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疑思辨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方法。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阅读中,对书中的内容,问一个为什么,怎么样,通过钻研、辨别,做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所以,质疑是深入理解文章的钥匙。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寓意比较深的文章,要读懂这篇文章,就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弄清它的含义,以此为突破口,来解读它。第一自然段中的“也就是说,诗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的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和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是对上文“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解释,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要理解它的含义,就应引导学生解决这样几个问题:①人们称为美术作品的某些东西是什么?②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是什么?③“烘托着作品”又如何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时划出有关语句,思考问题应该怎样解答,最后分析归纳为:维纳斯雕像原来是有双臂的,双臂残缺后,反倒给人以想象空间,人们可以想象成这样,也可以想象成那样,有无穷无尽的实感,艺术效果决定着美术作品的命运;维纳斯神奇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了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成为不朽的杰作。通过质疑,理解了这段文字的含义,也就抓住了全文的观点,种种疑难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文,深入浅出,有的同学认为,一读就懂,没什么疑难。教师要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就是在那些没有疑难的地方发现疑问。作者在阐述“关于主权问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问这样几个问题:①关于主权问题,中国的立场是怎样的?②作者为什么用三个“如果”的假设句阐明问题?经过思考研讨,可以明白:中国关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如果”,从反面加以申述,表明中国坚定不移的立场。这样质疑、解疑,学生顿悟:收回香港主权,是12亿中国人民的一致意愿。邓小平的背后,是12亿中国人民,邓小平表达了12亿中国人民的钢铁般意志,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中国人民早己站起来了,中国政府不搞屈辱外交。学生既深入地理解了文章内容,也受到感染和启迪,认识到了中国的强大,中国的不可辱。在阅读中培养了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文章要“于无疑处生疑”、“有疑处解疑”,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姜天乙,教师,现居河北承德。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寓意比较深的文章,要读懂这篇文章,就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弄清它的含义,以此为突破口,来解读它。第一自然段中的“也就是说,诗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的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和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是对上文“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解释,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要理解它的含义,就应引导学生解决这样几个问题:①人们称为美术作品的某些东西是什么?②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是什么?③“烘托着作品”又如何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时划出有关语句,思考问题应该怎样解答,最后分析归纳为:维纳斯雕像原来是有双臂的,双臂残缺后,反倒给人以想象空间,人们可以想象成这样,也可以想象成那样,有无穷无尽的实感,艺术效果决定着美术作品的命运;维纳斯神奇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了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成为不朽的杰作。通过质疑,理解了这段文字的含义,也就抓住了全文的观点,种种疑难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文,深入浅出,有的同学认为,一读就懂,没什么疑难。教师要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就是在那些没有疑难的地方发现疑问。作者在阐述“关于主权问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问这样几个问题:①关于主权问题,中国的立场是怎样的?②作者为什么用三个“如果”的假设句阐明问题?经过思考研讨,可以明白:中国关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如果”,从反面加以申述,表明中国坚定不移的立场。这样质疑、解疑,学生顿悟:收回香港主权,是12亿中国人民的一致意愿。邓小平的背后,是12亿中国人民,邓小平表达了12亿中国人民的钢铁般意志,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中国人民早己站起来了,中国政府不搞屈辱外交。学生既深入地理解了文章内容,也受到感染和启迪,认识到了中国的强大,中国的不可辱。在阅读中培养了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文章要“于无疑处生疑”、“有疑处解疑”,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姜天乙,教师,现居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