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水稻品种的不同,其对于氮肥的反应也有一定的区别,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水稻施肥的增产效应和氮肥利用率对于氮素的积累和分配上都具有一定的基因型差异。合理施肥可以有效地减少浪费,对环境形成保护作用,因此对于水稻氮素营养基因型差异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
关键词:土壤及氮肥;水稻;氮利用
一、不同土壤条件下氮肥的增产效果
在研究分析中可以发现,随着水稻品种的不同,其对于氮肥的反应情况也有所区别。在砂土与黏土当中,氮肥的施用均会带来产量的提升,其中在武香粳14号与华粳2号的种植中,在每公顷施用氮肥300kg,可以达到增产效果;而在黏土条件下的生产,在每公顷施用氮肥225kg的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其后则随着氮肥产量的提高而降低。在不同水稻基因型当中,最高产量均为黏土较高,而最高产量所需要的氮肥量则砂土较高,不难看出,氮肥施用量与土壤本身的肥力呈反比。而无论土壤条件怎样,水稻基因型的不同均会给最高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土壤类型与品种类型选择方案进行施肥。
二、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氮元素利用效率分析
1、氮素收获指数
应用氮肥对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水稻氮素利用率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氮素收获指数即是指所吸收的氮元素在地上总氮元素量中的占比。随着施氮肥总量的提高,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均呈现出随着施用肥料量提高、氮素收获率降低的趋势,能够证明施氮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可以同步提高氮素在稻草当中的氮素比例。结合土壤条件来看,多数稻种均呈现了砂性土壤中的氮素收获指数高于黏土的情况。
2、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肥表观利用率这一数值是指在施氮区域内,水稻氮素积累总量与空白区域内的氮素积累总量之间的百分比,学界大多应用此参数来表示氮肥吸收利用特性。很多学者认为,应用氮肥表观利用率,可以较为公正客观地评价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对于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合相关实验分析结果来看,在砂土条件之下,水稻基因型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与氮肥施用量呈正比,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黏土环境当中,氮素表观利用率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中等施肥量达到最高。不难看出,氮脂使用量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影响氮肥表观利用率。总体上来看,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对比方面,黏土高于砂土。
3、氮肥农艺利用率
氮肥农艺利用率是指在应用了氮肥之后所增加的产量与所施用氮脂总量之间的比值,在一般情况下,用于表示每千克纯氮所带来的稻谷增产能力。在对比实验中可以发现,在所有的土壤条件之下,随着施氮水平的不断上升,多种水稻基因型的氮素农艺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证明随着施氮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千克纯氮所带来的稻谷增产有明显下降,这一点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均是相同的。在不同土壤的氮素农艺利用率的对比方面,则会随着水稻基因型的不同而产生区别,举例來说,应用武香粳14和华粳2号,氮肥农艺利用率为砂土较高;丰优香占和武育粳3号的氮肥农艺利用率则为黏土较高。
4、氮肥生理利用率
氮肥生理利用率是指在种植生产过程中,由于施用了氮肥而增加的产量与实现的氮素积累之间的比值,其主要用于表示作物所吸收的氮素肥料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利用率。在总结中可以发现,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随着施氮水平的提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明显下降,该结果与报酬递减规律相吻合。在土壤条件的对比方面,砂土的氮素生理利用率较高,其在多种水稻基因型的对比当中都得到了印证。
5、氮肥偏生产力
氮肥偏生产力则是指作物在施肥后产量与所施用的氮肥总量之间的对比,在农业生产统计当中,其大多用于表示作物吸收肥料与土壤中的氮元素后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在两种土壤条件之下,氮水平的提高会带来氮肥偏生产力的下降,而相比之下,多种水稻基因型的供试水稻基因型氮肥偏生产力对比均为黏土高于砂土。
6、土壤氮素储存率
