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幼儿园的小班教育中,对建构区进行个别化指导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建构区
G613.7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当前实施个别化教育的一种最为适宜和良好的幼儿教育管理活动形式,应对其进行跟踪观察、分析、调整推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体现个别教育的优化。如何在建构区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我做了相关的跟踪实践。
一、游戏来源
国庆假期回来,班里的建构区增添了家长收集来的瓶瓶罐罐,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玩一玩。我借机鼓励幼儿思考:“这些瓶瓶罐罐可怎样搭着玩呢?”于是,在建构区里孩子们自由地摆放,上演了一幕幕搭瓶罐的游戏画面。下面是我对小鸿小朋友在建构区里的个别化观察指导。
游戏推进一:
观察:小鸿小朋友拿起了篮子里的瓶瓶罐罐,将一个大的矿泉水瓶放好,再拿一个小的瓶子放在上面,可一会儿就倒了下来,他再进行了三次同样的动作都没能将小瓶子放在大矿泉水瓶上。于是,小鸿将瓶罐一个接着一个地堆放成一堆;一会儿,又摆放成长长的花花绿绿的一条。他看了看我,嘴角稍稍上扬了一下,又接着往下摆。
分析:小鸿小朋友想用矿泉水瓶进行垒高,但尝试了四次都没能成功,这与瓶盖的面比较小有关,同时也与小班幼儿动作的控制能力不好有关。但在游戏中他敢于尝试,一次不成功时,他没有停止动作,而是再试了几次,最后在屡试不成功的情况下再进行其他的摆放。在摆放中,孩子的表现是比较随意的,没有目的性。这也看出该孩子认真、肯动脑、敢于尝试。
调整推进:游戏中看出孩子想玩垒高的游戏,但受到一些游戏材料的限制,因此将做以下调整。
1.目标调整:有意識地引导幼儿参观中大班幼儿的结构游戏,激发幼儿用瓶罐搭建的兴趣。
2.材料投放调整:对收集来的瓶罐进行整理归类,有意识地进行取舍。增设辅助材料硬纸皮板。
3.游戏玩法调整:利用辅助材料垒高瓶子。
游戏推进二:
观察:小鸿来到了建构区,很快地拿起四个瓶子分散地放好后盖上一块长方形的纸板,其中一个瓶子露在外面,于是他将瓶子慢慢地移到纸皮下,后用手在纸皮上压了压,又在上面继续放上四个瓶子,盖上纸皮后,他又用手在上面压了压,随后用三个啤酒瓶连续垒高。小鸿高兴地说:“我的高楼,有四根大柱子。”
分析:在有目的观察各种房子的构建特点后,小鸿要构建时目的性增强了,而且他已能考虑是否牢固的问题,会将下面一层的瓶子分散放好,并用手在上面压了压,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在建构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也看出该孩子敢于使用新材料,对老师新提供的辅助材料,他能大胆尝试。
调整推进:
1.目标调整:用一种材料采用铺平、延长、围合、垒高等技能,搭建房子。
2.材料投放调整:提供更有挑战性的生活材料,让幼儿尝试搭建房子。
3.游戏玩法调整:只用一种材料(酸奶瓶)搭房子。
游戏推进三:
观察:今天小鸿同样用以前的方法搭建房子(用酸奶瓶打地基,后盖上纸板),我走过去说,“小鸿以前盖的房子真棒,今天能不能只用酸奶瓶盖房子呢?。他笑着点点头。于是他将酸奶瓶一个一个的连接排列过去,排了七八个左右后开始第二层的搭建。只见他拿出一个瓶子直接放在下面的瓶子上面,又用同样的方法搭了第二个、第三个,这时在搭第四个时第二层的瓶子倒了下来;他还是继续尝试着。这时,我走过去说:“小鸿搭第二层时可以再试试别的方法,你看这堵墙是两块砖的中间放一块砖……。”我指了指墙面。这时小鸿笑了,又开始了两个瓶子上放一个瓶子的方法,这样第二层顺利搭建成功,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建第三层。小鸿高兴地鼓掌,于是我问:小鸿的房子是几层楼呢?你是怎样建房子的呢?小鸿用简单的几个字说:两个中间放一个,不会倒。
分析:本次的材料是只用酸奶瓶,不用其他辅助材料搭建。这对孩子的要求更高,要更细心、耐心。从表现中看出小鸿是个善于探究、有坚持性、细心、肯动脑筋的孩子。老师的启发性引导,给小鸿小朋友有了新的启发,帮助他又向前跨了一步。接着,又让他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做法,起到了互相学习的作用,从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调整推进:
1.目标调整: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
2.游戏玩法调整:鼓励幼儿用酸奶瓶建更高的房子;鼓励幼儿变换瓶子的方向建构房子;鼓励幼儿建构三面墙的房子。
二、收获和启示
1.学习品质,逐步养成
