而言的。所以本文是从概念隐喻的角度为切入点,把握其中的深层实质,认识到翻译过程其实渗透着翻译者的认知。不过,对于翻译的最终评价是不一致的,也就是不均等的翻译体现。因此,有必要对隐喻恰当的进行解读。  关键词:隐喻翻译;语境;概念隐喻;
期刊
摘要:繁昌方言属于吴语宣州片,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字词,对于方言的考释,不仅可以研究方言,同时也能通过其观察汉语的演变发展。  关键词:繁昌; 方言; 考释  繁昌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北临长江,南倚皖南山系,东北部与芜湖市接壤,西南部与铜陵市相接。境内的主要方言是以城关话为代表,通行各个圩区的繁昌话,其受到江淮官话和宣州吴语的共同影响,具有两种方言的共同特点。繁昌县方言中有很多独特的方言词和
期刊
摘要:嵇康是魏晋时期有名的名士,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一起倡导玄学之风尚,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并以此化解思想与生活中矛盾。“越名教而任自然”实际上是嵇康的生活原则。  关键词:嵇康;生活原则  生活于曹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漩涡中心的嵇康是痛苦的、可悲的。他的性格、生活原则和生活经历决定了他最终必将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选择隐居。是为了躲避司马氏的征召,他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尚奇”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清代小说家李渔在创作小说《十二楼》时,也自觉地把“尚奇观”渗透其中。而创新就是对“尚奇”的最佳注解,李渔小说创作理念表现出一种有意的创新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他对小说题材选择上的“惟陈言之务去”,也渗透在情节与角色设置的独特与新鲜。文章主要探析《十二楼》对“红娘”这一固定角色设置的超越,以管窥李渔小说作品显示出“篇篇竞异,字字出奇”的境界之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学虽是一门理论学科,但是在学习和把握它的过程中应该要与实践的田野工作相结合。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简单阐述了在学习和研究中国民族音乐时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学;理论;实践;田野工作;意义  民族音乐学——这个最早被称为“比较音乐学”的音乐学学科,由“民族学”与“音乐学”两个方面结合形成。自五四运动以来,从王光祈先生首次提出的“对各民族音乐比较批评”思想起,以中
期刊
摘要:色彩是服装设计(款式、面料、色彩、工艺)的四要素之一,色彩能更好地向人们展示设计师想表达的主题和文化蕴涵。很多著名的设计师除了在款式面料上变化之外,更多的体现在色彩上的变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把色彩的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既要掌握传统色彩,更要掌握流行色彩,这样才能更好的向人们掌握服装的灵魂,让服装充满活力与生命!  关键词:色彩;情感;服装设计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色彩让万物充满了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