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商业银行不断发展,风险也随之而来。风险的双面性决定了风险既可以带来利益,也可以带来危害的本质。因此,探讨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以及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现状及其风险管理体系发展现状,简要探讨其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各种风险的防控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
一、 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风险
(一)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发展情况不同,两者的流动性不协调。由于商行短期存款占全部存款比例较大,若商业银行没有及时收集到维持中长期贷款的资金,极有可能导致其出现短存长贷现象,造成流动性风险。
(2)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没有吸引力,造成客户资源的流失。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大大减少,直接造成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3)商业银行缺乏管理流动性风险的意识且管理机制不健全。
2.外部原因
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发展及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都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而产生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流动性风险防控是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经营的关键组成,流动性风险降低有利于商行的经营发展。
从存款业务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降低促进商行以更加合适优惠的利率吸收存款。从贷款业务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下降,可以使商业银行开展风险更高的贷款业务,使商业银行有能力承担更大的风险,获取更多的收益。
(三) 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只增不减,对此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在综合考虑商业银行各种实际因素后,建立健全的包括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分析,风险值上下限设定,风险承担能力,风险管理方法,应对策略等一系列的管理体系。同时,应该确保风险管理体系在每个工作环节都能严格执行。另外,还需要完善流动性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进一步研究相关科学技术,使管理机制更加精确。
(2)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资产与负债的期限搭配进行有效的调整,积极解决资产流动性与负债流动性不一致的问题。商。
(3)针对目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各种高收益理财工具的出现,商业银行应努力适应市场的变化趋势,积极应对资金的流失现象,采用金融创新方法,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经营的市场风险
(一)商业银行经营的市场风险及分类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是由市场因素的变动导致其遭遇亏损的风险。市场风险按照市场因素的标准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类:
利率风险,指因利率水平上下浮动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利润水平,导致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
汇率风险,指汇率水平的波动导致商业银行在与外币相关的业务中发生亏损的风险。
股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股票价格产生变动导致其盈利或亏损的可能。
商品风险,与股票风险一样,都是出于资产价值的变动使商业银行面临损失或获取收益的可能。
(二)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能增加商业銀行的收益,也会扩大商业银行的损失,甚至导致银行破产。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主要是增加银行业的竞争,影响并改变竞争模式;推进商业银行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系;加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影响并逐渐改善经营模式。股票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会受商业银行与股票市场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股票市场与商业银行之间既可以相互促进发展,同时也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三)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1)商行应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实施不同于当前运营机制的战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同质性明显,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应将自身业务种类庞大、范围广泛的经营特点转变为注重业务质量与效益的经营模式。
(2)商业银行应拓展客户基础,提升自身在决定价格方面的能力。若商业银行能抓住机遇,提前创新产品,并提高定价能力,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3)合理确定偏好,强化风险管控。商业银行应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来调整风险防范策略。在提高风险偏好时,也应该注重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并建立与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偏好,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商业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
(一)商业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指办理贷款或其他业务的客户没有遵守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同,未按期偿还债务等因失信导致商业银行遭遇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不单指代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机构的道德素质问题,也指代其能力问题。债务人可能有意愿按期偿还款额,但是由于某种问题没有能力返还贷款金额。
(二)商业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的成因
(1)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的控制预测的相关程序不够完备,缺乏对客户的信用信息管理维护。
(2)借款人缺乏还款意识,或者没有还款能力,这也是信用风险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借款人的问题,银行不能及时收回款项和利润。
(三)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首先,借款人不能及时偿还贷款所带来的信用风险会影响银行的资金流动性,甚至带来流动性风险;其次,商业银行自身所带来的信用风险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经营。
(四)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目前,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防范信用风险应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增加自我约束力;把风险管理能力与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素质。
二是商业银行应建立并完善顾客信息的数据系统,并确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系统可以对贷款人起到督促监管的作用,加强贷款人的还款意识。
三是加强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监督管理。
四、总结
近几年,因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而出现的各种高收益的理财工具抢占了商业银行的部分存款市场,导致商业银行出现短期的流动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金融创新,增加自身竞争力,但同时也需要注重把握力度,不可急于求进。随着我国对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逐步重视,商业银行应该完备该方面的管理与防范。控制信用风险的关键在于完善客户信用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关的信用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白晓琴(1992-)女,山西省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理论.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
