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对相声有功的人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以“说、学、逗、唱”为艺术手段,有单口、对口、群口等多种表演形式,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
  2017年是相声艺术家侯宝林100周年诞辰。谈及对相声发展的历史贡献时,相声爱好者们总把侯宝林尊为无可取代的大师。相声名家张寿臣曾有这样一句评价:“侯宝林是对相声有功的人。”
  改进相声适应新形势
  相声是一种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一般认为形成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到了晚清,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在1949年以前,相声一度被看作“下九流”“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声艺人才被称为“文艺工作者”。周恩来在第一次文代会上说:“以前是爱好他们,而侮辱他们;如今我们爱好他们,就要尊重他们。”相声演员常宝华说:“我是含着热泪接受这一称号的。”
  当然,相声艺术从开心解闷的“地摊玩意”到“曲艺艺术”,与侯宝林等艺术家对相声的不断改造密不可分。相声研究学者、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祝鹏程介绍:“侯宝林一直紧跟时代,嗅觉很灵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台以文艺节目中插播的广告为生,于是侯宝林组织成立了一个广告社,做艺人和电台的中间人。”1950年1月,侯宝林、孙玉奎等人又发起“北京相声改进小组”,邀请作家老舍、语言学家罗常培等对他们的工作予以帮助。艺人们创作了符合新形势需要的作品,其中侯宝林的成绩最为突出。为了配合宣传新《婚姻法》,侯宝林创作了《婚姻与迷信》;为了配合铲除封建会道门,他创作了《一贯道》;为了配合普通话推广,他创作了《戏剧与方言》。《戏剧与方言》通过对各地方言的模仿,列举了不会普通话带来的交流不便。由于这个作品能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通话政策,195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侯宝林和郭启儒录制了这一段子,并灌制成唱片,在列车、学校等公共场所播出。
  侯宝林经常对友人说:“时势造英雄,没有新社会,我侯宝林算什么!”侯宝林生前的挚友、学者薛宝琨曾说,在他心中能称得上是相声大师的仅有张寿臣、刘宝瑞、侯宝林和马三立四位。对于侯宝林,他做了如此的总结性评价:“他是雅的代表,也说了很多传统相声,但是他的新相声更具时代感,他力挽狂澜,使相声起死回生,从低潮走向复兴,从地摊登上大雅之堂。”
  形成“雅”的艺术风格
  和那个时代大多数相声艺人一样,侯宝林也是苦出身。1917年11月29日,侯宝林出生在天津,不知身世的侯宝林随着养父母姓了侯。养父母一家本就是城市贫民,后来养父一度失业,侯宝林只能靠捡煤核、卖报纸、拉水车,甚至要饭过活。在极度贫困之中,侯宝林在北京长大。这段艰辛时光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的根基。
  再后来家里实在难以为继,侯宝林被送去学艺。先是学京剧,后改学相声,先后拜颜泽甫、常葆臣、朱阔泉为师,辗转京津演出。
  20世纪40年代,侯宝林“雅”的相声风格逐渐形成,当时天津曲艺圈就有“侯宝林的相声文明”的说法。日后成为侯宝林妻子的京剧演员王雅兰就曾回忆,父亲当时只允许她听侯宝林和戴少甫的相声,因为语言干净。侯宝林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薛宝琨曾有过分析:“相声原本贫俗的原因就在于一是观念的自轻自贱,二是本钱的畸形短缺。”而侯宝林恰在这两点上与众不同。从本钱而言,侯宝林学京剧出身,尤善学唱,有丰富的技法储备增进艺术表现。
  更主要的是观念,侯宝林有着强烈的自尊感。在天津时,侯宝林有一天穿西装走在街上,一位同行看见了,嘲讽道:“吓人啦!这还像说相声的吗?”侯宝林反驳:“说相声的就不是人吗?就不能过人的生活?只要我活着,就非把相声打进艺术圈儿不可!”后来,这个愿望基本实现了,不仅相声登上了大雅之堂,侯宝林本人也开始重塑自己的身份认知。
  致力于相声学术研究
  1980年,侯宝林被北京大學中文系聘为兼职教授,此事一时惹起争议。当时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侯宝林说相声,一个是逗哏的相声演员侯宝林,一个是捧哏的大学教授侯宝林,意在调侃其“自己捧自己”。侯宝林却对此不以为然,他非常认真地准备课程、讲座,以西装革履的学者形象出现在课堂上。
  晚年淡出舞台的侯宝林主要精力用于相声研究,出版了《侯宝林谈相声》《相声溯源》《曲艺概论》等一系列开创性的相声研究著作。
其他文献
