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ehu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它相对的是被动的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由学生自己协调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功能和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其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学习动机 利用多媒体 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现代教育不能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盲目顺从,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剥夺学生的自主权利,只有先赋予学生自主的权利,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要求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识和发展潜力,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心得,以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生是自主学习实践的主体,主体性首先要求学生自身有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种学习的主体意识,即要求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因此,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开展自主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
  1、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和问题情境,改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可支配的学习资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商鞅在廷议中能否战胜旧贵族?有谁来试试当一回商鞅呢?”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因此,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就被激发出来了,个个跃跃欲试。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从这个意义讲,兴趣即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密度,重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我们在学习重大战役及政治事件时,就可以先播放一段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或给学生一些背景音乐,展示一些文物资料,让学生建立一些感性认识,在知觉和情感上都主动的进行了学习情境。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要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必须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即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自我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管理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
  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中,在结束内容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三、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还需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有可能开展自主学习。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呢?
  比如,教师对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能够看懂学会的知识可以不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和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或少讲,如变法改革的措施、战争的经过等内容,学生通过自学一般都能理解,教师就可以不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应该精讲,教师在讲解这些问题的时候,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而应当向学生讲明白思考的方向,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启发学生寻找答案。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应当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的人格,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体验历史,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问题。尊重学生,意味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遇到困难、犯有错误时,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冷落、不嘲笑、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贴近学生和接触学生,并要及时地赞赏学生,赞赏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赞赏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闪光点;赞赏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赞赏学生对已有历史结论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五、让学生学会学习
  开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地,自主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即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中国古代就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历史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学科通用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阅读课文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对比等;二是历史学科的方法,如记忆历史地名和历史年代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把握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搜集和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等。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上述两个方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學习。
  引导学生真正学习,让学习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强烈意识和思路,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徐州市教育学会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且在全运会大背景下,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受到了相当大的束缚。本文从分析排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出发,找出排球运动在全运会大背景下遇到的瓶颈,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全运会;排球;基本特征;发展  1.引言  全运会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由国家职能部门组织,四年一次的全国最高水平、最大规模、意义最深远的体育盛会,是发展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实施奥运战略的重要
宿舍是高校学生校园生活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每天约有一半时间在这里度过,宿舍是学生情感、思想交流以及智力、技能等活动开展的场所。根据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文化与环境
摘要:高中新课程实施已是第六个年头,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考试测量也发生变化,论从史出、史料解读、新情境创设、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学习过程与方法,成为新高考考查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高三历史复习要注意学生“提升”意识的培养,这一点至关重要。  关键词:“提升”意识 复习方法 高三历史  所谓“提升”意识,是指把史实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结论性知识的意识。在高三历史复习的总体战略中,“提升”意识可以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道、业、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之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明确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的独特功能。清代一些有作为的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为本,以舌耕为业。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
摘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儒学思想体系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对君子、小人这一对矛盾体的阐述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孔子的君子小人观包括两方面含义:自然层面,君子是道德行为的楷模,小人是道德不很完美或很不完美的人;社会地位层面,君子是“劳心者”,小人是“劳力者”。  关键词:孔子 君子 小人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史学家,儒家
【摘 要】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历史课总被广大师生列为副科,甚至觉得上不上无所谓。如果你从长远利益着眼,历史在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老师神采飞扬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发,无不为你开启了一到智慧之门。纵观一些小有名气的历史老师,或名声大震的历史教授,无不佩服他们的风采,他们的学识,他们的创造让后辈佩服得五体投地。根据本人的总结,他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关键词】应试教育 历史教育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