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困难 把握机遇努力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十二五”简要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区商务和口岸系统认真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内贸流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牧区和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大宗农产品产区错峰冷藏设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等项目进展顺利。共建设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暨便民连锁超市1.6万个,配送中心146个,乡镇商贸中心27个,信息化改造农家店8100个。完善城镇社区市场体系建设,开展了农超对接、标准化菜市场、社区商业“15分钟便民商圈”试点项目,保障了城镇居民便利消费。全区现有5000平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708个,比“十一五”末增加70%,年均增长11%。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区的市场统计监测体系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保障了市场供应。履行自治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每年举办“消费促进月”活动,累计参与企业7181家,实现销售额142.67亿元。通过举办中蒙博览会、民交会、中俄蒙美食节、二连浩特洽谈会、薯洽会等会展活动,为企业产品推介、群众消费搭建平台。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三是对外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进出口额从2010年的87.2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27.5亿美元,年均增长7.9%。全区外贸进出口备案实绩企业1万多家,较“十一五”末增加4283家。认定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4个,自治区示范基地17个、进口基地4个、进出口基地龙头企业34家,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1个,自治区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10个、龙头企业10个。全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累计110.96亿美元,是“十一五”的2.1倍,年均增长10%。
  四是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连续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举办经贸合作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厦洽会、渝洽会、西洽会等国内展会,为引进外资搭建平台、拓宽渠道。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97.8亿美元,比“十一五”增长53.3%。利用外资结构明显改善,投资从能源、化工等传统领域,扩展到城市基础设施、商业零售、金融服务等领域,制造业、农牧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领域利用外资占比不断提高。
  五是境外投资快速发展。境外投资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 2010年核准在23个国家和地区165个投资项目,2015年增加到38个国家和地区454家投资企业。五年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73.8亿美元,年均增长33.8%。投资合作领域更加广泛,从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农业种植,拓展到资本运营、物流仓储运输、电力冶金、房地产开发、制造业等领域。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入。
  六是口岸建设和发展步伐加快。相继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了边境铁路、公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陆港建设步伐,口岸通关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陆港等多种通关方式并存的口岸开放格局,跨入全国多口岸省区行列。五年累计进出境货运量3.34亿吨,比“十一五” 增长78.2%,年均增速4.7%;客运量2300.4万人次,比“十一五” 增长23.7%,年均增速1.3%。
  七是向北开放深入推进。出台了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加快了各类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赤峰保税物流中心、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先后获批,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顺利推进;在自治区和俄罗斯、蒙古国举办了各类展洽交流活动,积极为深化合作搭建平台。
  二、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商务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困难更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部署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和主要举措,极大鼓舞和振奋了发展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新常态下商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的深入推进,为我区扩大开放带来了宝贵机遇,我区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特别是在构建“中俄蒙经济走廊”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要正视困难,把握机遇,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探索新思路,谋划新举措。2016年,围绕新的目标,全区商务和口岸工作重点如下:
  (一)围绕我区商务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八个专项行动”
  一是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行动。主动与国家流通节点城市规划对接,在全区选择30家“示范性定点批发市场”,培育构建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农产品零售市场网络,扩大农超对接社区直销网点、便民菜店、流通骨干企业连锁销售网点等,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满足城市居民需求。
  二是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提升行动。继续实施电子商务规划,推进示范引导工程。支持4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招商和建设工作,提升规模和服务功能,以基地规模化带动电子商务产业化。培育4-6个自治区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8-10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三是商务数据体系完善行动。借助国家和自治区加快实施大数据战略的时机,加强与海关、统计、外汇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完善市场监测和内外贸统计体系,提升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打击侵权假冒专项整治行动。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5〕77号),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以出口非洲、阿拉伯、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品为重点,推进“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   五是跨境电商发展行动。制定出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有条件的盟市争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鼓励引导盟市、企业重点开展对俄罗斯、蒙古国B2B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建立海外仓和展示中心,帮助跨境物流平台企业实施“俄蒙通”项目。
  六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开拓行动。发挥区位优势,继续深化对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合作,扩大向北开放。组织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展和印度尼西亚机电产品展,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研究,扩大机电设备、装备制造产品、农畜产品和特色优势产品出口。
  七是重点园区推进行动。继续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与蒙方加强对接磋商,推动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和申报工作。支持企业承担好国家“中俄森林资源合作利用第六期规划”项目任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边境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抓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申报、筹建工作,争取年内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锡盟、巴彦淖尔市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完成满洲里综合保税区验收并封关运营。
  八是职业素养提升行动。开展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勤政廉政建设,筑牢干部队伍的职业操守。强化业务培训和政策宣讲,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业务和法律法规知识水平,解决本领恐慌问题。结合工作重点,开展专题调研和研讨,提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推进法治商务部门建设。
