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尤为重要。
数学 概念 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进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呢?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通过多途径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与需要而产生的,许多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根据数学概念产生的方式及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采用猜想、归纳的方法来引入。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學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概念的引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观察一类事物的实例,并通过猜想、判断并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形成某个概念的过程。引入概念时,教师要很好的体现主导作用,要注意引好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及数学归纳推理的严密性。第一:选择实例应注意代表性;第二:概括特点要注意准确性。第三:引进概念要突出必要性。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可以从实际应用与数学本身的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
2、理解概念的逻辑性
数学概念可分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概念的“质”,也就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本质属性);二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所有对象的和)。假如把一个概念当作一个集合,那么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集合里的元素的所有的共同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这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全体。内涵和外延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就不能不涉及到概念的外延的问题。同时,概念的外延还有大小之分,外延大的叫做种概念,外延小的则叫做属概念。当然,种概念与属概念也并不是绝对的,有理数对实数来说是属概念,但它对整数来说又是种概念。一个概念,可能有许多的属概念。一个属概念与其他的属概念本质上的差别又称为属差。要想给某一概念下定义,首先应先向学生指出与被定义的概念最接近的概念是什么,再紧接着指出被定义概念的属差,即概念定义=种概念+属差。
为了使学生能明确被定义的概念,教师就得先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找到与其最邻近的种概念及其属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把握定义中的关键字句,弄清概念间的区别和它们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加深对概念外延的理解。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从不同侧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它系统化、网络化,这样就不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模糊,从而导致错误地运用。相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贮藏,有利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3、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素养
主要是让学生做到“五会”即:会理解、会记识、会表达、会比较、会举例。
1)理解概念要透彻。数学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走极端,一种是认为数学概念不重要,一带了之或者让学生看一看就完事了,而认为要把更多时间花在做题,特别是难题和中考常见题型上,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下,不能更好地利用概念分析或解决问题,而另一种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好数学概念,而又把这种掌握理解为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惜代价守学生背,罚学生抄凡十遍,甚至上百遍,这样学生即使记得了概念,也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用,怎么用,因而数学概念的教学应重在理解。
2)记识概念要深刻。数学概念不仅仅要理解,还要对重要的概念、定理、定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必要的识记。识记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理解来帮助记忆,通过记忆来加深理解。
3)表述概念要准确。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促进内化。表述概念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必按课本原文逐字表述。
4)比较概念要鉴别。有比较才会有鉴别。许多数学概念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用新概念时,要联系己讲的概念,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5)运用概念要灵活。在提问数学概念时,有的学生会按照课本内容回答得一字不差,但是要他举个例子,想了半天却举不出来或举错例子,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这说明学生不是真懂。
4、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数学 概念 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进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呢?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通过多途径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与需要而产生的,许多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根据数学概念产生的方式及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采用猜想、归纳的方法来引入。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學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概念的引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观察一类事物的实例,并通过猜想、判断并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形成某个概念的过程。引入概念时,教师要很好的体现主导作用,要注意引好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及数学归纳推理的严密性。第一:选择实例应注意代表性;第二:概括特点要注意准确性。第三:引进概念要突出必要性。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可以从实际应用与数学本身的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
2、理解概念的逻辑性
数学概念可分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概念的“质”,也就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本质属性);二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所有对象的和)。假如把一个概念当作一个集合,那么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集合里的元素的所有的共同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这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全体。内涵和外延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就不能不涉及到概念的外延的问题。同时,概念的外延还有大小之分,外延大的叫做种概念,外延小的则叫做属概念。当然,种概念与属概念也并不是绝对的,有理数对实数来说是属概念,但它对整数来说又是种概念。一个概念,可能有许多的属概念。一个属概念与其他的属概念本质上的差别又称为属差。要想给某一概念下定义,首先应先向学生指出与被定义的概念最接近的概念是什么,再紧接着指出被定义概念的属差,即概念定义=种概念+属差。
为了使学生能明确被定义的概念,教师就得先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找到与其最邻近的种概念及其属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把握定义中的关键字句,弄清概念间的区别和它们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加深对概念外延的理解。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从不同侧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它系统化、网络化,这样就不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模糊,从而导致错误地运用。相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贮藏,有利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3、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素养
主要是让学生做到“五会”即:会理解、会记识、会表达、会比较、会举例。
1)理解概念要透彻。数学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走极端,一种是认为数学概念不重要,一带了之或者让学生看一看就完事了,而认为要把更多时间花在做题,特别是难题和中考常见题型上,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下,不能更好地利用概念分析或解决问题,而另一种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好数学概念,而又把这种掌握理解为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惜代价守学生背,罚学生抄凡十遍,甚至上百遍,这样学生即使记得了概念,也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用,怎么用,因而数学概念的教学应重在理解。
2)记识概念要深刻。数学概念不仅仅要理解,还要对重要的概念、定理、定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必要的识记。识记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理解来帮助记忆,通过记忆来加深理解。
3)表述概念要准确。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促进内化。表述概念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必按课本原文逐字表述。
4)比较概念要鉴别。有比较才会有鉴别。许多数学概念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用新概念时,要联系己讲的概念,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5)运用概念要灵活。在提问数学概念时,有的学生会按照课本内容回答得一字不差,但是要他举个例子,想了半天却举不出来或举错例子,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这说明学生不是真懂。
4、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