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83-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还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人格的形成,经常诵读国学能够对学生在积词累句、品味优美佳句、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好处
1、诵读经典,人格优化,身心健康
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禮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身心健康,如《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警示我们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孝心都没有的话,怎可成就人生的丰功伟绩;《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指明了方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教导我们为人处事必须拥有广博的胸怀;“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为我们做事原则提供了依据。
2、诵读经典,增加识字量,提升记忆力。
国学经典荟萃了大量的语言文字,内容高度紧凑浓缩,简洁明了的句子,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如《千字文》是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不仅可以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还可以教我们识文断字,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初读课文的效率提高了,背诵能力也增强了,写作文时,常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经典语言系统一旦进入孩子的大脑,沉睡的记忆潜能就会被唤醒,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得到全面的锻炼,记忆力也将得到明显提高,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从而受益终身。
3、诵读经典,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现代文阅读怎么教?现在的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明显下降。究其根本,是因为没有打好基础。我们看《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赋,满腹锦绣,字字珠玑。而现在十二三岁的学生,估计连一篇完整的文章都读不通透。教师从小就对学生进行一些传统文言方面的教学,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那么以后的现代文阅读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4、诵读经典,提高专注力。
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试想一个孩子有了很好的专注力,都能高效第学习其他学科。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犹如一座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攒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国学经典犹如一颗颗夏日的繁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为了让国学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液,我在教学中把经典文化的传承作为自己教学研究一个重要的内容,语文课堂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我渗透国学经典教学的基地。
我通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充分利用晨读十分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学习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国学经典涵盖了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在每天早晨诵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只有反复诵读课文,对文章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才会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所在,才会在文章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方面达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国学经典的名言警句、优美段落不断地被吸收、积累,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读写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
國学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可以让学生明白如果小时候不认真学习,到老了的时候后悔也没用,从而教育学生趁年少,认真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一份力;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可见,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3、有效开展课外阅读。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给我们炎黄子孙积攒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弟子规》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规,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千字文》是由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不仅可以教人识文断字,还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作为语文老师,我在课外经常指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文化经典,每天孩子们都有课外的阅读内容,学生们也自发组成小组,自主诵读经典,学生们受益匪浅。
4、营造诵读经典的氛围。
好玩、活泼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通过故事、小品、朗诵、游戏、舞蹈等方式把国学经典呈现出来的话,别有一番风味。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一颗夜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在课堂中开展以这些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游戏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浓厚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学习唐诗宋词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再通过“诗歌朗诵会”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
中华文明古国留下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作为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在学生心中播下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渗透国学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的人生志向,成为懂得担当责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一代人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还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人格的形成,经常诵读国学能够对学生在积词累句、品味优美佳句、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好处
1、诵读经典,人格优化,身心健康
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禮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身心健康,如《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警示我们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孝心都没有的话,怎可成就人生的丰功伟绩;《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指明了方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教导我们为人处事必须拥有广博的胸怀;“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为我们做事原则提供了依据。
2、诵读经典,增加识字量,提升记忆力。
国学经典荟萃了大量的语言文字,内容高度紧凑浓缩,简洁明了的句子,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如《千字文》是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不仅可以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还可以教我们识文断字,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初读课文的效率提高了,背诵能力也增强了,写作文时,常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经典语言系统一旦进入孩子的大脑,沉睡的记忆潜能就会被唤醒,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得到全面的锻炼,记忆力也将得到明显提高,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从而受益终身。
3、诵读经典,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现代文阅读怎么教?现在的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明显下降。究其根本,是因为没有打好基础。我们看《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赋,满腹锦绣,字字珠玑。而现在十二三岁的学生,估计连一篇完整的文章都读不通透。教师从小就对学生进行一些传统文言方面的教学,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那么以后的现代文阅读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4、诵读经典,提高专注力。
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试想一个孩子有了很好的专注力,都能高效第学习其他学科。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犹如一座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攒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国学经典犹如一颗颗夏日的繁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为了让国学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液,我在教学中把经典文化的传承作为自己教学研究一个重要的内容,语文课堂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我渗透国学经典教学的基地。
我通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充分利用晨读十分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学习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国学经典涵盖了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在每天早晨诵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只有反复诵读课文,对文章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才会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所在,才会在文章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方面达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国学经典的名言警句、优美段落不断地被吸收、积累,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读写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
國学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可以让学生明白如果小时候不认真学习,到老了的时候后悔也没用,从而教育学生趁年少,认真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一份力;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可见,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3、有效开展课外阅读。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给我们炎黄子孙积攒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弟子规》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规,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千字文》是由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不仅可以教人识文断字,还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作为语文老师,我在课外经常指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文化经典,每天孩子们都有课外的阅读内容,学生们也自发组成小组,自主诵读经典,学生们受益匪浅。
4、营造诵读经典的氛围。
好玩、活泼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通过故事、小品、朗诵、游戏、舞蹈等方式把国学经典呈现出来的话,别有一番风味。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一颗夜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在课堂中开展以这些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游戏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浓厚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学习唐诗宋词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再通过“诗歌朗诵会”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
中华文明古国留下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作为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在学生心中播下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渗透国学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的人生志向,成为懂得担当责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