在建构区中小鸿小朋友操作着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这是他很熟悉的生活材料,于是积极地投入其中。操作时,他不断尝试,不断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操作经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善于观察,巧妙点拨
在区域活动中,我虽然只是默默地观察,有时轻轻地语言赞赏,有时适宜地应答与建议,但我及时捕捉到孩子的需要和经验发展脉络。作为教师要留意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和操作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目标、材料、玩法的调整,巧妙点拨,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与活动欲望,挖掘幼儿的创造性潜能。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本次在建构区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是根据幼儿自己的兴趣、需要、发展速度、节奏来展开并积累个体经验,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教师观察和接触每个幼儿,发现他们的有利条件、寻找最近发展区以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孩子们的个性展示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4.相互渗透,整体发展
小朋友在宽松和谐的建构区中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伙伴,主动探索与交往。在建构游戏时,建构技能、观察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游戏推进中都得以表现,促进了幼儿完整个性的形成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整个建构区个别化指导的进程重在让幼儿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和老师的观察推进。整个游戏进程,我欣喜万分,因为孩子和老师都思考了、收获了、成长了。
参考文献
[1]寇宇霞.开展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227.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建构区
G613.7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当前实施个别化教育的一种最为适宜和良好的幼儿教育管理活动形式,应对其进行跟踪观察、分析、调整推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体现个别教育的优化。如何在建构区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我做了相关的跟踪实践。
一、游戏来源
国庆假期回来,班里的建构区增添了家长收集来的瓶瓶罐罐,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玩一玩。我借机鼓励幼儿思考:“这些瓶瓶罐罐可怎样搭着玩呢?”于是,在建构区里孩子们自由地摆放,上演了一幕幕搭瓶罐的游戏画面。下面是我对小鸿小朋友在建构区里的个别化观察指导。
游戏推进一:
观察:小鸿小朋友拿起了篮子里的瓶瓶罐罐,将一个大的矿泉水瓶放好,再拿一个小的瓶子放在上面,可一会儿就倒了下来,他再进行了三次同样的动作都没能将小瓶子放在大矿泉水瓶上。于是,小鸿将瓶罐一个接着一个地堆放成一堆;一会儿,又摆放成长长的花花绿绿的一条。他看了看我,嘴角稍稍上扬了一下,又接着往下摆。
分析:小鸿小朋友想用矿泉水瓶进行垒高,但尝试了四次都没能成功,这与瓶盖的面比较小有关,同时也与小班幼儿动作的控制能力不好有关。但在游戏中他敢于尝试,一次不成功时,他没有停止动作,而是再试了几次,最后在屡试不成功的情况下再进行其他的摆放。在摆放中,孩子的表现是比较随意的,没有目的性。这也看出该孩子认真、肯动脑、敢于尝试。
调整推进:游戏中看出孩子想玩垒高的游戏,但受到一些游戏材料的限制,因此将做以下调整。
1.目标调整:有意識地引导幼儿参观中大班幼儿的结构游戏,激发幼儿用瓶罐搭建的兴趣。
2.材料投放调整:对收集来的瓶罐进行整理归类,有意识地进行取舍。增设辅助材料硬纸皮板。
3.游戏玩法调整:利用辅助材料垒高瓶子。
游戏推进二:
观察:小鸿来到了建构区,很快地拿起四个瓶子分散地放好后盖上一块长方形的纸板,其中一个瓶子露在外面,于是他将瓶子慢慢地移到纸皮下,后用手在纸皮上压了压,又在上面继续放上四个瓶子,盖上纸皮后,他又用手在上面压了压,随后用三个啤酒瓶连续垒高。小鸿高兴地说:“我的高楼,有四根大柱子。”
