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协调完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起着主体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备得再好,讲得再眉飞色舞,如果离开学生的参与,难免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任何意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平等、民主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尊重学生,给学生以足够的耐心与爱心,这样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学生才能想说,敢说,争着说。
教学中常发现,一个问题的出现,如果连续有几个同学回答不出来,有些教师就会显得没有耐心,甚至有的还会脸色一变,大声训斥:“真蠢!真笨!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接下来的气氛可想而知,学生怎么还会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情愉快时,感觉、观察都比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在对孩子有耐心,孩子才会有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平时的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就会对数学有一种亲切、自然、真实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增强参与意识。
如在教学一年级“位置”这一单元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站成一排,小明的前边有6个人,后边有4个人,这排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大都会算成6 4=10。我在教学类似的问题时,不给学生讲怎么算,而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学:一天,王老师为学校买了12把椅子,回到学校后,他把所有的椅子摆成一排,然后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开始清点自己的椅子,王老师在他的前面数了有6张椅子,后面数了有5把椅子,王老师大叫起来:“糟啦,我的椅子掉了一把,这次我赔定了。”当故事一讲完,同学们就大笑起来,争先恐后的抢着说:“王老师的椅子没有掉,而是忘了没把自己坐的那把数进去。”这样寓教于乐,原来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在一个把简单的故事中得到了解决,印象深刻,轻松愉快地就把知识掌握了。
三、采用多种激励机制,焕发新的参与动力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时,自身将会有一种愉悦感,自豪感!如能再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将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教学中可以采用语言激励。有位诗人说过,赞美如阳光,这道阳光如果运用得当,会照亮学生情感的一片晴空。在课堂上,学生的各种好的表现,老师都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表扬、肯定,这样在教师的激励中,不仅被表扬的孩子更加充满信心也能让其他的孩子受到感染,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向表现好的孩子学习。除了多用鼓励性语言外,还可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项:得奖者发一个笑脸,每到一个月比一比谁得到的笑脸多。
四、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参与动机
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特点,恰当运用一些直观教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又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角的认识”中,有一个知识点: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我运用电视机上两根有伸缩性的天线作为教具。我先两根天线压缩到最短,形成一个角,教者握住角的两边,让两个学生上来把角的两边延长,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通过这一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接着,我又让两位同学上来走路,观察发现一个同学迈开的步子大,另一个同学迈开的步子小。从而发现:两脚叉开的大,所以迈出的步子大;两脚叉开的小,所以迈出的步子小。“大家想一想,叉开的两脚组成的图形象什么?”生答:“角”“现在谁能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知识点就在学生不经意的操作中得以理解。
五、设置认知冲突,增强参与激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通过巧设认知冲突,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知道的迫切心理,促使其主动参与大胆探索。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125×24。
师:同学们能口算这道算式的积吗?(学生都表示不能,教师马上写出积是3000,这是全班同学发出“啊”的惊奇心。
接着教师又写出算式125×56
师:这道算式老师也能很快口算出积。(接着写出积是7000,学生都非常激动,认为老师太神了。)
学生在“惊讶”“神奇”之余,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投入到探求中去。
六、巧编童话故事,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只要课堂里有故事,孩子们就会显出极高的情绪。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我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入: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开始一起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在休息一天。”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在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那么在这个月里,他可以选哪个日子去呢?你能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一、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平等、民主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尊重学生,给学生以足够的耐心与爱心,这样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学生才能想说,敢说,争着说。
教学中常发现,一个问题的出现,如果连续有几个同学回答不出来,有些教师就会显得没有耐心,甚至有的还会脸色一变,大声训斥:“真蠢!真笨!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接下来的气氛可想而知,学生怎么还会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情愉快时,感觉、观察都比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在对孩子有耐心,孩子才会有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平时的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就会对数学有一种亲切、自然、真实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增强参与意识。
如在教学一年级“位置”这一单元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站成一排,小明的前边有6个人,后边有4个人,这排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大都会算成6 4=10。我在教学类似的问题时,不给学生讲怎么算,而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学:一天,王老师为学校买了12把椅子,回到学校后,他把所有的椅子摆成一排,然后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开始清点自己的椅子,王老师在他的前面数了有6张椅子,后面数了有5把椅子,王老师大叫起来:“糟啦,我的椅子掉了一把,这次我赔定了。”当故事一讲完,同学们就大笑起来,争先恐后的抢着说:“王老师的椅子没有掉,而是忘了没把自己坐的那把数进去。”这样寓教于乐,原来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在一个把简单的故事中得到了解决,印象深刻,轻松愉快地就把知识掌握了。
三、采用多种激励机制,焕发新的参与动力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时,自身将会有一种愉悦感,自豪感!如能再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将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教学中可以采用语言激励。有位诗人说过,赞美如阳光,这道阳光如果运用得当,会照亮学生情感的一片晴空。在课堂上,学生的各种好的表现,老师都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表扬、肯定,这样在教师的激励中,不仅被表扬的孩子更加充满信心也能让其他的孩子受到感染,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向表现好的孩子学习。除了多用鼓励性语言外,还可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项:得奖者发一个笑脸,每到一个月比一比谁得到的笑脸多。
四、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参与动机
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特点,恰当运用一些直观教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又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角的认识”中,有一个知识点: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我运用电视机上两根有伸缩性的天线作为教具。我先两根天线压缩到最短,形成一个角,教者握住角的两边,让两个学生上来把角的两边延长,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通过这一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接着,我又让两位同学上来走路,观察发现一个同学迈开的步子大,另一个同学迈开的步子小。从而发现:两脚叉开的大,所以迈出的步子大;两脚叉开的小,所以迈出的步子小。“大家想一想,叉开的两脚组成的图形象什么?”生答:“角”“现在谁能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知识点就在学生不经意的操作中得以理解。
五、设置认知冲突,增强参与激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通过巧设认知冲突,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知道的迫切心理,促使其主动参与大胆探索。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125×24。
师:同学们能口算这道算式的积吗?(学生都表示不能,教师马上写出积是3000,这是全班同学发出“啊”的惊奇心。
接着教师又写出算式125×56
师:这道算式老师也能很快口算出积。(接着写出积是7000,学生都非常激动,认为老师太神了。)
学生在“惊讶”“神奇”之余,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投入到探求中去。
六、巧编童话故事,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只要课堂里有故事,孩子们就会显出极高的情绪。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我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入: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开始一起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在休息一天。”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在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那么在这个月里,他可以选哪个日子去呢?你能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