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创新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识之士认为唯有着力于培养创新人才,才有将来。它理应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写作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
关键词:小学作文 创新 兴趣
目前,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这样问题:或言之无物、或言之无序、或无病呻吟者不乏其人,个别学生能洋洋洒洒几大张,但一读便知是作文书上内容与技巧的克隆与翻版,令人乏味。究其原因,学生的反映是作文难,怕作文,作文的内容套路过多,自己的认识见解过少。教师的教学过分强调语言句式,布局谋篇等形式上的训练,学生动笔前,离不开形形色色的范文引导。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思路被堵塞,作文兴趣削弱了,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甚至僵化,作文不免缺少深度,缺少新意,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了束缚,使小学生对作文产生逆反心理。随着新课改大潮的掀起,作文教学也在课改春风的吹拂下锋芒四射,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使作文教学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的语文实践,使我感觉到,作文教学中,培养“乐之者”的重要。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1、组织活动,激发兴趣
写作是一种表达,离开学生实际,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设法创造一个境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动不已,从而产生一种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我精心安排了许多活动,如观日出、赏明月、组织市场调查,当小记者,排演生活小品;结合时令的,如踏青秋游,扫雪;结合传统节日的,如庆元旦演出、学雷锋日、植树、“五一”劳技比赛、“六一”游艺会、献给老师的歌“歌咏比赛”、“祖国我爱你”朗诵会;结合语文课外活动的,如演课本剧、猜字谜、词语接龙、作文会诊等。学生亲自参与,有了真情实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论可发。有了写作的冲动,就有表达的欲望了。
2、讲究方法,发展兴趣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有其不稳定性,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往往容易转移。作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巧妙的方法,保持和发展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一直引起我注意的问题,对命题作文,郑板桥曾说过“作诗非难,题为难。”意思是说作诗不难,难的是给诗拟一个好题目。对小学生的作文命题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件小事”,“难忘的一件事”,“春游”等,这些俗而又俗的题目,给学生写来写去,觉得没有兴趣。我在命题时就认真思索,同样是写事、记游,我把题目变成了“这件事可不小”,“七色光中”,“春的脚步”等,让学生以文找人,想象人物外貌的描写,学生在新奇、兴奋中练习抓人物特征。在写景作文前,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让学生“觅春”、“探春”、“寻秋”等,比谁的眼睛最尖,耳朵最灵,笔头最快,描写最美,从中提高学生的观察练笔的能力。
小学生的兴趣其特征是不稳定、不持久、易于转移,因此需要不断变换方法,输入新的刺激,才能不断地发展他们的作文兴趣。
3、树立信心,强化兴趣
小学生视课本、读物上的文章为神笔精华,对自己动笔写文章心存恐惧,缺乏信心。怎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
根据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我用化难为易,避虚就实的方法。比如第一次作文课,我不讲写作概念,而是让学生照我的下水文试写“介绍自己的家庭”。课上我具体指导,分散难点,降低教学难度;课下,我个别辅导,反复修改,保证第一次作文字顺句通。当学生自己的作文受到家长的称赞时,就从第一次成功中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4、多多鼓励,保持兴趣
学生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较之抄写之类的作业不知要难多少倍。如果对学生的作文求全责备,无疑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表达欲望。
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希望得到老师指导和赞赏,老师多加肯定,多几处称赞,都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激起进取力量。我不在作文上限定分数,只要达到作文的预期目的,我就写评语给予鼓励。学生的作文是习作,不是发表的作品,不应当做文艺创作评判。鼓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助燃器,对学生一次的热情鼓励,胜过一百次严厉的训斥。
在批改中,我尽量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发现其优点,便加以肯定引导,使学生由此获得再上一层楼的动力。比如我班的李加成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习作方面更是不堪一提,提到写作文就怕的要命,因此还想退学,了解此情况,我不动声色,努力向他那句不成句,段不象段的文章里找闪光点,一个词语好,写上“优”,一个句子好,哪怕是抄写别人的,也在班上很认真的读一下,表扬一下。慢慢他不再害怕习作,而是主动把文章拿给我看,让我指点,习作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5、通过观察,培养兴趣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总之,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解决了学生“不愿写”的问题,学生由此产生了“想写”的愿望,“愿写”的冲动,有“敢写”到“能写”。所以,兴趣孕育愿望,产生动力,为作文教学开启了成功之门。