土壤氮素储存率,表示土壤中的基础供氮量在水稻氮元素吸收总量之中的百分比情况,主要用于表示土壤氮在作物氮营养吸收中的比例。在施氮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多种水稻基因型的土壤氮素贡献率均下降,说明在施氮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水稻生长过程中对于土壤中的氮元素依赖性逐渐降低,而肥料中的氮元素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结合土壤条件情况来看,不同的水稻基因型的土壤氮储存率的对比方面,均为黏土较高,不难看出,在氮含量较高的土壤当中,其供氮能力较强,因此作物较为依赖土壤供氮,对于当季水稻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较为肥沃的土地当中也较为适宜栽种水稻,对于水稻的高产来说意义重大。
三、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途径
1化肥有机肥合理配施
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这样既能保证水稻需肥高峰期的营养供应又能保证肥效平稳,能显著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尤其是灌浆期的稻株肥料吸收和积累,促进养分向稻穗和籽粒中流动和分配,增加植株结实率与千粒重,进而提升水稻产量。增施农家肥和秸秆还田是普遍采用的有效措施。
2土地深耕
深耕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促进根系向下延伸,有利于稻株对土层营养的吸收。
3合理施用绿肥
绿肥是纯天然的生物肥料,由绿色植物的鲜嫩枝叶经过适时收割、翻压而成,富含大量的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容易分解,肥效高、肥力快。稻田绿肥主要包括田菁、绿萍、油菜等。
4排水改良
一些平原低洼地以及丘陵地带洼地土壤常年受水浸渍影响,土质粘重,土壤肥力得不到充分释放,阻碍了水稻营养吸收和生长,可以采用在稻田周边开沟排水,降低水位,提高土温,促进微生物分解土内有机物质,增强水稻生长活力。此外,改进施肥技术,减少田间氮肥损失和残留也能提高氮肥利用率。一些高寒和山脊地区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来提高肥料利用率。侧深施肥技术就是水稻插秧与施肥同时进行,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中的一种施肥方法。一些地区使用控释肥来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在河沙泥土质上表现尤其突出,可减少因降雨造成的径流损失风险。施用含氮70%的控释肥比施用全量尿素的氮素利用率提高39.1%。
结语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营养元素,但是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水稻品种特性的影响,与此同时,施肥方式与土壤条件也会形成一定的制约。在同一个地区内,即便应用了相近的耕作条件与管理手段,仍然会由于土壤条件的不同而影响到水稻养分的吸收,其对氮肥的施用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范苗苗。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及其生理机制[D].扬州大学,2012.
[2]梁天锋。栽培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1):20-26.
关键词:土壤及氮肥;水稻;氮利用
一、不同土壤条件下氮肥的增产效果
在研究分析中可以发现,随着水稻品种的不同,其对于氮肥的反应情况也有所区别。在砂土与黏土当中,氮肥的施用均会带来产量的提升,其中在武香粳14号与华粳2号的种植中,在每公顷施用氮肥300kg,可以达到增产效果;而在黏土条件下的生产,在每公顷施用氮肥225kg的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其后则随着氮肥产量的提高而降低。在不同水稻基因型当中,最高产量均为黏土较高,而最高产量所需要的氮肥量则砂土较高,不难看出,氮肥施用量与土壤本身的肥力呈反比。而无论土壤条件怎样,水稻基因型的不同均会给最高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土壤类型与品种类型选择方案进行施肥。
二、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氮元素利用效率分析
1、氮素收获指数
应用氮肥对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水稻氮素利用率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氮素收获指数即是指所吸收的氮元素在地上总氮元素量中的占比。随着施氮肥总量的提高,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均呈现出随着施用肥料量提高、氮素收获率降低的趋势,能够证明施氮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可以同步提高氮素在稻草当中的氮素比例。结合土壤条件来看,多数稻种均呈现了砂性土壤中的氮素收获指数高于黏土的情况。
2、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肥表观利用率这一数值是指在施氮区域内,水稻氮素积累总量与空白区域内的氮素积累总量之间的百分比,学界大多应用此参数来表示氮肥吸收利用特性。很多学者认为,应用氮肥表观利用率,可以较为公正客观地评价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对于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合相关实验分析结果来看,在砂土条件之下,水稻基因型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与氮肥施用量呈正比,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黏土环境当中,氮素表观利用率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中等施肥量达到最高。不难看出,氮脂使用量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影响氮肥表观利用率。总体上来看,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对比方面,黏土高于砂土。
