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选择权,父母不能专制。可是孩子又不谙世事,选择往往非常盲目,甚至是错误的。怎么办?那就需要温和助推,引导他作出良性选择。
儿子5岁时,在幼儿园讲故事比赛中得了“巧嘴巴奖”。这让我很意外,儿子的普通话一般,怎么成了“巧嘴巴”?老师告诉我,他讲的《蒲公英找妈妈》的故事,绘声绘色,获得满堂喝彩。我更诧异,我没跟他讲过这个故事啊。
回到家问儿子,他自豪地说:“我自己编的!”我抱起儿子直呼:“儿子,你真棒!”儿子读过大量的经典绘本,色彩丰富的图画,简洁清新的文字,温暖人心的故事,让儿子的内心丰盈,想象力也得到极大提高。
朋友听我这么一说,纷纷吐槽:我家孩子只爱看电视、玩游戏,就是不爱看书!
天下孩子都一样,我儿子开始也并不爱看书,他是个奥特曼迷,张口闭口奥特曼。小男孩崇拜英雄,无可厚非,可他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不能总是被暴力文化包围。
但是四五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你不许他做什么,他偏要。你将奥特曼玩具藏起来,他翻箱倒柜地找,你不让他看奥特曼光盘,他躲到邻居家看。怎么办?
我买来大量色彩鲜明的绘本,随手放在茶几上、他的床上、桌上。小孩子都有好奇心,他马上拿起书翻阅。童趣画面很快吸引他,他看不懂,就跑来找我,我就兴致盎然地跟他一起品读。
孩子再大一些,我又买来《鲁滨逊漂流记》《环球旅游八十八天》等经典儿童名著,同样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这些书给儿子打下了良好的文字功底,从小学到现在,他的作文都是班上的范文。
朋友赞赏我:“你真有办法,让儿子看了那么多书。”儿子马上抗议:“不是妈妈让我看的,是我自己看的!”看,这就是选择的成就感!
是的,是他自己选择看的,我仅作了温和的助推。
我在网上购物,看到中意的商品,就放进购物车。6岁的儿子在旁边玩,很惊讶:“妈妈,你要买那么多东西吗?”我告诉他,人有的时候会冲动,一開始什么都想要,可是过两天,就不想要了,这购物车就是让人先想一想。
儿子长舒一口气:“幸亏有购物车,要不你把钱都花完了,就不能给我买玩具了!”
说到买玩具,我真是头大!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见一样爱一样,家里同类玩具已有很多,他还是要买买买。如果不同意,就耍赖。
于是我趁机和他约法三章:以后看到喜欢的东西,先放到心里面的“购物车”,过两天再想想是不是真的要买,如果过两天还想买,我就买。儿子爽快答应。
到了商场,看到奧特曼玩具,儿子又挪不动脚了。我说:“你可以好好看看,但是今天不买,要先放到‘购物车’里。”儿子恋恋不舍地放下,反复问我说话算不算数,我说我一定会信守诺言,儿子这才放心。我们继续逛,又看到一个智能小黄鸭,儿子又被吸引住。一路逛下来,儿子心里装了不下十件宝贝。两天后,儿子又告诉我,上次看到的玩具都不好玩,现在只想要一个电动滑板。我说:“好啊,不过也不能着急买,得先放到‘购物车’里。”两天后,他说还是想要,于是我给他买下。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选择,你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强推,只能作适当引导。这种助推会帮助他认知自我:我到底要什么?什么对我是最有价值的?清晰地认知自我,不就是一种人生智慧吗?
儿子是个“马大哈”,数学作业总是出错,不是将“3”看作“8”,就是将“5”写作“2”。“没事,我以后认真就是了!”儿子不以为然。我警告他,作业再出错,就关黑屋面壁思过,或打手心!结果,这种警告没用。面壁思过时,儿子手里攥个小汽车,玩得不亦乐乎;打手心,儿子一边痛得呲牙咧嘴,一边喊叫:“我是共产党员!我是英雄!”惩罚起不到警戒作用。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没什么是可怕的,他能将不好玩的事想法子变得好玩。
既然他爱玩,何不顺其道而行之?于是我们设置了新的选择体系:如果哪天作业没出错,就奖励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儿子高兴得蹦起来。
被奖励诱惑,儿子变得认真细致,写完作业求助我帮他检查。我拒绝,儿子只好自己多检查几遍。他终于得到了想要的奖励,而这是他自己主动选择“认真检查,确保不出错”的结果。
“买和不买,选择权当然在你,但是,咱们两天后再来选择,好吗?”
“马虎还是细致,你自己看着办,不过,不出错就有奖励哦!”
