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来,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一直是个难题。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教育却显得相对滞后。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相对不足。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本文从教学观念、管理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更新观念 运用方法 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门很普及的学科。在教学中,开始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的有着浓厚的兴趣,这都使他们对计算机课产生向往,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更新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 。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1.正确教育教学观念。职业中学的学生要想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必须从最简单的学起,不能好高骛远。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它的使用周期一般都不会很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软件,也许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已经被新的软件所取代了。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去学习了,这只是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它们的使用都有相近之处,每一种软件的更新升级也都是以前一版本为基础,升级后只是功能更强、使用更简捷。简言之也就是只要你学会一种版本更新以后照样会使用。
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授课中把一套系统的内容详细讲给学生,如果学生能认真学习并掌握,即使将来软件更新了、升级了,凭自己扎实的基础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生疏的软件,并主动地学习利用。
2.必须认清计算机对专业课的重要性。职业中学的学生应在学好、学精专业课的同时重视计算机课,在中职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肯定是不同的,这点我们从课时安排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方面也能看出。学生必须分清自己专业的主次课程,如果盲目地学习,最后会因方向和方法的错误而一无所成。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微机技术主要是为了应用,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当我们走向社会、走进工作岗位就会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
二、选择良好的教学管理方法与手段
1.加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前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以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而且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在授课时不必要满堂灌,应该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 。而上机课只是演示难懂的、不宜掌握的操作让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也有助于学的快的学生。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动力才会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那么就要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这应该是许多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根据学校的设备情况,上机时间与理论课教学时间最低也得达到1:1,上机时间越多越有助于学生学好计算机。
上机时间,应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可以多找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去操作。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运用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3.恰当、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的比重。一般来说,职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大部分是一些应用软件之类的课程,例如word,Excel,的基本操作等,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微软的Windows 2000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也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就我个人实践觉得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2。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牢牢掌握知识,多动手多实践,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学生们也都很爱上实践课,学习效果很好。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辅助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教师本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且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黑板和粉笔虽然在教学中仍起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师尤其是计算机教师更要解放思想,大胆、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尤其是一些网络教学演示软件,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1.施伯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考书》. 2002.7
2.沈军飞.教学与管理《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育革新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4.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教育中的计算机》. 1998
益的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更新观念 运用方法 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门很普及的学科。在教学中,开始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的有着浓厚的兴趣,这都使他们对计算机课产生向往,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更新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 。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1.正确教育教学观念。职业中学的学生要想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必须从最简单的学起,不能好高骛远。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它的使用周期一般都不会很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软件,也许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已经被新的软件所取代了。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去学习了,这只是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它们的使用都有相近之处,每一种软件的更新升级也都是以前一版本为基础,升级后只是功能更强、使用更简捷。简言之也就是只要你学会一种版本更新以后照样会使用。
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授课中把一套系统的内容详细讲给学生,如果学生能认真学习并掌握,即使将来软件更新了、升级了,凭自己扎实的基础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生疏的软件,并主动地学习利用。
2.必须认清计算机对专业课的重要性。职业中学的学生应在学好、学精专业课的同时重视计算机课,在中职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肯定是不同的,这点我们从课时安排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方面也能看出。学生必须分清自己专业的主次课程,如果盲目地学习,最后会因方向和方法的错误而一无所成。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微机技术主要是为了应用,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当我们走向社会、走进工作岗位就会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
二、选择良好的教学管理方法与手段
1.加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前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以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而且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在授课时不必要满堂灌,应该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 。而上机课只是演示难懂的、不宜掌握的操作让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也有助于学的快的学生。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动力才会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那么就要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这应该是许多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根据学校的设备情况,上机时间与理论课教学时间最低也得达到1:1,上机时间越多越有助于学生学好计算机。
上机时间,应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可以多找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去操作。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运用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3.恰当、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的比重。一般来说,职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大部分是一些应用软件之类的课程,例如word,Excel,的基本操作等,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微软的Windows 2000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也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就我个人实践觉得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2。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牢牢掌握知识,多动手多实践,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学生们也都很爱上实践课,学习效果很好。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辅助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教师本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且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黑板和粉笔虽然在教学中仍起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师尤其是计算机教师更要解放思想,大胆、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尤其是一些网络教学演示软件,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1.施伯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考书》. 2002.7
2.沈军飞.教学与管理《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育革新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4.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教育中的计算机》.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