3、氮肥农艺利用率
氮肥农艺利用率是指在应用了氮肥之后所增加的产量与所施用氮脂总量之间的比值,在一般情况下,用于表示每千克纯氮所带来的稻谷增产能力。在对比实验中可以发现,在所有的土壤条件之下,随着施氮水平的不断上升,多种水稻基因型的氮素农艺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证明随着施氮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千克纯氮所带来的稻谷增产有明显下降,这一点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均是相同的。在不同土壤的氮素农艺利用率的对比方面,则会随着水稻基因型的不同而产生区别,举例來说,应用武香粳14和华粳2号,氮肥农艺利用率为砂土较高;丰优香占和武育粳3号的氮肥农艺利用率则为黏土较高。
4、氮肥生理利用率
氮肥生理利用率是指在种植生产过程中,由于施用了氮肥而增加的产量与实现的氮素积累之间的比值,其主要用于表示作物所吸收的氮素肥料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利用率。在总结中可以发现,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随着施氮水平的提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明显下降,该结果与报酬递减规律相吻合。在土壤条件的对比方面,砂土的氮素生理利用率较高,其在多种水稻基因型的对比当中都得到了印证。
5、氮肥偏生产力
氮肥偏生产力则是指作物在施肥后产量与所施用的氮肥总量之间的对比,在农业生产统计当中,其大多用于表示作物吸收肥料与土壤中的氮元素后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在两种土壤条件之下,氮水平的提高会带来氮肥偏生产力的下降,而相比之下,多种水稻基因型的供试水稻基因型氮肥偏生产力对比均为黏土高于砂土。
6、土壤氮素储存率
土壤氮素储存率,表示土壤中的基础供氮量在水稻氮元素吸收总量之中的百分比情况,主要用于表示土壤氮在作物氮营养吸收中的比例。在施氮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多种水稻基因型的土壤氮素贡献率均下降,说明在施氮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水稻生长过程中对于土壤中的氮元素依赖性逐渐降低,而肥料中的氮元素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结合土壤条件情况来看,不同的水稻基因型的土壤氮储存率的对比方面,均为黏土较高,不难看出,在氮含量较高的土壤当中,其供氮能力较强,因此作物较为依赖土壤供氮,对于当季水稻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较为肥沃的土地当中也较为适宜栽种水稻,对于水稻的高产来说意义重大。
三、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途径
1化肥有机肥合理配施
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这样既能保证水稻需肥高峰期的营养供应又能保证肥效平稳,能显著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尤其是灌浆期的稻株肥料吸收和积累,促进养分向稻穗和籽粒中流动和分配,增加植株结实率与千粒重,进而提升水稻产量。增施农家肥和秸秆还田是普遍采用的有效措施。
2土地深耕
深耕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促进根系向下延伸,有利于稻株对土层营养的吸收。
3合理施用绿肥
绿肥是纯天然的生物肥料,由绿色植物的鲜嫩枝叶经过适时收割、翻压而成,富含大量的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容易分解,肥效高、肥力快。稻田绿肥主要包括田菁、绿萍、油菜等。
4排水改良
一些平原低洼地以及丘陵地带洼地土壤常年受水浸渍影响,土质粘重,土壤肥力得不到充分释放,阻碍了水稻营养吸收和生长,可以采用在稻田周边开沟排水,降低水位,提高土温,促进微生物分解土内有机物质,增强水稻生长活力。此外,改进施肥技术,减少田间氮肥损失和残留也能提高氮肥利用率。一些高寒和山脊地区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来提高肥料利用率。侧深施肥技术就是水稻插秧与施肥同时进行,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中的一种施肥方法。一些地区使用控释肥来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在河沙泥土质上表现尤其突出,可减少因降雨造成的径流损失风险。施用含氮70%的控释肥比施用全量尿素的氮素利用率提高39.1%。
结语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营养元素,但是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水稻品种特性的影响,与此同时,施肥方式与土壤条件也会形成一定的制约。在同一个地区内,即便应用了相近的耕作条件与管理手段,仍然会由于土壤条件的不同而影响到水稻养分的吸收,其对氮肥的施用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范苗苗。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及其生理机制[D].扬州大学,2012.
[2]梁天锋。栽培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