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舞蹈创作的观念、方法与智慧——从“舞蹈诗”说开去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诗"是一个新兴的舞蹈品种,近年来业界对其的性质、特性、表现方法等都有过各种言论和争议。但这一新型舞种近来在发展上却遇冷,"舞蹈诗"这种形式的确是顺应了某种对于舞剧艺术不求甚解的趋势,让原本较为严谨的舞剧艺术探索沦为一种简单化的艺术处理,"国家艺术基金"明确表示对其不予支持,让这一尚处在襁褓中的舞蹈品种现出颓势。然而在云南,这一品种却始终是舞蹈创作的一个主流。那么,是云南跟随全国形势晚半拍,还是另有原因?笔者借观摩"第十三届云南新剧目展演"之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扫描和分析,并对云南"舞蹈诗"的晚会倾向及其影响给予关注。综观国内外舞蹈诗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对于"舞蹈诗"这种样式的深入开掘及其有效发展,显然需要更多的思考和不断感悟生活、挖掘和提炼艺术形象的能力。在表达上,无论采用何种手段和方法,重要的在于艺术家们以自我个体去感悟生活和在艺术上不断自我提升的积极性,这一点,在云南这个有可能不断地对"舞蹈诗"进行"复制"的地方,似乎更要有所醒悟。
其他文献
对于"妖怪"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尽管还有许多其他神鬼小说可选,但说《西游记》算是其中的"妖怪"的集大成和代之者,应该争议无多。妖怪有太多种。白骨精这样的算一种,其他比如金角、银角大王,各种狮王虎蛛的也算一种,还有像精细鬼、伶俐虫这样难排座次的,另外铁扇公主和六耳猕猴这样的可能有点特殊,甚至就连唐僧师徒行走市间——当然除了相貌堂堂的唐僧,其他几个相貌怪异的徒弟也常被百姓认作妖怪。这一点上中西方
由于电子银行管理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保密性要求较高,提出的安全要求就相对较高,故对其安全设计就非常重要。从系统安全风险分析、安全要求、安全策略、设计原则、安全手段等5个方面来分析并设计了电子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案。
摘要:历史学由史实、史论和史识构成。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史实和史论普及度高,成为教科书编排和当今历史教学的主体。史识比重严重不足,客观上影响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史识、解读自我,诠释史识、掌握方法,生成史识、思考未来,能够打开学生的人生格局,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史识;历史观;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