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高考回归全国卷3年来,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考察部分,而且也是在高考强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改革潮流中不断创新变貌的一部分,却依然是大部分广州学生丢分严重的部分,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题型的多样化,全国卷文言文部分较过去广东卷考察的难度更大,知识面更广,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要理解的部分更细,更是成为许多学生丢分的“重灾区”。
然而虽然全国卷的文言部分的确更难更深,且防猜题能力强大,但文言文的复习依然会是各学校坚守的复习阵地,甚至是教研院、名校推荐首抓的部分。一是因为文言部分即便题型多变,但考察的知识依然万变不离其宗,各种文言知识和考察要点有其相当恒定的特点,因此只要反复识记,掌握方法,即便是中下水平的学生也可以取得高分。且经过对全国卷文言部分的赋分规则、全国各省市重要模考赋分规则,以及对广州市教研院对于广州一模几年来的评分标准进行研究尤其是2018年广一模(18年教研院采用更新的数据反馈模式,给每一学校、每一学生都反馈了非常详细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文言文部分尤其翻译题,依然是高考提分求稳求进的上佳选择。
原因一是,文言文题目难度相对适中,而文言知识具有恒定性,词性、词义、句法、古文化等知识都是千百年未变的,学生如果扎实经过培训、积累则提分更加有希望(如下表,以广州市2018年一模为例,文言文部分10-13题,无论是选择题10-12题,还是翻译题13-1、13-2题,基本上都处于难度系数0.4-0.8的区间,也即相对简单容易得分)。
原因二,我校学生得分情况的确不够理想,哪里丢分自然便应在哪部分及时“亡羊补牢”。如下表,以2018年广州一模文言翻译题(2题共10分)为例,观察我校学生得分情况。
13-1翻译题1:
13-2翻译题2:
认真分析学生得分数据,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翻译题得分还徘徊在5分上下,显然是不够的。在详细检查了学生的答题卡后,发现除了在要求对重点实词、虚词精确翻译的“采分点给分”上,学生因基础不扎实而失分外,在“大意分”这种不完全高度依赖平时积累,而是更多需要培养平时阅读习惯,考场中结合上下文语境推出合理翻译的部分,我校学生依然丢分严重。
如在2018年广州市一模的文言文《新唐书·路隋传》,翻译题13-1中,原题为:翻译“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一句,结合上下文我们很清晰能得出这样的答案:“(朝廷)派祠部郎中徐复回访吐蕃,(不久)路泌已死的消息传到京城,皇帝怜悯他,追赠他为绛州刺史,由朝廷为他办理丧事。”——路隋的父亲路泌出访吐蕃时被扣留未归,路隋因而从小悲痛怀父,等到入朝为官又多次上书奏请皇帝能关怀此事,皇帝最后派遣使者徐复到吐蕃访问,才知道路泌已死,死讯传回了朝廷,朝廷官办为其举办了丧事。然而在“而泌以丧至”一句的翻译中,竟有大量学生随便翻译,谬误百出,夸张者如“路泌死着回来了”此等答法都有,哪怕仅凭日常生活的常识都可迅速指出其错误,然而学生因为过多关注“重点字词”而忽略“句子大意分”,或者平时缺乏严谨的翻译习惯,因此白白失分。
原因三,在生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在继续踏踏实实地抓基础知识之外,如何有效提高文言部分的得分?最好还是选择翻译题作为突破口——主观题不像选择题那样是“一锤子买卖”,知道便是知道,可以正确选择,选对了便是满分,错了便是决绝地一分不得;而翻译题还具有结合文本,考场提升的可能。
原因四,为激励学生的古文阅读兴趣和结合文章的问题解决能力,近年来全国卷、各地重要模考都在提高“大意分”在翻译题中的占比,对于这样的“福利”,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中等水平的学生不应当错失。
那么要提高学生在文言翻译“大意分”方面的表现能力,具体应当给学生提供哪些可以迅速操练的“抓手”呢?