  (二)按照商务部试点和我区重点项目计划,继续推动“九项建设工程”
  一是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质量提升工程。依据各盟市建设工作实际情况,以查漏补缺、运营维护、巡查管理为重点,对存量进行升级改造,对增量进行总体平衡,全面提升“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工程质量。
  二是农产品跨区域流通工程。推进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接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布局,积极参与“京津冀市场集群”、“东北市场集群”、“陕甘宁市场集群”对接活动,完善区域农产品流通网络布局。探索支持“异地仓储冷链配套”项目建设,重点提升产地预冷、包装分级、冷藏保鲜和信息化水平,增强农畜产品错峰上市能力;改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畅通农畜产品流通渠道。
  三是特色农畜产品网销工程。加快建设以政府共享追溯信息为前提,企业投资市场运营为方向,责任主体和流向管理为核心,追溯码、物联网等为载体,覆盖全过程的网销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研究支持在区外重要流通节点城市,以多种模式共建“仓储、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一体化的网销农畜产品中转仓,供区内电商企业共享共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提升特色农畜产品网销竞争力。
  四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程。按照国家要求开展综合示范工作。通过信息化改造便民连锁超市和“互联网+”现代技术的应用,创新农村牧区流通网络机制,完善电商服务平台功能,强化示范效应,促进农畜产品进城和日用消费品下乡。
  五是养老服务产业市场化试点工程。与自治区财政部门就资金募集、运营、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协商,推动试点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自治区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业企业和人员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六是肉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程。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年内完成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和赤峰市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七是品牌建设促进工程。开展“老字号”认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品牌,引导第三方机构或商贸流通企业围绕品牌培育开展市场策划、品牌孵化。打造电商品牌,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重点以羊绒制品为切入点,探索建立个性化消费的C2F电子商务品牌。引导自治区知名企业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建设网络专卖店、网上商城、网上交易平台等。多渠道发展品牌,鼓励产业集中、特色明显的地区创建地理标志和知名商标。
  八是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工程。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建设境外仓储物流基地(包括海外仓)、批发零售市场和专卖店,建立海外自有营销渠道,增强外贸发展能力。
  九是电子口岸建设工程。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大力扶持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和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提升全区口岸电子化、信息化水平。把内蒙古电子口岸建设成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牵头落实好“六项改革任务”
  一是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全面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会议精神,制定推进自治区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出台自治区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自治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是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自治区稳定外贸增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意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企业“走出去”指导意见,推动自治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三是推动建立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积极与蒙方对接,推动中蒙两国签署《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有序推进建设工作。
  四是加快自由贸易区申报进程。全面开展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学习借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申报工作。
  五是深化大通关改革。按照自治区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逐步实现全区口岸“三互”大通关建设全覆盖。发挥区位优势,强化与内陆、沿海地区通关协作。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扩大并完善出口加工区的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等功能。
  六是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落实好加快自治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实施方案,扶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本文系作者在全区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有删节)
  责任编辑:杨再梅
其他文献
摘 要:内蒙古自然保护地数量多、类型全,但自然保护地整体水平不高,自然保护地体系尚未建立,保护地法规政策、划定标准、管理管护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内蒙古自然保护地概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旨在促进内蒙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打造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体系 生态保护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习近平
摘 要:增强内蒙古自治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的“十三五”战略部署。本文针对科技支撑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提出了发挥地方优良畜种潜力,鼓励规模化进口种畜(种牛、种羊),扩大纯种繁育数量,提质增量满足市场需求;拓宽畜产品生产渠道,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率,实施“增肉计划”;拓宽饲草资源广度,为畜牧业良性发展做好基础保障;制定牛、羊肉胴体等级标准,
摘 要:北京是全国民族成分齐全的散杂居城市,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使北京市的民族工作在全国影响显著。北京市针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加强和创新首都民族工作的社会服务和管理机制,这对全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北京 民族工作 服务管理 机制创新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是全国民族成
摘 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欠发达地区增长也需要实现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转型。内蒙古应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上勇于创新,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产业集群、形成新动能。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理念,推进内蒙古创新发展。  关键词:发展实体经济 创新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国家现代社会主要矛盾主战场向农村牧区的深度延伸,是有效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向农村牧区的深度延伸,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农村牧区的深度延伸,是国家实施“两步走”中国梦总体目标向农村牧区的深度延伸。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式,放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统筹兼顾,综合施策。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内蒙古首要的是加快推进农村牧区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指出,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理念,打造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关键词:生态文明 亮丽风景线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草原似乎早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