关键词:小学作文 创新 兴趣
目前,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这样问题:或言之无物、或言之无序、或无病呻吟者不乏其人,个别学生能洋洋洒洒几大张,但一读便知是作文书上内容与技巧的克隆与翻版,令人乏味。究其原因,学生的反映是作文难,怕作文,作文的内容套路过多,自己的认识见解过少。教师的教学过分强调语言句式,布局谋篇等形式上的训练,学生动笔前,离不开形形色色的范文引导。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思路被堵塞,作文兴趣削弱了,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甚至僵化,作文不免缺少深度,缺少新意,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了束缚,使小学生对作文产生逆反心理。随着新课改大潮的掀起,作文教学也在课改春风的吹拂下锋芒四射,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使作文教学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的语文实践,使我感觉到,作文教学中,培养“乐之者”的重要。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1、组织活动,激发兴趣
写作是一种表达,离开学生实际,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设法创造一个境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动不已,从而产生一种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我精心安排了许多活动,如观日出、赏明月、组织市场调查,当小记者,排演生活小品;结合时令的,如踏青秋游,扫雪;结合传统节日的,如庆元旦演出、学雷锋日、植树、“五一”劳技比赛、“六一”游艺会、献给老师的歌“歌咏比赛”、“祖国我爱你”朗诵会;结合语文课外活动的,如演课本剧、猜字谜、词语接龙、作文会诊等。学生亲自参与,有了真情实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论可发。有了写作的冲动,就有表达的欲望了。
2、讲究方法,发展兴趣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有其不稳定性,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往往容易转移。作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巧妙的方法,保持和发展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一直引起我注意的问题,对命题作文,郑板桥曾说过“作诗非难,题为难。”意思是说作诗不难,难的是给诗拟一个好题目。对小学生的作文命题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件小事”,“难忘的一件事”,“春游”等,这些俗而又俗的题目,给学生写来写去,觉得没有兴趣。我在命题时就认真思索,同样是写事、记游,我把题目变成了“这件事可不小”,“七色光中”,“春的脚步”等,让学生以文找人,想象人物外貌的描写,学生在新奇、兴奋中练习抓人物特征。在写景作文前,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让学生“觅春”、“探春”、“寻秋”等,比谁的眼睛最尖,耳朵最灵,笔头最快,描写最美,从中提高学生的观察练笔的能力。
小学生的兴趣其特征是不稳定、不持久、易于转移,因此需要不断变换方法,输入新的刺激,才能不断地发展他们的作文兴趣。
3、树立信心,强化兴趣
小学生视课本、读物上的文章为神笔精华,对自己动笔写文章心存恐惧,缺乏信心。怎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
根据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我用化难为易,避虚就实的方法。比如第一次作文课,我不讲写作概念,而是让学生照我的下水文试写“介绍自己的家庭”。课上我具体指导,分散难点,降低教学难度;课下,我个别辅导,反复修改,保证第一次作文字顺句通。当学生自己的作文受到家长的称赞时,就从第一次成功中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4、多多鼓励,保持兴趣
学生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较之抄写之类的作业不知要难多少倍。如果对学生的作文求全责备,无疑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表达欲望。
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希望得到老师指导和赞赏,老师多加肯定,多几处称赞,都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激起进取力量。我不在作文上限定分数,只要达到作文的预期目的,我就写评语给予鼓励。学生的作文是习作,不是发表的作品,不应当做文艺创作评判。鼓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助燃器,对学生一次的热情鼓励,胜过一百次严厉的训斥。
在批改中,我尽量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发现其优点,便加以肯定引导,使学生由此获得再上一层楼的动力。比如我班的李加成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习作方面更是不堪一提,提到写作文就怕的要命,因此还想退学,了解此情况,我不动声色,努力向他那句不成句,段不象段的文章里找闪光点,一个词语好,写上“优”,一个句子好,哪怕是抄写别人的,也在班上很认真的读一下,表扬一下。慢慢他不再害怕习作,而是主动把文章拿给我看,让我指点,习作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5、通过观察,培养兴趣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总之,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解决了学生“不愿写”的问题,学生由此产生了“想写”的愿望,“愿写”的冲动,有“敢写”到“能写”。所以,兴趣孕育愿望,产生动力,为作文教学开启了成功之门。