一、沿用原词,不乱译
2018年广州一模文言翻译13-1题:
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参考答案】(皇帝)派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但传回来的却是路泌的死讯,皇上心中感到悲伤和怜悯,就赠给路隋绛州刺史的官职,待他守孝期满后上任。(共5分。“报聘”“愍恻”各1分,大意3分。)
教研院给出了【评分细则补充】:
(2)某些词语没有翻译出来或直接沿用原词,却不影響句子大意的,则不算大意有误,不扣分。
广州市教研院给出的18年广一模文言翻译题给出了“评分细则补充”,其中第(2)条就特别针对本题,“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即便不能翻译出“报聘”的精确意义,只要能把本句完整地翻译(注意不能缺少主语)为“朝廷(皇上)派遣祠部郎中徐复到吐蕃去”即可得句意分。
实际上,广一模的细则,也是与全国卷的评卷标准保持一致的,因此我们需要借鉴传承。
所以再进一步结合我校月考题《宋史·段思恭传》进行讲评: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思恭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
【参考答案】后来度支请求查究他的罪责,太祖爱惜他(行事)果断干练,没允许,(反而)让段思恭主管眉州事务。(“按”“知”各1分。大意3分。)
【评分细则】大意分的3分中,“后度支请按其罪”一句大意能翻译对则得1分。主要看主语是否正确:“度支”是专有名词,是“请按其罪”的主语,主语不是段思恭或其他人。而“度支”是古代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
学生如果能结合上下文,发现原文内容是段思恭屡有战功,在彭山之战中,发现将士无斗志,所以段思恭假传圣旨发放赏赐给将士,因而受到财务官员的检举起诉。虽然中等水平的学生未必能字字落实掌握文意,但是总体上,读懂段思恭“矫诏”是犯罪行为,就不难理解起诉他的人是“度支”而非其他人,当然学生不大可能在考场上掌握到“度支”的实际含义,但是直接沿用,不加以胡乱拓展或直接忽略,已经能保证提高分数。 二、尊重结构,明关系
同样还是2018年广州一模文言翻译13-1题:
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参考答案】(皇帝)派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但传回来的却是路泌的死讯,皇上心中感到悲伤和怜悯,就赠给路隋绛州刺史的官职,待他守孝期满后上任。(共5分。“报聘”“愍恻”各1分,大意3分。)
教研院在【评分细则补充】中又给出了一条细则:
(3)出现以下错误会严重影响句子大意,则不得分:
①整个句子的人物关系弄错或弄反
如“路隋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皇帝追赠路隋为绛州刺史”“皇帝提拔路隋为绛州刺史”,其实如果认真阅读了本文的前半部分,想要厘清人物关系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根据教研院的补充细则,结合我校月考题《宋史·张士逊传》讲评: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
【参考答案】转运使发出公文抽调士逊前去治理郪县,百姓拦住马头(使张士逊)不能离开,于是(转运使)听从(民意),(又让张士逊)回去治理射洪县。(“檄移”“遮”“去”各1分。大意2分。)
【评分细则】对于“不得去”“因听还射洪”的大意翻译正确则各得1分,主要看主语宾语是否正确:是谁让谁“不得去”,谁“因听”谁的意见“还射洪”吗,只要逻辑关系正确,得到大意分是非常容易的事。
三、关注语境,合情理
同样还是2018年广州一模文言翻译13-1题:
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参考答案】(皇帝)派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但传回来的却是路泌的死讯,皇上心中感到悲伤和怜悯,就赠给路隋绛州刺史的官职,待他守孝期满后上任。(共5分。大意3分,“报聘”“愍恻”各1分。)
教研院还是在【评分细则补充】又专门指出:
(3)出现以下错误会严重影响句子大意,则不得分。②忽略一般情理。
比如,把“泌以丧至”的“丧”理解为“丧期”“丧礼”之类,翻译成“路泌凭借著丧期回来了”“路泌把(自己的)丧期传回到朝廷”“路泌因为要举办丧礼而回到朝廷”,甚至有学生把句子翻译成“路泌死着回来了”,实在是闭着眼睛翻译,不顾起码的人情事理,像这样的错误,是应当避免的,然而此处却是大部分学生都犯错的地方。
则结合本校月考题《元史·刘肃传》,进一步讲解:
濒淮民有窜入宋境,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