设置这样一个引导体系,助推孩子理性选择。不专制,不强求,不训斥,让孩子在选择中,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也让他充分享受选择的成果。
编辑 乔可可
让好书触手可及
儿子5岁时,在幼儿园讲故事比赛中得了“巧嘴巴奖”。这让我很意外,儿子的普通话一般,怎么成了“巧嘴巴”?老师告诉我,他讲的《蒲公英找妈妈》的故事,绘声绘色,获得满堂喝彩。我更诧异,我没跟他讲过这个故事啊。
回到家问儿子,他自豪地说:“我自己编的!”我抱起儿子直呼:“儿子,你真棒!”儿子读过大量的经典绘本,色彩丰富的图画,简洁清新的文字,温暖人心的故事,让儿子的内心丰盈,想象力也得到极大提高。
朋友听我这么一说,纷纷吐槽:我家孩子只爱看电视、玩游戏,就是不爱看书!
天下孩子都一样,我儿子开始也并不爱看书,他是个奥特曼迷,张口闭口奥特曼。小男孩崇拜英雄,无可厚非,可他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不能总是被暴力文化包围。
但是四五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你不许他做什么,他偏要。你将奥特曼玩具藏起来,他翻箱倒柜地找,你不让他看奥特曼光盘,他躲到邻居家看。怎么办?
我买来大量色彩鲜明的绘本,随手放在茶几上、他的床上、桌上。小孩子都有好奇心,他马上拿起书翻阅。童趣画面很快吸引他,他看不懂,就跑来找我,我就兴致盎然地跟他一起品读。
孩子再大一些,我又买来《鲁滨逊漂流记》《环球旅游八十八天》等经典儿童名著,同样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这些书给儿子打下了良好的文字功底,从小学到现在,他的作文都是班上的范文。
朋友赞赏我:“你真有办法,让儿子看了那么多书。”儿子马上抗议:“不是妈妈让我看的,是我自己看的!”看,这就是选择的成就感!
是的,是他自己选择看的,我仅作了温和的助推。
想要的东西过两天再买
我在网上购物,看到中意的商品,就放进购物车。6岁的儿子在旁边玩,很惊讶:“妈妈,你要买那么多东西吗?”我告诉他,人有的时候会冲动,一開始什么都想要,可是过两天,就不想要了,这购物车就是让人先想一想。
儿子长舒一口气:“幸亏有购物车,要不你把钱都花完了,就不能给我买玩具了!”
说到买玩具,我真是头大!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见一样爱一样,家里同类玩具已有很多,他还是要买买买。如果不同意,就耍赖。
于是我趁机和他约法三章:以后看到喜欢的东西,先放到心里面的“购物车”,过两天再想想是不是真的要买,如果过两天还想买,我就买。儿子爽快答应。
到了商场,看到奧特曼玩具,儿子又挪不动脚了。我说:“你可以好好看看,但是今天不买,要先放到‘购物车’里。”儿子恋恋不舍地放下,反复问我说话算不算数,我说我一定会信守诺言,儿子这才放心。我们继续逛,又看到一个智能小黄鸭,儿子又被吸引住。一路逛下来,儿子心里装了不下十件宝贝。两天后,儿子又告诉我,上次看到的玩具都不好玩,现在只想要一个电动滑板。我说:“好啊,不过也不能着急买,得先放到‘购物车’里。”两天后,他说还是想要,于是我给他买下。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选择,你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强推,只能作适当引导。这种助推会帮助他认知自我:我到底要什么?什么对我是最有价值的?清晰地认知自我,不就是一种人生智慧吗?
把惩罚改成奖励
儿子是个“马大哈”,数学作业总是出错,不是将“3”看作“8”,就是将“5”写作“2”。“没事,我以后认真就是了!”儿子不以为然。我警告他,作业再出错,就关黑屋面壁思过,或打手心!结果,这种警告没用。面壁思过时,儿子手里攥个小汽车,玩得不亦乐乎;打手心,儿子一边痛得呲牙咧嘴,一边喊叫:“我是共产党员!我是英雄!”惩罚起不到警戒作用。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没什么是可怕的,他能将不好玩的事想法子变得好玩。
既然他爱玩,何不顺其道而行之?于是我们设置了新的选择体系:如果哪天作业没出错,就奖励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儿子高兴得蹦起来。
被奖励诱惑,儿子变得认真细致,写完作业求助我帮他检查。我拒绝,儿子只好自己多检查几遍。他终于得到了想要的奖励,而这是他自己主动选择“认真检查,确保不出错”的结果。
“买和不买,选择权当然在你,但是,咱们两天后再来选择,好吗?”
“马虎还是细致,你自己看着办,不过,不出错就有奖励哦!”
设置这样一个引导体系,助推孩子理性选择。不专制,不强求,不训斥,让孩子在选择中,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也让他充分享受选择的成果。
编辑 乔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