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市教育技术专职或兼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第一阶段再培训工作于1月11日结束。在培训的最后一天,笔者就《正确理解从信息技术培训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渡》一文所涉及的教育技术培训等问题对学员进行了访谈。
培训的阶段性演变
参与访谈的教师几乎都参加了“九五”、“十五”乃至“十一五”三个阶段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对其中的变化可以说是深有感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由“听—看—做”,其发展的过程是一场革命,伴随而来的是教学方式的改革。继“九五”模块考试,“十五”的Intel未来教育和学科整合之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当进入更高的层次。从培训内容上看,“九五”期间,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元素,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九五”偏重于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十五”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对使用方法进行指导;“十一五”更偏重于教育理论,对应用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有了更细致的指导,使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有了提升。从教师职业素养角度说,当前的教育技术培训是继计算机操作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之后,更高层次的、与教师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能力培训,其目的是使教师形成具有技术含量的教学能力。由信息技术培训走向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目的由计算机辅助教学走向了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现状
参加学习的都是来自各个区县的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或是信息技术修养比较高的学科教师,他们对目前普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了解得比较清楚。在访谈中,他们普遍认为,与十年前相比,无论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程度,还是教师的操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有所提高,能够自制一些教学课件,也能借助互联网搜索有用的资源,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对于成绩来说,许多教师反映目前存在的问题更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理解不足。
教师教育理论的整体修养明显存在不足,因而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还存在着理解不透、应用效果不佳、较少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只把技术手段作为一种简单的教学工具,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②不管是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制作课件成为一种潮流,课上得简单、机械,缺少与教学目标之间内在的联系。
第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功能或作用的认识不全面、不透彻,甚至流于表面。
大多数教师都只是仅仅从技术的层面或浅层次来使用信息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走向教育技术的趋势问题。首先,大多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以做课件辅助教学为主要形式。其次,教学缺乏学科之间的交流,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实现教师之间协作的优势。再次,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不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出了许多适应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没有从理论上得到提升。
在制作课件的手段上,大部分教师还停留使用PPT上。虽然经过了“十五”信息技术相关软件的培训,但并非所有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工作中都能及时使用这些软件,久而久之,也就遗忘了。很多教师还是固守着自己最“拿手”的PPT。
此外,一些教师反映信息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信息技术专家认为信息技术决定了课堂教学,更多强调技术和形式。而学科专家认为课堂教学是首要的,信息技术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二者各自都存在融合不透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专家、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理解不同,缺少统一的思想。基层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期待“十一五”培训
在访谈中,教师们普遍提到了对“十一五”培训效果的期待,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
形成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对于新一轮的培训,学科教育思想的提高与教育技术能力本身提高的融合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从大的教学模式来看,基于目前的硬件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不应该盲目追求模式变化的新奇,而应该更充分地改善和优化目前已有的教学模式,使之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合理。很多理念只有应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形成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因此,只有应用教育技术并不断总结,才能形成教育教学模式。技术的学习应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相结合,这对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是一样的,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更应该在学习、掌握、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有所创新。我们通过培训,可以督促各个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探索有学科特色的教育技术,形成有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但是,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究竟能在学科中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待基层教师的反馈。
对培训具体工作开展的设想
下一阶段北京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工作应该如何实施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从观念、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有所突破。
1、改变观念。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不是本次培训的重点,重点是要让教师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激发教师在实践中应用,并给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因此提高基层教师的认识十分重要。“十一五”的培训一是要继续不断地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要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三是要强化教师的自我实践体验,形成个性特色。
2、培训方式。“十一五”的培训应分学科、学段进行,充分考虑教师层次水平、学科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这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方便参与培训的教师互相交流和讨论,特别是同学科培训易于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可以采取教师分块,即同科教师相对集中培训,这使得培训更易于开展广泛且深入的讨论和探究活动,范例也可以更多地体现学科特色,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育技能广度。在培训形式上,应突出体验、研究和提高,即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3、培训时间。有的教师反映在培训中觉得时间很紧,消化知识需要晚上回去加班,如果对所有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采用“十五”培训用的周末培训方式比较好,但周末最好用1天,让教师有休息和反思的时间。微格教学是对教师一节课的不同环节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评价的科研方式,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如果能再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对教师的教学促进会更大,也就会更受教师们欢迎。此外,也有教师提出考虑到教师的年龄等因素,最好能够劳逸结合。
在访谈中,还有一些教师特别谈到了网络的安全问题。由于这次参加培训者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信息技术教师,有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的网络管理员,因此也提出在信息技术培训部分能否加入网络安全、病毒防范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新的教学模式非常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课件也要有教学方面的互动,有教师提出能否在教学资源的加工部分,加入如何实现课件互动的方式和方法的讲解。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培训的阶段性演变
