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本文分析了甲状腺瘤治疗过程中小切口切除术改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64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方式对64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32例,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进行治疗,参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切除手术,实验组予以小切口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经不同切除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后,实验组住院时间、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甲状腺瘤中应用小切口切除术可以明显提升应用效果,改善手术各项指标,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创伤、伤口美观,同时也能够降低发病几率,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甲状腺瘤治疗 小切口切除术 应用效果
甲状腺瘤一般都是因为甲状腺滤泡病变引发的良性肿瘤,甲状腺瘤发病率达到70~80%,甲状腺瘤是一种单克隆性肿瘤,以往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切除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本文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为进一步研究甲状腺瘤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
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选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64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方式对64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进行治疗,参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切除手术,实验组予以小切口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效果,实验组(n=32)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4岁,中位年龄为(33.23±5.68)岁,病程周期为0.5~5年不等;参照组(n=32)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为(34.32±5.56)岁,病程周期为1~6年不等。利用统计学软件研究两组患者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患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1.2 方法
手术之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保证能够顺利进行手术。参照组予以传统切除手术,麻醉患者颈丛,切开胸锁关节上方2 cm位置,朝着胸锁乳突肌外缘两端延伸切口,切口适当延长到甲状腺瘤中,分离皮下组织和皮肤,利用高频电刀游离颈前筋以及颈阔肌膜,对结蹄组织进行疏松,切除游离的甲状腺叶,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切除状态,术后彻底止血,缝合患者伤口。
实验组麻醉患者颈丛,患者始终保持仰卧位,伸直颈部,切开甲状腺表面锁骨上方1~2 cm位置,通过皮下肌注射肾上腺素,分离皮肤组织,在距离甲状腺瘤0.5~1 cm位置停止,只需要切开颈白线,手术中不可以结扎或者切断颈前静脉,不可以对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腺肌造成损伤。利用皮钳朝着两侧牵拉皮肤,观察甲状腺瘤情况,确认是良性以后进行切除,用止血钳对伤口进行止血,彻底止血以后封闭患者切口[2]。
1.3 观察指标
治疗两组甲状腺瘤患者以后,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P<0.05的时候,存在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分析所有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经过护理以后两组患者都痊愈出院,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甲状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良性肿瘤,患者体内出现甲状腺滤泡病变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大约占据甲状腺瘤总发病率的70~80%。甲状腺瘤实际上是一种单克隆性肿瘤,所以,临床治疗中利用手术切除技术来治疗甲状腺瘤患者。
传统切除甲状腺瘤手术中需要横断患者颈前肌群,患者损伤机体程度和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对治疗后甲状腺瘤患者恢复造成影响,以至于形成比较大的切口,影响手术后恢复效果,并且切除手术后存在明显疤痕,患者不认可这种手术方式,此外,手术中完全切除患者颈阔肌和颈前肌,切除手术以后出现皮肤、甲状腺、皮下、颈前肌群等组织粘连的现象,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粘连程度和粘连层次是不同的,患者手术以后容易影响发音功能和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严重可能改变颈部形态,降低患者手术效果和日后生活质量。
综上,随着国家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小切口切除术应用在甲状腺瘤治疗中,不需要对患者颈部肌群进行横断处理,利用纵切形式来对患者颈白线进行直接切除甲状腺瘤,手术之后不再需要缝扎颈部浅静脉,降低患者术后损伤机体的程度,治疗甲状腺瘤中小切口切除术具备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愈合迅速、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成为临床中一种有效治疗甲状腺瘤的方式[3]。
参考文献
[1] 杨晏东.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5):52-53.
[2] 张艳阳.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24-1925.
[3] 洪钟光,林树德.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4,(20):4415-4415.
【关键词】 甲状腺瘤治疗 小切口切除术 应用效果
甲状腺瘤一般都是因为甲状腺滤泡病变引发的良性肿瘤,甲状腺瘤发病率达到70~80%,甲状腺瘤是一种单克隆性肿瘤,以往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切除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本文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为进一步研究甲状腺瘤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
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选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64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方式对64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进行治疗,参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切除手术,实验组予以小切口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效果,实验组(n=32)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4岁,中位年龄为(33.23±5.68)岁,病程周期为0.5~5年不等;参照组(n=32)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为(34.32±5.56)岁,病程周期为1~6年不等。利用统计学软件研究两组患者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患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1.2 方法
手术之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保证能够顺利进行手术。参照组予以传统切除手术,麻醉患者颈丛,切开胸锁关节上方2 cm位置,朝着胸锁乳突肌外缘两端延伸切口,切口适当延长到甲状腺瘤中,分离皮下组织和皮肤,利用高频电刀游离颈前筋以及颈阔肌膜,对结蹄组织进行疏松,切除游离的甲状腺叶,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切除状态,术后彻底止血,缝合患者伤口。
实验组麻醉患者颈丛,患者始终保持仰卧位,伸直颈部,切开甲状腺表面锁骨上方1~2 cm位置,通过皮下肌注射肾上腺素,分离皮肤组织,在距离甲状腺瘤0.5~1 cm位置停止,只需要切开颈白线,手术中不可以结扎或者切断颈前静脉,不可以对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腺肌造成损伤。利用皮钳朝着两侧牵拉皮肤,观察甲状腺瘤情况,确认是良性以后进行切除,用止血钳对伤口进行止血,彻底止血以后封闭患者切口[2]。
1.3 观察指标
治疗两组甲状腺瘤患者以后,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P<0.05的时候,存在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分析所有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经过护理以后两组患者都痊愈出院,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甲状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良性肿瘤,患者体内出现甲状腺滤泡病变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大约占据甲状腺瘤总发病率的70~80%。甲状腺瘤实际上是一种单克隆性肿瘤,所以,临床治疗中利用手术切除技术来治疗甲状腺瘤患者。
传统切除甲状腺瘤手术中需要横断患者颈前肌群,患者损伤机体程度和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对治疗后甲状腺瘤患者恢复造成影响,以至于形成比较大的切口,影响手术后恢复效果,并且切除手术后存在明显疤痕,患者不认可这种手术方式,此外,手术中完全切除患者颈阔肌和颈前肌,切除手术以后出现皮肤、甲状腺、皮下、颈前肌群等组织粘连的现象,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粘连程度和粘连层次是不同的,患者手术以后容易影响发音功能和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严重可能改变颈部形态,降低患者手术效果和日后生活质量。
综上,随着国家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小切口切除术应用在甲状腺瘤治疗中,不需要对患者颈部肌群进行横断处理,利用纵切形式来对患者颈白线进行直接切除甲状腺瘤,手术之后不再需要缝扎颈部浅静脉,降低患者术后损伤机体的程度,治疗甲状腺瘤中小切口切除术具备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愈合迅速、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成为临床中一种有效治疗甲状腺瘤的方式[3]。
参考文献
[1] 杨晏东.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5):52-53.
[2] 张艳阳.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24-1925.
[3] 洪钟光,林树德.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4,(20):4415-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