2017年9月24日,柏林当地时间早上10点。阴天,下过雨的路面湿滑。  结束了海德堡内卡河畔3天的训练,78岁的罗广德站在了柏林马拉松的起跑线上,被年轻的、五官深邃的、各种肤色的人潮和10摄氏度低温包裹着。  罗广德身着“78岁跑柏林”字样的黑色风衣,腰杆笔直,体态利落,没有年近八旬老者常见的虚弱颓态。小儿子罗壹翔站在父亲身侧,一同出发。  “我要在80岁前跑完世界六大马拉松。”  除了担忧年岁
期刊
记者去长寿村采访,看见路边有一位奶奶在哭泣,记者好奇,过去问:“奶奶,您今年高寿啊?”奶奶说:“96了。”記者又问:“那您怎么坐在这哭呢?是儿女不孝顺还是身体不舒服?”老人说:“不是,我今天早上起床晚了,我妈骂了我一顿。”
期刊
古时,有一县官微服出访,见一姑娘在园里摘菜,于是即景出上联:“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因姑娘个子高而年纪轻,故称“大小姐”;篓子口圆体扁,故云“圆扁篓”;所取的菜是白菜,但颜色是绿色的,故云“青白菜”。此时,一牧童路过,县官随口对曰:“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牧童姓高,个子矮,故云“高矮子”;手里拿的赶牛棍时长时短,故云“长短棍”;所赶的黄牛毛色是黑的,故云“黑黄牛”。这副联中的“大小
期刊
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大桥边上,有一个名叫“江南春晓”的小区,85岁的台州医院退休职工庄明就住在这里。庄明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她画了不少有趣的儿童画,放在小区的超市里,供孩子们学习。  庄明平时一个人住,她的房子干净整洁,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最大的一间房间,她拿来当画室了。在画室里,书架上除了一些书画类书籍以外,还有不少英文書。桌子上不仅摆放着众多的画画工具,而且还堆满了她的画作。  庄明出身书
期刊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野外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地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在野外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老虎的安逸。  一天,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籠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
期刊
1937年5月,《大公报》举行首届文艺奖评选活动,叶圣陶被聘为评委。评奖活动开始之前,时任《大公报》副刊主编浦江清召集评委会成员开会,讨论商议评审细则。  走进会场时,叶圣陶发现,在每位评委的席位前,都工工整整地摆放着各自的席位牌。在自己的席位牌上,除了“叶圣陶”三个大字外,后面的括号内赫然写着“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的头衔。由于会议马上就要开始,叶圣陶没有说话,在自己的席位上
期刊
俗话说,水火无情。甲骨文中火灾的“灾”字就是“屋内着火”的意思。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防火之事。那么,老北京是如何防火的?  元明清各朝均有相关“防火”法规  古代虽然没有《消防法》,但《元史·刑法志》《大明律》和《大清律》中都颁布过有关“防火”的相应条款。《元史·刑法志》规定:“诸城郭之民,邻甲相保,门置水瓮,积水常盈。”“大风时作(有火灾),则传呼以徇(传播号令)于路。凡救火之具不备者,
期刊
我曾乘巴士在法国乡间旅行。  途中,乘坐的巴士要在一个小镇上停留十分钟。闲着没事儿,我便走进了附近的一家小餐馆。  餐馆十分整洁,陈列台上有浓汤、各色沙拉以及咖啡和美酒。我想尝尝法式浓汤,便向老板点了一道。  “不卖汤。”  “为什么?”我疑惑不解地问。  “请原谅。因为您是搭乘巴士的人,所以,我想您還是随便点个三明治吧。不瞒您说,为了熬这汤,我花去了好几个小时,它的味道是全法国最棒的。面对这么好
期刊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起源于先秦,是一个古老的节日。  端午时节,除了五彩缤纷的节日活动,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粽子、菖蒲酒、雄黄酒、五毒饼和五毒菜。  早期,粽子是顺应季节变化和帮助季节运转的意思。我国北方地区的粽子基本都是甜味的,多以糯米,或者糯米加豆沙或红枣做馅,外包棕竹叶或芦苇叶,再用叶条或五色线捆扎,蒸煮之后,蘸白糖食用。江南地区不仅有白粽子和豆沙馅的甜粽子,还有
期刊
坦誠而真挚的自省,是对他人最温柔的提醒。  我们总是太过轻易地对别人提出建议甚至命令,那是因为,建议与命令比理解容易。我们总是在了解别人到底想去哪里之前,就急着为他们指路。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地图对所有人都有用。可是,要知道啊,他们虽然和我们在此刻相遇,但接下来大家要去的,不一定是同一个地方。  所以,不如自省,因为我们最了解的人只有自己。而且,人类本来就具有趋同与从众心理,我们真诚的自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