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数学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而数学教学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正如江泽民多次强调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1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结果。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3.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生生合作,展开讨论,培养个性。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形成概念、总结法则的关键处,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认识、相互启发补充,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能力,又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开拓思路,发展他们的创新个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如教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掌握了割补、组合等不同的计算面积的推导方法,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合作交流习惯,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得到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质疑,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鼓励质疑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来自于质疑。在教学中,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无数个为什么,可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就没有疑问或很少疑问,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其实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这些问题应如何处理呢?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不急于解答,而是将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这样做,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老师的重视,会更加认真听课;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质疑中,了解到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就可以在讲解时有所侧重,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节课、一个例题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学生质疑的舞台,设置一些悬念,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似是而非的辨别中得到提高。
5.享受数学的美,体验创新的愉悦
数学历来被看成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智力发展,通过数学中美妙的问题、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例如,采用生动活泼的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形象有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实践参与探索,用教材上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让学生自编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一般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他们共同设计,然后分工抄写、美化。自编数学小报解放了孩子的大脑、双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能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以上是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拙见,通过以上几点在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远不够的,还要通过课外数学活动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做人”。
1.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1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结果。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3.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生生合作,展开讨论,培养个性。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形成概念、总结法则的关键处,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认识、相互启发补充,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能力,又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开拓思路,发展他们的创新个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如教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掌握了割补、组合等不同的计算面积的推导方法,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合作交流习惯,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得到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质疑,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鼓励质疑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来自于质疑。在教学中,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无数个为什么,可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就没有疑问或很少疑问,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其实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这些问题应如何处理呢?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不急于解答,而是将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这样做,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老师的重视,会更加认真听课;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质疑中,了解到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就可以在讲解时有所侧重,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节课、一个例题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学生质疑的舞台,设置一些悬念,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似是而非的辨别中得到提高。
5.享受数学的美,体验创新的愉悦
数学历来被看成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智力发展,通过数学中美妙的问题、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例如,采用生动活泼的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形象有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实践参与探索,用教材上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让学生自编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一般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他们共同设计,然后分工抄写、美化。自编数学小报解放了孩子的大脑、双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能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以上是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拙见,通过以上几点在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远不够的,还要通过课外数学活动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