一、 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风险
(一)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发展情况不同,两者的流动性不协调。由于商行短期存款占全部存款比例较大,若商业银行没有及时收集到维持中长期贷款的资金,极有可能导致其出现短存长贷现象,造成流动性风险。
(2)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没有吸引力,造成客户资源的流失。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大大减少,直接造成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3)商业银行缺乏管理流动性风险的意识且管理机制不健全。
2.外部原因
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发展及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都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而产生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流动性风险防控是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经营的关键组成,流动性风险降低有利于商行的经营发展。
从存款业务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降低促进商行以更加合适优惠的利率吸收存款。从贷款业务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下降,可以使商业银行开展风险更高的贷款业务,使商业银行有能力承担更大的风险,获取更多的收益。
(三) 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只增不减,对此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在综合考虑商业银行各种实际因素后,建立健全的包括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分析,风险值上下限设定,风险承担能力,风险管理方法,应对策略等一系列的管理体系。同时,应该确保风险管理体系在每个工作环节都能严格执行。另外,还需要完善流动性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进一步研究相关科学技术,使管理机制更加精确。
(2)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资产与负债的期限搭配进行有效的调整,积极解决资产流动性与负债流动性不一致的问题。商。
(3)针对目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各种高收益理财工具的出现,商业银行应努力适应市场的变化趋势,积极应对资金的流失现象,采用金融创新方法,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经营的市场风险
(一)商业银行经营的市场风险及分类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是由市场因素的变动导致其遭遇亏损的风险。市场风险按照市场因素的标准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类:
利率风险,指因利率水平上下浮动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利润水平,导致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
汇率风险,指汇率水平的波动导致商业银行在与外币相关的业务中发生亏损的风险。
股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股票价格产生变动导致其盈利或亏损的可能。
商品风险,与股票风险一样,都是出于资产价值的变动使商业银行面临损失或获取收益的可能。
(二)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能增加商业銀行的收益,也会扩大商业银行的损失,甚至导致银行破产。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主要是增加银行业的竞争,影响并改变竞争模式;推进商业银行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系;加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影响并逐渐改善经营模式。股票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会受商业银行与股票市场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股票市场与商业银行之间既可以相互促进发展,同时也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三)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1)商行应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实施不同于当前运营机制的战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同质性明显,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应将自身业务种类庞大、范围广泛的经营特点转变为注重业务质量与效益的经营模式。
(2)商业银行应拓展客户基础,提升自身在决定价格方面的能力。若商业银行能抓住机遇,提前创新产品,并提高定价能力,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3)合理确定偏好,强化风险管控。商业银行应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来调整风险防范策略。在提高风险偏好时,也应该注重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并建立与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偏好,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商业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
(一)商业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指办理贷款或其他业务的客户没有遵守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同,未按期偿还债务等因失信导致商业银行遭遇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不单指代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机构的道德素质问题,也指代其能力问题。债务人可能有意愿按期偿还款额,但是由于某种问题没有能力返还贷款金额。
(二)商业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的成因
(1)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的控制预测的相关程序不够完备,缺乏对客户的信用信息管理维护。
(2)借款人缺乏还款意识,或者没有还款能力,这也是信用风险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借款人的问题,银行不能及时收回款项和利润。
(三)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首先,借款人不能及时偿还贷款所带来的信用风险会影响银行的资金流动性,甚至带来流动性风险;其次,商业银行自身所带来的信用风险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经营。
(四)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目前,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防范信用风险应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增加自我约束力;把风险管理能力与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素质。
二是商业银行应建立并完善顾客信息的数据系统,并确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系统可以对贷款人起到督促监管的作用,加强贷款人的还款意识。
三是加强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监督管理。
四、总结
近几年,因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而出现的各种高收益的理财工具抢占了商业银行的部分存款市场,导致商业银行出现短期的流动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金融创新,增加自身竞争力,但同时也需要注重把握力度,不可急于求进。随着我国对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逐步重视,商业银行应该完备该方面的管理与防范。控制信用风险的关键在于完善客户信用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关的信用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白晓琴(1992-)女,山西省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