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它相对的是被动的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由学生自己协调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功能和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其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学习动机 利用多媒体 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现代教育不能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盲目顺从,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剥夺学生的自主权利,只有先赋予学生自主的权利,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要求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识和发展潜力,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心得,以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生是自主学习实践的主体,主体性首先要求学生自身有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种学习的主体意识,即要求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因此,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开展自主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
1、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和问题情境,改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可支配的学习资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商鞅在廷议中能否战胜旧贵族?有谁来试试当一回商鞅呢?”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因此,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就被激发出来了,个个跃跃欲试。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从这个意义讲,兴趣即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密度,重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我们在学习重大战役及政治事件时,就可以先播放一段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或给学生一些背景音乐,展示一些文物资料,让学生建立一些感性认识,在知觉和情感上都主动的进行了学习情境。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要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必须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即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自我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管理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
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中,在结束内容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三、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还需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有可能开展自主学习。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呢?
比如,教师对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能够看懂学会的知识可以不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和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或少讲,如变法改革的措施、战争的经过等内容,学生通过自学一般都能理解,教师就可以不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应该精讲,教师在讲解这些问题的时候,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而应当向学生讲明白思考的方向,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启发学生寻找答案。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应当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的人格,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体验历史,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问题。尊重学生,意味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遇到困难、犯有错误时,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冷落、不嘲笑、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贴近学生和接触学生,并要及时地赞赏学生,赞赏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赞赏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闪光点;赞赏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赞赏学生对已有历史结论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五、让学生学会学习
开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地,自主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即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中国古代就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历史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学科通用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阅读课文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对比等;二是历史学科的方法,如记忆历史地名和历史年代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把握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搜集和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等。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上述两个方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學习。
引导学生真正学习,让学习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强烈意识和思路,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徐州市教育学会出版社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学习动机 利用多媒体 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现代教育不能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盲目顺从,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剥夺学生的自主权利,只有先赋予学生自主的权利,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要求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识和发展潜力,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心得,以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生是自主学习实践的主体,主体性首先要求学生自身有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种学习的主体意识,即要求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因此,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开展自主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
1、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和问题情境,改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可支配的学习资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商鞅在廷议中能否战胜旧贵族?有谁来试试当一回商鞅呢?”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因此,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就被激发出来了,个个跃跃欲试。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从这个意义讲,兴趣即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密度,重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我们在学习重大战役及政治事件时,就可以先播放一段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或给学生一些背景音乐,展示一些文物资料,让学生建立一些感性认识,在知觉和情感上都主动的进行了学习情境。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要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必须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即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自我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管理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
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中,在结束内容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三、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还需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有可能开展自主学习。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呢?
比如,教师对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能够看懂学会的知识可以不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和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或少讲,如变法改革的措施、战争的经过等内容,学生通过自学一般都能理解,教师就可以不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应该精讲,教师在讲解这些问题的时候,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而应当向学生讲明白思考的方向,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启发学生寻找答案。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应当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的人格,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体验历史,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问题。尊重学生,意味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遇到困难、犯有错误时,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冷落、不嘲笑、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贴近学生和接触学生,并要及时地赞赏学生,赞赏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赞赏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闪光点;赞赏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赞赏学生对已有历史结论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五、让学生学会学习
开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地,自主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即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中国古代就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历史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学科通用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阅读课文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对比等;二是历史学科的方法,如记忆历史地名和历史年代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把握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搜集和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等。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上述两个方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學习。
引导学生真正学习,让学习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强烈意识和思路,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徐州市教育学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