分析:在有目的观察各种房子的构建特点后,小鸿要构建时目的性增强了,而且他已能考虑是否牢固的问题,会将下面一层的瓶子分散放好,并用手在上面压了压,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在建构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也看出该孩子敢于使用新材料,对老师新提供的辅助材料,他能大胆尝试。
调整推进:
1.目标调整:用一种材料采用铺平、延长、围合、垒高等技能,搭建房子。
2.材料投放调整:提供更有挑战性的生活材料,让幼儿尝试搭建房子。
3.游戏玩法调整:只用一种材料(酸奶瓶)搭房子。
游戏推进三:
观察:今天小鸿同样用以前的方法搭建房子(用酸奶瓶打地基,后盖上纸板),我走过去说,“小鸿以前盖的房子真棒,今天能不能只用酸奶瓶盖房子呢?。他笑着点点头。于是他将酸奶瓶一个一个的连接排列过去,排了七八个左右后开始第二层的搭建。只见他拿出一个瓶子直接放在下面的瓶子上面,又用同样的方法搭了第二个、第三个,这时在搭第四个时第二层的瓶子倒了下来;他还是继续尝试着。这时,我走过去说:“小鸿搭第二层时可以再试试别的方法,你看这堵墙是两块砖的中间放一块砖……。”我指了指墙面。这时小鸿笑了,又开始了两个瓶子上放一个瓶子的方法,这样第二层顺利搭建成功,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建第三层。小鸿高兴地鼓掌,于是我问:小鸿的房子是几层楼呢?你是怎样建房子的呢?小鸿用简单的几个字说:两个中间放一个,不会倒。
分析:本次的材料是只用酸奶瓶,不用其他辅助材料搭建。这对孩子的要求更高,要更细心、耐心。从表现中看出小鸿是个善于探究、有坚持性、细心、肯动脑筋的孩子。老师的启发性引导,给小鸿小朋友有了新的启发,帮助他又向前跨了一步。接着,又让他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做法,起到了互相学习的作用,从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调整推进:
1.目标调整: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
2.游戏玩法调整:鼓励幼儿用酸奶瓶建更高的房子;鼓励幼儿变换瓶子的方向建构房子;鼓励幼儿建构三面墙的房子。
二、收获和启示
1.学习品质,逐步养成
在建构区中小鸿小朋友操作着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这是他很熟悉的生活材料,于是积极地投入其中。操作时,他不断尝试,不断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操作经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善于观察,巧妙点拨
在区域活动中,我虽然只是默默地观察,有时轻轻地语言赞赏,有时适宜地应答与建议,但我及时捕捉到孩子的需要和经验发展脉络。作为教师要留意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和操作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目标、材料、玩法的调整,巧妙点拨,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与活动欲望,挖掘幼儿的创造性潜能。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本次在建构区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是根据幼儿自己的兴趣、需要、发展速度、节奏来展开并积累个体经验,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教师观察和接触每个幼儿,发现他们的有利条件、寻找最近发展区以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孩子们的个性展示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4.相互渗透,整体发展
小朋友在宽松和谐的建构区中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伙伴,主动探索与交往。在建构游戏时,建构技能、观察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游戏推进中都得以表现,促进了幼儿完整个性的形成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整个建构区个别化指导的进程重在让幼儿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和老师的观察推进。整个游戏进程,我欣喜万分,因为孩子和老师都思考了、收获了、成长了。
参考文献
[1]寇宇霞.开展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