【参考答案】淮地与宋朝的界限,只有一水之隔而已,(他)果真想要叛逃,不难前往,嘴里虽然这样说但心里实际没有这么想,按照法律判处杖责八十。(大意2分。“限”“果”“当”各1分。)
【评分细则】“淮限宋境,一水耳”大意1分,“口虽言而心无实”大意1分,主要考察是否能凭借语境推断方向。
【结束语】
教研室的相关专家在2018年4月,今年高考前来我校听课评课时,充分认可我校主抓“文言文翻译题大意分”方面的备考提分计划,本人执教的两个班级在原高三级,第一次参加广州市毕业班学生古诗文考试时,分别是年级的倒数第一、第二名,经过高三上学期以来,对文言实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切切实实的严抓,到一模时,两个班分别列年级第4、6名,其中一个班级在古文翻译题上,超越了2个重点班;而顺着这个备考的趋势,两个班学生在日后的备考中,学生坦言对文言文复习的心态更为自信,方法更加系统,在二模中,两个班的古文翻译部分,依然保持年级前列,依然能保持超越重点班的表现,可见此教学思路是可行的。
此外,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引导学生注意上下文情境合理推断的方法,能够舒缓学生在初学文言文时的畏惧心理,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培养更好的阅读习惯,为高考打下更好的基础。
然而虽然全国卷的文言部分的确更难更深,且防猜题能力强大,但文言文的复习依然会是各学校坚守的复习阵地,甚至是教研院、名校推荐首抓的部分。一是因为文言部分即便题型多变,但考察的知识依然万变不离其宗,各种文言知识和考察要点有其相当恒定的特点,因此只要反复识记,掌握方法,即便是中下水平的学生也可以取得高分。且经过对全国卷文言部分的赋分规则、全国各省市重要模考赋分规则,以及对广州市教研院对于广州一模几年来的评分标准进行研究尤其是2018年广一模(18年教研院采用更新的数据反馈模式,给每一学校、每一学生都反馈了非常详细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文言文部分尤其翻译题,依然是高考提分求稳求进的上佳选择。
原因一是,文言文题目难度相对适中,而文言知识具有恒定性,词性、词义、句法、古文化等知识都是千百年未变的,学生如果扎实经过培训、积累则提分更加有希望(如下表,以广州市2018年一模为例,文言文部分10-13题,无论是选择题10-12题,还是翻译题13-1、13-2题,基本上都处于难度系数0.4-0.8的区间,也即相对简单容易得分)。
原因二,我校学生得分情况的确不够理想,哪里丢分自然便应在哪部分及时“亡羊补牢”。如下表,以2018年广州一模文言翻译题(2题共10分)为例,观察我校学生得分情况。
13-1翻译题1:
13-2翻译题2:
认真分析学生得分数据,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翻译题得分还徘徊在5分上下,显然是不够的。在详细检查了学生的答题卡后,发现除了在要求对重点实词、虚词精确翻译的“采分点给分”上,学生因基础不扎实而失分外,在“大意分”这种不完全高度依赖平时积累,而是更多需要培养平时阅读习惯,考场中结合上下文语境推出合理翻译的部分,我校学生依然丢分严重。
如在2018年广州市一模的文言文《新唐书·路隋传》,翻译题13-1中,原题为:翻译“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一句,结合上下文我们很清晰能得出这样的答案:“(朝廷)派祠部郎中徐复回访吐蕃,(不久)路泌已死的消息传到京城,皇帝怜悯他,追赠他为绛州刺史,由朝廷为他办理丧事。”——路隋的父亲路泌出访吐蕃时被扣留未归,路隋因而从小悲痛怀父,等到入朝为官又多次上书奏请皇帝能关怀此事,皇帝最后派遣使者徐复到吐蕃访问,才知道路泌已死,死讯传回了朝廷,朝廷官办为其举办了丧事。然而在“而泌以丧至”一句的翻译中,竟有大量学生随便翻译,谬误百出,夸张者如“路泌死着回来了”此等答法都有,哪怕仅凭日常生活的常识都可迅速指出其错误,然而学生因为过多关注“重点字词”而忽略“句子大意分”,或者平时缺乏严谨的翻译习惯,因此白白失分。
原因三,在生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在继续踏踏实实地抓基础知识之外,如何有效提高文言部分的得分?最好还是选择翻译题作为突破口——主观题不像选择题那样是“一锤子买卖”,知道便是知道,可以正确选择,选对了便是满分,错了便是决绝地一分不得;而翻译题还具有结合文本,考场提升的可能。
原因四,为激励学生的古文阅读兴趣和结合文章的问题解决能力,近年来全国卷、各地重要模考都在提高“大意分”在翻译题中的占比,对于这样的“福利”,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中等水平的学生不应当错失。
那么要提高学生在文言翻译“大意分”方面的表现能力,具体应当给学生提供哪些可以迅速操练的“抓手”呢?