参与访谈的教师几乎都参加了“九五”、“十五”乃至“十一五”三个阶段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对其中的变化可以说是深有感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由“听—看—做”,其发展的过程是一场革命,伴随而来的是教学方式的改革。继“九五”模块考试,“十五”的Intel未来教育和学科整合之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当进入更高的层次。从培训内容上看,“九五”期间,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元素,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九五”偏重于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十五”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对使用方法进行指导;“十一五”更偏重于教育理论,对应用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有了更细致的指导,使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有了提升。从教师职业素养角度说,当前的教育技术培训是继计算机操作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之后,更高层次的、与教师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能力培训,其目的是使教师形成具有技术含量的教学能力。由信息技术培训走向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目的由计算机辅助教学走向了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现状
参加学习的都是来自各个区县的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或是信息技术修养比较高的学科教师,他们对目前普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了解得比较清楚。在访谈中,他们普遍认为,与十年前相比,无论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程度,还是教师的操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有所提高,能够自制一些教学课件,也能借助互联网搜索有用的资源,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对于成绩来说,许多教师反映目前存在的问题更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理解不足。
教师教育理论的整体修养明显存在不足,因而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还存在着理解不透、应用效果不佳、较少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只把技术手段作为一种简单的教学工具,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②不管是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制作课件成为一种潮流,课上得简单、机械,缺少与教学目标之间内在的联系。
第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功能或作用的认识不全面、不透彻,甚至流于表面。
大多数教师都只是仅仅从技术的层面或浅层次来使用信息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走向教育技术的趋势问题。首先,大多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以做课件辅助教学为主要形式。其次,教学缺乏学科之间的交流,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实现教师之间协作的优势。再次,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不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出了许多适应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没有从理论上得到提升。
在制作课件的手段上,大部分教师还停留使用PPT上。虽然经过了“十五”信息技术相关软件的培训,但并非所有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工作中都能及时使用这些软件,久而久之,也就遗忘了。很多教师还是固守着自己最“拿手”的PPT。
此外,一些教师反映信息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信息技术专家认为信息技术决定了课堂教学,更多强调技术和形式。而学科专家认为课堂教学是首要的,信息技术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二者各自都存在融合不透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专家、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理解不同,缺少统一的思想。基层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期待“十一五”培训
在访谈中,教师们普遍提到了对“十一五”培训效果的期待,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
形成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对于新一轮的培训,学科教育思想的提高与教育技术能力本身提高的融合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从大的教学模式来看,基于目前的硬件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不应该盲目追求模式变化的新奇,而应该更充分地改善和优化目前已有的教学模式,使之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合理。很多理念只有应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形成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因此,只有应用教育技术并不断总结,才能形成教育教学模式。技术的学习应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相结合,这对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是一样的,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更应该在学习、掌握、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有所创新。我们通过培训,可以督促各个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探索有学科特色的教育技术,形成有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但是,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究竟能在学科中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待基层教师的反馈。
对培训具体工作开展的设想
下一阶段北京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工作应该如何实施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从观念、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有所突破。
1、改变观念。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不是本次培训的重点,重点是要让教师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激发教师在实践中应用,并给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因此提高基层教师的认识十分重要。“十一五”的培训一是要继续不断地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要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三是要强化教师的自我实践体验,形成个性特色。
2、培训方式。“十一五”的培训应分学科、学段进行,充分考虑教师层次水平、学科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这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方便参与培训的教师互相交流和讨论,特别是同学科培训易于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可以采取教师分块,即同科教师相对集中培训,这使得培训更易于开展广泛且深入的讨论和探究活动,范例也可以更多地体现学科特色,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育技能广度。在培训形式上,应突出体验、研究和提高,即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3、培训时间。有的教师反映在培训中觉得时间很紧,消化知识需要晚上回去加班,如果对所有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采用“十五”培训用的周末培训方式比较好,但周末最好用1天,让教师有休息和反思的时间。微格教学是对教师一节课的不同环节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评价的科研方式,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如果能再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对教师的教学促进会更大,也就会更受教师们欢迎。此外,也有教师提出考虑到教师的年龄等因素,最好能够劳逸结合。
在访谈中,还有一些教师特别谈到了网络的安全问题。由于这次参加培训者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信息技术教师,有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的网络管理员,因此也提出在信息技术培训部分能否加入网络安全、病毒防范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新的教学模式非常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课件也要有教学方面的互动,有教师提出能否在教学资源的加工部分,加入如何实现课件互动的方式和方法的讲解。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