一、沿用原词,不乱译
2018年广州一模文言翻译13-1题:
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参考答案】(皇帝)派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但传回来的却是路泌的死讯,皇上心中感到悲伤和怜悯,就赠给路隋绛州刺史的官职,待他守孝期满后上任。(共5分。“报聘”“愍恻”各1分,大意3分。)
教研院给出了【评分细则补充】:
(2)某些词语没有翻译出来或直接沿用原词,却不影響句子大意的,则不算大意有误,不扣分。
广州市教研院给出的18年广一模文言翻译题给出了“评分细则补充”,其中第(2)条就特别针对本题,“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即便不能翻译出“报聘”的精确意义,只要能把本句完整地翻译(注意不能缺少主语)为“朝廷(皇上)派遣祠部郎中徐复到吐蕃去”即可得句意分。
实际上,广一模的细则,也是与全国卷的评卷标准保持一致的,因此我们需要借鉴传承。
所以再进一步结合我校月考题《宋史·段思恭传》进行讲评: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思恭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
【参考答案】后来度支请求查究他的罪责,太祖爱惜他(行事)果断干练,没允许,(反而)让段思恭主管眉州事务。(“按”“知”各1分。大意3分。)
【评分细则】大意分的3分中,“后度支请按其罪”一句大意能翻译对则得1分。主要看主语是否正确:“度支”是专有名词,是“请按其罪”的主语,主语不是段思恭或其他人。而“度支”是古代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
学生如果能结合上下文,发现原文内容是段思恭屡有战功,在彭山之战中,发现将士无斗志,所以段思恭假传圣旨发放赏赐给将士,因而受到财务官员的检举起诉。虽然中等水平的学生未必能字字落实掌握文意,但是总体上,读懂段思恭“矫诏”是犯罪行为,就不难理解起诉他的人是“度支”而非其他人,当然学生不大可能在考场上掌握到“度支”的实际含义,但是直接沿用,不加以胡乱拓展或直接忽略,已经能保证提高分数。 二、尊重结构,明关系
同样还是2018年广州一模文言翻译13-1题:
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参考答案】(皇帝)派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但传回来的却是路泌的死讯,皇上心中感到悲伤和怜悯,就赠给路隋绛州刺史的官职,待他守孝期满后上任。(共5分。“报聘”“愍恻”各1分,大意3分。)
教研院在【评分细则补充】中又给出了一条细则:
(3)出现以下错误会严重影响句子大意,则不得分:
①整个句子的人物关系弄错或弄反
如“路隋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皇帝追赠路隋为绛州刺史”“皇帝提拔路隋为绛州刺史”,其实如果认真阅读了本文的前半部分,想要厘清人物关系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根据教研院的补充细则,结合我校月考题《宋史·张士逊传》讲评: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
【参考答案】转运使发出公文抽调士逊前去治理郪县,百姓拦住马头(使张士逊)不能离开,于是(转运使)听从(民意),(又让张士逊)回去治理射洪县。(“檄移”“遮”“去”各1分。大意2分。)
【评分细则】对于“不得去”“因听还射洪”的大意翻译正确则各得1分,主要看主语宾语是否正确:是谁让谁“不得去”,谁“因听”谁的意见“还射洪”吗,只要逻辑关系正确,得到大意分是非常容易的事。
三、关注语境,合情理
同样还是2018年广州一模文言翻译13-1题:
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参考答案】(皇帝)派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但传回来的却是路泌的死讯,皇上心中感到悲伤和怜悯,就赠给路隋绛州刺史的官职,待他守孝期满后上任。(共5分。大意3分,“报聘”“愍恻”各1分。)
教研院还是在【评分细则补充】又专门指出:
(3)出现以下错误会严重影响句子大意,则不得分。②忽略一般情理。
比如,把“泌以丧至”的“丧”理解为“丧期”“丧礼”之类,翻译成“路泌凭借著丧期回来了”“路泌把(自己的)丧期传回到朝廷”“路泌因为要举办丧礼而回到朝廷”,甚至有学生把句子翻译成“路泌死着回来了”,实在是闭着眼睛翻译,不顾起码的人情事理,像这样的错误,是应当避免的,然而此处却是大部分学生都犯错的地方。
则结合本校月考题《元史·刘肃传》,进一步讲解:
濒淮民有窜入宋境,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
【参考答案】淮地与宋朝的界限,只有一水之隔而已,(他)果真想要叛逃,不难前往,嘴里虽然这样说但心里实际没有这么想,按照法律判处杖责八十。(大意2分。“限”“果”“当”各1分。)
【评分细则】“淮限宋境,一水耳”大意1分,“口虽言而心无实”大意1分,主要考察是否能凭借语境推断方向。
【结束语】
教研室的相关专家在2018年4月,今年高考前来我校听课评课时,充分认可我校主抓“文言文翻译题大意分”方面的备考提分计划,本人执教的两个班级在原高三级,第一次参加广州市毕业班学生古诗文考试时,分别是年级的倒数第一、第二名,经过高三上学期以来,对文言实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切切实实的严抓,到一模时,两个班分别列年级第4、6名,其中一个班级在古文翻译题上,超越了2个重点班;而顺着这个备考的趋势,两个班学生在日后的备考中,学生坦言对文言文复习的心态更为自信,方法更加系统,在二模中,两个班的古文翻译部分,依然保持年级前列,依然能保持超越重点班的表现,可见此教学思路是可行的。
此外,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引导学生注意上下文情境合理推断的方法,能够舒缓学生在初学文言文时的畏惧心理,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培养更好的阅读习惯,为高考打下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